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青海省 西宁市 810007
摘要:本文介绍了青海省公路工程环境监理的现状及公路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公路建设的特殊性阐述了全面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必要性。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监理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之一的公路建设,也赢得了空前的发展。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势必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对公路两边的自然植被破坏严重。就我省来讲,本身所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青藏高原现有的草原、灌丛、森林等植被是在长期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一旦被破坏或改变,在短期内恢复起来非常困难,甚至更本无法恢复,青藏高原生态表现出敏感性和脆弱性。加之近年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不够,自然生态平衡被严重打破,当然公路建设工程在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地表的生态平衡。虽然这种破坏是建设中的破坏,是改造自然之必然,但因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保护措施不够,受损的自然地表破坏程度逐渐发展、扩大,也威胁着公路自身的稳定,更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公路建设部门的环保意识,正确解决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一矛盾,也就成为目前公路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青海省开展工程环境监理的现状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还基本上停留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及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两端控制阶段,而实际上施工期对环境的破坏及不可预见的环境问题更为突出。2002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会同交通、水利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重点建设项目中开展工程环境监理试点的通知》,确定了13个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其中公路建设项目有3个。交通部2004年和2006年连续发文,要求在全国交通行业广泛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将其作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工程环境管理体系。我省与2003年委托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开展了西宁至大通高速公路的环境监理工作。此项目结束后至2014年由于各种原因,我省所有的公路建设均为开展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工作。而在这10余年间其它行业的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却顺利的开展起来(铁路、煤矿、水利水电、电力、工业类等)。在这10多年间,我省的公路工程环境监理基本上处于“空白期”。
2.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特殊性
2.1.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点
公路项目工程庞大复杂,一个建设项目可由多个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组成。基本建设工程依层次划分为: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期工程。每个项目工程施工过程都会产生相应的环境影响。
2.2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
在施工阶段对环境的 影响突出表现在生态环境破坏和“点”污染影响方面,而在运营阶段突出表现在交通噪声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恢复方面。
2.3环境影响点线兼有,点线并重
公路项目由多种公路单位工程呈线性有序组合起来。这些构筑物发挥不同的功能、体现不同的环境影响,在施工阶段又由于其工序的特点、施工时间、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及范围不一,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总体影响程度是沿公路带状分布,并具有时序性。“点”可解释为施工点和敏感点,线路上主体工程的跨河特大桥、大桥,长大隧道、深路堑、高路堤,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工点,眼线的特殊环境功能保护区,诸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和人文古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噪声、振动敏感建筑群,非主体工程的大型取弃土(渣)场,砂石料场,特大桥、大桥、隧道的施工营地,公路沿线设施等,以“点”的形式对环境产生影响。全线占用的基本农田、草场草地、滩涂湿地、破坏的植被,砍伐的树木以及野生动物分布区的路基工程等是以“线”的形式影响环境。“点”的环境影响是主要的。
2.3公路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
2.3.1主体工程环境影响,生态破坏为主,环境生态破坏涉及面广
公路工程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主要表现在:改变原有的生态系统(农业、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地表植被,引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改变地下水流向,或使地表水资源漏失;造成生境切割,阻隔影响野生动物的迁徙栖息;影响行洪滞洪,破坏风景名胜区景观或文物古迹。从破坏和污染的范围、规模、程度上分析,公路工程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大于也重于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破坏严重的工程行为集中在施工期,工程量大,施工期长,具有季节性特征,表现形式是路基的开挖填筑、桥梁隧道的修建及大型临时工程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是占用土地、砍伐树木、取土、生境阻隔、影响景观等。施工期对环境的污染多集中于隧道大桥等大型工点,重点工段的施工营地、场地排放的生产、生活污废水,施工机械的废弃,噪声振动及生活、生产废物。
2.3.2临时工程的环境影响
临时便道、临时便桥:占用土地、破坏植被,污染水体;施工营地、施工场地: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取弃土场、弃渣场: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影响景观;预制场、拌合站、砂石料场、材料堆场:占用土地、破坏植被、污染水体、噪声污染、污染空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公路建设项目开展施工期全程环境监理的必要性
3.1公路建设期对环境管理不够重视
