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结构变化与增长因素分析_贡献率论文

结构变动与中国服务业增长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服务业论文,变动论文,因素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缓慢,服务业附加值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明显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到底哪些因素在左右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影响程度又有多大?不少学者试图从服务需求、服务供给和社会变革等方面寻求答案。李江帆(1994)认为,人均GDP、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和服务输出状况是影响服务需求的几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江小涓、李辉(2004)通过国际比较和省际比较,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收入水平、需求结构、城市化等因素变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程大中(2003)对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和部门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后得出结论: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是影响中国服务业增长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倪鹏飞(2004)利用模糊曲线分析方法,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他们采用的主要研究工具基本上是计量分析方法,该方法要求数据样本量大,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由于历史和统计口径上的缘故,很难保证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同时,也难以全面反映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与服务业增长的关系。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结构分析方法,以产业结构演进为前提,从最终需求和技术变化的角度,比较全面地探讨了1995至2000年间我国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期找出中国服务业的增长模式和特点。

二、投入产出结构分析框架

投入产出模型是对复杂经济系统进行结构分析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借助于该工具,可以从需求角度分析服务业的增长原因。投入产出模型中的列昂节夫逆矩阵(又称产出乘数)反映了各部门之间的直接和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它的变化也能体现服务业的技术进步。这样,服务业各部门的总产出变化可以看成是由各产业部门的最终需求变化通过产出乘数作用而导致的。最终需求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政府消费、居民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净额几大部分。因此,通过对影响总产出的最终需求和产出乘数的分解,可以衡量服务业增长中最终需求和技术变化的作用大小。

由投入产出模型

等式右端第一项表示最终需求不变情况下的技术结构变动对部门总产出的影响,第二项表示技术结构不变情况下的最终需求变动对部门总产出的影响,第三项表示技术结构变动和最终需求变动的交互影响。现在对前两项作进一步分解。

(一)最终需求变动对总产出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最终需求对总产出的影响。

1.由于最终需求(Y)可以分解为农村居民消费(R)、城市居民消费(U)、政府消费(G)、投资(I)和进出口(T),即

Y=R+U+G+I+T

从而最终需求变动对总产出的影响也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农村居民消费变动、城市居民消费变动、政府消费变动、投资变动和进出口变动对总产出的影响,即

B△Y=B△R+B△U+B△G+B△I+B△T

2.第i部门的总产出变化是由各部门最终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即

从中可以看出第i部门的总产出变化到底有多少是由于自身最终需求变动所带来的,又有多少是依赖于其它部门的最终需求变动造成的。

3.最终需求的变动不仅意味着最终需求总量的变化,也反映了需求结构的变化。所以,需求结构变动也是引起总产出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式右端第一项代表需求结构变动对总产出的影响,第二项代表最终需求总量变动对总产出的影响,第三项代表需求结构变动和最终需求总量变动的交互影响。

(二)技术进步对总产出的影响

两个时期产出乘数的对比变化△B反映出各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服务业产出的影响是一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服务业内部因素的作用,也有来自其它部门特别是像信息技术这样的制造部门的影响。因此,分清服务业增长中的技术进步效果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归功于服务业自身的技术进步,又有多少可以归功于国民经济整体技术进步,是很有必要的。

让u表示国民经济整体技术进步速度,它是各部门产出乘数的加权平均数的变化率(权数为各部门最终需求的比重),u[,ij]表示列昂节夫逆矩阵第i行第j列元素b[,ij]的增长率。

上式右端第一项代表国民经济整体技术进步,第二项表示服务业相对技术进步即服务业技术进步与国民经济整体技术进步之间的差距。

从而,技术进步对总产出的影响可以表示为

上式右端第一项、第二项分别代表国民经济整体技术进步和服务业相对技术进步对各部门产出的影响大小。

三、1995~2000年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因素分析

(一)我国服务业产出的结构变化和特点

由表1可以看出,在三次产业中,无论是总产出比重还是最终产品比重,第二产业始终处于绝对优势,服务业产出比重较低,2000年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出比重只相当于第二产业的三分之一,最终产品比重也只有第二产业的一半。但是,在1995年至2000年期间,服务业发展速度是最快的,总产出的增长率达到88.09%,最终产品增加了一倍,分别高出国民经济总产出和最终产品的平均增长速度23.57个百分点和45.4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总产出比重变化和最终产品比重变化也能反映这一点。可见,我国服务业比重虽低,但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服务业内部结构方面,1995年商业饮食业和其他服务业是总产出比重最大的两个服务部门,金融保险业的比重最低。到2000年,除了商业饮食业的比重出现下降,其它部门的总产出比重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以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为最快,比1995年增长了1.5倍多,运输邮电业和金融保险业也翻了一番多。从最终产品的比重看,1995年其他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最终产品的比重在服务部门当中最高,占服务业的一半还多,其它几个服务部门的比重都相对较低,排第二位的商业饮食业还不到第一位的一半;与1995年相比,2000年服务业各部门的最终产出格局基本未变,所有服务部门的最终产品增长速度都超过第一、第二产业。

