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县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600
【摘 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选择156例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实验组(78例),前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后一组在常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最后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情况如下:实验组康复几率、并发症几率及护理质量综合满意度分别为78.21%、14.10%、80.77%,均优于对照组60.26%、28.21%、28.21%,P≦0.0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在肺炎患者护理上效果显著,可加以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肺炎患者;常规护理
在呼吸道疾病中,肺炎是主要常见类型之一,在传统临床护理领域,肺炎患者的护理措施往往都是一般性常规护理,在护理效果上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为了向肺炎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加有效的服务与帮助,促进患者康复,优质护理这一概念被提出,并被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护理。为确切了解优质护理在肺炎疾病患者护理方面的效果,现从本院治疗肺炎病例中选择156例进行分组研究与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156例肺炎患者做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法将15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实验组男44例,女34例,年龄18~31岁,平均年龄(22.40±3.30)岁;对照组男42岁,女36岁,年龄19~28岁,平均年龄(23.10±3.40)岁。所有入组患者均满足诊断标准。两组一般资料数据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增设优质护理,详细措施见讨论。护理效果评定标准
1.3 首先,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康复几率和其他并发症几率。其次,综合患者及家属意见与评定,比对不同组别对护理与服务质量满意情况,分别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分组对比研究数据均利用SPSS17.0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包括百分比(%)类计数数据和(`x±s)类计量数据,对应采用t检验和c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的证明条件。
2.结果
2.1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康复情况与并发症情况对比(表1)
2.2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护理质量综合满意度对比
经随访调查,两组患者及家属护理质量方面综合满意情况如下:实验组78例,十分满意31例,满意32例,不满意15例,总满意度63例(80.77%);对照组78例,十分满意14例,满意16例,不满意48例,总满意度30例(38.46%)。经过c2检验,卡方值=29.00,P值=0.00,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众所周知的肺炎疾病隶属于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症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易于辨别、确诊,同时患者通常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1],这也导致以往的一般护理策略对肺炎患者作用微弱,在患者治疗康复方面没有发挥显著作用,同时常规护理中存在的诸如护理方法不当这样的不足之处,也会降低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度,从而影响后续康复治疗期间的医患配合度。而在常规措施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则能够对肺炎患者的精神情绪、心理压力等方面起到较为有效的缓解和放松作用,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医院医护人员接受康复治疗与护理,有利于肺炎疾病的痊愈。优质护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服务的新型理念,并在临床实践与应用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显著成效,因此这一护理方略也为广大医护界采纳与运用,当医护人员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制定特定方案后,肺炎患者机体与心理都得到治疗与安抚。
实验组护理措施:①设定优质护理策略。护理人员应将肺炎患者病情实际发展和个性特点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并设定有针对性、个性化护理方案。②心理护理。入院治疗后,要注意更正两种错误思想,一种是过度轻视肺炎疾病的严重性,治疗期间不按医护人员指导治疗、休息,因此对持有这种想法的患者,要为其讲解肺炎病理知识,充足休息和慎重对待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对于自身的康复日程有着重要影响,以此增强患者配合积极性。另一种患者则是过度担心病情,对治疗康复持悲观观点。该类患者通常会滋生恐惧、焦虑等心理性障碍,如有发现患者产生消极情绪,要及时做心理疏导,普及相关肺炎疾病知与治疗信息,告知该种病症康复几率较高、预后良好,帮助患者恢复、维持积极、良好心态。③饮食护理。密切注意患者临床体征变化,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是否有食欲不振、胸闷等异常情况出现。需提倡、督促患者尽可能多饮水,并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增加富含高纤维食物的摄入量,多多进食果蔬、蛋奶类营养食物,以补充患者体内流失的营养。此外,还应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并对口服用药的具体用量、用法等进行科学指导。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病房环境整洁舒爽情况,注意保持每天通风换气。④重症肺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病情发展变化以及生命体征,当患者出现胸痛症状,指导患者采取侧卧位,并可于呼气状态条件下,利用胶布(15cm宽)将患侧胸部加以固定,除此之外,也可以适当提供止痛药剂来缓解胸痛。若患者情绪烦躁不安,面色较为苍白,且四肢厥冷、并末梢发绀,可进一步检测脉搏与血压情况,若脉搏细速、血压值下降,则可暂定为休克型肺炎[2],此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以最高效率做好抢救准备工作。⑤出院后随访及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就肺炎疾病机制与诱因为患者和家属做合理介绍,提示患者在季节、天气变化时注意衣物点添加,不可受凉、淋雨,同时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得酗酒,以防呼吸道被感染。此外,所需教育指导事项还包括戒烟、保持环境舒适卫生、增加营养、适当强度体能锻炼等,根据实际情况还可注射疫苗,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康复几率、并发症几率及护理质量综合满意度情况如下:实验组分别78.21%、14.10%、80.77%,对照组分别为60.26%、28.21%、28.21%,实验组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且P≦0.03,有统计学意义。与刘树玲[3]研究结论相似,本研究同样认为优质护理对肺炎患者预后有着积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在肺炎患者护理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护理领域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维燕.支气管肺炎患者78例加强优质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267.
[2]宗雪娇.优质护理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3):2596-2597.
[3]刘树玲.优质护理在改善COPD患者不良情绪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218-219.
论文作者:蒋爱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患者论文; 肺炎论文; 实验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论文; 统计学论文; 几率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