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实力 ”背后的美式思维逻辑及其对策
张鸷远1a,于禄娟1b,顾会芹2
(1.保定学院 a.政治文化研究中心,b.知识产权与财经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2.河北省唐县教育局,河北 唐县 072350)
摘要 :2017年年末,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以美式思维兜售“锐实力”概念,矛头直指中国。“锐实力”概念对中国充满敌意,是直接针对中国的阴谋论。它反映了一些美国政治精英的傲慢与偏执,更深层次地折射出美国政治精英对西式民主日益陷入困境的理论焦虑。针对“锐实力”的指责,我们应以“睿实力”应对“锐实力”构建国际话语权体系。
关键词 :“锐实力”;本质;睿实力;话语权
2017年年末,美国智库专家学者针对中国和平发展和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表现出“深深的忧虑”,感叹西式“民主死于黑暗”。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发布的“锐实力”报告,以美式思维提出“锐实力”的概念,矛头直指中国和俄罗斯。指责中俄两国大力发展“锐实力”,借助人文交流和媒体机构扩张等方式进行渗透,以在目的国提升政治影响力。为了更好地解读“锐实力”的概念,首先对“锐实力”及与其相关概念进行解读。
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监测预警各个工作岗位的责任制、汛期值班制度、设备设施运行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维护制度、防汛物资的管理制度等,并统一制作,上墙明示。同时,各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还要开展定期、不定期的落实情况检查制度,对情况不理想的地方要及时给予警告并落实整改措施。
一 、“锐实力 ”及其相关概念
中国的和平发展正在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与力量对比。中国在发展中不仅注重发展硬实力,还越来越注重提升自己的软实力。然而,一些西方分析家研究发现,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无法确切地描述中国的某些影响力。正是契合21世纪美国全球霸权衰落及中国的迅速和平发展,在“软实力”“巧实力”“分实力”等概念的基础上,美国学者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实力”提升而杜撰出的一个新名词——锐实力(sharp power)。
(一)“锐实力”概念的提出
1.“锐实力”概念产生。“锐实力”概念的始作俑者是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的研究人员沃尔克(Christopher Walker)和路德维格(Jessica Ludwig)。2017年11月,他们合作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锐实力的含义》一文,首次公开提出“锐实力”的概念[1]。他们认为,在冷战结束后,很多西方学者从软实力的视域理解威权主义国家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努力,主要目的不是用吸引和说服来“赢得人心”,而是“通过扭曲信息来操纵目标受众”。他们的技术手法“虽然不是那种公然强制意义上的硬实力,但也不是真正的软实力”。文章认为,目前在民主政体和威权政体两种政体的新竞争中,锐实力构成威权主义国家的刀锋。“穿透了目标国家的政治与信息环境”,使威权主义者得以切入目的国的社会组织结构,挑动和扩大现有的分裂,在此意义上它是“锐利的”。“锐实力”这个“学术术语”一经提出,便迅速传播开来,世界主流报刊和媒体相继发声展开讨论。
2.“锐实力”概念影响扩大。2017年12月5日,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主办的“民主研究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for Democratic Studies),发布题为《锐实力:崛起的威权影响力》的报告。报告在前言中再次攻击中俄两国,认为中俄两国的影响手段在形式和基调上存在差异,“但两者都源自同一种意识形态模式:将国家权力置于个人自由之上,并且在根本上敌视自由表达、公开辩论和独立思想”。中俄明显利用了民主体制的开放性来施加其影响。
2017年12月16日,英国《经济学人》刊登题为《如何应对中国的“锐实力”》的封面文章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所以应对中国新的影响力,不能简单地采用建造壁垒的隔离方式。西方需要发现一种具有政治家风范的中间道路,而提倡透明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美国政治学家、“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在Project Syndicate网站上发表文章《中国的软实力与锐实力》,对这一讨论做出了回应。约瑟夫·奈首先提出软实力“被用来形容任何不涉及强力(force)的实力行使,这是错误的”[2]。“如果‘锐实力’这一术语是‘信息战’的简称,那么它与软实力就有明显的区别,‘锐实力’便是硬实力的一种类型”。同时认为“那些对中国的锐实力和信息战做出回应的民主国家得小心翼翼,避免过度反应”。
2018年3月2日,全国政协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王国庆发声表明了中国对“锐实力”的态度,认为“这种炒作充分反映了西方某些势力顽固地以意识形态划线,坚持冷战思维和双重标准,对中国充满了偏见、歧视和敌视,本质上是‘中国威胁论’的新版本”[3]。
(二)“锐实力”相关概念的解读
1.综合国力和国家实力。西方学者对国家实力的称谓不一,有权力(power )、能力(capability)、力量(strength)、影响力(influence)、潜力(potentiat)等不同称谓,但“综合国力”(National Power)则是我国学者的最常用的概念。
