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着力打造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首钢论文,职工论文,平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有着辉煌的发展史,一直为中国钢铁行业之翘楚,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高炉。改革开放以来首钢获得巨大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中国企业联合会按2006年数据评选的中国制造业500强中,首钢销售收入列第10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首钢列第36位。
搬迁促进企业职工培训模式创新
2005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首钢搬迁调整方案。一是逐步压缩北京石景山厂区钢铁生产能力,2010年底钢铁冶炼、热轧项目全部停产;二是结合唐山地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体现循环经济要求,联合唐钢,在河北曹妃甸建设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三是在北京发展首钢总部经济,建设顺义冷轧项目,发展优势非钢产业、环保产业、研发体系等。从大局来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有利于促进华北和环渤海地区钢铁布局调整,为中心城市钢铁企业搬迁调整探索经验;有利于为我国钢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提高我国钢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首钢通过新的载体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首钢人把搬迁调整的过程理解为激情创业的过程,通过搬迁调整,抓住国家钢铁产业调整振兴机遇,通过新项目建设和跨地区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到2012年力争钢产量达到3000万吨左右。而今,迁钢、首秦、顺义冷轧、首钢京唐钢铁厂第一步工程相继建成投产,贵州盘县“煤钢电”一体化项目已开工建设,收购贵阳钢厂、山西长治钢厂、江苏扬州钢管厂股权的工作,已进入报批程序。首钢将在北京市发展高端产业和都市产业,也正在制定规划方案。
搬迁为首钢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但一业多地的发展战略也为一些传统部门带来了需求压力,对这些部门提出了新要求,比如职工教育培训部门。多年来,首钢紧紧围绕战略性结构调整实际,牢固确立“发展战略、人才战略、教育战略”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理念,始终把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关系企业兴衰成败的生命工程来抓。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一业多地的发展战略和企业职工培训发展趋势的需要,首钢唯有不断提升企业教育培训理念,积极整合并充分利用企业教育培训资源,探索创新企业职工培训模式。因此,打造首钢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被提到日程上来。
信息化培训平台建设四步法
首钢培训中心承担着首钢总公司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工作,是首钢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为深入落实首钢总公司党委关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指示精神,围绕首钢搬迁调整总体战略和全面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深入探索信息时代下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2005年开始,首钢总公司充分发挥培训中心的办学优势,着力打造首钢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实现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使首钢的职工教育培训与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相互融通、共同发展。使首钢职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所需要的各种首钢教育培训服务。
谈起打造首钢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的过程,首钢培训中心网管中心安晏辉主任将其总结为四大步骤,即四步法: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深入开展调研工作,科学规范地制订方案,分步实施分项推进。
首先,首钢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的建设,得到了首钢总公司、首钢相关业务部厅、基层厂矿及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从费用、场地、设备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保证。首钢培训中心成立了培训中心主任挂帅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协调数字化校园及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学校网管中心负责数字化校园、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规划、项目方案组织实施、系统应用技术保障、教育培训资源开发。
接下来,为推动首钢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建设工作,培训中心专门组织了调研组,收集大量有关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和E-Learning的资料并进行研究和整理。对首钢各厂矿的信息化建设、职工培训现状、岗位技能测评等情况,国内率先实现网络培训的企业、学校的成功应用经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本平台建设所能提供的技术支持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深入开展调研工作,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化地完善建设思路。
第三步,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形成首钢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建设方案。首钢信息部组织了论证会、结合论证专家意见,对系统方案内容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并最终形成首钢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建设方案。首钢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建设依托首钢培训中心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充分利用和整合培训中心现有的网络、软硬件资源,搭建一个对外相对独立、对内相对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首钢职工个人和各厂矿开展在线学习、网上远程考试、远程视频教学、远程同步教学、远程异步教学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平台。
