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新世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会论文,认真学习贯彻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我们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院校的工作会议,现在经过近4年,应该说各方面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 工作也有很大进展。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教会,中心议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高等学校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曾多次讲过,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是个基础。这几年我们在工作实践中越来越体会到提高文化素质在加强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次全教会后,我们应该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认识文化素质教育,并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积极加以推进。所以,我们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我们很快就要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具有前瞻性,所以我们应该思考一下21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说是在本世纪产生、发展、完善起来的,我们已经基本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上形成了从大专到研究生、博士后的完整的体系;另外我们有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还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类型上也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更可喜的是,经过近百年,特别是建国后几十年的努力,我们有一批高校在世界上享有比较高的声誉,并有更多的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国际联系,在世界的声誉也越来越高。北大100周年校庆有100多位世界著名的大学校长参加,包括牛津、剑桥、哈佛、东京大学这些主要的大学的校长都来参加,这个不简单,这不光是为了北大的校庆,这说明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已有了比较大的影响。不久,由哈佛牵头的美国几位大学校长要和我们联合召开中美大学校长研讨会,哈佛大学专门开会研究了这件事,希望能把这次会开好。他们有很多感到困惑的问题想在这个会上来研讨,同时他们也感觉到中国这几年的改革有很多东西值得他们学习。我也表示我们现在才开始建设一流大学,很多地方很希望能借鉴美国的一些经验。总之,我感觉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有了一定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国家明确提出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不尽快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国,我们在世界上就会被冷落,就会挨打。科索沃事件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我们也要立于世界之林,我们有条件,也应该提出这个要求。
我们在1994年底和1995年初曾经提出过“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的问题,当时提出来希望把一个结构和体制更加合理、水平和质量更高、效益更高的高等教育带到21世纪。我们这几年在体制改革、结构布局调整,教学改革、提高质量、提高水平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应该说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全国高等教育战线的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要进入21世纪,我们有个什么样的目标?我认为中国应该建成一个高等教育强国,应当开创我国高等教育的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新世纪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我们的历史进程从20世纪即将跨入21世纪;另一个含义是从中国的高等教育来说,也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从为大家承认的最早的北洋大学(现在的天津大学)开始,今年是104年了。 所以从我们高等教育自己的历史来讲也是要跨入一个新的世纪。在这个时候我觉得确实要思考如何开创高等教育新世纪的问题。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要论述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自己想来想去,觉得要在21世纪把中国建成一个高等教育强国,开创我国高等教育的新世纪,至少要强调三个“意识”。第一个是国际意识,要更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个是素质意识,也就是这次全教会提出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个是改革意识,走出自己的路子。我这几年有个体会,好像高等教育老在改革,总静不下来。后来仔细想想,高等教育可能始终处于改革中。改革对高等教育来说,也是永恒的。为迎接21世纪,各个国家都提出了很多改革的设想,所以我就提出这三个意思,供大家参考。我们在本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有几件事情做好了对今后几十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第一件事情就是江泽民同志在北大100 周年校庆上向世界和国内教育界宣布的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我国最高领导人在公开场合,特别是在北大百年校庆这样一个有世界100 多个国家主要的大学参加的情况下,向我们发出这个号召,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为落实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从去年开始,已经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正式立项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北大、清华经过一年的讨论,初步制定了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方案,国家也在当前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尽了最大努力。正式立项把北大、清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历史上,在中国高等教育跨入21世纪的进程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这两所学校的问题,而是标志着我们中国的高等教育更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几年我们提出应把高等教育放到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里头去考虑,我想随着21世纪我们把北大、清华这两所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当然还有更多的学校要在不同的层次上,不同的学科上使自己的建设提高一个水平,提高一个层次),这将标志着我们在下一世纪把中国的高等教育放到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里头来研究和考虑。本世纪后半段国际竞争非常激烈,在高等教育上国际合作也越来越广泛,这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在21世纪立于世界之林,就必须加强国际的合作,进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里头去,就必须从这个高度来考虑我们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们不大同意大家都来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个目标。国家经济实力很强、高等教育发展也很快的像日本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也就是一两所。如果中国有10所、20多所都说要进入世界一流,就不太实事求是了。就这么点经费,这么个底子就希望马上进入世界一流不大可能,还是应实事求是。其他的学校都应当在原来自己的基础上努力奋斗。但中国有句老话带头羊非常重要。有北大、清华跟没有北大、清华,有两所世界一流大学与没有那是大不一样的。对这两所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大家都非常支持,这样中国的高等教育才能够上去。这件事情如果做好了,对中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的发展将有巨大的影响。