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是为了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以及对企业日常运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其资金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对资金存量的监督和管理,还包括对资金流量的实时监控,涵盖了流动资金、固定资金、专项资金三种资金形态的管理。其资金管理领域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电力企业销售电力能源所产生的资金;二是电力企业投资工程物资所支付的资金,包括工程项目的承接、建设、生产及维护等;三是企业其他运营资金,主要为辅助电力生产、销售的行政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所需的资金。伴随电力企业发展,电力企业资金管理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阿什利·泰利斯(Ashley Tellis et al)在2000年出版《国家实力评估——资源绩效军事能力》一书提出,国家实力定义为两个分量相互作用的产物,即一个国家在给定时间上具有掌握经济创新周期的能力,并利用这种控制能力形成有效的军事能力,反过来创造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加强现存的经济优势,也为保持国家的战略优势以及从国际体系中获益提供基本条件[6]。国家实力概念开始广泛应用起来。
面向幼儿的书籍都是一些在成人看来浅显易懂的书籍,并且配合了丰富的图片,这些图片大多是幼儿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因此,幼儿多半会被这些趣味性图片吸引,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学到了文字知识,又让幼儿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3.巧实力(Smart Power)和敏实力(Discriminate Power)。2004年,美国学者苏珊尼·诺塞尔在《外交》杂志上,强调综合运用硬实力和软实力来实现美国外交目标,首提“巧实力”(Smart Power)的概念。2007年,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和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发表题为《巧实力战略》的研究报告,提出运用“巧实力”进行对外战略转型,帮助美国摆脱当前困境,重振全球领导地位。2009年1月13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倡导美国要发挥外交上的“巧实力”。强调借助“巧实力”的美国将会以一个更具善意的面目出现,可能会更注重在道义上赢得更多支持,在战术上与各方特别是大国加强沟通与协调[9]。实质上,“巧实力”是个主观性很强的模糊概念。巧实力这一概念的弱点在于“巧”字具有强烈的主观评价色彩,与“软”“硬”之类的客观划分有明显的区别。
2014年6月10日,美国国防学院副院长迈克尔·马扎尔在《华盛顿季刊》上,发表《分实力战略:促进持久领导地位的全球姿态》的文章,提出“分实力”(discriminate power)概念[10]。当时国内一些媒体曾将这个概念也翻译为“锐实力”,现在看来这种译法是不准确的,因“锐”同“钝”相对,既有“锐利”“尖锐”“锐不可当”的意思,又有“敏锐”的意思。而英文中的Discriminate具有区别、辨别、识别的意思,并无锐利、尖锐的意思,这不符合马扎尔的原意,因此可译为“敏实力”。“敏实力”概念的提出适逢美国自身实力下滑、全球领导力陷入困境的状况,强调美国在发挥领导作用的同时,根据美国在世界各地区的利益“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区分、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使用实力。在某种程度上,“分实力”或“敏实力”为奥巴马第二任期内“亚太再平衡”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
2011年建昌县承担国家级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3个,省级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1个,重点推广种植辽单565、丹玉96-22等耐密型玉米品种。全县四个示范区平均产量886 kg/667 m2,对照田平均750.7 kg/667 m2,增产15.3%;全县玉米平均593.5 kg/667 m2,增产49.3%。
怎么,竹韵结婚八年还是处女?此证一出,全场哗然,旁听席上的观众交头接耳议论起来,审判台上,包括原告、被告、审判人员都愕然了,过了好一会,审判长才说了声安静,接着宣布此鉴定有效,可以作为证据采信,请原告继续陈述。
“锐实力”背后充斥着美式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为“中国威胁论”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针对“锐实力”的指责,我们主张用“睿实力”来有效回击西方谩骂式攻击。在当今阶段,有效提升我国的“睿实力”,提升我国国际政治话语权,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二 、对 “锐实力 ”概念的本质解读
(一)是后冷战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冷战思维”延续
