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脑梗塞应用联合抗凝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陈琳

长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410219

【摘 要】目的:研究心源性脑梗塞应用联合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到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源性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联合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改善,但试验组治疗后的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心源性脑梗塞应用联合抗凝治疗的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心源性脑梗塞;联合抗凝治疗;应用效果

脑梗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在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将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心源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是指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的栓子,经先天性心脏病等的异常通道直接进入颅内动脉而引发的脑栓塞[1]。心源性脑梗塞病情凶险且病情进展较快,患者发病后短时间内科导致其发生死亡。本研究对心源性脑梗塞应用联合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2月到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心源性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7~79岁,平均(61.28±5.42)岁,其中心力衰竭患者19例,冠心病患者14例,心房颤动患者7例。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4~78岁,平均(61.05±5.29)岁,其中心力衰竭患者20例,冠心病患者15例,心房颤动患者5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让其按照50~75㎎/次,1次/d的首日剂量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将用药量增加到300㎎/次,按照75㎎/次,1次/d的标准口服氯吡格雷片。患者治疗期间指导其保持良好休息,禁止其过度劳累,并让其控制情绪以避免情绪波动较大而加重病情,指导患者进食低盐、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并禁止患者使用高脂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联合抗凝治疗,主要是按照0.4~0.6ml/次,2次/d的标准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肌肉注射治疗,按照2~4㎎/次,2次/d的标准使用华法林进行口服,之后将剂量调整到1.5~2.5㎎/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0d。

1.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疗效,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疗效判定标准为: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45%及以上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下降18%~44%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下降18%以内为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NIHSS量表完成,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用BI指数表示,评分越高代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百分率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X2检验和t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

根据表1数据,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数据对比P<0.05。

表1 两组疗效(例/%)

注:P1,P2,P3<0.05分别表示试验组治疗前后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治疗后两组差异显著。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脑梗塞的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心源性脑梗塞是脑梗塞最常见的类型,其主要是因为体循环中的栓子经过静脉系统进入颅内动脉后所致。心源性脑梗塞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仍然容易遗留各种后遗症,导致其后续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在患者发病后必须要及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脑组织受到的损伤,以此让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提升[2]。抗血小板治疗是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治疗的常见方式,其主要是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药物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而防止血栓形成,避免血栓引起更多并发症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并促使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3]。但根据临床实践,单纯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相对较差,不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联合抗凝[4]治疗是指采用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其中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液黏度,让患者的血流速度得到促进。华法林[5]主要是通过对维生素K的拮抗作用起到抗凝作用,其在房颤引起的脑梗塞中治疗效果显著。相关研究表明,采用联合抗凝治疗心源性脑梗塞时,能让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

本研究对心源性脑梗塞应用联合抗凝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和BI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指标均得到改善,但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综上所述,心源性脑梗塞治疗中联合抗凝治疗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森.心源性脑梗塞应用联合抗凝治疗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1):59-60.

[2]张丽娟.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的疗效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6):19+65.

[3]梁战妹.联合抗凝法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优势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3):96-97.

[4]崔玉凤,关标.心源性脑梗塞应用联合抗凝治疗的效果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01):31-33.

[5]吴艳.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2):45+47.

论文作者:陈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心源性脑梗塞应用联合抗凝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陈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