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考与新要求--浅谈高中物理复习教学_高考论文

新课程 新高考 新要求——谈高三物理的复习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物理论文,高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是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按照教育部课程改革的整体规划,2010年前高中新课程将全面推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带来了高考内容与形式的再优化。新课程改革对高考有怎样的影响,新课程高考有哪些特点,面对新课程高考,该如何开展复习,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这一系列问题。

一、熟悉新课程,才能适应新高考

让我们来看一道高考试题:

(2006年广东)某学生设计了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A是一块平面木板,在其上等间隔地开凿出一组平行的插槽(图中……),槽间距离均为d。把覆盖复写纸的白纸铺贴在硬板B上。实验时依次将B板插入A板的各插槽中,每次让小球从斜轨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每打完一点后,把B板插入后一槽中并同时向纸面内侧平移距离d。实验得到小球在白纸上打下的若干痕迹点,如图2所示。

(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__。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__。

(2)每次将B板向内侧平移距离d,是为了__。

(3)在图2中绘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广东省是2004年启动新课改的,课改后的试题确实让我们感觉到新的气息。本题立意新,重点考查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及独立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对克服实验复习中单纯以做题代替复习或在黑板上做实验的不良倾向有较好的导向。试题体现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以及过程与方法的重视,对中学物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回到新课程“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一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在获得平抛运动轨迹上提供了多种实验方法,例如水柱法、数码摄像机法、斜面小槽配合竖直白纸法等,这些方案拓展了探究问题的思路,其所体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兴趣与启发,给学生开辟了充分发挥才智的天地,在高三复习时要注意教材的这种变化,才能适应新高考。

新高三不少教师是从老高三留下来的,对新课程内容还不是很熟悉,对新课程的内容、理念以及价值走向的理解还不深刻。所以,熟悉新课程内容,体会新课标理念,研究新课程下的高考导向就显得迫切了。

二、学习新课程,理解新课标,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是:在新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认真学习新课程,我们才能站在更高处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

1.面对全体学生,注重三维目标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

(1)面对全体学生,就应该进行分层教学。新课程理念启发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不顾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个性差异,统一要求,会造成“吃不了”与“吃不饱”现象。以新课程理念,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分层教学,首先就应当分层授课。对于不同层次的班级,如“强化班”“特色班”,针对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活跃的特点,教学中以学生独立探究,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价为主。教学起点要高一点,问题的设计上开放度、自由度要大一些,使他们的探究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普通班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较好,学习习惯良好,思维较活跃的特点,教学中要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积极引导,师生共同探索为主,教学起点要适中,题目的设计难度要控制;在基础较差班级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自信心不强,主动性欠缺的状况,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教学要低起点、多引导,小步子、多激励,勤反馈、多交流。对于同一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握梯度,在后进生提高的同时让优秀生也得到思维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

以一道高考题为例来说明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班级或学生的不同要求。

本题对于中等水平偏下的班级或学生,可侧重于正交分解法的复习讲解。由于不考虑摩擦力,干扰因素少,学生能完全地把注意力放在基本方法的复习上。

在此基础上兼顾层次较高的班级和学生,可做如下延伸:①若斜面不光滑,物体m受的作用沿此斜面向上做加速度为a的加速运动,求斜面和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②求水平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

这一原题在高考中算一道中等难度的题,看起来平淡无奇,但经过一题多变,启迪了优秀学生的思维,满足他们的需求。

其次,分层教学,就应当分层作业、分类指导。在分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班级的课后作业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班级可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同一班中的作业可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作业辅导、试卷讲评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例如在试卷讲评中,根据统计结果,分层确定讲评的重点。“强化班”选题的重点应是个别错误率较高的选择填空题和压轴题,讲评的重点应放在解题策略的交流上,对部分题目还可进行引申拓展;普通班选题的重点应是错误率较高的选择填空题和把关题,讲评重点放在解题策略的研究及查找错因上;基础较差的班重点是错误率较高的选择填空题和中档解答题,讲评重点应放在“双基”弥漏补缺、查找错因、规范表达上。

(2)注重三维目标,就是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前面所述“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新课程内容,就必须在“过程”上多花时间。复习阶段重点应该放在对实验原理、思想的加深理解上。原理理解了,掌握了,就能根据自己所学的有关理论对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改编和设计。

2.立足基础,处理好模块的选择性问题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在课程结构上要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扎实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根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否则物理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综合等各种能力的提高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图4

(2007年山东省19)如图4,某区域电场线左右对称分布,M、N为对称线上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电势一定高于N点电势。

(B)M点场强一定大于N点场强。

(C)正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

(D)将电子从M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

评析:此题考查的是静电场中的基本知识。区域内电场的分布,就是两个正电荷形成的电场空间的一部分,是课本图示中所涉及的电场分布的运用和延伸。

(2007年山东17)下列实例属于超重现象的是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

(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

(C)跳水运动员被跳板弹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

(D)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

评析:本题对于超重与失重现象的分析,都选择了教材中涉及到的、并为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现象和情境,要求学生在不同的运动背景下把握物体受力的情况,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属于基础题。

我们看到,新高考试题不少都是教材内容的转化和改编。物理复习必须要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狠下工夫,创设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全过程的氛围,多一些深入的思考,少一些雷同的练习,在走向融会贯通的道路上多迈几步。

新课程中设置的附加版块如“思考与讨论”“演示”“做一做”“说一说”“科学足迹”“科学漫步”“STS”“课题研究”等都要给予全面的重视和理解。这类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取材点。