冷战思维是指冷战开始以来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制定外交政策或者进行外交活动时,不但强调国家间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的对立,而且以权势政治、甚至极端的权势至上立场或眼界来对待国际事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对立和国家利益之争是冷战思维的核心因素。随着德国统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冷战已化为历史陈迹,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习惯于用冷战思维来认识和处理国际问题。把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国家妖魔化是他们惯用的伎俩。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强调中国社会主义政权对内的专制性和对外的侵略性,强调对中国采取军事遏制、经济封锁、外交孤立、文化渗透或政权颠覆等手段的并用。
在1988年出版的《大国的兴衰》一书中,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论述了自公元15世纪末到当代近500年世界强国的盛衰兴亡,其核心论点是论证国家实力的决定性作用[4]。冯昭奎在1989年发表的文章中认为日本决策部门在制定国家战略的过程中提出“综合国力”概念[5]。其实,综合国力(National Power),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我们将国家战略资源划分为八类资源和23个指标,这些指标的总和构成综合国力。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把综合国力和国家实力混同应用。
在冷战思维“不死灵魂”的驱动下,污蔑中国推销“有中国特色的威权主义”,并针对中国提出“锐实力”概念就在情理之中了。其本质是美国主导发起的对中国新一轮舆论围剿,是又一轮的“文化冷战”和舆论绞杀[11]。
(二)是美国衰落背景下的“文化帝国主义”的幽灵作祟
“考试前是不是进行了大量练习?”我问。“没有没有。”朱利安数了数,总结说:“除了正式上课外,其他加起来一共3次。”平日里,北上广酒圈的WSET Diploma 常常会几个人组盲品局练习和交流,可是身处南宁的朱利安,更多时候只能一个人学习。实际上,以朱利安的工作强度,就算他在上海,大概也极少能抽空去训练。
美国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始作俑者。文化帝国主义是二战后美国推行“文化外交”战略的结果。正如二战后美国“文化外交”战略指导方针的制定者——拉夫尔·特纳所强调的:“战后世界将要求美国在文化上,如其在政治和经济上一样,在全世界担负起领导的责任。”他还强调要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培养具有现代文化素质的“贩卖人”[12]。战后美国对外文化工作的政策目标,必须能够引导未来的政治斗争朝着“民主”的方向发展。输出“民主”是美国外交的永恒主题[13]。文化帝国主义具有霸权性、隐蔽性和渗透性,是帝国主义的一种新形态。其本质就是文化扩展,即一国将其传统价值观传播或强加给其他国家,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当下,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把文化扩张和渗透作为外交战略的一部分,在对外关系中极力推行“文化帝国主义”。
2.硬实力(Hard Power)和软实力(Soft Power)。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就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7]。“在分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凭借其可以实实在在使用的诸如人口、领土、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强制性、支配性能力而强迫其他国家服从自己领导、指挥的力量、权力;而软力量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8]。硬实力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手段,而软实力则是核心性的精神资源。硬实力与软实力相互耦合、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发挥作用。现在我国已把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帝国主义”就是西方国家软实力的实质所在。西方所谓的“锐实力”不过就是包括人文交流与发展模式等在内的“软实力”。西方对自己用“软实力”,对中国却用“锐实力”,这一刻意区隔,可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再次凸显了其挖空心思给别国尤其是对手“贴标签”的话语霸权[14]。
“中国威胁论”,在西方经久不衰。随着中国的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版本众多,如“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 “中国政治威胁论” “中国文明威胁论”等。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实质是“惧怕中国崛起论”,即无法接受一个崛起的中国,把中国的发展崛起视为对自己主导下的传统国际秩序及其地缘政治格局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借“中国威胁论”为“遏制”“围堵”中国造势,制约中国的崛起,延缓中国的发展,这是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的根本动机。
(三)是西方唱衰中国失败后的“中国威胁论”再版
改革开放以来,欧美舆论场一直在对中国做出各种评判和预测,归纳起来就是“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