第二件事情就是素质教育。这件事情对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有重大影响。我记得张岂之同志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过这件事10年20年来看会看到它的巨大作用。这次全教会中央把推进素质教育看成重点,说明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大家回顾一下本世纪,很早像西南联大也是知识、能力都强调的,但是重点强调能力应该说是五六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到本世纪的后期开始研究素质教育,最近大家又强调创新能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都开始研究素质教育,应该说基础教育的研究比较早,高等教育在这方面的探索也很长,但正式由教育行政部门来推动这件事情,大规模地进行研讨探索,应该说是1992年之后。所以素质教育是本世纪后期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这是我们教育思想非常重要的进展,甚至有的同志说是本世纪一个重大的突破,从知识到能力是一个突破,从知识、能力到知识、能力、素质又是一个突破。我觉得这件事情对中国的高等教育,特别对21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将会产生很重大的影响。
关于在高等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我想讲下面几点。
第一,在高等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高等教育一件重大的事情,会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长远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这一点刚才我已经讲到。
第二,高等教育不能概括为就是素质教育。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我们从一开始就说高等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素质教育。也有个别同志写文章说高等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当时我们明确提出这个提法不一定很合适,大多数同志也是这么认识的。所以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比较合适的提法是加强素质教育或者是注重素质教育。因为高等教育还是专门教育,高教法上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它是分类进行的专门教育。
第三,在高等学校或者高等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有具体的内涵。所以在高等院校进行素质教育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一个笼统的说法。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并且我们明确提出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后来还提过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我想主要是一个根本,一个基础。江泽民同志曾经讲过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在素质里头最重要,所以我们谈素质教育必须比较全面地看,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另外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全国金融干部会议上和这次全教会上特别提到了一段话,我觉得这段话深刻地说明了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关系。江泽民同志说:“对干部、群众和学生必须认真地进行中国地理、历史、文学知识和政治知识的教育,没有这些知识的武装,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难以确立起来的。”这里讲了个“难以”。我们这几年提的文化素质的内涵也体现了江泽民同志讲话的精神,我们最早在提文化素质的内涵时都提到文史哲的基本知识,艺术的基本修养,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这次在提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时候也注意到这些方面。另外,江泽民同志还讲,“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这一点请教育战线的领导者、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千万注意。”江泽民同志今年1月份在内蒙古大学视察, 在跟哲学教师交谈时还特别提到,文化素质教育很重要,应当好好抓,理科学生要加强学习人文方面的知识,文科学生要加强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江泽民同志的上述讲话对我们深刻理解素质教育,深刻理解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关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建议我们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把这些讲话整理一下,便于大家学习。要好好学习江泽民同志这几次讲话的精神,并且应该研究如何贯彻这些精神。
最近欧美各地的华人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一次大型的会议,研讨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问题。与会者认为中国在走科教兴国战略之路,强调培养科技人才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文学科。这是一个非常大型的会议,特别提醒我们要加强人文学科,并且提出了“文化能力”的概念。这是我们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指什么还研究得不透,但他们研讨下来觉得文化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年我们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改革的过程中,一些专业的教师也在探讨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问题。比如说数学,他们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研讨,认为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审美能力。这里提出的就是数学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种理性思维也是一种素质。像物理学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等等。我觉得这些都反映了这几年我们在探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所以,高等学校提出加强素质教育,是有非常具体的内涵的。
