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问题,文中介绍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介绍,探讨了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GIS与面向电力系统与实时GIS平台、负荷控制与负荷管理和通信方式的选择,他们有电话线比较传统并且简便、无线方式有普通电台和高速智能数传电台两种、光纤通信方式有光端机方式和光接口板方式两种以及开关设备与FTU的配合。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管理;光纤通信
引言:配电自动化的内容包括:配电网络数据采集和监控(SCADA)、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分析和优化、工作管理系统、负荷管理和远方抄表以及计费自动化和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配电自动化是通过自动化系统,全面掌握、了解配电网的运行情况,如接线方式、开关状态、负荷电流等,可以快速切断故障恢复供电,改善供电服务质量,缩短事故抢修时间,减少工作量。配电自动化的目的在于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提高供电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提高配电网络的管理水平。
1、电力自动化系统
电力自动化系统是利用提高前辈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丈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督、丈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督和控制任务。电力自动化利用了从前已经论证可行并经过长期使用的设备和技术,投入新的方法方式以及资源设备等产生了系统功能进一步的整合发展,实现了从前设备不可能实现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状态,使其发展向着更完美的方向前进,强调资源间的配合使用。通过这一系统的实现增强信息设备效用的进一步实现。能够将信息的稳定性准确性提升,并完成自动检测自动停止和开始的任务。
2、配电自动化系统与配电管理
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而言,在功能层面,有如下五个要求,分别是:管理故障和负荷,进行SCADA配电,管理设备,做好自动绘图,实现对地理信息的系统化管理,以及高级应用配电网。和输电网里面的调动自动化系统相同,SCADA配电对于实现自动化的配电而言,也是基础,不过采集的具体数据不同,希望实现的具体目的也有差异,其针对的主要对象为变电站下级的配电网以及具体的用电用户,期望能够做到的是将基础性的数据提供给DA/DMS。不过如果只是三遥功能的话,还不能被叫做配电自动化,一定是在SCADA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动化的添加,也就是馈线自动化,英文缩写为FA。对于FA来讲,其对应的最基本的功能为自动的将馈线故障予以识别、做出隔离、进行恢复。
对故障和表征予以具体的分析和考量,可以知晓判断故障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而且对这些方法如果逐一的进行测试的话,那么工作量就会特别的大。诊断通常情况下适用于如下情况单相接地、相- 相以及相-相接地,还有三相这些不同类别的故障。使用在如下的具体范围中:中性点和地面不衔接的系统或者说是小电流的和地面相衔接的系统。DA功能的完成和实现,要求配电SCADA不但要能够在正常的状态下对馈线状态量于以采集,还要求能够在故障状态下,对馈线状态作出准确而且灵敏的捕捉。不但要能够实现人工远程进行控制,还要能够做到借助设备实现自动化的控制,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自动化。
3、GIS以及负荷控制与负荷管理
1) GIS实时平台和面向电力系统
在配电网中,供电设备不仅面广,而且点多,分布多按照具体地理位置进行,所以要想管好配电网里面的供电设备,那么必须要借助于地理信息。对于一般的地理信息系统来讲,在组成方面包括了数据库、软件包和硬件。对于通常的制图、一般的编辑,还有简单的管理,这个系统都是能够做到的,在分析空间数据和其关联性的时候,也能够实现。如果设备系统是建立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就被叫做AM/FM/GIS 系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这种系统来讲,因为含括了很多地质地貌的相关信息,这些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并不具备,所以在资源方面就造成了浪费。此外,电力系统对于实时性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就需要具备实时功能的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这种系统平台在特征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首先实时;其次,能够很好地描述具体的模型;最后和别的系统之间具有开放性的接口。
2) 负荷控制和管理
为了让电网运行的更加稳定,更加安全,就需要做好负荷的管理和控制,借助于负荷管控能够对电流予以对应的调控。不过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这一要求已经不能够予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当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提升用户的满意度,故而现在需要关注的就是如何在获得高用户满意度的同时,实现输电要求的高效化。这个标准的达成,要求无论是在管理层的权力,还是管理层的义务方面,都需要不断地提升和改善,这样才能够明白自己当前面临的人物,承担的责任。对于大部分的电力局来讲,它们都有自己的流量调控机构,这个时候需要考虑在对现有系统予以有效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满足新的标准达到新的要求,实现服务的升级,获得用户的肯定。
4、通信方式的选择
配电通信在大范围的使用运行中有重要的作用。因为终端节点的个数的原因,选择和规划上都较多。但是也为选择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面对的方法方案都太多,因为用户都希望用到最为有效而价格上最为低廉的一种方式。
1)电话线比较传统并且简便,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作业,适合较为低技术的配电系统,因为其性能稳定性较差,所需要的花费也比较小;专线方式的性能和稳定性上都较好,适应高水平的终端要求。
2)无线方式有普通电台和高速智能数传电台两种。普通电台已广泛应用于负荷控制系统中,这种设备花费较少,很便宜,但是同时也无法有较强的可靠性。频点申请无委会控制较严。高速智能数传电台通信速率高,频点可复用,支持X.25协议,有路由选择功能和主动上报功能,但是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3)光纤通信方式有光端机方式和光接口板方式两种。光纤的特点是能够容纳较大的内容,并且对于干扰信号有阻碍作用,耗费量小,因此,其价格也比较昂贵。光端机方式适合容量大的站点,成本也较高。光接口板的方式将光电转换器直接置入配电终端内,并可以利用编码复用方式多个配电终端设备公用一对光纤,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另外,如果多膜光缆能够满足配电系统的距离要求,多膜光缆在价格上为大众接受。光纤通信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4)开关设备与FTU的配合。配电开关渐渐追求能够自动开启和断电。以改善传统电路依靠人员手动来操作机器的运行和停止的弊端。新的开关在电路上的设置有所不同,具有智能化的特点,并且能够自己发现电路中存在的问题,依靠问题产生的循环变化促使开关自动运行和停止。节省人工工作的时间,为修理赢得效率。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开关设备有两种,一种是自动重合器,它本身具有故障电流的识别能力和操作顺序控制能力。另一种是与FTU一体化的智能负荷开关。采用依靠重合器时序整定的方法实现馈线自动化功能,优点是省略了通信系统的专门使用性,缺点是对于设施要求严格,能够承受较大的电流冲击。
5、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的用电安全来讲,配电的管控和自动化管理意义重大,借助于对高科技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在总体上实现较好的管控效果,期望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在中国的电网管理中,能够找到技术更加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以期对电网的运行有更好的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 杨玺,刘霁 . 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管理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 06) : 29.
[2] 佟光君 . 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 02) : 65 - 67.
[3] 朱琛 . 湖南大学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湖南大学学报,2004,( 04) : 81 - 82.
论文作者:沈长浩,陈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方式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负荷论文; 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功能论文; 故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