有效的建设期管理是环保工作良好实施的关键,作为公路建设的业主单位,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投资控制都是公路建设期要管理的重点,但不能因为主线工程的建设而放松对环保工作的管理。没有较强的环保观念是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的最主要原因,一些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仍然不面对存在的环保问题,一些仍然停留在单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状态,也有一些业主因为预算紧张等原因而选择忽视环保问题,更有甚者认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的获得只是项目能顺利开工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对其报告书及其批复中的内容和要求从不研读,使其成为档案柜中的“存档资料”;参建单位施工时对本标段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点更是没有进行充足的了解,想在哪儿挖就在哪儿挖,想在哪儿建就在哪儿建,想在哪儿弃就在哪儿弃,如果真发生了破坏环境或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业主或施工单位也就认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便没事了。但对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影响甚至是破坏,当公路修建之后,破坏的结果就会出现,且这种破坏往往是几乎不可恢复的,比如已建成的老109国道青海湖段,由于当年建设时不注意施工期环境质量保护,留下了许多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路堤防护,水土流失保护,弃土堆的植被恢复,公路沿线景观的美化等都需要我们不断的整改。因此,公路施工项目必须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工作,运用各种可能的途径和方法,保护公路工程项目区环境质量。
近两年交通部门对一些重点工程也开展了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但都是阶段性的(有的是工程已全部建设完成,有的是工程主体建设已完成),只是为了弥补过程管理的缺失,拿到《环境监理总结报告》以及最终能顺利通过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由于公路施工按一定的工序进行,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工作内容不同,所以项目的环境影响亦有所不同。如施工初期1—3年主要是路基施工的桥隧等控制性工程,主要呈现为生态影响与破坏;而施工后期约半年时间为路面施工,出现拌合站和摊铺作业面沥青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因此,环境监理的进场阶段直接决定着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监督管理的成效和对建设项目配套环保设施建设情况的掌控,确保“三同时”的实施。
3.2全过程环境监理实施的意义
3.2.1对工程建设及生态环境的意义
公路建设项目属于“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占用土地,对植被、自然景观、对珍惜动植物及栖息地的破坏,引起生态平衡失调、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等。这些影响往往是潜在的、长期的、破坏性较强而又不易恢复的;我国长时间的发展建设实践证明,环境问题提前防治的费用要远远小于产生后果后再治理的费用,同样产生后的治理效果也远远达不到防治前的效果。
要想全过程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首先在初步设计阶段就引入环境监理机制,对设计单位实行初步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方案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实施环境监理,约束设计单位在设计中重主体、轻环保的思想,使环评中所列的环保问题得到执行,减少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失误,在设计中就体现出环保理念,而不单单在施工中才去关注环保问题,同时因为有正确的、体现环保理念的设计作指引,也给环保施工带来了依据。再次,建设项目对环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施工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对生态环境保护而言,施工期的预防性管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公路建设因其路线长,一次性环境影响评价不可能穷其所有问题,而且有些遗迹需动土后才可见到,因而施工期是生态保护的关键期,规范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本着环保的理念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手段,将建设项目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则不言而喻。因此,公路建设项目实行环境监理十分必要,而且应实行全程环境监理的管理模式。
3.2.2对业主及参建单位的意义
2015年1月1日起被专家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施行了。这对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对改善我国现阶段的环境状况给予了法律支撑;但对业主及参建单位来说要更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及责任感。新环保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规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两高司法解释中又对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施的污染环境行为进行了量罪定刑,而我省地域辽阔,目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全省饮用水水源地104处,公路工程线长、面广、工程量大,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经过或邻近保护区及水源地,如对环境保护目标不了解、不重视,很有可能在施工过程中碰触法律红线,对工程建设、本单位及个人形象产生难以预计的损失。而工程环境监理的全过程覆盖,监理人员能利用专业的环境保护知识为业主提供技术服务,为参建单位提出指导意见,避免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公路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
结束语:我省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非常复杂、脆弱。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在施工中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才能把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对我省的经济建设做出新贡献。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公路建设应本着“优质、生态、环保、绿色”的建设原则,将环保监理工作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中。公路建设管理、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也应共同担负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刘星亮.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探究[J]. 科技与创新,2014,19:62+66.
[2]黄旭山.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与应对措施的研究[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407.
[3]王晶.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5:257.
[4]王建兵.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措施浅析[J]. 江西建材,2014,05:286.
论文作者:马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环境论文; 施工期论文; 工程论文; 公路建设论文; 公路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建设项目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