对比最终产品和总产出,可以发现:服务业和第二产业的最终产品比重要高于相应的总产品比重,而第二产业的情况正好相反,这说明服务产品和第一产业的产品比第二产业的产品更具消费性特征,第二产业的产品更具生产性特点,比较多地投入到生产过程。服务业和第一产业的最终产品增长速度快于相应的总产品增长速度,第二产业则刚好相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九五”时期,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装备工业发展速度快于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这一事实反映服务业和第一产业的消费性特征、第二产业的生产性特征进一步突出。但是,在服务业内部,差别很大。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的情况与服务业的整体情况基本一致,而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和金融保险业的总产出比重均高于相应的最终产品比重,表明这三大服务部门的生产功能比其它两个服务部门更加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大服务部门的最终产品要比总产品增长快,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则完全相反。也就是说,这三个部门的生产功能在减弱,用于生产过程的部分在相对减少,而生活消费功能在增强;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的消费功能在减弱,用于生活消费的部分在相对减少,而生产功能在逐渐增强。

从产出乘数看,服务业的产出乘数低于第二产业,说明服务业最终需求对总产出增长的拉动力不及第二产业。服务业各部门的产出乘数除金融保险业明显偏低之外,其余4个服务部门的产出乘数比较接近,说明这4个服务部门对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拉动作用相差不大。比较各行业产出乘数的增长率,可以看出,服务业的产出乘数增长率要远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即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商业饮食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的产出乘数增长速度几乎是整体服务业的一倍,但是,其他服务业的产出乘数增长率很低,更为严重的是金融保险业的产出乘数出现很大的负增长,这意味着金融保险业对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拉动力在急剧减弱,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思。

(二)最终需求变动和技术变化对我国服务业增长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在最终需求、技术变化和交互影响三个因素中,最终需求是对总产出作用最大的一个因素,技术变化的作用是第二位的,交互影响是最小的。最终需求对服务业总产出的贡献率高达85.88%,分别高出最终需求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贡献程度7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技术变化对服务业总产出的贡献只有8.20%,比第一、第二产业要低将近一半。也就是说,服务业产出的增长比第一、第二产业更依赖于最终需求,而对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的中间需求依赖程度较小。

在服务业内部,最终需求对其他服务业和商业饮食业总产出的贡献最大,它们接近或超过最终需求对国民经济总产出的平均贡献水平,最终需求对其它3个服务部门总产出的贡献都低于国民经济整体水平;从技术变化对总产出的贡献看,除了技术变化对其他服务业的贡献率极小以外,其余4个服务部门的贡献率都高于技术变化对国民经济整体产出的贡献程度,尤其是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更高达25.35%,远高于10.64%的平均水平。

在所有部门中,最终需求对总产出的作用是正向的,但是,技术变化对总产出的作用就不一样了,技术变化对第一产业和商业饮食业总产出的贡献出现负数,减少了总产出,说明这两个部门与其它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减弱了,有可能是由于进口和替代品的出现使这两个部门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投入到其它部门的数量相对减少了,也有可能是由于这两个部门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使得附加值比例提升了。从表3的数据看,前者显然缺乏充分依据。

1.最终产品的市场结构变动对服务业总产出的影响。由表3可知,在最终需求各组成部分中,最终消费是对总产出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若将最终消费的影响进一步分解,则可以看出,居民消费的贡献率占46.1%,是政府消费贡献率的3倍多,而在居民消费贡献中,城市消费贡献率又占28.60%,高出农村消费贡献率11.19个百分点。农村虽然人口众多,但由于收入水平低,所以购买力远不及城市。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服务业总产出的贡献与第一产业差不多,最终消费对第二产业的贡献度相对较弱,但它的资本形成能力很强,资本形成的贡献率达42.89%,是服务业和第一产业资本贡献率的3倍多。在最终消费中,政府消费对服务业的贡献相当大,高达28.55%,比第一、第二产业高出20多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正处于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净出口对第二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小,不仅低于服务业,而且低于第一产业。这可能是大量的工业产品进口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出口作用的缘故。

