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高收入者--本报与中国初中生日报联合举办的初中、小学生高收费研讨会综述_择校生论文

管理高收入者--本报与中国初中生日报联合举办的初中、小学生高收费研讨会综述_择校生论文

治理初中和小学择校生高收费——本报与中国初中生报联合召开初中和小学择校生高收费问题座谈会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论文,小学论文,择校生论文,纪要论文,初中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入夏以来,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关于招生和收费的话题也再度热了起来。街头巷尾人们议论最多的是初中和小学择校生高收费问题。为了及时报道各方面对这一热点问题的看法,本报日前与中国初中生报联合召开座谈会,邀请北京市部分家长、中学校长、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国家教委有关部门的领导就这一问题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看法。

初中和小学招收择校生和高收费不正之风已愈演愈烈

与会者反映,自从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初中实行就近入学以来,在部分城市和地区便出现了初中和小学择校生高收费问题。有些地方经过治理有所好转,而有些地方则愈演愈烈。群众反映,现在仍有人使用手中权力压重点学校招收其子女。也有人用钱高价买资格,让自己的孩子进重点学校。小学和初中还出现了假三好学生被保送进重点中学的现象。而大多数没权没钱的家长干瞪眼,对这股不正之风十分不满。

有的同志指出,北京市虽然在三年前便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统一考试,实行了初中就近入学,但没有完全到位,除了部分小学毕业生通过学校保送进重点中学外,各重点学校也招收了不少计划外的新生。这其中有的是学校迫于某些有权势的家长或单位的压力招收的“条子生”,也有的是学校因办学经费不足,为了增收而招收的“高价生”。部分条件比较好的小学也有招收“高价生”的现象。

监察部驻国家教委监察局副局长、清理中小学收费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江海涛同志介绍:

仅从今年4月以来,该办公室就收到了不少关于初中和小学招收择校生和高收费问题的举报信和举报电话。其中,北京市群众的举报电话中就有一半以上是反映初中和小学招收择校生和高收费问题的。

家长们反映,今年北京市有的重点学校或条件好的学校要价惊人。要进这些学校少则两三万元,多则七八万元。原先不够录取条件的学生,只要家长交够了钱,就能入学。变成了“择钱录取”。

还有人打着捐助教育的名义,用公款送个人的子女进重点学校。某部委每年向某大学附中赞助60万元,让该校招收其干部子女,初中、高中各招一个班。这两个班录取的学生都是低于正常分数线或不符合一般录取条件的。对此群众反映强烈。

在招收所谓“捐资助教生”中也出现了钱权交易的阴影。一位家长还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曾有一位港商来到北京某重点学校,表示愿捐资10万元人民币。附带条件是学校招收他的3个亲戚的孩子入学。学校欣然应允。然而开学之际,学校却发现这3个孩子的家长都在某外贸部门工作,且掌握一定权力。难道这是惊人的巧合吗?

不刹住这股不正之风后患无穷

座谈会上,与会同志指出,围绕着小学、初中招收择校生出现了高收费、钱权交易、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对此必须加以制止,否则后患无穷。

有的同志指出,目前学校招收择校生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补充办学经费,少部分用于改善教师待遇。可以说,基本上用在正路上。这是事实。但是要认识到,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决不能采用招收择校生高收费的办法。这种错误做法带来的不良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做法不仅有悖于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有悖于教育的平等原则,有悖于义务教育法就近入学和免收学费的规定,而且败坏了捐资助教的声誉,对社会风气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有的家长认为,现在利用公款供子女上重点校的不是个别的。这些单位名义上与某重点学校组成共建单位,实际上是通过提供一些赞助费为干部子女入学提供方便。这实际上是国家拿钱,个人受益。

与会的中学校长们也反映,择校生高收费的问题,已经对学生的教育产生了不好的作用。有的学生认为:“只要爹妈有权、有钱,不怕学习成绩差。”也有的学生说:“爹妈没权又没钱,我学习再好有啥用?”显而易见,这种依靠权或钱就可以送孩子进重点学校的不平等竞争现象,给中小学生的心灵上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北京第11中学原校长孔祥舒认为,在三好生保送工作中出现的个别弄虚作假现象,影响更加恶劣。他举了一个例子,某区一位小学毕业生,毕业前考试成绩两门合计170分,平时成绩也不很好,却堂而皇之地被评为三好学生,保送进了某重点中学,而同班另一位同学,毕业前考试成绩两门193.5分,平时成绩也明显好于前者,而且获得了钢琴业余七级证书,却没有被评为三好生而进不了重点中学。

