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行车安全管理控制措施论文_童李强

昆山市轨道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江苏省昆山市 215332

摘要:城市交通运输技术的先进性与多样性使得多样化的城市交通工具进入生产生活,其中作为这个庞大交通体系中的特殊存在,地铁交通逐渐彰显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地铁交通也因其环境处所、空间范围以及载客数量等,导致安全隐患常发,或者潜在性安全隐患系数较高。藉此,本文以此为探析背景,就城市交通中如何强化管理、加强措施提升地铁交通安全作简要探析,希冀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铁行车;安全管理;控制措施探析

引言

交通科技发展以及客流量出行的特殊需求为地铁交通发展带来的既是机遇,同时也是一项极大的危害,尤其是交通安全板块备受关注。除却一般性外在因素如技术欠缺、轨道问题等的影响之外,最为凸显的影响因素主要源自乘务员违章违法以及技术水平缺失等两大因素。不合格的行车是许多常见城市交通安全事故的源头,因此,提升城市地铁行车管理质效,强化安全管理系统、提升优化行车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质效。

一、地铁交通违章行车安全隐患

地铁交通不同于一般性交通,首先其地理位置具有“地下”性特征,这就导致其空间站有度不及其他几类交通方式,空间上的劣势导致其安全救援开展具有一定困难度;其次,地铁因其价格以及速度等受选性仅次于公交车,如图(1)数据所示,所以当安全事故发于地铁时,人群因素是阻挡、延迟交通救援的一大阻滞因素;再者,不同于公交车、出租车以及直观的火车等,地铁交通由于其“地下、狭小”等特点,导致在检修、维护工作中具有更高的难度性,同时许多细节性故障也不容易被发现[1]。

地铁交通安全隐患具有潜在性和广泛性,其发生首先就其交通企业本身而言会造成物资、财力以及信誉形象的缺失;而就其普通民众而言,涉及的不仅仅是自身生命安全,更是交通权利的缺失。地铁安全系统管理迫在眉睫。

二、地铁交通行车安全系统管理

(一)强化主客双方安全知识普及

地铁行车隐患在主观因素方面而言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与行车安全直接相关的工作人员,即工作人员工作缺失性失误导致的行车事故。这就需要相关企业针对性对旗下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教育。例如国内许多行车企业都会设置一定的安全知识培训机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设定的任务学习范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方才可以正式入岗。但是就一般性工作人员而言,安全知识普及深化教育必要性更为重要,例如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紧急救助乘客、如何疏散、安抚乘客以及熟悉基础性行车器件、技术等,确保乘务人员能给乘客一个较为高质效的服务。

再者针对乘客乘车需求进行安全教育工作,提升乘客对基本行车故障、人身安全保障等的意识与能力。例如可以通过相关企业微信公众号、官方杂志以及制作、发放宣传手册、制作车或者大厅主题视频、歌曲或者图片展示等,以最为轻松、易于接受的方式提升市民乘车素质。

图(1)

(二)强化行车管理系统安全制度性

地铁行车管理系统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制度性,不同于一般性交通系统,地铁行车系统之间具有极强的联系性和牵引性,每个分支系统都与终极系统具有直接性关系,如表(2)相关系统关系所示。所以强化安全管理,从制度革新与强化着手极其重要。

其一需要就管理上层而言,需要及时强化交通相关法律的引进、学习与应用,将法律制度普及化、大众化,将法律制度一一融汇至日常教育管理中。同时,将较为抽象的制度具体化、详细化和可行化,让每一个乘务人员心中有制度、行为有制度、思维有制度,让制度与实践紧密结合,成为指导工作的重要辅助和衡量手段。其二,针对行车人员进行制度性教育,采用广播、手册、视频等手段将制度信息广而告之,达到乘务人员与群众制度意识共同提升的目的。

表(2)

(三)注重避免恶性环境因素影响

虽说地铁行车中,气温等因素的影响不及地面其他类型的交通,但是从地质环境方面而言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地铁行车很可能会受到降水及其他类型的地质灾害的影响而引发事故。藉此,在行车前需要从环境方面做足准备,例如,行车员行车前需要就地段构造、天气气候变化等进行详细、切实地了解,为行车出行做好准备。同时还可以强化与相关气候预测部的联系、合作,及时设定合适的行车方案以防后患,切实为乘客提供一个舒心、优质的服务[2]。

此外,从列车本身状况而言也需要及时给予检修、维护等工作,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当下许多行车故障源自行车本身,例如一些长久未检修、故障未排除或者隐藏性零件故障等,这些故障主要由于人员自身的工作失误和管理体系不严整。所以其管理系统应当强化对此工作环节的管理,定期派遣专业性人员对行车进行检修,对于使用时间较长的、老化的行车有计划地实行更换,从多方面做足工作,为大众出行提供有效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而言,地铁行车管控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这不仅仅需要相关人员深刻意识到其安全性隐患所招致的危害性,同时还需要积极改革、主动提升,不仅要全方位提升自我人员安全意识,还需要注重全民性乘车教育;同时从制度优化着手提升制度在行车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另外还需要注重环境、行车维修等因素对安全出行的影响。综合整改、整体提升,为城市交通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殷秋洁.浅谈地铁行车安全管理控制措施的问题与研究[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5):00262-00262.

[2]朱顺.地铁行车安全管理控制措施探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6): 00302-00302.

论文作者:童李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地铁行车安全管理控制措施论文_童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