“中国崩溃论”旨在唱衰中国。1989年以来,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重大动荡,西方的“中国崩溃论”都会应景上演,但事实是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正在经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中国崩溃论”崩溃了,西方唱衰中国失败了。
当前,美国舆论界对“锐实力”概念的炒作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尤其是美国的衰落。从整个国际社会来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话语权不断增强,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大国日益陷入发展的困境”。新兴大国与西方大国力量对比此消彼长。一方面是西方大国对国际秩序的“主导权”难以为继,一方面是新兴大国软实力、发展模式、国际话语权显著增强,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力、塑造力和引领力的增大。“新升西降”引发了西方精英界的失落感、危机感、不安感,导致其强烈不满和强力反弹。自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舆论界的鹰派已经吹响了对华遏制与竞争的号角。这就是针对中国海外影响力拓展的“锐实力”概念被大肆炒作的舆情背景,是美国衰落背景下的“文化帝国主义”的观念作祟。
“中国威胁论”也经历从“传统”版到“新”版的转变。传统的“中国威胁论”渲染的是中国硬实力的威胁。“锐实力”渲染的则是中国道路对西方意识形态的威胁,尤其是对西方国家的所谓“影响力渗透”。“锐实力”的背后绝不简单,它为“中国威胁论”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质上是“中国威胁论”在信息领域的翻版,是美国人对其全球领导权过度担忧的产物[15]。美国刚颁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中国定义为“经济侵略性国家”,美国战略精英就开始使用“锐实力”指责中国。事实上,今天美国战略精英所列举的所谓中国“锐实力”策略,历史上正是美国所青睐的,事实上现在仍在使用。美国在评判影响力扩张时使用双重标准,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西方新一轮批判所谓的中国“锐实力”,与过去高喊“狼来了”“中国威胁论”的意图一致,是西方发起的新一轮的舆论攻势和话语围剿,是在唱衰中国失败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威胁论”的再版而已。
(四)是西式民主日益困境背景下的“理论焦虑症”
“西方民主的危机”,是2017年西方思想界格外突出且具有鲜明现实关切的议题,也是近来西方炒作所谓中国“锐实力”的深刻背景之一。“西式民主”是以多党制、三权分立、竞争性选举等为主要内容,长期以来被西方奉为“普世价值”和“民主典范”,并把它作为意识形态输出的主要工具,极力向其他国家兜售。无可否认,西式民主的制度能力创造了西方国家曾经的辉煌成就。从冷战结束后的实际情况看,西式民主也的确日益陷入深深的困境: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社会发展乏力,欧美老牌民主国家的体制缺陷逐渐暴露,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出现信任危机;西式民主移植国家的动荡和破败,使得“当前美国民主不再能激发其他国家的赞美或模仿”。西式民主制度能力的退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近年来,“衰退”“衰落”“退却”“崩溃”“失败”等词经常出现在有关西式民主的学术著作及新闻评论中,例如,美国政治学家福山撰文《衰败的美利坚——政治制度失灵的根源》,认为美国现实政治的僵局无解,并且民主制度的政治衰败还将继续下去[16]。无疑,西式民主正在全球范围内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其吸引力和影响力都在明显减弱。
所谓“文化帝国主义”,是指凭借文化优势,大力拓展和占领世界文化市场,并企图将一国的文化优势变成世界性的文化优势。文化帝国主义有两个主要目标:经济上是要为其文化商品攫取市场,政治上通过改造大众意识来建立霸权。
西式民主制度的神圣光环逐渐消退,中国制度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中国通过40年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已经跃居全球前列,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发展的成就使中国政治制度模式的优越性得到认可。“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发展,以扭转很长一段时间内“西强我弱”的不平衡国际话语权格局,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的重点。中国“风景这边独好”和“讲好中国故事”,让一些美国精英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恐惧。
地面调温冷暖两联供系统对传统两联供系统做了改进,使得地暖不但可以冬季用来采暖,夏季也可以与风机盘管协同工作,并承担以地暖制冷为主、风机盘管制冷为辅。由于制冷工况是以风机盘管为辅助,这样风机盘管配置可以很小而且只需要低速运行即可。这样改进后,不但解决了冬季采暖的舒适度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夏季空调噪音、吹风感、温差波动大的问题,让使用者彻底告别空调病。
正如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达特在其经典著作《美国政治中的偏执风格》中指出的那样,当美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时候,一些社会群体就会臆想出“一个庞大而邪恶的、试图削弱和破坏既有社会生活方式的阴谋”[17]。“锐实力”概念对中国充满敌意,是针对中国的阴谋论。它反映了一些美国政治精英的傲慢与偏执,更深层次折射出的是美国政治精英对西式民主日益陷入困境的理论焦虑。所以,在2017年,西方思想界热议“西方民主的危机”的时候,提出针对中国的“锐实力”概念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 、以 “睿实力 ”应对 “锐实力 ”构建国际话语权体系
