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看亚洲及太平洋的区域化:记者与迈尔斯·卡勒的访谈_美国政治论文

美国学者看亚洲及太平洋的区域化:记者与迈尔斯·卡勒的访谈_美国政治论文

美国学者看亚太区域化——本刊记者与Miles Kahler访谈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亚太论文,访谈录论文,学者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Miles Kahler先生是美国知名学者、著名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专家,现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际关系和太平洋研究院教授。1996年8月26日,在南开大学举办的“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上,Miles Kahler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谭秀英的采访。从此次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美国学者对亚太区域化的研究与观点,以及美国对东亚崛起的反响。

谭:您认为亚太区域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Miles Kahler:对这个名词有不同说法,有区域主义、区域化和地区主义,我们暂且用区域化。区域化的主要含义是:地区内各国交往增加,由于各国之间的接近,相互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目前亚太区域化主要是经济区域化,或称为经济区域主义,也可能有其他区域化,譬如政治方面。

谭:根据您所谈的含义,可否理解为地区一体化?

Miles Kahler:是的。也可称之为地区一体化。

谭: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亚太区域化”,亚太地区存在着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及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您认为连接亚太区域化的纽带是什么?

Miles Kahler:从目前来看,或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亚太区域化中经济占主导地位,这里面包括贸易和投资。在最初阶段,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方向发展,如从北美或欧洲国家慢慢地转向东南亚国家,后来新崛起的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象香港、新加坡、韩国等。这些新兴国家和地区逐渐地对本国(地区)以外的其他国家进行投资。中国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很多国家都对中国进行投资,中国也有可能对外投资。这就由单向的变成双向的,从而形成相互交叉的网络。

谭:如果说经济是亚太区域化的纽带,其发展前景如何?亚太区域化进程会不会发展到政治、安全方面?

Miles Kahler:除贸易和投资外,政治或环境等所有因素,对亚太国家周边关系的发展都会有很大影响,但是,如果从这些因素里找出主导因素的话,经济还是主导因素。对于将来发展途径,由经济作为主导因素,它可能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把侧重点转移到其他因素上,例如,环境、安全方面的因素在这些关系中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多。安全方面的合作以后会显得尤为重要,经济发展在近10-15年之间,已经看出一种趋势。从安全角度来说,亚太国家的合作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了。

谭:您是怎样看待东亚崛起的现象?

Miles Kahler:我本人和美国的同事对亚洲的迅速崛起及其发展趋势都是非常关心的,有个同事专门负责亚洲的课题,研究亚洲国家的发展和崛起。亚太地区国家彼此间会达成共识,亚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整个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中起到一定作用或占有一定地位。亚太国家会欣赏一个开放式的或更加公平的国际新秩序,这样会对自己的发展有很大益处。目前,很多国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也不统一,在很多问题上难以达到理想的、共同的观点。

谭:东亚崛起后,它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比过去有所提高,那么,它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有何影响?

Miles Kahler:这个问题在美国也有讨论,里面分出多数派和少数派。多数派认为,东亚崛起有助于美国利益的巩固。因为发展中国家如果有一个和平、繁荣的环境,对它的投资和贸易,相互之间都有好处。少数派认为,亚洲的日本、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崛起,对美国的经济利益来说是一种隐藏的危险和潜在的压力。这种观点认为,美国和日本的关系经常是矛盾和利益交叉的。

谭:请问您是属于哪种派别?

Miles Kahler:我是属于多数派。我认为东亚崛起对美国来说是个好事,而绝非坏事。因为矛盾和摩擦不是主要矛盾,主导因素是共同利益。

谭:战后东亚政治、经济发展历程对国际政治经济学有什么意义?

Miles Kahler: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是结合亚太区域化纽带问题来谈。我的观点是,经济是主导因素。战后有很多学者研究亚太崛起这个课题,并把亚太的崛起作为亚洲的一种模式。东亚一些国家发展很快,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关系、经济制度,其他因素,如政治、文化、环境、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相互交叉,经济是主导,其他因素在经济关系中会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亚太地区的发展会对国际机构、组织的发展导向产生一定影响,如APEC、东盟,这两个组织今后发展的侧重点和发展趋势如何,都会对亚洲的发展起很大作用。从国际关系的整体发展来看,亚太在整个区域,或者在整个国际关系中占有很大比重。有些观点,亚太国家和欧洲等国家的交流会对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谭:从理论研究角度看,亚太区域主义能否成为一个固定的理论模式

Miles Kahler:区域化研究已有一些时日了,60年代研究欧洲一体化,当国际形势变化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而产生区域化的兴趣周期。70年代中期,卡尔·多伊奇等人放弃了区域一体化研究,这种情况持续到80年代。这时国际形势又发生新变化,即80年代中期,欧共体恢复了活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又活跃起来。我认为区域化研究不应被放弃,这个问题确实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很有意思的研究题目。

谭:您在这次研讨会上要向我们阐述哪几个问题?

Miles Kahler:主要阐述以下6个问题。

1.冷战后关于区域主义的错位预言。(1)在20世纪区域主义一直是周期性变动,而不是一直走向地区集团;(2)最近的区域一直具有自由化的影响,而不是高度地歧视,政治以及封闭集团;(3)无需建立区域认同,区域一体化就能产生。

2.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能产生一个制度来加强区域制度的建立。

3.政治动力一直在推动欧洲的一体化,但是,即使是在欧洲,未来制度的进化也将成员扩大以及多边安排(比如经济和金融统一)的影响。在西方和在太平洋,美国国内的政治以及关于区域制度的不同的观点可能放慢制度化的步伐。

4.对大国来说,区域主义将成为外交政策的一个部分,这些外交政策包括双边的和多边的。

5.区域主义的未来。(1)尽管在当代国际体系中,区域主义有很好的影响,但关于它的长期收益和代价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2)未回答的问题。

6.“冷”区域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冷”区域主义意味着从实用的角度来应用区域制度达到经济目标;开放的区域主义意味着区域不只是一个地理实体,而是一系列国家未来共同的利益来达到特殊的经济目标。

标签:;  ;  ;  

美国学者看亚洲及太平洋的区域化:记者与迈尔斯·卡勒的访谈_美国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