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新品种褐菇的规范化栽培_蘑菇论文

食用菌新品种褐菇的规范化栽培_蘑菇论文

食用菌新品种棕色蘑菇的规范化栽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食用菌论文,新品种论文,棕色论文,蘑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概况

棕色蘑菇(英文名称:Portabellos),从澳大利亚引进。通过中试,该品种商品外观好,肉质脆嫩,香味浓,口感好,比白色双孢蘑菇耐贮藏(据初步试验,15℃、10℃条件下分别比白色双孢蘑菇耐贮3天、10天,且新鲜度与刚采时差不多,同等条件下货架期比白色蘑菇至少长5天)。去年试销福州、上海、广东、香港等地区和出口日本等国家,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看好。

二、主要技术措施

1.规范化菇房建设。

2.确定适宜时期,掌握出菇的最好时机。

根据棕色蘑菇品种对温度要求,其堆料时间比当地白色双孢蘑菇适宜的栽培时期推后7~10天。

3.强化培养料“二次发酵”工艺,制备优质培养料。

培养料是蘑菇生长发育的基础,培养料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蘑菇栽培的成败和质量优劣。因此,要把好培养料发酵关,要求选用优质的原料(稻草、牛粪)和合理配方[C/N=28~33∶1(含N1.5%)],同时强调要严格进行二次发酵,具体做好如下工作:

(1)统一培养料配方标准:(每平方米投料量)稻草20公斤,干牛粪10公斤,饼肥0.5公斤,过磷酸钙0.3公斤,氮源不足部分以尿素、复合肥补充。添加石膏和石灰的量分别为3%和1%(按干料重计算),含水量63%左右。

(2)室外前发酵:堆料前2天稻草做堆预湿,牛粪粉碎备用,建堆时稻草、牛粪分层堆制,饼肥、化肥同时加入,料堆宽1.6~2米,堆高1.8米,有利于提高堆温,前发酵共翻堆三次,间隔天数为6、4、3天,末次翻堆3天后进床。进床前必须调整好培养料含水量及酸碱度,并做好空菇房、床架的消毒工作及蒸汽加温设施的准备。

(3)室内后发酵:进床时培养料充分抖松混合均匀铺上床,进完床后封闭门窗送入热蒸汽使料温达到60℃,维持10~12小时进行巴氏消毒。后进行少量通风换气使料温降至50℃左右维持2~3天,恒温培养有益微生物。

培养料经过严格的二次发酵,经检查培养料质地表现良好,料疏松均匀,呈深咖啡色,料柔软富有弹性,有特殊料香,料中分布大量白色放线菌,无氨味或其他臭味异味,pH值7~7.5,含水量60%~63%。

4.做好播种后的管理工作。

播种以后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做好通风换气管理工作,使菇房温度维持在24℃±1℃,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使菇房菌丝迅速布满料面并向料中生长,尽快地在培养料中长满发足。在菌丝培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开高温高湿环境,预防病虫害发生。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经20~25天的菌丝培养,待菌丝基本长满菌床时就可进行覆土。

5.覆土材料。

覆土材料为泥炭土、壤土或谷糠河泥土覆盖,使用前要进行消毒,采用一次性覆土。

6.灵活机动科学地做好出菇期间的管理工作。

覆土后经20天左右的管理,菌丝开始以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扭结形成子实体开始出菇。出菇期间主要做好水分,通风管理工作,调节控制好菇房水分、空气相对湿度及温度,千方百计满足蘑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1)覆土层的喷水主要抓好出菇水和保质水,出菇水和保质水的喷水量要比As2796略少。出菇前期喷水时间要严格注视天气情况灵活而定。

(2)出菇期间菇房空间相对湿度调节在90%~95%之间,比白色双孢蘑菇(As2796)要求的空气相对湿度略高。

(3)菇房通风换气和温度的控制。通风直接影响到菇房小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度。因此通风换气必须与温度控制密切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当温度在18℃以上时,选择在早晚通风夜间温度开始下降时喷水,并在中午前后关闭门窗防热气入侵;当气温低于12℃时,则在中午无风时进行通风喷水,防冷空气突然入侵发生硬开伞甚至死菇现象。

(任命)

(摘自《山西科技报》2006.10.26.(15)

联系电话:0351-4159175)

标签:;  ;  ;  

食用菌新品种褐菇的规范化栽培_蘑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