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赵 婷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19)

[摘 要 ]马克思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在《资本论》中提出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集中阐述,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掠夺与剥削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和生态危机,并且阐明这些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的资本逻辑。因此,要解决新陈代谢断裂,必须打破资本逻辑,实现自然—人—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不仅对于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资本;新陈代谢断裂;改革开放

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生态等影响社会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危机,例如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等等。并且这些危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断扩张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危害着每一个国家,成为全球性危机。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所有危机,不管是经济、社会还是生态危机,都只有一个根源,那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这个生产方式以生产剩余价值或者赚钱为其绝对规律。在这种追求资本欲望的驱使下,使资本主义无视人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进行残酷剥削,对自然进行无度掠夺,最终导致“新陈代谢断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规律的阐释,揭示了资本主义新陈代谢断裂产生的自然和社会根源,并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与新陈代谢断裂的根本途径,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产者联合的社会制度。而要实现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产者联合的社会制度,就要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存在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这种生产方式是在资本逻辑下运作的,因此,必须打破资本逻辑,才能解决新陈代谢断裂。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阐释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深入分析各种危机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机房当中的监控设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其事故的发生,还能够在某种层面上让电网自动化技术得到充分的运用。因此,为了能够让供电企业更好地安全运行,就必须要增加监控设备技术的使用,要将那些技术落后的,设备性能较差的全部淘汰掉,要将先进设备技术进行完善、安装。对不同的监控设备进行不同的安装方式,要在后期对其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日常维护,与此同时,还需要将那些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问题的分析,要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如果是人工导致的,那么就会追究其责任,对工作人员进行处罚,让其能够更深地认识到供电设备维护的重要性,从而去实现供电的安全稳定性的提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3]。

白酒作为中国传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一定会大有作为。茅台的国际市场,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

一 、新陈代谢断裂的内涵及其产生根源

(一)新陈代谢概念的双重意涵

“新陈代谢”概念最早是被生理学家所广泛采用的,具体用来表示有机体与周围发生的物质交换,最早是由德国化学家格瓦特在1815年提出。之后到1842年,李比希在其著作《动物化学》中,在“有机体组织退化的背景下,引用新陈代谢过程这一观念”[1]177。由于李比希的《动物化学》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反响,从此以后“新陈代谢”这一概念就被运用到整个有机体的分析中。随着自然科学的深入推进,“新陈代谢”概念被更加广泛地用于表示有机体与无机体之间的关系,即用来研究有机体如何与所处环境之间发生作用,如何吸收利用其所处环境的物质和能量。后来,为了研究如何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率,李比希把“新陈代谢”概念应用到土壤下降的分析之中,这为系统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为马克思后来深入研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关于“新陈代谢”概念的发展最初是基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本体论的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认为“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至死亡而必须与之交往的、人的身体。”[2]95每一个有生命的物体,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是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靠自然界生活。作为高级存在物的人来说,无论其进化的多么完善,都不能摆脱自然界,人要生存必须依靠自然界,依靠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即新陈代谢。自然界相对于人永远处于优先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特征在于劳动采用雇佣劳动的形式,生产资料采取资本的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削制度。”[5]45-46生产无限的剩余价值或赚取尽可能多的金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一百多年来,随着资本主义危机的屡次爆发,资本主义社会也采取了一系列改良措施,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完善,但是事实告诉我们:纵使资本主义通过改良,改换了其外在皮囊,使其赚取资本的目的以多种隐蔽的形式呈现,但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一天,这一条决定性的规律永不会改变,任何改良性的措施都是无关痛痒的。并且这种生产方式支配下的商品生产没有实际的终点,就像他所指出的:“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值。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6]45-46资本主义的掠夺与剥削没有终点并且力度渐强,这是由资本本身的逐利性所决定的,而这种逐利性又是源于资本家内在对财富的渴望。不仅如此,在众多资本家残酷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一个资本家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就必须要发展壮大,因此必须使用它的一部分或全部利润进行再生产,也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这种内在与外在的力量的驱动,会使资本家在越来越大的规模上进行资本积累,并在一定时候进行资本集聚。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这种以获得最大利润的生产成为可能,工业革命使技术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技术的改进迫使原材料的投入增加,使生产加工的速度加快,使最终产品进入流通的时间缩短,流通过程越短,利润产生的速度就越快,资本家就越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赚取超额利润就成为可能。但这一过程高度依赖于能源和资本,需要不断地增加能源和资本的投入。因此,在这种生产方式之下,势必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且,资本家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进行污染治理和进行环境保护的,因为任何不能快速增加利润的投入,对于资本家来说都是多余的投资。因此,新陈代谢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断裂。

