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_劳动关系论文

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_劳动关系论文

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充分发挥论文,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工会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工会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团结的大背景下,工会组织必须发挥好群众组织的独特优势,找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应有作用。

一、依法组建工会,夯实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基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广大农民工进城入市,成为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职工队伍不断壮大。维护好职工队伍的和谐团结,工会责无旁贷。现在,职工队伍的总量、内部结构、就业形式、分配方式和物质文化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职工队伍的多元利益群体已经形成。如何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吸引到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中来,实现工会组织的全覆盖,增强广大职工对工会组织的信赖感和认同感,这始终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工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环节。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开展“情系职工,服务会员”活动,主动整合社会资源,推出凭工会会员证可享受法律援助、困难救济、医疗购药、超市购物、图书阅览、休养旅游、职工就学、娱乐健身19类25个项目的优惠,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组建工会和职工加入工会组织的积极性。我们必须站在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坚持“党建带工建”的思路,进一步加强与组织等部门的联系,深化“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做好非公企业、外资企业、第三产业、大型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工会组建工作,推广建立行业工会、社区工会、楼宇工会,进一步重视进城务工人员的入会问题,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吸引和组织到党领导的工会组织中来。

二、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职工所求、企业所谋、社会所需,是保持职工队伍先进性的关键所在,是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工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要维护职工队伍的团结和谐,建立起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建立起一支较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而工会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中,有自上而下的组织网络优势,有各级职工学校、工人文化宫、职工俱乐部等教育培训的阵地优势,更有抓好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的成功实践。这几年来,我市工会始终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工会服务大局的切入点来抓,各类职工教育培训有声有色,“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扎实推进,职工岗位练兵、技术革新、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蓬勃开展,对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我们将总结成功经验,创新方式方法,更加扎实有效地抓好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一是启动职工免费培训计划,成立职工流动学校,免费对市直企业职工开展岗位技术技能、应知应会知识培训,着力提高职工科学文化、技术技能和业务素质,推进职工的知识化进程。二是成立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活动中心。在市县两级总工会和工业重镇、工业园区、城市社会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活动中心,免费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图书阅览、乒乓球等文体项目,免费开放电影夜市。三是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积极倡导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创新“创新”活动的载体和手段,建立健全“创争”活动考评体系,使学习成为广大职工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需要,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第一选择,真正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环境。四是深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着眼于新型工业化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工经济技术活动的新途径、新方法,健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组织职工群众投身到活动之中。围绕企业生产、管理、销售、服务中的重点和难点,开展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为重点的技术创新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五是抓好职业技能带头人的培养和管理。引导全社会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围绕支柱产业的发展,在重点行业以及企业中开展职工技能带头人评选工作,争取评选出各个层次的职业技能带头人1000名以上。加强职业技能带头人的管理,为他们充分施展才华铺设“平台”,发挥好他们的“传、帮、带”作用。

三、注重机制建设,积极推进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的建立

劳动关系是衡量社会和谐的风向标。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协调的劳动关系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工会组织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义乌市工会维权经验是新形势下探索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有益探索,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要深刻领会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切实加强维权机制建设,推进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建立。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交流沟通情况,使各级政府能及时了解到工会对涉及职工利益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商讨实现维护企业正当利益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双赢”之策,切实从源头上、从整体上协调劳动关系。二是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在抓好现有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乡镇(街道)推行三方协商机制,及时协商解决本地区、本行业劳动关系方面的突出问题。三是切实抓好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机制建设。把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作为工会的重要工作来抓,以非公有制企业和改制企业为重点,努力扩大集体合同的覆盖面。加大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力度,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工资分配协商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行签订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补充保险、劳动合同管理、女职工特殊保护等方面的专项集体合同。四是坚持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切实落实职工民主管理的各项权利,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和其它民主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形成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五是建立完善职工法律维权中心。学习推广义乌工会维权经验,抓好职工法律维权中心的建设,建立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参与、诉讼代理等机制,及时解决劳动纠纷。

四、加大帮扶力度,切实解决困难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做好困难职工群众的帮扶工作,既是工会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工会工作的一张重要品牌,更是工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当前贫富差距拉大,困难职工群众面不少的实际,从“共谋发展大计,共享发展成果”的高度,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困难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维护好职工队伍的安定。对困难职工群众的帮扶要从以往的生活救助向政策帮扶、就业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等综合帮扶拓展,主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解决好困难职工群众的就业权。创造条件让困难职工就业,这是对困难职工群众的最大帮扶。今年我们将创办集职工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劳务输出、来料加工服务和家政服务为一体的再就业服务中心,最大限度地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二是维护好困难职工群众的生存权。加大送温暖资金的筹集力度,推动送温暖工作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健全困难职工档案,组织开展职工互助互济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帮扶活动。三是保障困难职工子女教育权。建立完善困难职工子女就学基金,形成帮扶困难职工子女就学的长效机制,让更多的困难职工子女在工会组织的帮助下完成学业。

标签:;  ;  ;  ;  

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_劳动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