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卫生院 贵州 仁怀 564501)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在胃溃疡治疗中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6人,甲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乙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3%和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9%)明显低于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4.3%),且结果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在治疗胃溃疡上均能够取得显著效果,且两者治疗有效性差异不明显,但雷贝拉唑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胃溃疡;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164-02
消化性溃疡属于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病症,可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其中以胃溃疡发病概率较高[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反酸等,主要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帮助患者溃疡面愈合,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及复发率。本文在此为了对比分析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在胃溃疡治疗中的不同效果,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胃溃疡患者进行研究,现将具体分析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6人。其中甲组男性患者31人,女性25人,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4.7±13.5)岁;乙组患者男性29人,女性27人,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36.2±11.8)岁。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符合胃溃疡诊断标准,且均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溃疡分期主要为A1、A2期,直径在4~18mm之间。且两组患者组间一般临床对比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排除标准:①病例检查结果示有癌变可能患者;②有消化道手术史、出血史患者;③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及类固醇药物患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以及严重内脏功能不全患者。
1.2 治疗方法
甲组患者每日晨起就餐前口服奥美拉唑两片,每日一次(国药准字H20083831,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计量每片10mg);乙组患者每日晨起就餐前口服雷贝拉唑一片,每日一次(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125,计量每片20mg)。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两周,其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告诫患者确保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轻松愉快、维持积极心理状态。在饮食上注意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切忌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在治疗期间还应戒烟戒酒,并注意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记录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结合患者治疗情况及胃镜检查结果制定不同效果评价标准,分别为:①显著: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胃镜检查示溃疡面愈合良好;②有效:患者症状和体征出现好转,胃镜检查示溃疡面明显愈合,但并未完全恢复;③无效:患者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好转,胃镜检查示溃疡面未愈合,甚至出现溃疡面积增大现象。患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有效)/总例数×100%。另外,观察并记录患者腹泻、恶心、嗳气、头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数据使用百分比表示,并且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甲组患者治疗显著患者23例、有效27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3%,乙组患者治疗显著患者29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6%。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虽高于甲组,但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乙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9%)明显低于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4.3%),且结果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胃溃疡患病率也开始呈直线上升趋势,且治疗后复发率也较高[2]。导致胃溃疡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当前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是胃酸分泌过量、黏膜保护因素与局部黏膜损害失衡造成该病的发生,因此在临床治疗上也多从抑制胃酸分泌、增强黏膜保护、减少黏膜损害入手。临床上对胃溃疡是一个持续性过程,若首次治疗选用药物不合理,对胃黏膜的修复功能未达到强度都可能造成胃溃疡的复发。
本文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的甲组与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的乙组相比,两组均取得显著治疗效果,这表明两种药物在治疗胃溃疡上均效果明显,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一方面可能是两种药物治疗效果本身差异不明显,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例数不足,难以体现出差异性;在不良反应发生上,乙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9%)明显低于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4.3%),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雷贝拉唑作为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其治疗安全性更高。总之,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在治疗胃溃疡上均能够取得显著效果,且两者治疗有效性差异不明显,但雷贝拉唑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宋杰.雷贝拉唑对胃溃疡愈合状况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01):280-281.
[2]陈兴勇.雷贝拉哇与奥美拉哇治行胃溃疡行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07):1269.
论文作者:赵小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患者论文; 贝拉论文; 胃溃疡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统计学论文; 甲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