(二)“新陈代谢断裂”的内涵

从劳动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来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以人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3]201-202。从人与人的角度来说,劳动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可以说劳动为基础编制了一个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复杂的庞大的社会系统,促使人类社会的一张全面关系网井然有序地进行。劳动创造了人,使人的手脚分化,手的解放使工具的产生得以可能,并在实践中使人的活动不断扩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需求日益增多,需求的增多使得人们的交往日益深入、广泛,人类社会系统的构建也在这种不间断地交往中趋于系统和全面。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一切被逐梦般地打破,由于对资本的渴望,资本家强制性地将农民和土地之间天然联系打破。由于原始积累的需要,资本主义通过圈地运动等一系列惨无人道的制度,强制将农民的土地剥夺,从遥远的地方贩卖黑奴,使劳动者成为除自身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生产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资本家的附庸。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利润,资本家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和强度,迫使它们从事繁重的劳动,自由劳动者变成强制劳动,这种强制劳动使工人们哪怕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仍要强迫自己劳动,这导致劳动过程的全面异化。由这种异化过程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也与工人相异化,使本身由工人的劳动所产生的产品成为压迫、奴役工人的外在力量,工人在劳动中不是感到快乐,而是感到不幸。并且随着生产地不断扩大,劳动者所产生的奴役自身的力量就越大,工人创造的财富越多,他们就越贫穷。劳动不是确证自己与自己价值实现的方式,而是成为仅仅为了维持本身最低生活水平的手段。可以说,这种异化劳动使劳动丧失了其真实意义,劳动者的人性逐渐遭到泯灭,整个人类社会作为自然的对立和抗争角色而存在,自然不再是人们尊敬和崇拜的对象,而是攫取和剥夺的基础,它推动起一个日见溃烂与腐败的自然界,扼住人类文明的脖子并将它步步拖入毁灭的深渊。

4.深层原因——利己主义观念

近年,由于当地市场人工、建材价格的大幅度提高及国家实征税率(6.93%)远高于工程概(预)算规定税率(3.28%),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补助投资与工程建设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为解决资金缺口问题,麻江县在整合相关项目的同时,先后引入外来企业8家,发展大户26家、一般农户531户,成立专业合作社6个,总投入资金1 600余万元在项目区建成蓝莓经济林856.98 hm2、年最大养殖20万羽的蛋鸡养殖小区3个和年出栏生猪300头的生猪养殖场1个。通过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在有效缓解治理投入不足的同时,促进了项目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2.5.1 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分布情况 237例患者共监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370次(最少者1次,最多者3次),人均1.56次;平均血药谷浓度为(10.4±9.7)mg/L。万古霉素治疗窗为10~20 mg/L[11],在此范围内的有85例患者的121次监测结果;其余均不在此范围内,监测不合格率为67.3%。这提示我院ICU老年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达标率不高,详见表3。

(三)新陈代谢断裂产生的根源

2.重要原因——劳动的异化

之后,由于现实研究的需要,马克思将“新陈代谢”概念运用到他的经济学研究中,主要用于阐述劳动过程的一般定义,但这些分析仍然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他说道:“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以人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劳动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3]202-208人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从自然界中获取维持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以劳动作为中介和条件,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即新陈代谢被建立起来。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引入,对他整个思想体系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劳动过程是一个人作用于自然,以获取自身所需要物质资料的过程。自然界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是人类所需物质资料的源泉。通过劳动,自然—人—社会这一完整的系统就被建立起来。其次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雇佣劳动制的存在使人与劳动的关系成为一种异化的关系,并通过劳动的异化关系,资本主义条件下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相互依赖的需求和关系也被异化地生产出来,这种异化的生产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就成为一个异化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异化,人与物的关系异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最终导致新陈代谢无法持续,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一系列危机的批判,赋予“新陈代谢”广泛的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这也成为他理论批判的中心。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概念,主要来源于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希。19世纪,当时,欧洲和北美的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就是土壤肥力的枯竭的问题,受官方委托,李比希开始对 “土地衰竭”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了土壤元素成分不能完全恢复的问题。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在《关于化学这亲密道信》中,李比希详尽地阐述了由于城乡二元的对立与分离,土壤肥力的再生产产生困难。他说道:“各种种植中心和市场之间距离有数英里,甚至数千英里,因此,土壤的构成成分从它们的原始地点运到了遥远的地方,这使得土壤肥力的再生更加困难。” [1]220并且,后来在他1842年的《英国工人居民的卫生条件报告》中,他再次分析阐述了土壤营养循环和大城市中居民排泄物之间的关联,他认为城市的居民的排泄物能够弥补土壤因开垦导致的肥力下降,并且说明如果能实现所有城市居民的所有排泄物都最终归于农场,那么土壤的肥力和生产能力将有可能持续不受损坏地保持下去。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城乡之间的二元分离,使得这种回归困难重重,于是就形成新陈代谢的断裂。

