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改善血标本的分析前质量管理的研究论文_张瑾,余文霞

(江苏省南京江北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48)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不合格血标本的主要原因及改善血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方法:收集南京江北人民医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5月31日所有血标本作为对照组,2015年10月1日—2016年10月1日的所有血标本作为研究组,分析不合格血标本原因,多途径改善分析前管理。结果:对照组共送检血标本480611例,其中不合格标本917例,不合格率为1.9%,研究组共送检351604例,其中不合格标本325例,不合格率为0.9%,较前有明显下降。结论:多途径综合改善血标本的分析前质量,在保证患者的及时治疗,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的同时还明显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

【关键词】 分析前;质量管理;血标本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384-02

Study on multi-channel to improve pre-analysis?quality?management of blood samples

Zhang Jin,Yu Wenxia.

Nanjing Jiangbei people’s Hospital, 210048

【Abstract】Objective Explore the main causes of clinical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lood samples. Methods All the blood samples in Nanjing Jiangbei people s Hospital from 2014-01-01 to 2015-05-31 as control group, and blood samples from 2015-10-01 to 2016-10-01 as the study group, analysis the reason of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multi-channel to improve pre-analysis?quality?management. Results There were 480611 blood sample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cluding 917 unqualified samples, the unqualified rate was 1.9%, the study group were 351604 cases, including 325 cases of unqualified samples, the unqualified rate was 0.9%,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Multi-channel can improve pre-analysis?quality?management of blood samples, ensure the timely treatment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clinical work efficiency and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of nurses.

【Key words】Pre-analysis; Quality?management; Blood sample

血液化验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其结果的准确可靠与否对临床医师准确、及时的诊断疾病、判断疗效起指导性作用[1],而血标本采集的质量则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但目前仍普遍存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采集的血标本发生质量问题,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干扰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疗效的判定,据资料显示其发生率依据医院级别不同而从0.09%~17.9%不等[2-5]。如何提高血标本的分析前质量管理一直为各家医院的关注热点。

凌彩坚的调查显示护理人员为发生不合格血标本的主要原因[6]。为进一步提高我院血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水平,我们静脉治疗小组开展了多种途径综合改善血标本的分析前质量管理的活动。

1.材料

将我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5月31日所有血标本作为对照组,2015年10月1日—2016年10月1日的所有血标本作为研究组。

2.方法

2.1 对2014年1月1日—2015年5月31日我院所有血标本送检合格率做了回顾性调查,发现不合格标本率及其原因。

2.2 通过对发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导致血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关键环节。

2.3 多种途径综合改善血标本的分析前质量管理

根据调查及分析结果,我们开展了如下多种途径活动改善血标本的分析前质量。

2.3.1加强护士专项培训 当今护士获取血标本采集知识的途径有限,陈玉如等人的研究表明53.6%的护士认为缺乏标本采集的相关知识,希望有学习的机会[7],所以我院持续进行院科两级专项知识培训,由检验科人员及专科护士定期组织院级活动讲授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常识。科室则以品管圈活动作为降低血标本退检次数的管理工具。

2.3.2与检验科联合建立血标本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我们建立了护士长管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护士自我管理的三级质控网络,并与检验科共同建立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不合格血标本进行原因分析,及时反馈,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3.3采用标准作业程序 多份调查表明缺陷血标本与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操作习惯不良等有关[7,8]。我们通过确定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将采血的标准作业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采血工作。

2.3.4做好条形码的提示工作,我们学习黄现军等人的方法[9],在患者采血条形码上增加标本采集所需试管安全帽的颜色信息和标本送检部门的内容,减少采血错误。

2.3.5加强对标本运输过程的流程管理 对标本送检人员全体培训,要求标本专人专器皿运输,运输过程做到及时迅速、减少震荡、防止外漏。

3.统计方法

所有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进行描述。

4.结果

4.1 回顾性调查的结果

2014年1月1日—2015年5月31日我院共送检480611例,其中不合格标本917例,不合格率为1.9%。其中具体原因如表1。

5.小结

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是合格的标本质量,由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不可控因素,如何有效提高血标本质量,降低不合格血标本率一直以来都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护理专家们在此领域做了很多探讨和实践,包括品管圈的运用,流程管理,SOP,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等[10-13]。

我院静脉治疗小组通过采用多种管理方法,途径综合改善血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成功将我院不合格血标本率降至0.9%,杜绝了重复采血的现象,在保证患者的及时治疗,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的同时还明显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

最后,为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保证血标本检测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在要加强标本检测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分析前采集标本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严鹏.静脉血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5(7):74.

[2]刘慧琴,徐爱明.不合格血标本1752份的原因分析与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4(27):613-618.

[3]赵香兰,万淑琴.6-西格玛管理法在提高临床护士血标本采集合格率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0):102-103.

[4]周梅芳.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探讨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0):6443-6444.

[5]田桂芹,斯国梅,黎淑君,李忠信.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4(29):153-154.

[6]凌彩坚.血液标本采集的护理缺陷分析与管理对策[J]右江医学.2010,38(1):105-106.

[7]陈玉如,黄小影,黄香茗,蔡林棉,鲍新雁,陈圣高.临床护士血标本采集知识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护理与康复.2015.2(11):119-125.

[8]徐束研,徐宏瑛.临床护理人员采集血液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21(1):77-78.

[9]黄现军.条形码在检验科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158-159.

[10]王冰莹.品管圈在提高临床标本送检合格率中的应用.青海医药杂志.2013.43(10):76-78.

[11]周丽萌,徐建萍.品管圈活动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73-76.

[12]朱正芬,李莉,喻莲.标准作业程序(SOP)在患者血液标本采集中的运用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5):32-33.

[13]陈玉如,王海英.血标本检验分析前护理质量管理研究现状[J].当代护士.2016,2:5-7.

论文作者:张瑾,余文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多途径改善血标本的分析前质量管理的研究论文_张瑾,余文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