第四步,分步实施分项推进。2006年1月,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2006年,完成信息化培训平台培训中心部分建设及迁钢公司、首秦公司部分建设。2008年完成信息化培训平台网络中心扩建,完成信息化培训平台顺义冷轧公司、迁钢生活小区学习中心部分建设。2009年,完成信息化培训平台京唐公司部分建设。在首钢各个主要新基地形成了以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为依托的信息化职工教育培训模式。
首钢信息化培训平台建设结合基层厂矿教育培训的具体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平台建设中分步实施分项推进,同时下大力气做好应用推广工作,现已应用到高级人才培养、管理人员学习和职工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截至目前,首钢在线学习网访问量已达43.8万人次,信息化培训平台应用达44184人次。
多项措施保障信息化职工培训质量
首钢信息化职工培训,不是简单地将课件挂在网上由学员自学,也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的网络教育、远程教育,而是充分体现了“首钢信息化职工培训”的特点,即:以信息化培训平台及教学资源建设为前提,以教师观念及教学策略转变为关键,校企联合制定配套培训管理办法为保障,着力打造首钢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促进教育培训质量全面提升,引领企业职工培训新发展。
为了让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充分发挥作用,实质性提高信息化职工培训质量,首钢培训中心采取了多项卓有成效的措施。
一是强化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功能建设。通过前期试点,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功能设计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技术路线,使首钢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与培训中心数字化校园建设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培训中心现有网络条件,同时在软件架构上采用三层数据库、分服务器等技术,大大降低应用过程中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使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同时具备了远程视频教学、远程同步教学、远程异步教学、在线学习、网上远程考试等功能。
二是强化信息化职工培训教学组织。信息化职工培训,对每一位培训教师都是一个新的考验。从课堂上依据教案按部就班地讲解,到信息化培训中把握并指出课程的重点、难点,指导学员制订学习计划,用现代媒体辅导答疑;从讲台型授课到网络型培训,都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首先要充分认识现代远程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其次要具备较强的驾驭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在此,首钢培训中心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开班前对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掌握学员登陆方法,远程培训的主要要求,以及培训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处理。
其次,教师在开班后的第一次辅导答疑中给学员讲解如何登录学习平台学习课件,并重点讲解对初、中、高级工学员的教学要求,使学员清楚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及学习进度要求,按要求学习课件,教师将自己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留给学员,并留学员的联系方式和邮箱地址,以便随时交流。
第三,教师按时登陆首钢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通过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督促他们抓紧时间学习。
第四,各工种培训都安排了3次辅导答疑、2次课堂练习。主要是将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三是强化信息化职工培训管理。为解决信息化培训对学员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对学习效果进行准确评价和考核。成立了教学组织组、技术保障组和督导组三个小组。教学组织组、技术保障组由教师、计算机技术人员组成;督导组由厂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调研员组成。三个组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责任,又有密切协作。教学组织组负责提出并实施教学组织方案;技术保障组负责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软硬件维护,保证网络及设备正常使用;督导组负责监督教学方案执行情况,组织专题研讨会,检查教学质量,提出改进意见。
四是强化信息化职工培训教学互动。信息化职工培训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具体难题,诸如学员习惯了教师和学员面对面授课,感觉信息化培训缺乏面对面的人性化交流,有的学员习惯了被动式学习方法,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等。针对以上问题在迁钢连铸工信息化培训中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对激发学员学习动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措施一:“案例分析”法。要求每名学员都要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诸如操作技术、规程理解、小改小革、生产事故等方面的个案提出自己的见解。
措施二:“学员团队解题法”。根据连铸作业区学员四班三运转的工作特点,按照生产组织甲乙丙丁四班编制了四个学习组,要求四个学习组根据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互相提问和解答问题,引导学员学以致用。学员们对这种组织方式表现出很大兴趣。
措施三:“教、学远程互动答疑法”。为了保证学员在信息化培训过程中的疑问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导,培训教师安排了四种办法进行答疑:通过e-mail进行答疑、在远程教育网站上进行课堂离线或在线视频答疑、通过视频教学系统进行远程面对面答疑、教师到迁钢现场答疑。
信息化培训是大型集团的必由之路
首钢从2006年开始提出信息化职工培训概念,着力打造首钢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到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一直身处其间的安晏辉主任不由感慨万千。