“锐实力”概念正是在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
FPGA电路接收雷达系统的高稳定、高精度时钟信号,利用其内部锁相环分频产生满足时间分辨率要求(一般取μs级)的内部计数用时钟信号,在计算机模块下发对时开始时刻,该计数器从零开始计数。对于对时开始时刻,设相对时间为零,则该计数器的实时计数值即是相对于对时开始时刻的实时相对时间。如图3所示,计算机模块通过PCI总线读取FPGA电路计数产生的实时相对时间,与对时开始时刻的绝对时间累加,即是系统的实时时间。对时开始时刻的绝对时间由计算机模块通过解析串口或网络接收的授时数据报文获得。设计采用FPGA接收20 MHz的雷达系统时钟。
(一)继续奉行“韬光养晦,积极有为”的外交策略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21世纪上半叶最伟大的事件,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是客观上说,中国全面超越美国至少要到21世纪中叶,甚至需要更长时间。
从历史上看,19世纪末的美国已经基本完成近代工业化。1898年美西战争已来,美国的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美国作为实力最强的大国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从1898年算起已整整120年了。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标志,美国完成自己的崛起历程。从成为经济第一强国到二战结束,再到成为远远超越其他国家的“霸权国”,美国近半个世纪一直奉行着华盛顿制定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和中国崛起进程中出现“中国威胁论”一样,美国的迅速崛起在欧洲列强中产生“美国威胁论”[18],甚至有人建议欧洲联合对抗美国。另外,需要对美式霸权有个清醒的认知。美国霸权不仅是经济霸权和政治霸权,还是一种“联盟霸权”“制度霸权”“信息霸权”。客观而言,即使美国失去了经济第一大国的地位,美国仍将主导这个世界。美国从经济上占据世界第一到政治上的全球影响力第一用了50年。这需要我们经过长期的努力并且有足够的耐心。
从本质上看,美国的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样,是刚刚独立的国家为避免国际纷争,以求自保的策略。中国为寻找一条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需要继续进行艰辛的探索。我们必须隐忍并长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继续保持低姿态,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21世纪以来,我国继续执行着“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策略。戴秉国曾用“谦虚谨慎”来表述“韬光养晦”的内涵。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外交策略实现了微调,实现了向“韬光养晦,积极有为”的转变。美国正确的外交政策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较为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整个19世纪美国经济与国力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或许对正在和平发展的中国有所启迪。中美之间已不再是敌人,但还未成为真正的朋友,中美关系需要彼此努力重新塑造。
(二)讲好“中国故事”,改变被扭曲的“刻板媒体形象”
由于西方媒体长期以来片面灌输式报道,加之于中国媒体关于自我形象塑造的某种缺失,在海外受众中被塑造成“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军事上都具有潜在威胁”的刻板形象[19]。尽管近年来西方媒体涉华正面报道有所增加,但这种形象很难在短时期内发生根本改变。在当前西方媒体热炒中国“锐实力”的背景下,我们的言论报道应该避免内容空洞化和口号化的对外宣传,这样的报道和政治宣传,不仅不能发挥正向作用,反而会导致反感抵触,从而产生事与愿违的负向作用,甚至引发受众对中国通过“锐实力”路径加强对外意识形态输出的隐忧。因此,我国的对外传播在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舆论导向的同时,改变国内媒体宣传思维范式,应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避免向海外受众喊口号、讲大而空的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外宣传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构成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表征,对当前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国际无障碍沟通、树立良好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在这些故事中,中国的形象得以生动,中国的文化得以精彩,中国的成就得以展现,中国的理念得以光大[20]。面对一些西方国家抛出“锐实力”,有意诋毁或诟病中国,我们要创新故事内容、创新讲述方式、创新传播渠道,从而取得良好的创新传播效果。创新对外议题和对外传播方式、改变“失语”和“挨骂”的状况。让中国好故事成为沟通世界人民内心的“桥梁纽带”,提升在全球传播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基层图书馆普遍都存在基础业务工作不够标准规范、现代化信息技术人才缺乏、服务手段单一、人员编制不足、文献匮乏老化等问题。针对各基层馆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当地特点,河北省图书馆逐一对各授援馆制定专项支持计划。
