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垄断的不可避免性及其经济后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可避免论文,性及论文,后果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市场经济中垄断的不可避免性
本文所讨论的垄断是指企业垄断。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大都有各种各样的反垄断政策。经济学家对垄断向来持反对态度,但是在这些国家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垄断。为什么在市场经济中会出现垄断呢?我们认为垄断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规模经济的存在。许多行业都存在着规模经济,即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随着产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量的不断增加)而递减(即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是递减的,边际成本的递减会使单位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如果需求量是无限的,那么即使存在规模经济也不会导致垄断,但任何产品的需求量都是有限的,没有一种产品的需求量是无限大的。需求量的有限性使得那些已经进入规模经济行业,并且产量已经很大的厂商,或者首先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的厂商就能够利用其成本优势将竞争者排挤出去,新的厂商很难进入该行业,从而就可在市场上形成垄断地位。规模经济导致的垄断的极端状态是市场独占。如果一个行业一家厂商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而在其生产成本递增之前,其产量就足以满足全部市场需求,从而会使得其他生产规模小的厂商因生产成本高而无力同其竞争,小厂商就会被排挤出市场,从而使其独占市场。
当然规模经济的存在更多的是导致市场寡占。有些行业虽然产品生产成本也随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但在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点之后生产成本不再下降,而是递增,在市场需求足够大,大到超过厂商平均生产成本为最小的产量的条件下,就不会出现市场独占,而会出现市场寡占,形成寡头垄断。
2.技术优势的存在。虽然技术是处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但在任何时期,总是存在着技术创新的领先者。如果企业发明、掌握了某一技术,就能够生产具有独特功能的产品,或者可以使生产成本降到很低的水平,这样其就会独占或占有更多的市场。虽然技术优势所造成的垄断一般来说并不是长期的,因为在长期中别的企业也能够发明、掌握新的技术或者通过模仿以及其他的手段掌握相同的技术,从而使技术发明者的技术优势丧失,从而丧失垄断能力,但在短期,技术的发明者是能够保持技术优势地位的,从而在短期就能形成垄断。这样就造成虽然在长期中技术是不断创新的,但在任何时期又都存在着一些生产者因为技术处于领先地位,而成为垄断者。因此就形成了技术优势和基于技术优势的垄断不断消失与技术优势和基于技术优势的垄断不断再生的过程。
3.信息优势的存在。作为买方或卖方的企业都可凭借信息优势对市场进行垄断。这种信息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卖方或买方本身拥有比其他卖者或其他买者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卖方或买方的对方(即卖方的买方、买方的卖方)对其具有更多的信息。在众多的企业中,如果一家企业拥有比其他企业更多的信息,它就可以凭借这种信息优势对市场进行排他性控制。例如,如果一个企业对于消费者的偏好、禁忌的了解多于其他厂商,它就可以在产品的外观、营销等方面采取合适的方法排挤竞争对手,夺取市场。如果消费者对某一厂商更了解,消费者就会信任其产品,优先购买其产品。而对新进入市场的企业,由于消费者对其缺乏了解,就会不信任或漠视其产品,新进入的企业要让消费者了解其产品,就要进行大量的投入(包括广告费、让消费者免费试用产品的费用等等),这对新入企业就构成了一种障碍,使得原企业处于垄断地位。这在产品市场、服务市场上都存在大量的实例。例如老牌的保险公司对于新保险公司就往往处于垄断地位,因为投保人熟悉、信任老牌的保险公司,而对新保险公司则很难一开始就信任。如果一个买者比其他买者拥有更多的市场信息时,这个买者也会取得其他买者不具有的优势地位。如果在进口贸易中,老牌的进口公司为国外客户所熟悉,愿意与之进行交易,对新的进口公司,由于国外客户不熟悉,因而就会产生不信任感,这样老牌进口公司就可利用这种优势来排挤新的进口公司。
