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社会的「万引き」问题
孙 阔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摘 要: 「万引き」式盗窃行为已成为日本目前较为屡发的违法犯罪行为之一,引起日本社会的关注。通过对日本政府网站及新闻报道中「万引き」式盗窃相关日语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该种盗窃行为的特点,分析日本「万引き」的发案频率增高以及团伙性行为、实施者外国人和老年人增加的新变化,总结其产生的各种复杂客观原因,以期更好地了解日本的社会状况。
关键词: 日本;「万引き」;盗窃;社会问题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作品 《万引き家族》 继2018年第7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折桂后,2019年1月15日又斩获第4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又称日本电影奥斯卡奖)中的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等共计13项大奖。《万引き家族》讲述了一个以「万引き」(顺手牵羊式盗窃)维生的家庭。六位并无血缘关系的成员缔结成具有“家族”情感功能性的共同体,讲述了困境中弱势家庭的温情故事。影片播出后引起了世人的共鸣与广泛好评,世人感动于困境中家庭温情的点点滴滴,感叹导演刻画得细致入微。影片同时也反映出日本现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万引き」式盗窃问题,引起了世人关注。
日本是世界上治安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居民区早已不见密密麻麻的防盗网,人们出行似乎都不用担心随身物品被盗,公共机关也很少发生物品丢失,甚于由于民众的疏忽而丢失的钱包还能分文不少的在失物招领处寻获。可就在这样一个治安良好的国家,「万引き」式盗窃却成为现今较为屡发的盗窃行为之一,令人深思。
一、「万引き」式盗窃的含义与特点
「万引き」一词《日本大百科全书》中解释:“窃盗の手口の一種。百貨店·商店などで買い物客を装い、店員や店内監視員などの人目をかすめて商品を盗み取ること。……また、万引には単独犯と集団で行うものとがあり、未成年者と成年女性に多いという特徴がある。”(盗窃方式的一种。在百货店或超市等地方佯装顾客,趁店员及店内人员不注意时盗取商品。……该盗窃行为又可分单独犯罪和团体犯罪,特点是以未成年者和成年女性居多。)
本模型首先提取正常交易日志中的关键特征,利用确定性有限自动机(Deterministic Finite Automata,DFA)构造用户交易转移序列,在构建好的用户交易转移序列上分别选取马尔科夫模型(Markov Model)和概率后缀树模型(Probabilistic Suffix Tree,PST)进行训练,得到交易序列特征(转移概率矩阵及临界值)识别正常交易序列与异常交易序列的差异。在对识别结果进行人工确认后,将正常交易序列加入训练集强化特征训练,提高模型精度,对于潜在业务欺诈风险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本模型步骤图如图3 所示。
「万引き」式盗窃专指在超市等地趁售货员不备顺手牵羊的盗窃行为。「万引き」行为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入室盗窃、扒窃钱财等典型性作恶较严重的违法盗窃行为有一定区别。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物质条件的改善,拦路抢劫的强盗、入室行凶的盗贼、单纯偷人钱财的扒手等严重盗窃违法行为在日本已逐步改善,案发数量逐年减少。与之相对“小偷小摸”“顺手牵羊”的「万引き」行为却愈发醒目。[1]
据日本神奈川县警察本部网站统计显示:2009年(平成21年)到2018年(平成30年)的10年间,该县刑事案件年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下降了近一半多,[4]日本治安状况愈发优良(表1)。不过刑事案件中「万引き」式盗窃犯罪行为却始终保持较高数量,未得到有效解决。2015年至今,「万引き」在刑事犯罪中所占比例均超过10%,与统计初的2009年相比,虽数量略有下降,但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有较大幅度增长,因此愈发显著。
「万引き」式盗窃的特点有以下四点:案件实施者以青少年儿童、妇女、老人等弱势群体居多;实施行为场所以商店或超市为主;为趁人不备而实施的盗窃行为(有时可能还有偶发性);偷盗的物品一般价值不算太高。
二、日本「万引き」式盗窃的现状与发展变化
(一)日本「万引き」式盗窃现状