(三)要以“睿实力”构建我国话语权体系
“锐实力”一词被提出就与冷战思维、意识形态密切联系,成为美国批判所谓“威权国家”——中国和俄罗斯的意识形态工具。从西方学者在政治学视域下对中国的认知,经历从古代“专制国家”(东方帝国)—社会主义的“极权国家”—当前的“威权国家”过渡,并且实现了从实力—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锐实力话语的嬗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界用开放的眼光,主动与国际接轨,被动接受了西方的话语体系[21]。中国的迅速崛起既挑战了已有的国际利益格局,也挑战了已有的国际话语体系。
中国要避免陷入西方的话语权陷阱,反思提升自身的意识形态权力,不断推动我国话语创新,构建能够为世界接受的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权体系。当代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方面,软实力的竞争已取代意识形态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内容。面对“锐实力”指责,要掌握主动权,必须注重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结合,发挥自己的“巧实力”。我们主张构建“睿实力”话语权体系,以替代西方话语权体系下“锐实力 ”概念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
[1]刘擎.2017西方思想年度述评[J].学海,2018,(2):191-209.
[2]约瑟夫·奈:中国的软实力和锐实力[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210/08/32406243_729083513.shtml.
[3]宰飞.海外机构炮制新词“锐实力”西方抹黑中国出现最新版本[N].解放日报,2018-03-03(2).
[4]叶万军,高莉娟.综合国力概念的科学界定及其对我国现实的指导意义[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6,(2):6-9.
[5]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新概念——“综合国力”[J].学习与研究,1989,(5):64.
[6][美]阿什利·泰利斯,等.国家实力评估——资源绩效军事能力[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7]阮宗泽.软实力与硬实力[N].人民日报,2004-02-13.
[8][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2.
[9]360百科:巧实力[EB/OL].https://baike.so.com/doc/9374706-9713244.html.
[10][美]迈克尔·马扎尔.锐实力战略:促进持久领导地位的全球姿态[J].华盛顿季刊,2014,(1).
[11]钮维敢.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冷战思维[J].江汉大学学报,2008,(2):34-37.
[12][美]弗兰克·宁柯维奇.美国对外文化关系的历史轨迹[J].编译参考,1991,(8).
[13]郭可.当代对外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61.
[14]陈向阳.为西方炒作所谓中俄“锐实力”把把脉[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8-01-03/doc-ifyqinzs8196994.shtml.
[15]毕研韬.“锐实力”,又一轮概念炒作[EB/OL].http://opinion.huanqiu.com/hqpl/2017-12/11464244.html.
[16]张君.西式民主的理论困境与现实悖论[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76712.htm.
[17] “锐实力”背后的霸权逻辑和双重标准[EB/OL].http://www.sohu.com/a/229290086_630337.
[18]舒文.百年前欧洲流行“美国威胁论”[N].环球时报,2006-03-01.
[19]朱萍.新形势下提高对外评论引导力的思考与建议[J].对外传播,2018,(5):31-32.
[20]黄良奇.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思想探析[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2):23-31.
[21]胡钰,沈沁怡.从“锐实力”概念演变看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与话语创新[J].中国记者,2018,(4):59-62.
中图分类号 :D82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8520(2019)01-0026-06
收稿日期 :2018-11-06
基金项目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D182021);2018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131)
作者简介 :张鸷远(1970-),男,河北唐县人,政治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副教授;知识产权与财经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梁桂芝]
标签:“锐实力”论文; 本质论文; 睿实力论文; 话语权论文; 保定学院政治文化研究中心论文; 保定学院知识产权与财经学院论文; 河北省唐县教育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