4.竞争过程中出现的垄断。市场竞争能够抑制垄断,但同时在竞争过程中也会产生垄断。在竞争过程中出现垄断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在竞争过程中,少数企业首先提高生产效率,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兼并落后企业,导致生产走向集中,从而形成垄断;二是在竞争过程中,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或者为了在竞争中不被竞争对手所挤垮,多个企业进行联合,从而造成市场垄断。
5.产品差异的存在。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产品的同质性,但现实中的种类相同的产品无论是在内在质量,还是外在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如大米因自然条件等的差异会使其口味、亮度等各不相同,从而使某些地区产出的大米形成垄断。许多化妆品其内在质量没有差别,但包装、品牌不同,就可使某些厂商生产出来的化妆品处于垄断地位。只要存在产品差异,就必然出现垄断,而产品差异是经常地、大量地存在着的,因此也就势必经常地、大量地存在垄断。
6.企业实施垄断策略。垄断策略就是排斥竞争者的策略,具体策略多种多样。一般有:(1)掠夺性定价策略。即当新的企业进入时,原有企业即将产品价格下调,直至降到使新入者破产而退出市场,然后再提高价格。(2)建立多余的生产能力。即当企业预计新企业进入导致产量增加而使产品价格下降时,企业即添置超过当前生产需要的设备和厂房,形成过剩的设备和厂房,使想进入此行业的企业不敢再进入此行业。(3)采取限制性定价策略。指企业限制它自己索要的价格(索要的价格低于通常的垄断价格,并且生产超过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所决定的产出水平),这样使意欲进入的企业认为进入此市场无利可图,从而不进入此市场(给潜在的竞争者造成这样一个印象,即企业的边际成本很低,而潜在竞争者并不清楚企业的实际的边际成本)。(4)企业的相互勾结。企业就产品价格、产品产量、销售量等达成协议,来共同控制市场。相互勾结可以采取公开的形式,即公开或暗中达成协议,可以是书面协议,也可以是口头协议;也可以采取隐蔽的形式,即不达成书面或口头协议,而仅是企业之间的一种默契,比如,一个寡占者制定了价格结构,其他厂商跟随,从而形成价格垄断。(5)独家代理或销售。企业往往在一个地区选定一个销售商作为其在该地区的独家代理商或销售商,从而形成垄断。(6)以威胁、暴力等各种非法手段建立垄断。总之只要垄断有利可图,而且得不到足够的惩罚,就必然会出现企业通过实施垄断策略来建立和维持垄断。
7.私有产权以及其它排他性产权的存在。私有产权以及其它各种排他性产权本身并不会使竞争消失,但它们却构成了竞争的障碍。因为在存在排他性产权的条件下,任何企业只有在取得了这种产权之后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例如在土地私有的条件下,只有从土地私有者那里购买了土地所有权或租用了该土地之后才能行使对土地的占有、支配、使用权。这种排他性产权的存在,一方面使得那些已拥有产权的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另一方面给市场竞争设立了进入壁垒。
8.非产权进入成本的存在。除了排他性产权阻碍竞争之外,其他各种非产权进入成本也会构成市场竞争的障碍。例如,离市场距离远近的差别,造成运输成本的差异,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条件下,离市场距离远的企业,因其产品运输成本高于离市场距离近的企业,从而没有能力同其进行公平竞争,离市场近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可以利用其运输成本低的优势排挤距离远的企业。
9.市场非出清状态的存在。市场非出清既可能存在于单个产品市场或局部市场,也可能存在于所有市场。在现实中,大部分市场都处于市场非出清状态。市场处于非出清状态的存在意味着总是存在市场短缺,而处于市场短缺的一方即可利用这种地位实施垄断。如果市场上产品供大于求,则买方处于垄断地位,如果市场上产品供小于求,则卖方处于垄断地位。
上述因素在市场经济中总是存在的,或者是单独存在,或者是同时存在,因此也就无法避免垄断的出现。
二、垄断的经济后果
尽管在市场经济中垄断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垄断就是一种好的经济现象。垄断的后果可以从垄断者行为的结果进行判断,但这种结果取决于垄断者的行为倾向。尽管垄断的实际影响还会受到垄断者行为以外种种因素的影响,但在无市场以外的力量干预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垄断者自身的行为。需要说明的是,垄断后果可以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评判,但这些评判都是基于垄断的经济后果。本文只讨论垄断的经济后果,垄断的经济后果主要有以下诸方面。