3.直接原因——城乡对立

劳动连接自然—人—社会之间的纽带,合理的劳动使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互相促进,使社会有机体平稳运行。但是资本逻辑支配下的劳动不再有这些功能,成为一种异化劳动。由这种异化劳动生产出了一系列的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因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由于资本主义异化的资本逻辑,导致生产过程的异化,异化的生产过程产生了劳动者与其产品,劳动者与其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而且这种异化劳动的目的是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这就使得其不可避免地具有反生态性,因此,要消除新陈代谢断裂,必须消除异化劳动,但是如何消除呢?这就需要打破资本逻辑,改变资本支配人的现实,改变大多数人在劳动中的地位,让劳动者不再是为了资本的增殖而进行的劳动,而是为自身的需要而劳动。让劳动成为劳动者价值的确认,让劳动者在劳动中感到幸福而不是感到不幸,而这从根本上说就必须变革资本主义制度。

马克思对新陈代谢断裂概念的使用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和深化的过程,他首先使用新陈代谢断裂是受李比希的影响,这时他主要关注的是由于土地贫瘠所引起的新陈代谢断裂问题。正如他所说:“资本主义生产使它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化,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损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3]552并且,随着全球化在他这个时代的推进,他也深刻地认识到这种由于城乡二元分离所引起的新陈代谢断裂是全世界新陈代谢断裂的一个缩影。随着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逐渐扩张以及世界贸易的全面展开,世界市场以及全球化的生产和消费体系逐渐形成,而在这种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体系中,资本主义的一些“生产部门拿来加工制造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从地球上极其遥远的地方运过来的原料。旧的需要是用国货就能满足的,而新的需要却要靠非常遥远的国家和气候特殊地带的产品才能满足了”[4]469。随着对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日益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从开始关注土壤营养的流失现象转而深入地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内在原因。

西方文明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念是自由主义价值观念,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在实际的生活中就产生了一系列其他的形式,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自由主义就表现为一种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剩余价值或者赚钱是其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生活完全被资本逻辑所支配,经济理性是主导价值观念,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是经济理性的外在表现形式。在经济理性的支配下,每个人为了实现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在社会和政治事务中会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纯粹的金钱和利益关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变成一种纯粹的工具关系。出于对资本和利润的无限的贪欲,必然会导致对个人的残酷剥削和对自然的无度掠夺,长此以往,新陈代谢难免断裂。

二 、当代资本主义现实 ——生态帝国主义

“生态帝国主义”是美国历史学家阿德福雷德·克劳士比在他的著作《生态帝国主义:欧洲生物扩张,900-1900》中提出的范畴。在这本书中,他集中地阐述了:英国的原始殖民扩张带入了许多殖民地地区没有的生物,而这些“外来生物挤占原有生物的生存空间,最终导致原有动植物的死亡甚至灭绝,正如他所说的:“白人的老鼠赶走了土老鼠,欧洲的苍蝇赶走了我们的苍蝇,红花草杀死了我们的蔽类植物”[6]2。在这本著作中,克劳士比以大量的例子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类似生物入侵的画面,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原始扩张所造成的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破坏。克劳士比敏锐地察觉到了资本主义与生态破坏的关系,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但是这只是从生态系统本身产生的变化描述了资本主义制度罪恶的外在表象,阐述了其产生的一系列生态后果,但是并没有论及造成这些破坏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生态帝国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并不单纯是一个生态学的概念,在更大的程度上它更是与政治和经济相关联的一个概念。我们都知道,生态问题的实质也就是经济问题,生态问题是经济问题的外在表现,是经济发展扭曲的直观反应。随着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呈现的特点变化,生态问题也在日益加重并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垄断的普遍化和全球化以及经济的金融化” ,[7]也就是垄断发展到了金融垄断的层面。并且金融资本日益与实体经济分离,成为市场的真正“主体”。金融资本不断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金融投机,利用各种手段攫取他国财富,将资本集中于少数几个垄断寡头集团。金融资本赚取利润是它运行的根本目的,而丝毫不关心人民实际的生活需要。这种金融资本游荡于世界上所有的开放的国家之中,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它投资(本质上是投机)于资源产业,造成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产能过剩。它投资于服务行业,通过广告推销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造成了过度消费”[8]。而过度的生产和过度的消费必然造成对环境和对劳动力的双重的压迫,造成新陈代谢严重断裂。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不仅仅在经济上通过金融垄断,榨取其他国家财富,并且对资本主义国家资源的掠夺也日益加重,形成“生态帝国主义”。这种生态帝国主义为了求得本国的发展,“掠夺他国资源,剥削他国劳动力,转嫁环境危机,向外围国家倾倒生态垃圾,最终造成与环境的危机加深,新陈代谢断裂空前严重”[9]234-235