第四,文化素质是基础,加强文化素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不是说文化素质就包含了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这点我们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了。但是文化素质是个很重要的切入点,并且它切中了多年来我们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薄弱的弊端。去年也是在这里开的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大家也非常赞成这个提法。应该说刚开始开展素质教育时,就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这个切入点,即加强文化素质。所以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这样一个教育思想大讨论一下子就起来了。文化素质是基础这里头有两上意思,一个叫文化素质是人的素质的基础,这点大家都知道了。我们也请过几位学者专家研究过,大家觉得这个提法是正确的,它对其他的一些素质有很重要的影响。江泽民同志的讲话能帮助我们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这也说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另一个意思是,也要说清楚文化素质不等于素质的全部。比如我们在“两课”改革中非常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或者说思想政治素质。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进程中,专家们都在研究本门课程或专业应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质,但加强文化素质是个基础,是个切入点,这点是毫不动摇的。我们在这次全教会后更应该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第五,素质教育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深刻理解。特别是提出在整个教学过程,在人的培养进程中,应把德智体诸方面统一起来研究和考虑,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更深层次的认识。过去我们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往往有点割离开来,二是提出加强素质教育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出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从知识、能力到素质,内化为人的一种品格,把知识内化为人的一种品格,有利于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使人们感觉到党的教育方针摸得着,看得见,并能更好地体现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我觉得这点是很重要的。三是提出加强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过程中教育思想的一个突破。素质教育不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而是一种教育思想,并且这个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方针,反映了教育方针。所以加强素质教育要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始终,或各方面,这点也很重要。现在提出的知识、能力、素质,还有这几年我们探讨的进程,都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我们常说,对一个人来说,还有一个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的东西,或说使人的知识、能力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这就是素质。我觉得提出推进素质教育有很深刻的含义,在未来的21世纪,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应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三件事情是强化改革意识。为什么提出强化改革意识呢?从这几年的工作中,觉得“改革意识”非常重要。我总觉得现在改革意识还不够,包括体制改革、教学改革、教育思想的改革。发展的意识比较强,改革比较困难,因为改革牵涉到一个利益的问题。21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要真正立于世界之林,不强化改革意识很难做到。今后两三年内我们要对整个的高等教育结构作进一步的调整,我们要使一部分学校的学科更加综合一点等等。有很多学生反映教学方法存在许多问题,现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教材已经出来了, 今年年底能达200种。有了这些教材以后,如何在教学工作中使用,就是很大的问题。最近我想,我们是不是能通过改革考试制度来改革一下我们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个涉及到千千万万的教师。再说教育思想讨论,我们明确提出是以加强素质教育和提高质量意识为中心,但是真正涉及到加强素质教育这个意识,我觉得还不够。这次全教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后,我们应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教育思想的大讨论。这几年我的体会是改革很难,不管哪方面的改革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如果不改革,就没有希望。改革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改革的结果,一是要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经验,世界各国经验并不完全一样,欧洲的、美国的、东方的都不一样,吸收它们成功的经验。现在往往是别人已经改变了,我们才搬过来,还在学。另外,就是要走出自己的路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全世界的教育是一个大一统的教育,我看我们的教育也就走向死胡同了。如何开创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这是改革非常重要的任务。其实我们有我们的特点,这些经验不能丢掉,不足的地方要很好地向别人学习。所以,一定要强化改革意识,改革对高等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
另外,我特别想说的是,去年以来,对教育的问题议论纷纷,很多新的思维、新的观点出来了,很活跃。是个很好的现象。记得1992年前后,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高等教育也存在各种各样新的想法。对各种新的观点,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冷静思考。这次总的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教育如何与经济社会密切结合。应该说这几年我们也在这方面探索,以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近有的人提出了教育产业化,今天的企业就是明天的大学等新观点。对这些问题大家需要认真研究。究竟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或者哪些是不够全面的,哪些是有些合理的内涵的东西要吸收。但必须冷静地思考。提出教育要产业化,这个问题要非常慎重。同时理解也不一样,教育应有双重属性,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有生产力的属性,或者说有上层建筑的属性和经济基础的属性。能否提教育产业化,今天的企业就是明天的大学呢?意识形态怎么产业化呢?这可能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的属性。如果教育要产业化,那我们将来是不是还得向国家交钱、交税呢?大学,我认为是国家的事业。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教育跟经济的关系,特别明确指出,教育不能是经济的一个分支,还提出市场机制不能引入教育,这是这个会上提的。不是说这个会上提的都完全符合我们国内的情况,但是至少值得我们思考。所以,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特别在目前思想比较活跃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地学习,要冷静地思考,使我们的高等教育能够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