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CATM法测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比较优势论文,我国农产品论文,CATM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比较优势理论提出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继李嘉图之后,不同时期的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各个层面的补充,从而使其发展成为了当今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然而,在国际贸易模式不断复杂化的今天,如何准确地测算一个国家乃至某一行业的比较优势,仍然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难题。
根据已签署的《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中国农产品平均关税将要从现在的约30%下降到17%;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将实行关税配额制。在这种国际经济环境下,研究我国农产品已有或潜在的比较优势,并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贸易结构的调整,对稳定和提高农业生产者收入以及农村社会秩序的安定,增进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以及提高经济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就比较优势的测算方法进行探讨,并对我国农产品现有的比较优势进行具体测算,为农产品进出口结构的调整及相应的农业政策提供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
(二)文献回顾
国内许多学者对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林毅夫提出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并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比较优势的研究,林毅夫仅就大家在农业生产中经常提到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将我国与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比较,得出了相应的比较优势。他认为,我国在粮食生产上不具有优势,而在蔬菜、水果和水产品上则具有明显的优势。
岳昌君运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显示比较优势存在于资源密集型产品上,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中后期,中国的显示比较优势则完全存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上。
孙斌对中国农业现在的静态比较优势做了相关的研究。他采用显示比较优势法和国内资源成本法,针对我国的小麦、玉米、大米、棉花、大豆、甘蔗、生猪、苹果和烤烟9种典型的农产品进行了成本分析,并进一步与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的结论为:我国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如小麦、玉米、棉花等没有比较优势;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甘蔗、苹果等具有比较优势且具有一定的潜在竞争力。
二、现有测算比较优势的方法及其缺陷
现有的测算比较优势的方法主要是国内资源成本法和显示比较优势法,二者均存在若干缺陷。
(一)国内资源成本(Domestic Resource Cost,简称DRC)法
1.DRC法简述
DRC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Person教授提出的。后来,国际学术界广泛采用此概念及其研究方法来测定某一国家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
国内资源成本(DRC)是指赚取(或节省)一边际单位外汇,从事一项生产活动所需投入的国内资源的机会成本。
用官方汇率V去除DRC就得到一个系数,称为国内资源成本系数DRCC,即
DRCC实际上可以看作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国内资源使用转换成外汇的平均效率。
2.DRC法存在的缺陷
(1)这一方法需要掌握一套完整的有关机会成本和影子价格的资料,受资料限制,实际计算中应用该方法进行影子价格计算的难度很大,因而大多数学者用市场平衡价格来代替平均成本。实际中各项要素的机会成本很难计算,大多数学者采用机会成本中的显性因素来代替机会成本。这些估算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外部效果较难量化,目前尚未有科学而完善的计算方法。因此,实际计算中都假设外部效果为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比较优势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这一方法需要用到价格资料,有的还需要离岸价、到岸价以及国际市场价,因此需要考虑汇率问题,并且在计算中汇率的换算非常重要。如果汇率被扭曲,DRCC的数值可能被高估或低估,从而结果就会显示一个国家全部或大部分产品的生产都具有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这种结果显然是不真实的。
