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HIV感染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手术治疗的 HIV 感染患者 30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更加全面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及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组患后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焦虑程度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入室后血压、心率较为平稳,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照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血压、心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O.05)。结论:HIV感染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引导患者正视现实,配合治疗,从生理和心理综合进行,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干预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围手术期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6.36.63
作者单位:210000,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第二医院
Application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patients with HIV infection
Zhou Yan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30 cases of HIV-infect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1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 pati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more comprehensive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xiety degree and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After entering the operating room, anxiety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xiety of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P <0.05).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at of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P <0.05).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O.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could guide the patient to face reality with the treatment, Keep thebest mental and physicalstate from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grated.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benefit for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perioperative period
艾滋病(AIDS)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引起 T 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为主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死亡率,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1]。HIV感染患者不仅承受着肉体的侵蚀,还饱受精神上的折磨。围手术期患者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睡眠不佳、食欲低下等不良情绪[2],严重者可影响手术和康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个性化护理是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时提供不同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健康短时间内恢复到最理想状态。本研究通过对 30 例行手术治疗的HIV感染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08 年1 月~ 2012 年12 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HIV感染患者 30 例,符合《中国艾滋病防治指南》AIDS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5~5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其中普外科手术18例,骨科手术12例。排除标准:精神病史者;智力障碍者;药物酒精依赖者;目前正在服用精神类药品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AIDS常规护理模式,术前常规访视患者,做好手术准备。术后及时随访。观察组在AIDS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更全面的护理,主要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
术前访视 手术是一种有创性的治疗方法,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着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通过阅读病例并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个性,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做好全方位的解释工作,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念,解除焦虑恐惧情绪,尽可能使其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并且配合手术治疗。
术中抚慰 在术前交谈与沟通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边进行术前准备,边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消除患者焦虑与恐惧感。与此同时,解释手术麻醉中的注意事项。保持手术室内的环境肃静,必要时可播放轻音乐,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同时,注意保护患者自尊心,尊重患者隐私。麻醉完全清醒后,与麻醉医生一起护送患者返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交接班。
术后随访 术后第一天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回访,先阅读病历了解患者术后的一般状况,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充分合理的解释,加强术后宣教,并了解患者整个围术期的心理状态和对围术期个体化护理的感受。
1.1个性化护理干预:首先,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熟悉围术期的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的职业类别、文化水平、心理反应等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方案。其次,针对患者出现愤怒偏激情绪,护理人员要多多鼓励患者及家属坚定信念,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治疗,可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2个性化家庭支持干预:家庭是患者积极乐观的源泉,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密切关注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鼓励家属多探望患者,加强亲情沟通。让患者时刻感受家庭的温暖与家人的关注。家属作为患者的主要支持系统,迫切的想掌握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的信息,护士为患者和家属讲解相关疾病,使其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的进展。
1.3个性化保护性隔离干预:由于AIDS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应注意加强病房的消毒隔离(空气、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医疗废物等的处理),对患者实施必要的保护性隔离。进行各项有创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建立严格的家属探视制度。
1.4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和入室后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4]的评分;分别于干预前及入室后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分别于干预前和回访后,采用WHOQOL-HIV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x2 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入室后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焦虑程度明显升高(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国际化的深入,AIDS传播非常迅速,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俨然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AIDS是艾滋病病毒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和各种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症[5]。AIDS患者的护理是当前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专家认为[6]对于AIDS患者,最不可忽视的还有“情感疗法”。艾滋病患者不仅要承受肉体上的痛苦,更要在精神上备受折磨。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一般来说疗效较为肯定,但是对于患者而言,手术是一种创伤,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种应激状态如果持续过久或过于强烈,就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可影响手术的进行和术后康复。
护理模式的转变其主要目标是不断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尽量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个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护理模式,而且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围绕患者围术期进行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把患者的权力、人格和尊严都要考虑在内。不仅体现护理在围手术期中的价值,更为患者提供了人性化的就医氛围。个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注重自身护理技能的培养,增加护理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交往的经验的丰富,以患者为中心,增加与患者的交流,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7]。
艾滋病患者多有孤独抑郁、焦虑不安、恐惧和悲观绝望的心理。已暴露的患者抑郁焦虑的程度明显高于未暴露者[8]。手术前患者的心理十分复杂,特别是传染患者的敌对情绪。患者对手术过程是否安全也很紧张,大部分患者对麻醉手术过程不太了解。担心自己手术过程中会不会遭到医护人员嫌弃而不好好作给手术。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即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以诚恳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优雅的举止以及过硬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发现的问题所在,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失落等各种不良情绪,使患者以最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身心状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治疗和疏导。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进室后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入术室后焦虑程度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进入室后血压、心率较为平稳,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血压、心率明显升高干预前。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是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整体情形的一种体验[9]。医学上主要是指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三个方面的状态[10]。本结果显示,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说明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引导患者正视现实,配合治疗,利于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因此我们认为,围术期对HIV感染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从躯体和心理两方面综合进行,让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符合患者利益[11],有利于保证手术的进行和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梦东.王宇明.实用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6-589.
[2] 王晓红.泌尿外科患者术前焦虑、自尊及领悟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5) :63-64.
[3] 林鹏.艾滋病预防与控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3.
[4]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1998:35-38.
[5] 郜桂菊.257例艾滋病患者机会感染性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2010,16(2):134.
[6] 王玲,梅振华,安红波等.低流行区HIV/AIDS生存及心理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7,23(16):1419.
[7] 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讨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4.59(1):39-41.
[8] 佟佳,韩孟杰.HIV感染患者和AIDS病生活治疗的影响因素[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15(1):85-87.
[9] 袁立荣,展中平.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8.5(22):141.
[10] 王悦,尹利军.艾滋病咨询热线求询者心理危机干预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5):398.
[11] 常青.应用质量功能部署方法提高个性化护理价值的实践[J].天津护理,2009 ,17 (1) :46-47
(收稿日期:2016-07-16)
(本文编辑:高 健)
论文作者:周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医学杂志》2016年9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30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焦虑论文; 心理论文; 术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率论文; 《中华医学杂志》2016年9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