实施者认为可以以最简单易行的「万引き」行为缓解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压力。虽然明白这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可却不由自主地从事了该行为。日本电视中常会播放该种行为被捕者。该种类型从事违法犯罪者以中、老年家庭妇女居多。如:2018年2月,爆出日本原著名马拉松选手原裕美子在群马县太田市的超市中因盗窃价值仅382日元(约人民币25元)的糖果被捕的新闻。犯罪时其随身有2万日元(约人民币1200元)以上的现金。据悉其在2017年12月就曾因盗窃罪被判刑1年,缓期4年执行。[6]而这次又不自觉地再次实施了盗窃行为。日本人认为这种控制不住自己行为,实施盗窃行为者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冠名日语新词“クレプトマニア(窃盗症)”。
表 1日本神奈川县刑事案件及「万引き」案件发生数
「万引き」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违法犯罪行为。日本刑法235条就规定该行为按“盗窃罪”处理。“盗窃罪”下限处以拘役1个月,罚金1万日元;上限处以10年以下刑罚,50万日元以下罚金。[2]部分日本民众法律意识淡薄,认为「万引き」的物品普遍价值不高,而且该行为即使被人发现,只要将所“拿”商品付款即可。他们单纯地认为「万引き」只不过是一种不良嗜好,属于品德问题范畴,不算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该认识与我们国人认知中带有的“顺带不为偷”的想法类似。「万引き」之所以为人们所轻视,主要因为其犯罪行为程度普遍较轻,涉案金额往往不多,且本身实施者又以弱势群体居多,所以店家才对这样小偷小摸的行为束手无策,导致治安一向良好的日本社会「万引き」事件屡发,成为了目前较为关注的社会问题。
小部分从事「万引き」的人员可能完全是临时起意,并非有意为之。在售货员不注意期间,觉得顺手牵羊不会被发现,就算被发现也不是大事情,补齐货款就行。日本人中有这么一种说法「たかが万引き」,翻成汉语是“不就是拿了点小东西”,可见日本民众对「万引き」行为的罪感淡薄。
其次,一到“双十一”,大学生之间的互动语就变成了“你剁手了吗?”、“有没有抢到?”、“秒没!”、“接下来的日子我要吃土了。”等等;在“双十一”结束之后,接踵而至的一个环节就是晒单,届时,大家纷纷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掠夺成果”。所以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选择在群体内部相互影响,不断循环,最终在购买行为中显现出来。
3.实施者老年人比例显著增加
(二)日本「万引き」式盗窃的新变化
1.有组织团伙性行为加剧
民族声乐演唱是一个审美体验过程,欣赏者通过表演者感受作品。表演者依托自身技巧和知识储备等,将一部民族声乐作品及情感传达给受众,营造作品意境,对作品艺术氛围进行渲染。故而,表演者要熟悉声乐作品的情感方向,并品味创作者的情感。以经典作品《茉莉花》为例,该首歌曲通过悠扬、抒情的节奏,给予受众关乎美的体验和享受,陶冶大众情操,在演唱者、受众、民族声乐作品之间建构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利用网络销赃的便捷,近年出现了直接以销售所盗产品换取钱财为目的的有组织性「万引き」团伙盗窃。「万引き」由以前的单一作案行为转变为团伙作案行为。团伙中组织分工明确,一般由指挥者、望风者、配合盗窃者、盗窃行为实施者构成。其盗窃行为目标清晰,手段较为恶劣,盗窃物品累计金额较高。有时甚至一日内有近10家店铺的同一样物品遭窃,引起地区店铺的恐慌和人们的强烈关注。
2.实施者中外国人增多
伴随着日本大幅放宽外国劳动者签证,在日外国人数量增多。实施者是外国人的「万引き」成为新的犯罪动向,且均有组织团伙作案特征。日本《福井新闻》2019年3月9日新闻报道,2018年日本福井县松本清曾发生过一次同时有100多件化妆品被盗的案件,被逮捕者是越南籍的男女共计3名。报道中也提到日本警察厅数据显示,2017年被发现的实施者为在日外国人的「万引き」行为有3240件,且呈现增长态势。
实施者中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显著增加,目前被抓获的盗窃案中近三成涉案者是老年人,甚至出现了超高龄的盗窃犯。以前「万引き」行动实施者中以妇女、青少年儿童居多,通常情况下提到「万引き」行为,日本民众会将其与青少年的不良违法犯罪行为划等号。近年来,盗窃实施者中各年龄层次分布较广。分析者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内,老年人犯案的比例还会持续性增加。老年人从事该盗窃行为主要是孤苦、寂寞等精神方面的原因,也引发了社会对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情感问题的新关注。
日本香川县青少年「万引き」行为发生情况较为严重,为有效预防青少年「万引き」行为的发生,该县专门成立了香川礼仪规范提升领导者社团。社团会定期赴中学开展活动,希望通过社会多方面的努力促使广大青年遵守规章制度,消除青少年间屡发的「万引き」现象。[5]日本文部科学省为告诫青少年儿童「万引き」是一种犯罪行为,特意开发了面对小学生的防范视频教材。