一位家长曾向有关部门反映,有的小学教师公开向家长索要钱物。某家长为保证孩子能被推荐到市重点学校,通过中间人送给老师一条金项链,一件真丝衬衣。不料中间人把礼物退还给家长,并说:“老师不要实物。”该家长心领神会,立刻又给老师送去了一本书,书中夹着2000元人民币。这次老师收下了。这个孩子也被顺利地保送到了一所市重点中学。这样的事例,严重地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也影响了小学向重点初中推荐保送生的信誉。

与会的中学校长们还谈到,这种择校生高收费的现象,使本来就存在的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的差距进一步加大,挫伤了普通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对普通学校教师的心态也会产生不良影响。长此下去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为什么这股风总也刹不住

初中和小学择校生高收费的问题出现已经有几年了。其间国务院办公厅及国家教委等部门曾多次发出通知要求制止。有的地方政府也曾三令五申强调不许招收择校生,杜绝义务教育阶段的高收费。可时至今日为何屡禁不止呢?

对此问题,与会同志普遍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是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调查,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一般中小学校经费缺额都在40%左右。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更少。学校办学的一大半经费都需学校自筹解决。而学校仅靠校办企业的一点收入是难以支撑这样大的摊子的。因此,不少学校,尤其是重点中学纷纷利用自己的优势,招降分高收费的择校生,以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和改善教师待遇。

其二是部分城市教育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学校之间发展十分不平衡。由就业竞争而引发的升学竞争,使家长拼命地把孩子往条件较好的重点学校挤。因此出现了许多怪现象:家长之间互相哄抬择校生收费额,争相给校长、教师送礼,以使自己的孩子能进重点学校。

其三是个别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招收择校生和高收费的弊病认识不透。因而,态度不鲜明、制止不果断、措施不得力。

怎么才能刹住这股风

有的与会者认为,要刹住这股风,首先要提高对“义务教育法”的认识和贯彻《义务教育法》的自觉性。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小学、初中实行就近入学,这是义务教育平等原则的体现。就近入学的办法有多种好处,首先,它把学校、学生与社区联系起来,有利于保证学生入学权利的实现;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责任,便于执法检查和监督。其次,实行就近入学也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学校的内、外环境。居民作为家长当然会较好地维护社区学校的利益。其三,实行就近入学也有利于广大中小学生的成长。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其他高层次教育的基础,其任务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各有特色,合格地走出这扇大门。因此,九年义务教育摈弃淘汰与选拔。就近入学的办法有利于创造这种较为宽松的条件。有利于抑制过早的、过于激烈的竞争。避免使孩子身心受到摧残。此外,就近入学使学生不用跑远路,也比较安全。对于就近入学的这种种好处,应当广泛加以宣传,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与会者普遍认为,解决小学、初中择校生高收费问题,是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还要加大对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经费投入,满足学校教学的基本需要,使学校无后顾之忧。此外,还应高度重视薄弱学校的建设。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使就近入学原则实际上得到广大家长的拥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还要下大力加强中小学收费的管理。严禁捐助教育与招收学生入学挂钩。

座谈会上,江海涛同志介绍了今年以来,国家教委为刹住择校生高收费这股不正之风采取的一系列果断措施。他说,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在年初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电话会上就明确指出,一些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对择校生收取高额费用,不仅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冲击了义务教育的均等原则和免收费用的原则,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背道而驰,而且对教育收费起了哄抬的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2月7日,在国家教委主任办公会上,国家教委领导再次强调,义务教育阶段不得高收费,不得招收择校生。2月17日,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制止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意见,再次明确指出,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初中和小学要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得招收择校生。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从投入、师资、管理等方面大力加强薄弱中小学建设,使就近入学原则能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接受。

3月27日,国家教委专门召开电话会议,对今年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进行部署,并提出具体目标和措施。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讲话中重申和提出了五项规定。其中第一条就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和小学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准招收择校生,严禁把捐资助学同录取学生挂钩。

4月25日,国家教委在《关于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通知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和小学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准招收择校生。在1995年3月27日国家教委电话会议之前的问题,不予清理、不予追究。自1995年秋季起各地学校若再招收初中和小学的择校生,应视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要予以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部门责任人和当事人的责任。

江海涛同志还介绍说,目前国家教委的这些有关规定已在不少地区贯彻执行。已有部分省市明确宣布,从1995年秋季起,初中和小学不招收择校生,并采取了有力措施,在近期内取消择校生的做法。

与会者一致表示,希望各地能够坚决贯彻国家教委的这些规定,使中小学招生和收费工作进一步走上正轨。

标签:;  ;  ;  

管理高收入者--本报与中国初中生日报联合举办的初中、小学生高收费研讨会综述_择校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