(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Index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法
1.RCA指数法简述
1965年,匈牙利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在其发表的论文中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计算了OECD国家之间通过贸易反映出来的产业比较优势。后来大家常用此来计算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
所谓显示比较优势,是由一种出口商品占国家总出口的比重相对于其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来衡量的,即用实际的贸易状况来间接表现各国生产领域里的比较优势,也就是通过已有的贸易数据来计算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此方法所依赖的假设如下:①比较优势决定出口结构,即商品的贸易模式反映了相对成本的不同;②人们对各国各类商品的偏好相同,引致需求也相同。
2.RCA指数法存在的缺陷
笔者认为,这种以出口现状本身来研究一国生产上的比较优势是不客观的。因为在目前贸易壁垒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某些产品的生产及其出口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政治人为因素,并不能客观地反映一国实际所拥有的比较优势。
三、两个国家多种产品比较优势的测算法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wo Countries with Multi-production,简称CATM)测算法的提出基于两个国家多种产品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一)两个国家多种产品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此模型假设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中只有一种投入要素—劳动,且每个国家都能生产和消费多种产品。首先计算出每个国家每种产品的劳动投入,然后对两个国家同种产品的投入劳动进行比较,得到一个比较系数的排列,再将此系数排列与两个国家的工资率之比进行比较,数列中系数大于两国工资率之比的那种产品就具有成本优势,本国进行生产就具有比较优势;小于两国工资率之比的那种产品,本国进行生产就具有比较劣势。
假设两国都生产和消费的共有N种产品,给每种产品从1到N进行编号。
本国某种产品的劳动投入为a[,i],其中i为这种产品的编号;外国相应产品的劳动投入为。
对同种产品的本国和国外的劳动投入进行比较,得到一组表示两者相对劳动生产率的系数:,按照比值大小进行重新排序,比值越低,产品编号就越小。
设本国的小时工资率为W,外国的小时工资率为W[*],则两国的工资率之比就是(W/W[*])。
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的国际贸易模式中,商品总是在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地方进行生产。而第i种产品的成本,等于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乘以工资率,即a[,i]W。对第i种产品来说,如果:
则在本国生产产品i的成本就较低,本国生产就具有比较优势。
所以,对于讨论的所有产品来说,任何符合条件的产品都将在本国进行生产,而任何符合条件的产品都将在国外生产。按照这种原则进行的产品生产分配,就是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产品生产指导分配的理想模型。
(二)CATM测算法
上述模型存在明显的弊端:首先是单一生产要素的假设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其次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更为关心的问题是一国相对于其他所有国家来说是否具有比较优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测算方法—两个国家多种产品比较优势的测算(CATM)法。CATM法针对上述模型做了如下改进:
1.将单一生产要素扩充到多种生产要素
原模型假设投入生产的要素只有劳动一种。但实际上,世界经济发展到现在,各种技术比以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都不可能只有一种投入要素。对于产品的生产,CATM法考虑了多种投入要素。设各种要素的单位生产成本总和,即某种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为C,相应的外国同种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为C[*]。因此,CATM中的就演变为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之比C/C[*]。
2.将模型中两个国家的概念扩展到更广的范围
一个国家为所考察的国家,另一个国家(本文中称为外国)是其他所有生产并出口同种产品的国家的加权总和。下面详细解释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作为一个国家其生产成本是如何确定的,其基本思想如下:
对于某种产品来说,假设除了所考察的国家外,其他所有生产并出口该产品的国家共有N个,该产品生产中投入的要素共有M种。所考察国家该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C,按照各个国家这种产品的产量占N个国家总产量的比重计算出一个权数。然后,用上述权数对各国的生产成本进行加权求和,就得到了其他所有生产并出口该种产品的国家的总和作为一个国家的生产成本C[*]。