“如果简单分类,我个人感觉现在信息化培训领域可以分成三类,高校网院是一类,中小学远程课外辅导是一类,还有一类就是企业信息化培训。企业其实更注重质量,我们寻求的不是一个形式上的东西,不是锦上添花,对我们首钢来说,更多是一种雪中送炭。”安晏辉主任介绍,从2005年国家确定首钢调整搬迁以后,首钢培训中心就面临一个问题,原来培训中心要承担首钢从高管到职工将近三万人次的培训量,随着首钢的调整搬迁,时空的矛盾使学员不太可能再集中到这里参加培训,如果不用信息化手段,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安晏辉主任认为,信息化职工培训(网络培训)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信息基础上的新型教育培训模式,它能够建立起“以自主学习和协同式学习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模式。首钢“一业多地”产业结构调整,为新基地与总部教育培训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整体优化、资源共享的要求,职工培训呈现出多地域、多领域、多层次、工学矛盾突出的特点,跨地区、跨时空的信息化职工培训将成为首钢职工教育培训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如果推而广之,恐怕也是大型集团培训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悉,早在2005年首钢就以党委文件的形式发出了建设学习创新型企业的号召。首钢建设学习创新型企业,是适应搬迁调整的新形势新任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首钢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建设21世纪新首钢的迫切要求。而信息化职工培训是建设学习型首钢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作用在于:一,信息化职工培训利于在全公司层面、各单位层面和职工个人层面坚持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二,信息化职工培训跨时空、跨地区的特点利于实现职工自主学习和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个性化学习;三,信息化职工培训的开放、信息共享的特点利于整合优秀资源,使经验形成知识,个体知识转变为组织知识,积聚企业的精华,促进知识的生产、积累、交流和分享,并通过对知识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来创造新价值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四,信息化培训方式有利于企业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化。
在这里,安晏辉主任特别指出:推进信息化职工培训也是一把手工程。这是因为,信息化职工培训是在信息化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培训模式,信息化职工培训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培训管理人员、培训教师和培训学员转变观念,企业除了要完成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软硬件环境建设,建立与信息化培训相适应的培训管理模式,同时还要下大力气转变职工的传统学习方式,这种情况下没有一把手的推动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企业的主要领导要全面组织,率先垂范,全力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力打造首钢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的过程中,首钢培训中心自身的发展也得到了提高。作为首钢集团的二级子公司,首钢培训中心同时也是一所全日制的学校,首钢工学院和首钢技师学院设立在这里。职业院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教育与就业的零距离服务。通过教育培训资源的建设,不仅掌握企业中各生产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而且能够大量应用企业的生产案例,这势必使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大大加强,势必形成更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以推进专业建设,也势必使师资队伍建设更加明确,带动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全面拉动学校的发展。
首钢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从无到有,实现了培训模式的创新,下一步平台将在质量、层次、深度、广度等方面进行探索挖掘,逐渐过渡到学习系统,最终发展成为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现在网管中心正在尝试利用电脑笔记本和手机3G技术营造一个可以让职工随身随时随地学习的氛围,同时丰富平台的内容,吸引职工主动来学习。目前,平台还面临着一个问题,2009年首钢集团提出跨地区兼并重组,很多同类企业要融入首钢这个大家庭,可平台的设计标准是满足2005年首钢提出的“一业四地”的需求,多地企业的加入势必需要平台扩充,但如何去扩充,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的问题,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的承载量都需要进行重新考虑。
对于目前国有大型企业信息化学习的现状,安晏辉主任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建议,相关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应主动对企业信息化学习进行研究,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毕竟信息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培训形式,参加培训的职工也与学校里十七八岁的学生有所区别,从心理状态、行为状态上都有较大差异,怎么才能让他们在平台上去学习,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加强研究和交流。此外,他还建议建立资源共建和共享机制。解决诸如资源如何相互补偿之类的问题。他提到,2007年到2008年间,首钢培训中心下了很大力气,把首钢主要的42个工种的岗位培训全部实现了课件化,而冶金行业的主要工种都算下来也不过40几个。各大钢厂看到这些资源都非常羡慕,有人还提出了如何共享的问题,但是苦于没有一个成型的合理的方案迟迟未能实现共享,至今已经成了安主任的一块心病,他迫切想与相关的研究机构交流沟通,以便尽快提出一个共享方案来。对比国际钢铁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不但有协会,有联盟,甚至企业与企业间还可以共建企业大学,中国钢铁行业欠缺的不仅是一个共享机制,还有沟通的桥梁。
从2005年开始,首钢总公司充分发挥培训中心的办学优势,着力打造首钢信息化职工培训平台,使首钢职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所需要的各种首钢教育培训服务。
信息化职工培训(网络培训)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信息基础上的新型教育培训模式,它能够建立起“以自主学习和协同式学习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跨地区、跨时空的信息化职工培训将成为首钢职工教育培训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如果推而广之,恐怕也是大型集团培训发展的必由之路。
标签:首钢迁钢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