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供给侧改革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陈湘满 喻 科
【摘要】 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有力支持,然而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出现了金融供给脱实向虚、有效金融供给不足、无效金融供给泛滥等问题。为此,应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指导金融市场发展,在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不断完善金融供给体系,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实现金融供给和实体经济需求之间的无缝衔接。
【关键词】 金融供给侧改革 实体经济 民营经济
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投资和消费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日渐凸显,2018年以来一些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高的中小企业陷入了生存危机。在此情况下,党和政府提出了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思路,即优化金融市场的供给结构,增加金融市场的有效供给,解决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减少金融市场的无效供给,将“三高”企业、“僵尸企业”、过剩产能等淘汰出局,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可以说,金融供给侧改革是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对于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供需失衡表现为金融供给脱实向虚、有效金融供给不足和无效金融供给泛滥
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是水与庄稼的关系,庄稼生长离不开水,如果过度缺水,庄稼就会因干旱而死亡;如果雨水过多,庄稼也可能被淹死。所以应当辩证分析金融供给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考察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供需失衡问题。
金融供给脱实向虚。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政府通过降准降息、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增加货币供给,导致货币市场上热钱增多,但热钱多在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艺术品市场等领域“空转”,掀起了炒房热、炒股热、互联网金融热、比特币热等。比如,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带来许多金融安全问题,尤其是2018年,唐小僧、钱爸爸、银票网、爱贷网等多个互联网金融平台“爆雷”,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国家金融安全。这充分说明,当前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发生了新变化,金融脱实向虚的现象较为严重,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在不断下滑。
有效金融供给不足。在经济新常态下,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企业经营利润不断下滑,陷入了难以为继的生存困境,亟需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但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差,放贷风险比较高,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不愿为其提供信贷支持,导致中小企业无法从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获得充分的金融支持,常常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得不以高利贷的方式从事民间借贷。此外,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许多生物制药企业、互联网企业、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由于这些企业的经营风险高,并不适合采用间接融资的方式获取金融支持,同时也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取信贷,这就需要通过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为这些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有效市场供给不足,许多优秀的创新型企业被排除在资本市场之外。这些充分说明,金融市场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无效金融供给泛滥。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僵尸企业”、过剩产能等,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但是金融市场供给效率低下,许多金融资源被投放到了钢铁、水泥、房地产等领域,导致过剩产能越去越多,“僵尸企业”僵而不死。这是因为在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投放到有政府隐性担保的国有企业、市政工程、基建工程等,或以信托产品、理财产品的方式投放给房地产企业,从而导致影子银行泛滥,政府宏观调控被消解。无效金融供给泛滥不仅扭曲了金融配置,浪费了金融资源,也导致过剩产能难以出清、优质产能供给不足,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步履蹒跚”“裹足不前”。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果金融市场出现问题,轻则引起经济动荡、企业倒闭、通货膨胀等,重则影响社会和谐、国家安全。所以应当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前提,积极稳妥地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一方面,应当推动金融去杠杆,降低银行、保险、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的杠杆率,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应当确保汇率市场、资本市场、利率市场的稳定发展,防止金融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带来的金融风险。比如,要适度增加市场流动性,确保社会融资总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确保货币市场平稳运行。
以金融供给侧改革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优化金融供给体系和供给结构
金融供给脱实向虚弱化了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效金融供给不足导致优质产能“饥渴难耐”,无效金融供给泛滥导致落后产能越来越多,这些直接影响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所以应以金融供给侧改革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海上风电场嵌岩区域的桩型选择,针对单桩基础,目前仍采用钢管桩。针对多桩基础,目前主要采用钢管桩加灌注桩的形式,即岩面以上部分采用钢管桩,岩面以下部分采用灌注桩。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41耳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80%,其中,22耳为治愈,14耳为好转,5耳无效;对照组患者37耳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4.86%,其中,11耳治愈,13耳好转,13耳无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6,P=0.016)。
以经济转型为导向,优化金融供给体系。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应当始终坚持金融服务经济、金融助推产业转型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导向推动金融市场供给侧改革。首先,推动金融脱虚向实,以金融为实体经济赋能。应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整治金融市场的种种乱象。比如,应严厉打击恶意炒房、炒垃圾股等市场炒作行为,解决资本推波助澜、市场投机泛滥的问题。其次,减少无效金融供给,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在金融供给侧改革进程中,要坚持市场化的基本原则,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破除政府对国有企业的隐性担保,推动地方债、城投债的市场化改革,为淘汰落后产能、化解地方债务危机扫清障碍。最后,增加金融有效供给,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一方面,支持中小型民营银行的发展,增加金融市场的供给总量。完善宏观调控机制,提高货币投放的精准性,为中小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供给服务,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大力培育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政策便利。
5.经营收支结余弥补不正确。如经营收支不匹配,经营结余未进行分配,经营亏损用事业基金弥补。这种处理不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主要是会计人员不熟悉业务导致。
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优化金融供给结构。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建构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其一,相关部门应完善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机制,降低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进一步完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企业的法人治理机制,明确企业高管、法人代表的治理责任;降低银行、证券、基金等行业的准入门槛。其二,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大力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在金融市场中的比重。其三,稳步发展互联网金融,实现金融供给多元化。互联网金融是现代金融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化金融供给,减少金融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所以应当支持网上银行、手机支付、网上信贷等,推进互联网技术向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的渗透,提高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①杨志刚:《绿色金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起点》,《银行家》,2017年第4期。
②刘向耘:《经济“新常态”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纵横》,2016年第10期。
③张志元、李维邦、张梁:《振兴实体经济的金融供给侧改革探析》,《公司金融研究》,2016年第3期。
【中图分类号】 F12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分别为湘潭大学商学院二级教授、博导;湘潭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共益阳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讲师)
【注: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与一体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ZDA12)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谢帅 美编/宋扬
标签:金融供给侧改革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民营经济论文; 湘潭大学商学院论文; 中共益阳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