(4)
其中,A[,j]为第j个国家的权重;c[,ij]为第j个国家生产该种产品时投入的第i种要素的单位生产成本。
3.本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确定
设本国的工资率为W,外国的工资率为W[*]。生产第i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为C[,i]/w,如果本国生产第i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外国第i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则本国在第i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也就是:
(5)
所以,对于讨论的所有产品来说,任何符合>1的产品都将在本国进行生产,从而本国应出口这种产品;而任何符合<1的产品都将在外国生产,本国应进口这种产品。
(三)CATM法具有以下特点
1.基于经典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型,两个国家对多种产品的生产直接进行成本比较。
2.计算中需要详细列出产品生产中所投入各项要素的具体数量,以便于定量的分析比较优势或劣势的来源。
3.在有关汇率计算中可以采用购买力平价汇率,以尽可能避免人为的汇率扭曲。
近年来人民币一直处于低估的状态,中国政府受到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相比之下,用购买力平价汇率来进行有关的数据计算,在一定程度上能削减汇率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从而部分地避免国内资源成本法的缺陷,并能更真实地体现我国农业现有的比较优势。
四、利用CATM法测算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从CATM法的思路及处理方法来说,同国内资源成本法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法一样,都属于静态分析方法。由于计算中所需资料不好搜集,只对2002年至2003年我国部分粮食作物、禽畜产品、水果和蔬菜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
(一)相关数据
鉴于获得较完整的关于国外水果和蔬菜生产成本资料的困难,在水果和蔬菜的比较优势测算中,我们直接采用水果和蔬菜国内外价格代替本国和外国的生产成本。
(二)我国主要农产品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根据以上测算,2002年至2003年我国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萝卜、梨、生猪、蕃茄、土豆、柑桔、粳稻、鸡蛋。主要是农业中的经济作物和部分水果、蔬菜和禽畜产品,现阶段,我国应生产和出口这些农产品。
具有比较劣势的有:肉鸡、苹果、香蕉、大豆、玉米、籼稻、小麦、油菜籽。主要是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我国应进行这些农产品的进口。
(三)我国现行农产品进出口结构
我国出口的农产品有:大宗农产品中的大米、大麦、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菜籽油、豆油等,园艺类产品中的蔬菜和水果,食用和非食用畜产品,水产品,其他农产品(主要是食糖类)。
我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有:大宗农产品中的小麦、玉米、大米、豆油、菜籽油、棉花、棕榈油、天然橡胶等,非食用畜产品中的羊毛,食用畜产品,其他农产品中的食糖。
表1 2002年至2003年主要农作物生产成本水平(元/公斤)的国际比较
每公斤产品产出中所投入的各项要素的成本
单位产品的
作物
国家
化肥农药费用 机械作业费用 土地费用 活劳动费用 成本外支出 税收成本 其他费用 生产成本
中国 0.27 0.120.03
0.380.07
0.07 0.22 1.16
美国 0.21 0.200.26
0.070.00
0.08 0.28 1.10
小麦 加拿大 0.19 0.170.02
0.060.00
0.00 0.13 0.57
法国 0.05 0.050.04
0.060.00
0.00 0.12 0.32
阿根廷 - -
- -
- - -0.90
中国 0.19 0.040.01
0.330.05
0.04 0.14 0.80
玉米
美国 0.11 0.190.15
0.070.00
0.02 0.15 0.65
南非 0.17 0.060.03
0.230.00
0.03 0.10 0.62
阿根廷 - -- -
- - -0.60
中国 0.18 0.050.01
0.360.04
0.06 0.12 0.75
泰国 0.18 0.140.00
0.200.00
0.00 0.06 0.56
中国 0.20 0.070.01
0.310.05
0.06 0.19 0.95
美国 0.32 0.520.38
0.190.00
0.10 0.46 1.97
中国 0.21 0.090.04
0.620.17
0.15 0.31 1.59
美国 0.14 0.250.45
0.120.00
0.05 0.20 1.21
阿根廷 - -
- -
- - -1.40
巴西 0.19 0.190.45
0.170.00
0.06 0.29 1.35
中国 0.47 0.070.03
1.100.13
0.15 0.18 2.17
油菜 加拿大 0.37 0.260.03
0.080.00
0.05 0.11 0.90
籽印度 0.45 0.090.15
1.130.00
0.05 0.16 1.01
欧盟 0.29 0.280.02 00.07 .00
0.04 0.11 0.81