1.造成产品产量过少。垄断者同竞争厂商一样也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但同竞争厂商不同,竞争厂商没有能力决定价格,而仅仅是价格的接受者,价格完全是外生因素,这样竞争厂商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不断地增加产量,而绝对不会出现限制产量的行为。可是垄断者却可以通过限制其产量而抬高其产品价格的办法实现营利的目的。对垄断者来说,其产品需求弹性越小,就越可靠抬高产品价格的办法营利,因此产品需求弹性越小的行业,垄断者抬价限产的倾向会越强。
2.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假设垄断者的生产效率很高,那么抬价限产的结果是使低于社会最优产量水平的资源流入到其他行业,也就是说本来应该用于垄断行业的资源现在用在了别的行业,从而造成垄断行业的产品生产过少,而其他行业的产品生产过多。这就意味着即使社会生产处于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产品组合效率也已不是最优的,而是低下的。消费者想要的产品供应过少,却被迫消费过多的其他产品。如果垄断者的生产效率很低,则会导致垄断行业耗用过多的经济资源,其他行业获得的资源过少,从而也会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3.造成消费者损失和社会损失。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按边际成本定价,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在垄断条件下,垄断者按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进行生产,使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垄断者的限产抬价使得消费者购买产品所付出的价钱要比该行业为竞争行业时所需支付的部分(超额支付)要多,多支付的部分到哪里去了呢?流到了垄断者那里。也就是说垄断造成收入从消费者那里向垄断者的转移,消费者因此而遭受了损失。一种行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垄断价格越高,消费者遭受的损失越大。
西方经济学家还根据消费者剩余的分析方法,认为消费者剩余有一部分为垄断者获得,但还有一部分消费者剩余垄断者并没有得到,消费者也没有得到,因而造成一种对社会来说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此被称为垄断造成的社会成本。不过这并不是垄断的社会成本的全部,垄断的社会成本还包括非生产性寻租活动等造成的资源浪费。
4.引起寻租,造成经济资源的社会浪费。何谓寻租?寻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若从社会效益的角度看,经济主体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1)生产性的增进社会福利的活动,如生产、研究与开发活动等;(2)非生产性的有损社会福利的活动,这类活动不会增加社会财富,反而会白白地消耗社会的经济资源,如盗窃、抢劫,不仅不会使社会财富增加,反而会消耗盗劫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同时会消耗被盗、被劫者的许多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对整个社会来说,这完全是一种非生产性的资源消耗。广义的寻租指的就是后一类经济活动,即指经济中存在的追求经济利益的非生产性的活动,或说为维护既得经济利益或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狭义的寻租是指利用行政法律手段来限制自由竞争和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来获取或维护既得利益的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非生产性活动,即利用政府与政府政策、法规和行动有关的非生产性活动。
垄断者为了获得租金(垄断者所获得的利润即额外利润)乃会进行寻租活动。包括:通过游说等争取政府的特殊政策,维护其垄断地位;通过行贿等争取政府的特殊政策维持其垄断地位;通过广告宣传等人为地制造假象,阻止竞争者进入该行业,以及通过其他寻租活动来维护其垄断地位。垄断者为了获得或维护垄断地位来获得或保持现存垄断租金的行为就是垄断者的寻租。垄断者寻租的目的乃在于限制竞争,获得或维持垄断者的垄断地位。花费于寻租活动的经济资源并不能增加任何社会财富,不过是对现有的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而已。因此,就社会来说,这种用于寻租活动的经济资源完全是一种浪费,损失了本来可以获得的社会财富(即它们用于生产性活动可以获得的产出),扭曲了资源配置。不仅如此,寻租活动还会引发新的寻租活动,造成寻租竞争,从而使更多的资源投入于寻租活动中,虽然垄断者最终可能得不到垄断租金(转移到说客或其他人那里),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结果只是增加了经济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了社会福利水平。经济学家们估计,这种寻租活动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可能远远高于垄断造成的产量减少所造成的损失。此外,企业为阻止竞争者进入市场采取的种种策略亦应包括在寻租活动中,这些对社会来说也是资源的无谓的浪费。
