创建有效的美术课堂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论文_顾雅静

创建有效的美术课堂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论文_顾雅静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如何实施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是当前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中值得思考的问题。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最终的落脚点都要在有效教学上,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重建美术课堂教学观,建立心心相印的“教学共同体”,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的动态生成性追求有效教学;通过教学评价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有效备课,有效检测与评价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对美术教育性质的认识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原来的仅仅是学习美术技能,变为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完善人格,让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学会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去解决技能学习中的问题。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变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和建构主义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模式。由原来的一张范画、一支粉笔的美术教学形式,变为现在普遍运用多媒体、多材料、多工具,以及体验、互动、参与、研究等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由原来的以“画得像不像”为评价标准,变为现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多种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个性,使美术作业呈现丰富多彩的面貌的多层次评价。

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多元化的,我们将如何创建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有独特风格的教学设计

我们都知道教材是编者为教师提供的一种载体,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教师在课堂设计中不应该照本宣科,而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演绎知识,引人入胜地教学,准确地切入知识点,诠释重点知识。教学中如果没有知识点做骨架来支撑,美术教学就失去了的意义。只是简单利用教材的内容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率不高,意义不大。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尽量深地挖掘知识点,根据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有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共性与特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审美能力。

二、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美术教学中尤显突出

美术课是门技能要求很强的学科,教的过程中少不了教师的示范。传统的美术教学非常重视作示范画,老师作示范画,学生是观众,课堂鸦雀无声,有的同学在认真的看,有的同学溜号,缺少师生的互动环节。示范结束,学生独立作画的时候,有些同学已经掌握了知识点,有些同学似懂非懂,有些完全不知道如何着手,这样教学就失去了意义,不少学生也慢慢丧失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作示范画要有针对性,要讲方法,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不让一个同学落后。

作业展评是美术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步骤。展评既可以让教师了解每位学生的绘画情况,又给了学生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同时,通过教师的点评和学生的自我认识,强调了知识点,分享了成功经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对绘画的见解,还可以让学生展开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将评价权交给学生,将评价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在自我评价时,尽量把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展示给大家,在绘画过程中遇到问题交给大家讨论。进行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对他人评价也是学习、交流和提高的过程,有助于更清楚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水平。学生在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中交流感受,在积极的情感交流中提高了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了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同时,教师不要作旁观者,而应是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整个评价开展中把握全局,这是课堂教学中评价有效性的保证。总之,师生互动的展开,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好方法,更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三、有效作业并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新颖的作业形式是动力。美术本来就以美感人,但在实际学习中,作为美术老师我们自己往往忽视学生作业的体现,其实,只要你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能让我们的学生欢呼雀跃,一个小小的装点,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我还记得一位特级老师在一次上课时,就突破常规的让学生以单独或分组合作的作业形式设计,让每人完成一个开放性的小的创意设计,再粘贴在一个已画好背景的版面上,集体共同组成一幅作品,这样让学生在作业中都能享受成功,体验愉悦,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自然高涨,而效率与此成正比。再如《时间的表情》一课,学生已学过有关平面钟表设计了,所以我就计划以钟表的欣赏学习为主,并在作业时让学生先欣赏去年全国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的手工比赛作品——案头用品的写真图片,以此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可以摆放或可以悬挂的钟表,还可以在钟表基本的读时功能上增添其它的功能,结果学生兴趣大增,设计制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总之,一个教学优秀的美术教师一定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而一班训练有素的会学习的学生是美术课堂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只有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密切配合,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教学才有“有效”可言。

四、注重有效的教学反思

有人说能够经常反思的教师才会成为名师,所以我认为小学美术教师课后还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要想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和失误之处,再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我们要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这节课学生比较沉闷?为什么这节课上学生兴致盎然?成功在哪?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美的情趣、美得感受。这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都可以有效地实践与创新。作为一名美术教学工作者,我深深地感觉到,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吸引力,不断地调整、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多研究,多总结,只要把握好度和掌握好方法,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才会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更有实效。用有效示范实现“美术创想”的优质课堂。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美术新课程标解读》。

[2]索桂芳、任学印,《新课程体系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6(8):18-22。

论文作者:顾雅静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创建有效的美术课堂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论文_顾雅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