资料来源及说明:中国的成本来自《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0年、2002年、2003年),其他国家来自相应国家的农业部和农业研究单位(主要是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农业科学院)、中国驻各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或参赞处)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的生产成本为2002年和2003年的平均数,其中土地费用仅为承包费;美国为2002年和2003年的平均数,土地费用包括保险费;加拿大为2002年阿尔伯塔省春小麦成本数据,油菜籽为2002年阿尔伯塔省Argentine和Transgen两个油菜品种的平均数;法国为2002年的成本数据,无税收;阿根廷为2002年的成本数据。中国的水稻为2002年的成本数据,泰国为2002年雨季水稻的成本数据。人民币与外汇换算按2002年和2003年的平均数计算。
(四)主要农产品进出口结构调整的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国现阶段及将来的一段时间里,应对农产品进出口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1.进口方面
减少乃至取消小麦、玉米、籼稻、等粮食作物的出口,并尽可能的采取一些优惠措施增加其进口量。水果中的苹果、香蕉也是我国应进口的产品,应增加其进口。我国在肉鸡的生产上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劣势不大,可以根据国内的实际消费情况适量进口。我国大豆和油菜籽的比较劣势越来越大,而且以后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所以应在现在的基础上加大其进口量。
表2 2002年主要畜产品生产成本水平(元/公斤)的国际比较
每公斤产品产出的投入成本
单位产品生
畜产品 国家
活劳动费用 仔畜费用 机械费用 税收费用 精料费用 粗料费用 其他费用
产成本
中国 0.58
2.08 0.24 0.02 3.93 0.23 0.42 7.48
生猪美国 1.40
0.55 2.64 0.20 4.07 0.11 1.95 10.92
荷兰 1.30
0.70 1.14 0.00 4.21 0.09 1.32 8.75
中国 0.20
1.09 0.14 0.00 4.76 0.01 0.51 6.76
肉鸡美国 - - - -2.55
- -5.80
荷兰 0.40
1.35 0.78 0.00 3.95 0.00 0.57 7.05
中国 0.20
0.71 0.11 0.00 4.05 0.01 0.27 5.39
鸡蛋美国 - - - -3.15
- -5.21
荷兰 0.73
1.23 0.89 0.00 3.49 0.00 0.48 6.83
资料来源及说明:中国的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3年),为全国养殖专业户的平均数据;美国的数据来自美国农业部数据库,为全国平均数据;荷兰的数据来自Arjan Wisman,Agr-monitor,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Number1,February,2003。表中汇率的换算均采用购买力平价方法。
表3 水果和蔬菜国内市场批发价格与出口离岸价及价格的名义保护率
农产品名称
苹果桔柑 梨 香蕉
土豆 萝卜蕃茄
国内批发价(元/吨)
2002年3972221016303170860 680 1380
出口离岸价格(元/吨)
2002年3147235423532516
10342345 1752
名义保护率(%)
2002年 -3 -6 -28 16-10 -64 -20
资料来源: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03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编辑委员会,2003年的《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海关进出口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年鉴》(2003年)等。名义保护率=[(国内批发价-出口离岸价)/出口离岸价]×100。
2.出口方面
部分水果蔬菜和畜产品特别是生猪、梨、萝卜和土豆,应在现在的出口水平上进一步增加其出口量,因为我国在这些产品上具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
表4 2002年至2003年我国农产品的C[*]/C值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人民币元/公斤) 成本比较(外国/中国) 有利程度
农产品名称 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
中国 外国 名义汇率换算
名义汇率换算
汇率换算汇率换算
小麦 1.16 0.38
0.33 0.64 -0.64 -0.36
玉米 0.80 0.33
0.41 0.80 -0.59 -0.20
籼稻 0.75 0.29
0.39 0.76 -0.61 -0.24
粳稻 0.95 1.01
1.06 2.06 0.06 1.06
大豆 1.59 0.66
0.42 0.81 -0.58 -0.19
油菜籽2.17 0.45
0.21 0.41 -0.79 -0.59
生猪 7.4810.64
1.42 2.75 0.42 1.75
肉鸡 6.76 5.84
0.87 1.67 -0.13 0.67
鸡蛋 5.39 5.39
1.00 1.94 0.00 0.94
苹果 -- 0.79 1.53 -0.21 0.53
柑桔 -- 1.07 2.08 0.07 1.08
梨
-- 1.44 2.79 0.44 1.79
香蕉 -- 0.79 1.53 -0.21 0.53
土豆 -- 1.20 2.33 0.20 1.33
萝卜 -- 3.45 6.69 2.45 5.69
蕃茄 -- 1.27 2.46 0.2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