(2)对选考模块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教学的情况处理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要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物理学科的考试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两类试题,选考模块是从“物理3-3”“物理3-4”和“物理3-5”中三选二,试题的呈现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首先,让学生自己决定复习哪个选考模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选考模块的选择,要看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帮助其鉴别兴趣所在、优势所在。

其次,处理好选考模块的教学。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决不能把选考模块都学习一遍,复习一遍。在复习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需求,分组进行针对性复习教学。而且,在难度上要把握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新课程高考的选考模块的命题情况。

2007年广东选做题:

第1组(9~10小题):适合选修3-3(含2-2)模块的考生。

10.图5为焦耳实验装置图,用绝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将容器包好,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器里的水,引起水温升高。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

(A)这个装置可测定热功当量。

(B)做功增加了水的热量。

(c)做功增加了水的内能。

(D)功和热量是完全等价的,无区别。

评析:本题是从选修3-3内容“焦耳的实验”而来,考查书本知识的理解。

第2组(11~12小题):适合选修3-4模块的考生。

11.关于光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介质中的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B)双缝干涉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C)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纵波。

评析:本题考查光学的基础知识,是容易题。

12.图6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b位置的质点起振比a位置的质点晚0.5s,b和c之间的距离是5cm,则此列波的波长和频率应分别为

图6

(A)5m,1Hz (B)10m,2Hz

(C)5m,2Hz (D)10m,1Hz

评析:本题考查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基础知识,属较容易题,得分率高。

不难看出,两个模块试题难度相当,考查的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看来,高考命题在选考部分突出的是能力立意和考查考生的物理素养而不追求偏题、难题和怪题。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把握深度,防止过度复习,浪费精力。

3.注意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理论联系实际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图7

(2006年北京理综17)某同学看到一只鸟落在树枝上的P处,树枝在10s内上下振动了6次,鸟飞走后,他把50g的砝码挂在P户处,发现树枝在10s内上下振动了12次。将50g的砝码换成500g砝码后,他发现树枝在15s内上下振动了6次。你估计鸟的质量最接近

(A)50g (B)200g (C)500g (D)550g

评析:本题取材于对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试题叙述的过程清晰、语言简捷科学、提供信息准确,解题方法巧妙,反应了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动态。物理的许多规律和定律就是物理学工作者对现实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得来的。

(2007年山东36)某压力锅结构如图8所示。盖好密封锅盖,将压力阀套在出气孔上,给压力锅加热,当锅内气体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气体就把压力阀顶起。假定在压力阀被顶起时,停止加热。

图8

(1)若此时锅内气体的体积为V,摩尔体积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写出锅内气体分子数的估算表达式。

(2)假定在一次放气过程中,锅内气体对压力阀及外界做功1J,并向外界释放了2J的热量。锅内原有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3)已知大气压强p随海拔高度H的变化满足,其中常数α>0。结合气体定律定性分析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使用压力锅,当压力阀被顶起时锅内气体的温度有何不同。

评析:本题以压力锅这一日常生活用品的使用为背景,考查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凸显STS精神,即科学、技术与社会相联系,较好地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2007年山东22)2007年4月24日,欧洲科学家宣布在太阳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Gliese581c。这颗围绕红矮星Gliese581运行的星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表面可能有液态水存在,距离地球约为20光年,直径约为地球的1.5倍。质量约为地球的5倍,绕红矮星Gliese581运行的周期约为13天。假设有一艘宇宙飞船飞临该星球表面附近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船在Gliese581c表面附近运行周期约为13天。

(B)飞船在Gliecse581c表面附近运行速度大于7.9 km/s。

(C)人在Gliese581c上所受重力比地球上所受重力大。

(D)Gliese581c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平均密度小。

评析:本题以2007年4月刚刚发现的Gliese恒星系中运行的类地行星为研究对象,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等知识内容,并指出这一星球有可能适合人类居住,凸现时代性和创新性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情感,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对新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考查方式。

近年来,高考物理命题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反映科技进步、阐释实际生活、透视社会热点等方面作了大胆尝试。因为这类试题往往能较有效地考查考纲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处理这类问题能直接反映出考生的科学素养,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因此,新高考还会继续向这个方向发展。

三、适应新要求,处理好“两轮”复习

新课程内容丰富,与社会、生活、科技结合点多,设置的附加版块多,光靠课堂教学,在时间上是不够的。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一轮复习中要挖掘新课程中的探究因素、创造因素、科学方法因素、科学态度因素、情感态度兴趣因素、操作技能因素等;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重点要放在夯实基础上,在选配题目时要注意基础性,不要急于将难度大的“好题”、高考题一哄而上。只有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二轮复习才会有后劲。在二轮复习中要突出思想方法,重视交叉综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有整体意识,在知识的交汇点设计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物理思想方法。二轮复习教学与一轮复习教学要有大的区别,不能零敲碎打,搞成一轮复习的重复。如在二轮的动量复习中,不能像一轮复习中那样按动量与动量的变化、动量定理及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顺序进行复习设计,而应站在用动量和能量分析处理问题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也是解决物理问题最重要的思维方法之一的角度进行复习。将动量和能量的知识贯穿整个物理学,放到“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里综合复习。

新课程,新高考,新要求,我们要在高考复习中以新课标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新课程对高考的影响,把握新高考对新课程教学的导向,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标签:;  ;  ;  ;  

新课程、高考与新要求--浅谈高中物理复习教学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