在服务业内部,最终消费的作用仍是最主要的,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的作用在服务业各部门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除了最终消费对商业饮食业的贡献率稍低以外,对其它各部门的贡献率都较高,尤其是其他服务业高达95.78%,最终消费几乎成为其他服务业最终需求增长的唯一来源,但仔细分析起来,这里政府消费作用很大,居民消费的影响很小,只占22.17%,远低于对其它服务部门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效果又几乎全来自于城市居民消费。在居民消费中,农村居民消费对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产出的贡献度明显高出其它服务部门很多,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农民自有住房建设引起虚拟消费迅速增加,农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增加了农村居民储蓄。农村消费对其他服务业的作用为负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对农村教育等公共服务投入不足。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和金融保险业的资本贡献率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资本形成能力。净出口对运输邮电业和商业饮食业的贡献远高于其它服务部门,说明这两个行业的外向程度比较高。净出口对金融保险业和其他服务业的贡献出现负数,表明这两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2.各部门最终需求对服务业总产出的贡献。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自我发展机制较弱,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的拉动较大,其最终需求对第一产业总产出的贡献率高达39.07%;服务业和第二产业的自身最终需求对其相应的总产出贡献都较大,各自的总产出对对方的最终需求的依赖程度基本相当。商业饮食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的最终需求对第一、第二产业总产出的贡献较大。

服务业各部门自身最终需求对总产出的贡献占据绝对优势,比较突出的是其他服务业的最终需求贡献几乎全部来自于本身。其他服务业的最终需求对各个服务部门总产出的作用都较大,除此之外,运输邮电业的总产出对商业饮食业的最终需求,金融保险业的总产出对商业饮食业的最终需求依赖都较大。前面提到过的具有显著生产特性的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和金融保险业的总产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第二产业的最终需求,第二产业的扩张必将进一步增加对这三个部门的中间需求。

3.最终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对服务业总产出的贡献。通过观察表5发现,国民经济最终需求量的扩张成为总产出增长的绝对主导力量,需求总量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最高,为90.18%,最低的服务业也有73.15%;需求结构的影响要小得多,最高的服务业也只有17.28%;需求结构对第一、第二产业的总产出作用为负,这主要是第一、第二产业的最终消费比重下降所致。

需求结构对服务业各部门的影响都超过第二产业,最高的是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达到26.19%。这表明三次产业的需求结构矛盾比较突出,服务业内部的需求结构性问题虽然还不明显,但两个传统行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饮食业的需求结构贡献率并不大,值得引起我们注意。

(三)技术变化对服务业总产出的影响

在表6中,技术变化使得第一产业总产出降低,降低的幅度差不多是国民经济整体技术变化使其总产出增加的两倍,其主要原因是三次产业对第一产业的总消耗(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减少了;第二产业是技术变化增加总产出的主导力量,该产业的部门相对技术变化贡献超过了国民经济整体技术进步的贡献;技术变化对服务业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国民经济整体的技术变化水平,它自身相对技术变化的贡献率仅为38.94%。

服务业各部门与上述情形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除了其他服务业与整体服务业的基本情况一致外,其余4个部门的技术变化贡献主要是依靠部门自身的技术水平,国民经济整体技术变化的作用反而是次要的。这说明:一方面,服务部门的内部联系以及服务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联系还不是很紧密,另一方面,第二产业的技术进步并没有在服务业中得到有效的扩散,这主要反映在通过技术手段对传统服务部门进行改造和发展新兴服务部门之间的不平衡上。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饮食业与第一产业的情况类似,即技术变化反而使得总产出减少了。其他服务业尽管技术变化的最终效果是正向的,但部门相对技术变化的贡献为负值,也反映出该部门的技术变化滞后于国民经济整体技术变化。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下面一些基本结论:

1、我国服务业产出比重仍然偏低,但发展速度较快,除金融保险业外,其它各服务部门和整体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从整体上讲,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受最终需求变化和技术变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最终需求是主要因素。

3、国内消费市场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居民消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镇居民消费的拉动力大于农村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对服务业产出影响的部门差别较大,服务输出能力不强,金融保险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服务业各部门的发展除了依靠较强的自我发展机制外,还普遍依赖于第二产业的最终需求。最终需求总量的扩张是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需求结构的影响比较微弱,但三次产业之间的需求结构矛盾比较突出。

4、技术变化对整体服务业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国民经济的技术进步,但服务业内部情况各异,运输邮电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的部门相对技术变化贡献要高于平均水平,而商业饮食业和其他服务业的部门相对技术变化影响明显低于国民经济整体技术进步的影响。

标签:;  ;  ;  ;  ;  ;  ;  

中国服务业结构变化与增长因素分析_贡献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