本质上,“生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内产生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特点,是资本逻辑之下的产物,其追求利润的本性是产生这一切问题的根源。生态帝国主义有帝国主义的所有特征,它永远是以获得剩余价值为最终目的,剥削压迫落后国家是当前维持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并且它对于落后国家的掠夺造成落后国家贫穷落后的同时,还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新陈代谢断裂”。

三 、解决新陈代谢断裂的根本途径 ——打破资本逻辑

(一)消除城乡对立

城乡对立是导致新陈代谢断裂的最直接原因。因此,要消除新陈代谢断裂,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措施,就是消除城乡之间的二元对立。马克思也说过:“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的消失不仅是可能的。只有通过城市和农村的融合,现在的空气、水和土地的排污才能排除,只有通过这种融合,才能使现在的城市中日益衰弱的群体的粪便不引起疾病,而是用来作为植物的肥料”。[10]321资本主义大工业是导致城乡分离的重要原因,由于大工业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这就使得失去土地的农民离开农村,去城市谋生,并分布在大工业的工厂和企业的各个部分,成为资本主义的机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追求无限利润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城乡分离,从而使新陈代谢产生断裂。因此,使大工业尽可能平衡地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城乡均衡发展,使得解决新陈代谢断裂成为可能。大工业的平衡分布,可以促使工农业融合发展,使人口在全国均衡分布,这样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可以得到完善。城乡结合使城市人口的排泄物回归土地成为可能,不仅如此,还有助于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就像马克思所说:“的确,文明在大城市中给我们留下了一种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努力才能消除的遗产。但这种遗产必须被消除而且必将被消除,即使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10]321

(二)消除异化劳动

资本主义制度之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区别于其他社会一切生产形式的根本原因是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获取交换价值,而不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由于这种特征的存在,一切生产资料都是被用来生产交换价值,因此,任何妨碍资本家获得交换价值的传统的生产方式都被消灭,而农民和工人正是这些古老生产方式的代表。于是统治阶级们实行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迫使农民离开土地,并且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的大规模使用导致农村人口相对过剩,为了求得生存不得不进入城市成为雇佣劳动的一员,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造成严重的后果:“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自然条件。”[3]552-553这就使新陈代谢断裂。不仅如此,农村人口的不断涌入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住房、管理等问题相继出现,出于资本逐利性的需要,资本家们不是力图解决问题,而是转嫁危机,将工厂逐渐转移到价格低、环境好的农村,以谋求对环境和社会等问题的缓解,工厂的建立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农村的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土地、空气的恶化,又进一步加剧了新陈代谢的断裂,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生态环境的全面恶化,这是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向我们展示的画面。

(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不管是社会问题还是生态问题,都是由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而这种制度下的资本逻辑——利润最大化逻辑又是其根本原因。马克思用W—G—W到G—W—G的转变,表明了人类历史的巨大变革。对于无限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在这种资本逻辑下的生产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他们不顾一切向自然掠夺,想尽一切办法剥削劳动工人。在他们眼中,降低成本增殖资本比一切其他工作都重要。在这样的制度下,产生生态问题,产生新陈代谢断裂是必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有的关系都成为金钱关系,人与人之间不再亲密,而是被异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和利益关系。人不再是具有独立意识、有生命力的自然的人。自然也不是人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其和人一样,全部沦为资本家赚取利润的工具。在资本逻辑之下的一切生产都不会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和人的价值的体现,自然对他们来说只是巨大的“免费的馈赠”。任何在资本主义制度之外的任何表明的改进都是无济于事的,例如通过技术的改造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通过福利国家制度的实行缓解阶级矛盾等都是基于资本主义制度之下的改良,都无关痛痒,解决不了其制度的内在病症。因此,消除资本主义制度才是消除新陈代谢断裂的根本途径。

