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论文_彭雪峰

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对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采集的3000份微生物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我院于2015年1月开始实施实验室强化管理,将此时间段以前的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对照组,将此时间段以后的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观察组,比较两组标本检验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标本检验总准确率为93.00%,对照组标本检验总准确率为70.0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把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高业务人员素质、规范标本采集和检验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是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措施;实验室管理

微生物检验是现阶段临床检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值得指出的是,受到人员、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因素,目前我国微生物检准确率还较低,导致大量疾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寻找有效措施提高检验准确率迫在眉睫[1-2]。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采集的3000份微生物标本为对象,对比分析了我院实验室强化管理工作开展前后的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发现可从标本采集、人员管理等方面提高检验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5年1月开始开展实验室强化管理工作,将此时间段以前收集的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此时间段以后收集的标本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每组1500份,包含呼吸道标本400份、粪便标本400份、口腔分泌物标本400份、尿液标本300份。两组标本在检验时间、方式、种类等资料的比较上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1方法

我院于2015年1月开始实施实验室强化管理,具体强化管理措施如下:① 提高检验人员专业水平。采用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定期考核,考核成绩合格方可从事相关检验工作;管理人员检验现场指导,以便及时发现进而纠正不恰当的操作行为;督促检验人员及时填写检验数据,确保完整无误后再将数据上交至诊断医生。② 完善标本采取程序,提高采集规范性。标本采集开始前,安排相关检验人员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将标本采集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获取患者的支持与理解,提高患者检验依从性,进而确保所采集标本的准确性;若标本不合格,应当要求患者重新采集。③ 规范标本的保存、运输程序。标本采集完毕后,尽量及时送检,送检过程中避免剧烈摇动;对于无法及时送检的标本,应当在采集完毕之后立即使用保鲜膜将其覆盖,防止外界因素的影响,然后将标本采集时间准确记录在容器之上,以便检验人员快速检验,最后将标本置于低温环境中保存,必要时可按照相关要求加入适量的防腐剂。④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安排专业人员定时对实验室标本相关工作进行检查,以便动态发现和解决标本处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同事不定时的进行抽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将标本检验准确率作为评价相关医务人员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对于标本检验准确率高的医务人员、科室除了全院表扬以外,同时给予其一定的物质降低;对于工作散漫、标本检验准确率低的医务人员、科室必要的惩罚。

1.2观察指标

分别计算呼吸道、粪便、口腔分泌物以及尿液四种标本的检验准确率以及所有标本的总检验准确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标本检验准确率的差异。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接受Excel和SPSS13.0软件的处理与分析,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同时分别使用t、对数据进行组间检验,当P<0.05时,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各类标本检验准确率以及总检验准确率均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

作为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疾病最终诊断正确率的高低,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对于疾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的快速发展和成熟,微生物标本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各大疾控中心数据显示[3-4],受到检测精准度和准确率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性的不高,不仅将显著增加临床诊断难度,耽误患者疾病的及时诊治;同时还可导致大量医疗资源被浪费[5]。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导致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① 部分检验人员业务素质低下、经验匮乏,导致其在对标本进行检测时无法正确判断大多数病原菌的生化反应和形态学表现;此外,绝大多数检验人员还存在责任心不强的情况,在标本检验完毕之后常常不能及时准确地记录检验结果,导致检验数据出错、丢失。② 标本采集过程不规范。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过程步骤繁多、十分复杂,为确保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规范患者准备、检验单审核、样本采集等各项程度,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均可导致最终检验结果出现偏差。但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大多检验人员由于工作量较大,通常无法详细的将标本采集注意点完整告知患者,导致源头环节便出现差错[6]。③ 微生物标本保存和运输不规范。大部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的规则保存和运输标本,导致标本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遭受污染,造成最终检验结果的偏差。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室强化管理工作开展以后收集的观察组标本检测总准确率93.00%,显著高于实验室强化管理工作开展以前的对照组标本的7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针对实验室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通过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完善标本采集程序、规范标本保存和运输流程、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的实验室强化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

综上所述,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提高是可以通过人为措施实现的,针对现有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是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霞.探讨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4):193-195.

[2]廖菊芝.探讨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2):9-11.

[3]史煜宏.探讨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5):164-164.

[4]韦媛.对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结果准确率的有效措施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2):65-66.

[5]林丽君.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4):151-153.

[6]苏琼.500例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8):4027-4028.

论文作者:彭雪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9

标签:;  ;  ;  ;  ;  ;  ;  ;  

探讨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论文_彭雪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