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自理能力、健康知识、生活质的效果论文_陶希兰

陶希兰

(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施予连续护理模式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43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连续护理模式的43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健康知识把握情况、生命质量好于A组患者,P<0.05。结论:连续护理模式在运用到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施予护理后,可以促使患者相应的病情获得舒缓,并极大地增强其生命质量,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关键词】研究;连续护理模式;护理;效果;老年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244-02

现阶段,人口老龄化的逐步提升,加上社会条件愈加恶化与不够健康的生活方法等,使得愈加大量的老年人群罹患了慢性病症。因为老年人群的年龄过大,对于病症太过担忧、使得其大多会产生焦躁、惧怕等各类心理,加之生活方面的乐趣有所下降,身心较易被打击,进而产生了各类慢性病症。所以,在临床中,应增强对这类慢性病症施予调研,以增强慢性病老年患者自身的治疗成效,舒缓其疼痛感[1]。鉴于此,本研究为了分析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施予连续护理模式的效果及价值,选出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基础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43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连续护理模式的43例作为B组。A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据27例、16例;患者的年龄<77岁且>61岁,年龄均值(69±25.66)岁;病症种类:糖尿并、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依次是19例、13例、7例、4例。B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据28例、15例;患者的年龄<76岁且>62岁,年龄均值(69±26.30)岁;病症种类:糖尿并、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依次是21例、11例、8例、3例。对比两组相关资料,其结果显示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深入对比、研究。

1.2 方式

A组患者施予常规的护理:辅助患者适宜开展活动训练、对患者分发健康方面的宣讲册子等。B组患者施予连续护理模式:

1.2.1汇编护理规划 由总共一位医生、五位护士一同构成慢性病症护理团队,对所有患者构建健康档案,对患者的各类讯息(比如,生活方法、病情、姓名、体质量、年龄等)施予记录,把握患者对于护理的各类需要,自患者的身心相关情况、进食、生活方法、病情等各个方面对患者施予连续护理。

1.2.2每个星期定期实施健康方面的宣讲座谈会 医护人员要把病症一致的患者实施汇集教育,对于患者相应的病情、服药、训练等各个方面施予具备针对性的引导及教育。同时,医护人员还应每个星期实施健康方面的宣讲座谈会,使患者间能够彼此了解,并彼此交谈优良的生活方法与护理方法等,提升患者间的交谈。

1.2.3在出院以前对患者施予各类监测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汇编细致的家庭护理规划,在患者能够出院后,每个星期对其施予电话回访,立即对患者与亲属所给予的各类问题实施处理,并注重实施护理方面的引导。

1.2.4每两个月对患者施予回访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自身的居住条件及环境开展监测,并把握患者在家庭中开展护理的相关情况,对患者施予家庭方面的护理引导。在开展家庭回访期间,医护人员应全方位把握患者的身心状态,对患者施予心理方面的开导,嘱咐患者亲属维持优良的家庭气氛,让患者能够随时维持最优的身心状态。

1.3 指标观察

估计对比A、B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ADL、健康知识把握情况、生命质量。ADL:借助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实施评测。生命质量:借助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实施评测。

1.4 数据分析处理

此次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19.9,对ADL、健康知识把握情况、生命质量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时,选(x-±s)代表。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数据,结果有差距,表明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2.结果

2.1比照两组健康知识把握情况

B组健康知识把握情况好于A组,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详情如表1。

3.讨论

患者的年纪逐步增大、身体逐步衰老,使得其各类脏器与生理情况均趋向下降,让老年人群变成了慢性非传染性病症的关键罹患群体,而慢性病症相应的病情过久,对于患者自身各类脏器带来的危害过多[2]。患者大多要长时间运用药品,还要对进食、活动等实施把控。连续护理模式为把在住院时实施的护理与在出院后开展的护理加以联结,保障患者在总体的进程中均可以接纳高效且科学的护理。连续护理模式规定了医护人员应先把握患者的各类情况,对患者施予护理评测,并给予具备针对性的出院护理规划[3-4]。而出院规划是连续护理模式中的关键构成,在出院规划中,医护人员对患者在出院后的各类护理对策施予汇编,其为保障护理得以持续的关键环节。医护人员引领患者把握病症有关的知识,提升患者对于病症所具备的认知,使得患者知晓自行进行检测与护理的各类方法,增强患者对于把控病症的自信心[5]。此外,在家庭回访中,医护人员凭借患者自行进行护理的成效对患者的护理规划实施调节,使患者接纳专门的护理引导,让其可以知晓怎样把控血糖,推延患者病情产生的进展,促使患者尽早获得恢复。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连续护理模式护理的B组,在护理结束后ADL、健康知识把握情况、生命质量,好于常规护理的A组,P<0.05。

总之,连续护理模式在运用到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施予护理后,可以促使患者相应的病情获得舒缓,并极大地增强其生命质量,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参考文献】

[1]梁春铭,莫振萍,谭丽明,等.“一居委一医生一护士”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新模式的应用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6,15(2):16-18.

[2]景丽伟,王爱平,阎蕾,等.基于聚类分析的社区慢性病老年人家庭访视护理需求分类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8):758-760.

[3]罗红艳.出院前综合评估干预和出院后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3(10):166-167.

[4]刘蕊,王小乐,胡雨.一例人工反球肩关节置换术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老年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7):2061-2063.

[5]米静,曹如.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病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5):313.

论文作者:陶希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研究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自理能力、健康知识、生活质的效果论文_陶希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