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麦90产量高,栽培技术好_小麦论文

晋麦90号产量高,种植技术掌握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量论文,种植技术论文,晋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晋麦90号(试验名称临抗5069)是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和临汾继农种业有限公司协作选育的一个旱地小麦新品种。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所于2002年配制杂交组合“晋麦47/02L013”,F2~F5代采用系谱法分别在水地、旱地交替进行农艺性和抗旱性选择,并采用穿梭育种在临汾、运城两地进行抗旱鉴定,2007年出圃。2008年、2009年度分别在临汾和运城参加品比试验、小面积示范和抗逆性鉴定,2010年、2011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麦区旱地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同时进行示范和繁殖,2011年12月16日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1004。

      1.特征特性

      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芽鞘白色,分蘖力较强,根系发达,抗冻耐寒。全生育期发育稳健,株型紧凑,叶色灰绿,叶片窄长,光合能力强,抽穗前叶片斜上举,抽穗后叶片渐下垂。成穗率中等,主茎和分蘖穗发育均衡,抽穗期一致,穗层整齐,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抗青干能力强。穗纺锤形,较大,穗长8.3cm,小穗分布均匀,结实小穗数18个,长芒,白颖,斜肩,颖脊明显。子粒饱满,偏大,种皮白色,硬质,商品性好。株高80cm左右,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抗旱性1级。一般亩穗数27~30万,穗粒数28~35粒,千粒重48~51克。生育期较对照品种晋麦47号晚0.5天。经山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2010年度免疫条锈病、近免疫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11年度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

      2011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粗蛋白质15.21%,湿面筋35.0%,沉降值45.0ml,吸水量59.0ml/100g,形成时间4.5min,稳定时间6.2min,弱化度66FU,粉质质量指标100mm,评价值58,硬度64.8。

      2.产量表现

      2008年、2009年在临汾参加两年旱地品比试验,单产分别为368.5kg和239.5kg,较对照品种晋麦47号分别增产8.4%和9.2%;2009年度严重干旱,在小麦所旱地小面积示范400

,折合单产282kg,抗旱性突出。

      2010~2011年参加山西省南部麦区旱地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7.8%和10.4%,表现出高产稳产性和广泛适应性,得到种子界和广大麦农的认可;2011年度甘肃庆阳市从山西引进旱地品种8个,当年当地出现多年罕见干旱,8个品种单产108.41~171.34kg,晋麦90号子粒饱满,单产171.34kg,位居第一,表现出良好的抗旱性和丰产性。

      3.适播区域

      在山西晋南麦区适播期为9月25日至10月5日,亩播量10~15kg。晋麦90号适宜山西省南部麦区丘陵旱地、平川一般旱地和扩浇地及其周边地区旱地和扩浇地种植。

      1.精耕细耙,提高整地质量

      晋麦90号适宜于扩浇地和旱地条件下种植,旱地土层浅,保水性差,故播前要精耕细作,耕深24cm左右,耕后及时细耙2~3遍,借以粉碎坷垃,踏实土壤,达到上虚下实,为种子发芽创造良好条件。

      2.施足底肥,确保平衡施肥

      旱地种植时,受气候、土壤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在施肥技术上一定要做到足施基肥,N、P、K配合施用。一般亩施纯氮10公斤、

公斤,

公斤,尿素21.5公斤或碳铵60公斤,普钙(含

17%)40公斤,氯化钾(

50%)10公斤,并针对旱地特点,采用“一炮轰”方法,全部肥料一次性施入土中。玉米秸秆还田的麦田应适当增加氮磷肥基施比例。

      肥料种类上最好选用尿素、碳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普钙、氯化钾等,复混肥应选择质量好、养分含量高、配比合理的优质复混肥,若养分不足,特别是氮素养分,应适当增补。

      3.种子包衣或拌种,适量匀播

      播种是预防小麦多种病虫害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在地下害虫(蛴螬、蝼蛄和金针虫)发生区,要使用包衣种子或播期种子(土壤)处理,确保苗齐苗全。拌种可在播前一天进行,先将种子晾晒后,再选择专用拌种剂或亩用五氯硝基苯50克或20%粉锈宁乳油40毫升和50%辛硫磷50~60毫升进行拌种;全蚀病、腥黑穗病较重田块播前还应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0.75~1公斤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2.5公斤,加细土20~30公斤均匀撒施进行土壤处理。旱地小麦拌种时可亩添加50克磷酸二氢钾或早地龙50~60克兑水2.5公斤,拌种25公斤,促进生根,提高抗旱能力。

      晋麦90号子粒偏大,播种时一定要适当加大播量,适播期亩播量10~15公斤,以保证基本苗数在20万以上。播种时应配备镇压轮或镇压链,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出苗和次生根萌发下扎。

      4.冬前镇压耙耱,保墒控旺稳壮

      于越冬前进行碾压,可踏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地温,增强麦苗抗寒能力,保证安全越冬。早播旺苗田则应尽早选择晴天进行重镇压、重耙耱或深中耕,控上促下,控旺转壮;对因出苗差或晚播弱苗田,应先顺麦行踩踏提墒,后中耕锄划,提墒增温。

      5.加强春季管理,抗旱稳壮防虫

      小麦早春管理主要是做好顶凌耙耱、镇压锄划、提墒保墒,实现稳壮促长。早春划锄、耙耱的有利时机为顶凌期,即在表层土壤化冻2厘米时开始,锄划要细、匀、平、透,耙耱要轻,不留坷垃,不压麦苗。对发育较慢,有墒可提的麦田,可采取镇压措施,减轻风蚀,保墒增温,缓解干旱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对晚播弱苗田和脱肥麦田,除做好耙耱、中耕锄划保墒增温外,遇到降雨应用化肥耧或开沟亩施尿素5公斤,促进生长。

      起身、拔节期加强红蜘蛛的防治,避免因干旱引发的病虫灾害,可用杀螨类农药喷雾防治。同时混喷多效唑、叶面肥和抗旱保水剂,以减少叶面蒸腾,提高小麦自身抗旱能力,提高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和粒重。

      旱地麦田土壤含水量低、热容量小,若遇低温天气,极易造成冷害。建议有低温天气来临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以缓解和减轻低温冷害。

      6.抓好后期管理,保质保量

      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力衰退,应于孕穗至灌浆期进行叶面三喷1~2次,可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有效防止后期麦蚜、锈病及白粉病发生,并利于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小麦粒重、蛋白质含量及磨粉品质,从而实现小麦生产的优质高产。

      联系电话:0351-4282462

标签:;  ;  ;  ;  ;  

金麦90产量高,栽培技术好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