例如,教师讲解《三视图》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几何体以及几个不同的三视图,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将几何体的三视图画出来,并将几个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每位学生的空间几何思维都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同样的图形,不同学生会还原成不同的几何体。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的过程是对数学知识消化的过程,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1.4数据分析 将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Barthe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Barthe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计数资料,应采用卡方检验。若组间的P值小于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一定统计学的意义。
三、日本「万引き」屡发的原因
普遍遵章守法的日本社会,为何「万引き」屡发?根据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物欲型
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想要的物品,这是「万引き」最为普遍的原因之一。最初「万引き」的实施者以青少年儿童和弱势群体居多,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采取了该种不良的盗窃行为。他们「万引き」的物品主要以食品、生活用品、玩具、书籍等为主。如日语中有「万引きで稼ぐ」这样的说法,指依靠顺手牵羊行为维持最低的日常生活。《万引き家族》中讲述的就是该行为实施者的最典型的例子。
(二)罪感淡薄型
日本「万引き」屡发,虽单个「万引き」案件的涉案金额普遍不高,但积少成多,引起了不少店铺的困扰。日本店铺普遍利润率不高,屡发的盗窃行为有时甚至会关乎到店铺的生死存亡问题。为提醒人们杜绝顺手牵羊的「万引き」行为,很多书店、杂货店、超市都装上了防盗窃的专业摄像装备(如人脸识别)。很多店里张贴有「万引きは犯罪です」(顺手牵羊也是盗窃)的警示标语。
(三)感官刺激型
现阶段相当一部分从事「万引き」的人群中,将其作为体验作恶快感的方式之一,甚至于带有游戏色彩去做。该行为的最终目的可能并不是盗取某种商品,而是体验盗窃行为本身之过程。实施行为者以青春期的少年居多。近来日本店铺所抓获的很多年轻犯事者,往往随身都带有足以购买所盗物品的金钱。据说盗窃者因为身边有同学、朋友实施过「万引き」而没被发现。他们错误地认为该种盗窃不会被逮捕,所以才有了胆量自己去尝试盗窃体验。甚至有同伴偷了店里的东西后还会自我炫耀,愈发助长了此不良现象的扩散。可见日本社会年轻人的规范意识有所降低。另从事该犯罪行为实施者中也有一部分是被朋友、同学劝说从事「万引き」的。其本身虽知晓该行为不可为,但觉得“应该不会被抓住”同时不好意思拒绝朋友,最终实施了「万引き」行为。
(四)缓解压力型
日本警视厅数据显示,2017年度日本全国有通报记录的「万引き」式盗窃案共计高达10万8009件。而数量也仅只是其冰山一角,只占实际「万引き」案的1成左右。相当一部分「万引き」行为因发生程度较低未被统计在通报数据之中。由此可见「万引き」发案频率之高,数量之多,极为惊人。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商业统计》也显示,日本全国每天因「万引き」行为受损金额约为12亿6000万日元,全年总计约4615亿日元,[3]可见「万引き」行为中商家损害之巨。日本各都道府县「万引き」案件均时有发生,引起商家普遍困扰和市民的广泛关注。
四、「万引き」组合产生的新词
近年来日本社会愈发认识到「万引き」行为的危害性。出现了与「万引き」组合的一些复合新词,用以描述与该行为的关联现象。
2)道路的绿化需要与沿江风管带的景观相互呼应,尽量与风光带一起做到常绿和落叶相互搭配,四季有花,层次分明。
(一)デジタル万引き
日本对于现代社会新出现的新型盗窃犯罪行为习惯用「万引き」进行描述,如新词「デジタル万引き」[7]即数码盗窃,是指使用带有摄录功能的手机、相机趁店员不注意时偷拍书店、音像店、便利店等场所售卖中的书籍、音响资料等。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该情况愈发屡见,对店家商品的销售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数码盗窃在日本也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犯罪行为,等同于我国的侵犯著作权罪。
(二)万引きGメン
「万引きGメン」的「Gメン」是“Government Men”的缩写。该词用来指为有效预防杜绝屡发的「万引き」,保安公司雇佣的专业防盗安保人员。该安保人员的职责主要用于监视顺手牵羊的偷盗行为。2012年日本导演山鹿孝起还专门以该职业为切入点,拍摄了电影《万引きGメンは見た》。
(三)万引き倒産
「万引き倒産」专指店铺由于受「万引き」行为屡发影响,最终导致破产的事件。「万引き」行为尤以对书店影响巨大,倒闭店铺类型中以书店居多。日本书店的毛利一般在10%左右,是利润相对较薄的商业模式。[5]1本书籍被盗,可能需要10本书籍的销售才能弥补,书店有1/3的利润因「万引き」行为受损。「万引き倒産」即是其最严重的后果。[8]
(四)万引き癖
