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研究论文_张思宇

生态环境保护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研究论文_张思宇

黑龙江省风云环境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摘要: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既要重视经济发展,又要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城市化建设不应以生态环境为代价,应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前言

随着传统的城镇化建设步伐推进,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加上城镇化管理模式落后,资源利用粗放化,不仅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持续的破坏,同时也影响到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建设新型城镇化时,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步进行,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必然

从实际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应该是相互促进的,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方向。生态环境恶化对城镇化建设有极大的束缚效应,生态环境恶化后,人口居住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居住舒适度显著降低,对人口居住造成排斥,阻碍了城镇化的建设;同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会降低当地投资环境的市场竞争能力,造成了对产业投资的排斥,减缓了城镇化建设速度。此外,生态环境破坏,还会引起各种恶性灾害事件,如泥石流、滑坡等,降低了城镇化建设支撑能力,影响到城镇化建设步伐。由此可见,在建设新型城镇化时,首先应该对生态环境进行良好的保护,创建良好的生态系统,提供健康的人口居住环境,提高区域环境市场竞争力,减少恶性灾害事件发生,这样人口更加愿意居住,而投资者也乐于投资,城镇化建设必然会越来越快,质量也会越来越好。

2城市化建设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2.1水土和大气资源污染

水、土资源在所有经济建设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如果处理方法和施工方式不得当,就会造成资源永久性浪费,尤其作用在工厂生产,工业建设,电力工程等一系列重工业,大气污染主要是颗粒物如雾霾,和有害气体,多数由燃料燃烧,例如汽车尾气,锅炉,工业排放,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加大了疾病的发生,同时也会对气候造成一定影响,降低能见度,影响空气质量,水土资源的大量流失,人口数目的急剧增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压力,也给环境承载能力带来一系列问题。

2.2垃圾处理问题

工业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泉,很大一批中小型企业,在资金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设备的落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产生大量的工业废物,这些废物对空气和土地都有严重的污染,严重影响一个地区的生态水平。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这使得资源浪费和垃圾排放加大加量,在考虑到环保部门的不完善,技术落后,人员配备不齐,导致一些未经过处理的垃圾直接排放,固体废料来不及无害化处理,这使得城市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起了冲突,很难取得较大进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造成温室效应和噪音污染

近年来,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工业迅猛发展,二氧化碳含量远远超过环境所承受能力的范围,另一方面,由于植被的破坏,地表水土流失,工业的兴起,使得环境质量越来越差,使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破坏了这种动态的平衡,并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加,更影响了地球的环境,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地平面逐年升起,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使得各个产业发生了变化,食物和人口危机,各个国家竞争也十分激烈,给我们带来了威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带来了噪音的污染,例如工业污染,建筑污染和交通污染,由于交通行业的发展,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成为了重要的因素,工厂的污染声音最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与休息,容易影响公众的情绪,使邻里纠纷增加,对听力也有一定的损害,不管是噪音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污染,和温室效应等问题,都是我们有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增强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3.1加强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

在城镇化生态环境保护中,人是最主要的主体,其行为会对生态环境保护质量带来直接影响。从当前城镇化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看,有很多治理问题都是由于决策者、规划者、管理者、社会公众缺乏良好的生态保护观念而造成的。所以在打造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必须注重对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行培养。要积极的开展各项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如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对当前区域资源使用情况、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宣传,并宣传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加强相关政策法规、方针的宣传,指引社会公众树立良好的生态环保观念。同时要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领导干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讲解,多方面提高基层群众、干部群体的环保意识。要加大对发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的宣传力度,指引家庭、社会、学校等树立循环、生态的发展观念,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2增强法制建设,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对于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的增强法制建设,能够起到较强的约束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制定出针对城镇化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在各个地区内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生态环境整治活动。全面的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统一规划的原则,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责任体系,对于出现的各种影响生态环境的行为必须加大处置力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发生污染的行为,必须针对性的进行打击。提升其违法成本。另外,各地区的政府在进行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全面的平衡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各个地方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针对性的出台一些地方性的规章制度,有效的填补国家法律在某些方面存在的漏洞,使法律法规可以更好的约束乡镇企业的排污等行为,更好的促进城镇化的良性发展。

3.3进一步的推行生态农业,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推行生态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人El与城镇化建设、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矛盾,还可以从根本上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农业为在改善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下,遵循生态经济学、生态学的规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系统工程的方式。对农业发展模式采用集约化经营,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具体的实施中,地方型政府应当多鼓励人民采用有机肥料,更好的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3.4科学规划城镇化

对城镇化进行科学规划,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具体开展这项工作时,应该首先调整城镇化的产业结构以及工业布局,城镇化发展应该遵循该地的环境容量以及资源的承载力度,特别是在部分地区,应该控制第二产业的规模以及数量,对已存在的产业根据产业的具体性质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理与管控。

3.5生态补偿体系的建立

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种类,不同的污染程度进行划分,改善垃圾处理方式,制定不同程度的环境补偿机制,改善补偿情况,更有针对性和具体性,同时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学研究中,鼓励开发各种环保项目,加大投入生产的力度,协调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确保环境质量的等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如今城镇化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城镇化建设在不同区域所造成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就需要相关工作者对不同区域城镇化工作建设中。面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在确保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同时实现对城镇化建设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赵英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J].环境经济,2016,37(za):12.

[2]陈吉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打好补齐环保短板攻坚战[J].环境保护,2016,44(2):70-74

论文作者:张思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生态环境保护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研究论文_张思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