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变法锤上测力探索与工程应用实例论文_李家钊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高应变锤上测力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已有20年的历史,由于方法、理论、测试效果等存在不同看法,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近年随着试验和研究的深入,以及仪器设备越来越成熟,通过大量的试验比对证明,试验结果作为验收依据,能满足工程需要。本文通过与传统测试方法比对,将试验结果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高应变;锤上测力

LiJiazhao SongFuxin

Guangdo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Group Co.,Ltd.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force testing on hammer of high strain dynamic testing has a history of 20 years in China. Because of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method,theory and testing effect,it has not been widely popularized.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epening of test and research,and the maturity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a large number of test comparisons have proved that the test results as the basis for acceptance can meet the needs of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the test results are shared with colleagues by 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test methods.

Keywords::high strain dynamic testing、force testing on hammer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波动方程为基础的高应变法进入了快速发展期[1],在国内工程建设检测基桩完整性和承载力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高应变法从引入国内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经过几代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不断改进和完善,测试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学者提出锤上测力法应用于高应变检测已有20年的历史,由于业界对该方法的理论和测试效果等方面有不同看法,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近年来,随着试验和研究的深入,以及仪器设备的成熟,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试验比对证明,该方法与传统应变力环测力效果一致,能满足工程需要,其明显的优点也在测试比对中体现出来。

2.锤上测力的优点

高应变法测试成果的关键是获取准确、高质量的实测信号,才能客观反映试验桩的质量情况。工程实践中,灌注桩测试时对桩头混凝土的强度、均匀性、平整度都有很高要求,桩头的质量问题容易造成严重锤击偏心、桩头开裂或破碎现象,加上传统的应变环测力方法要求应变环安装在桩侧,安装处的混凝土质量和表面平整度等难以保证,这两个因素容易导致测试失败。锤上测力方法在自由落锤安装加速度计测量桩顶锤击力[2],避开桩头因素的影响,从理论方面解决以上问题,降低测试对外部条件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测试的成功率。

3.实例工程的概况

3.1成桩情况

实例项目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某公务用房,混凝土灌注桩直径800mm,设计强度C30,桩长约22米,持力层为强风化混合岩,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800kN,拟同时测试5根桩,成桩情况见表1。

3.2地质勘查报告揭示的地质情况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揭示,场地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地下水位埋深在1.3-1.8米,不同成因的地层层次清晰,主要土层包括杂填土、淤泥质土、中砂、粉质粘土、砂质粘性土、强风化混合岩等,强风化混合岩可作为场地内建构筑物桩底持力层。试验桩区域内的地质情况见表2。

图1 图2

4.2测试结果分析

测试过程中,有4根桩混凝土强度不足,导致锤击桩头破裂,桩头混凝土严重塑变,传统测试方法采集力信号出现畸变,均不能反映测试桩的状况,测试失败,而锤上测力方法仍然获得了高质量信号,分别是39#、65#、78#、79#桩。仅有63#桩是两种测试方法均获得了高质量信号(见表3)。

图5 63#桩锤上测力信号 图6 63#桩传统测试信号

5.总结

测试结果的对比显示,在桩头质量有保证及安装得当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高应变采用锤上测力方法的测试效果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在测试过程中因桩头混凝土强度不足、均匀性差、平整度一般等情况,造成桩头塑性变形过大甚至出现爆裂情况,此时锤上测力方法仍然能够获取高质量信号,能较好保证试验的成功,具有普遍的工程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凡,徐天平,陈久照等. 桩基质量检测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 JGJ 106-201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论文作者:李家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9

标签:;  ;  ;  ;  ;  ;  ;  ;  

高应变法锤上测力探索与工程应用实例论文_李家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