「万引き癖」专指和厌食症、忧郁症等症状联锁并发的盗窃症(即偷窃成瘾)。日语也可叫做“クレプトマニア(窃盗症)”。实施者从事「万引き」行为并非为获取经济利益,而是无法控制内心的盗窃冲动,通过体验「万引き」行为实施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盗窃成功后的获得感,缓解自身压力。如上文所述日本原著名马拉松选手原裕美子即为最典型的患者。
五、结语
「万引き」行为是目前日本较为常见的违法犯罪现象之一。因该行为最初涉案物品价值较低,危害不高,实施行为者又以弱势群体居多,不为人们所在意。日本民众起初对该行为的罪感不强,部分日本人社会规范意识低下,才导致现阶段该犯罪行为的屡发。近年来「万引き」实施者的年龄层从以前较为单一的“青少年、妇女”为主,扩展到各个年龄层,特别是老年盗窃者普遍增多,也出现了部分外国人为主的「万引き」行为。盗窃行为从最初的满足自身物欲,发展到集团盗窃售卖,行为愈发恶劣,累积涉案金额也越来越高,并逐渐出现集团分工细化的倾向。积小恶而成大恶,现今日本「万引き」行为的演变与发展已愈发成为困扰日本社会的问题之一。
所谓“一村一店”就是一村开通一个农产品网店;“一户一卡”就是一户建立一张电商扶贫帮扶联系卡;“一品一码”就是一个可售农产品设置一个二维码,确保农产品可追溯、可追踪。
[参考文献]
[1] 孙阔.“泥棒”“すり”“万引き”的语义比较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45-48.
[2] 日本刑法典[M]. 张明楷,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3] LYKAON株式会社.顔認証万引き防止システム[EB/OL]. (2017-03-06)[ 2019-03-09].http://www.face-lykaon.com/about.php.
[4] 神奈川県警察.万引き防止のガイドライン[EB/OL]. (2019-03-08)[ 2019-03-09].https://www.police.pref.kanagawa.jp/mes/mesd0111.htm.
[5] STOP manbiki[EB/OL].(2013-01-10)[ 2019-03-09]. http://stopmanbiki.jp/index.html.
[6] Huffington Post Japan.クレプトマニアって何?[EB/OL].(2018-12-03)[2019-03-09].https://www.huffingtonpost.jp/2018/12/03/kleptomania-hara-a-23606768/.
[7] Niseko.デジタル万引きの防止対策[EB/OL].(2012-05-07)[ 2019-03-09].http://niseco.jp/shoplift/teigi.html.
[8] 徐虹.日本书店的盗书实况和分析[J].出版工作,1986(8):57-59.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Problem of 「万引き」in Japanese Society
SUN kuo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225009, China)
Abstract : The MANBIKI thef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crimes at present, which has aroused the concern of Japanese society.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of Japanese-related data on MANBIKI theft from Japanese government websites and news repor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kind of theft. Then it analyzes the new changes in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万引き」cases, gangs’ behavior,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foreigners and the elderly. Meanwhile, it concludes its various complicated objective causes, with an aim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Japanese social situation.
Key words : Japan; “MANBIKI”; theft; social problems
收稿日期: 2019-04-20
作者简介: 孙 阔(1982—),男,扬州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中图分类号: D 931.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536(2019)03-0026-04
(责任编辑:杨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