5.扭曲资源配置信号,从而造成资源配置效率劣优。垄断使垄断行业产品价格不是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垄断行业产品出卖价格过高或购买价格过低,会使相对价格体系扭曲,这样就会向社会提供错误的资源配置信号,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如某一产品被垄断者人为压价,社会其他生产者以为需求减少,从而会削减生产,造成生产下降;若垄断行业产品为投入品,垄断者抬价,则会导致其他产品价格上升或者生产者以为其稀缺程度上升而减少使用,这都会导致资源配置劣化。
6.导致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下降。既然垄断者能够靠限产抬价获得垄断利润,那它就不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就会失去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压力,这样,产品质量就无法提高,而只会下降;而产品生产成本则会上升,因为没有竞争者,成本上升就可以靠抬价转嫁给消费者。就垄断企业的管理而言,由于对于被委托人(经理)的工作效率无法得到准确的判别标准(在竞争的情况下,可以以别的企业的效率作为评价标准,即可以效率最高或成本最低的企业作为标准),从而难以最大限度地激励被委托人,这也会使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下降。
7.造成不公平交易与不公平竞争。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它在与交易对方的交易中就会施行不公平交易行为,例如欺诈对方、转嫁费用负担、把各种不合理条款强行施加于对方、单方面决定价格、违约服务、短斤少两等等。垄断是现实经济中大量不公平交易现象存在的重要根源。
在企业处于垄断地位的条件下,其竞争对手是不可能与之进行公平竞争的,垄断企业会施行各种不公平竞争行为排挤竞争者。例如在客户同其竞争对手发生业务关系时,垄断企业采取断绝同客户的其他业务往来或断绝同对手的业务往来等手段来迫使其竞争对手失去客户。
没有公平交易与公平竞争,经济资源是不可能得到最优配置的,也必然会损害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经济增长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些后果说明政府对垄断不能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而应进行限制。
在结束本文之前,我们还需作以下几点说明:(1)在某些垄断产生的过程中,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企业为追求技术垄断,就只有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因此追求技术垄断的过程本身会促进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企业在追求生产规模扩大的过程中,会改进技术和管理,产品生产效率会提高;企业制造产品差异的某些方法可以起到增加产品功能、美化外观等作用。但在没有竞争的条件下,企业在取得垄断地位后,这些都会终止。(2)垄断虽然排斥竞争,但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的经济后果会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出来,从市场本身来看取决于市场竞争(包括现实的竞争和潜在的竞争)程度的高低,竞争程度越低,垄断者的垄断行为越不受约束,这些经济后果越会充分地表现出来。(3)垄断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原因造成的垄断无法消除,在经济上也存在合理性(如规模经济、技术优势造成的垄断),而有些原因造成的垄断则是能够消除的,而且在经济上不具有合理性(如企业通过垄断策略建立起来的垄断),因此,政府在判定垄断政策时应区别对待,消除不合理的垄断,抑制合理的垄断。(4)市场本身虽不能防止垄断的出现,但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总是存在的,而且是广泛存在的,因此市场本身是具有一定的抑制垄断的能力的,在政府推行反垄断政策时应将市场竞争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通过促进市场竞争来限制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