(四)建立生产者联合的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新陈代谢断裂的根源。因此,要解决新陈代谢断裂,就要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者联合的制度即共产主义制度。他们明确指出:“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现完全的变革”。[11]385这种社会有以下特点:首先,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解决新陈代谢断裂的社会,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原则上的社会。其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社会的核心,将生态保护置于其本身需求之上。并且生产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使用价值超越交换价值而成为生产的目的。其次,这个联合的社会已经完全消除了城乡的对立,这个社会是生产者联合起来,劳动者成为社会真正的主人;城乡在全新的社会形态中达到较高层次的组合,工农业相互结合,城市规模不再无限扩大,人口保持合理的分布,保持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最后,这个社会还必须是面向人的需求,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共产主义使私有制即人的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想作为社会的人及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回归,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发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成果的”[11]385。这种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界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是将人的、自然的存在方式与“人的存在方式”进行统一。“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之间、个性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1]385

四 、“新陈代谢断裂 ”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既要深化改革开放,又要警惕“生态帝国主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原则,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理,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坚持发展中保障民生,始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使我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这所有的成就,都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正确的,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决定一招,同时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必须更加深入全面地落实。但是当代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利益冲突此起彼伏,加之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方方面面的日益深入的联系,资本主义进行危机转嫁和资源掠夺的可能性增大,因此,我们既要一如既往地进行改革开放,同时要警惕“生态帝国主义”,避免各种危机的发生。

(二)不断扩大开放,着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12]我们知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在未来,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伟大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在经济上,我们要坚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政治上,我们要始终维护公平正义,不断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在文化上要坚持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共同促进文化的繁荣,共同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奋斗,为最终实现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奠定共同体基础。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不是资本发展所奴役的工具,这是马克思主义告诫我们的伟大真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12],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在未来,我们要始终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减小城乡发展的差异,让每一个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优秀成果,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3)预算评价和监督缺失。多数高校都在自己制定的预算管理办法中明确有预算评价和监督细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少得到有效执行,加之学校内部审计部门也忽视对预算评价管理的监督审计,这也造成考核评价项目负责人时,只是简单地以有无超预算或无预算情况,缺乏细节方面考核评价。

总之,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国家和世界范围内的新陈代谢断裂,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资本主义制度之下的生产方式是造成这种断裂的根本原因,所有在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之内进行的所有的改良,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各种危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产者联合的社会制度才能一劳永逸。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扩大开放,不断让世界深入交流与合作,才能取得对抗国际性危机的最终胜利。

突然间,“奉”的一声,很短促,很古怪。与之同步,几乎分毫不差,整个店堂里火光大盛。峋四爷成了一个火人,一个手舞足蹈、尖声锐叫的火人!

(2)坚持先有实践,后有立法规范。坚持问题导向和有效实用原则,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应有针对性,避免大而全、空而不实。在立法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政府部门发布具体行业指南加以引导,规范发展,为立法积累经验和依据。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人工智能立法经验,但决不能照抄照搬。各国国情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对待人工智能态度并不相同,采取的法律实践不同。对此,应结合我国实情,制定相关法律规范,指导和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

[1]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刘仁胜,肖峰,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赵汇.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本质理论与当代现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6]克罗斯比.生态扩张主义[M].许友民,等,译.沈阳:辽宁出版社,2001.

[7]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爆——萨米尔·阿明谈当代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可持续性[J].魏南枝,编译.红旗文稿,2013,(11).

[8]张剑.生态帝国主义批判[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02).

[9]Join Bellamy Foster,The Ecological Revolution:Making peace with the Planet,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9.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EB/OL].(2018-12-18).http://www.xinhuanet.com//2018-12/18/c_1210018557.htm.

[中图分类号 ]A8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4307(2019)01-0077-07

[收稿日期 ]2018-11-08

[基金项目 ]本文系陕西省高校研究生创新项目“马克思空间理论视域下中国现代性研究”(2018CSWY0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赵婷(1994—),女,四川广元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责任编辑 :刘燕平]

标签:;  ;  ;  ;  ;  

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