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250
摘要:无限制的城市开发建设改变了原有自然水文循环状态,因此造成城市水资源奇缺、洪涝灾害严重、水污染等问题十分严峻。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河道现状,结合国内河道生态治理修复实例,从水文地貌修复技术、河岸护坡修复技术、景观修复设计三方面,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河道生态修复设计思路与技术方案,为城市河道修复,对海绵城市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的基本 探索,提出了新型绿色手段,营建绿地、水体,构建海绵型城市,探索了滨水空间利用海绵城市的理念构建海绵城市的技 术和措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滨河公园;生态景观;海绵体
引言
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引发了对传统城市排水建设能否真正解决水涝灾害问题的反思。城市内涝的出现,不仅是地下排水管网建设落后的问题,更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海绵城市是继最佳实践管理(BMPs)、低影响开发(LID)后,针对城市雨洪管理提出的新理念,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自由吐纳雨水,自主净化,在应对洪涝灾害和自然变化等方面有良好的“生态弹性”。目前,城市河道空间被严重破坏,出现了诸如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等情况。
1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丰泉河河道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1.1生态原则
丰泉河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在系统研究其相关案例后利用先进的生态学理念来设计景观;最大限度来保护临泉当地的生态环境,在滨河景观设计中多运用绿色生态的科学措施,尽量减少人为痕迹的干扰。
1.2防洪原则
在丰泉河景观功能上,在满足人们基本的休闲娱乐的情况下,让其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洪减灾能力。当遇到特殊暴雨天气的情况下,避免丰泉河发洪水对河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
1.3空间层次原则
在丰泉河景观空间的处理上,主要侧重于垂直景观设计,例如在道路或平台之间用台阶或者缓坡的形式来创造一定的高度差W增强人们对立体空间的感觉,而且还可改变其平原地形的特点,在植物种植的设计上利用地形髙差和植物本身的不同高度,创造丰富竖向景观效果。
1.4完整性原则
在丰泉河景观设计整体完整性上,注重点线面的合理组织,道路、平台、广场之间的串联都经过认真的分析和考究,W此来衔接丰泉河景观中的景观节点和周围环境。实现城市、河滨和水环境形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
2海绵城市的理念内涵
2.1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2“海绵城市”旨在综合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11月3日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旨在指导各地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国外有诸多实践实例。如:美国注重径流控制在源头,强调收集雨水、储存并净化之,采用可提高天然渗透能力的措施,与绿地、水体植被等自然景观生态设计相融合。德国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雨水利用的政策和技术研究而逐渐成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法规明令禁止除特定情况外,降水直接排入公共管网,确保城市开发“排放量零增长”。逐步通过城市水量和透水量的核定、改造不透水路面、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雨水调蓄池和湿地调蓄等方法,以及对饮用水保护区、城市排水费率、雨水调蓄与利用建造标准等进行立法工作,减少雨水对城市的不良影响。澳大利亚则采用改进的水敏性城市设计(WSUD),强调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利用暴雨径流及天然河道这一天然资源,通过整体分析水量的调蓄、渗透、蒸发等措施来减少对自然水循环的负面影响和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而不是考虑以最快的速度排出雨水。日本的雨水利用则主要采用例如降低场地(操场、绿地、公园、花坛、楼间空地)的地面高程;硬化场地铺设透水路面或碎石路面,建设渗水井,加速雨水渗流;修建大型地下水库,利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作为水库调蓄雨洪;在特大城市建设地下河将低洼地区雨水导入地下河;在城市上游修建分洪水路、旁通水道分流疏导雨水。其中,最具特色的技术手段是建设雨水调节池,同时发展了设计标准高、规模大、效益投资高多功能调蓄设施。
3丰泉河滨水景观植物设计
临泉县正处于中韩度地区,气候特征相对温和、雨量适中;植被类型落叶阔叶树种为主,含有少量亚热带落叶与常绿阔叶海交林。主要物种包括女贞、毛白杨、水杉等:此外,当地还有着丰富的农作物、果蔬产品等。丰富的本地植物物种资源为项目生志环境与景观环境的营造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来源整个项目从绿色为主的基调,L:A跳跃的色彩点缀于整个滨河公园之中。根掘对不同树种的搭配设计,营造出符合自然生长的、生态的、品种多样的植物群落。通过组合植物品种搭配,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气质中体现出空间感,创造季节特色,做到春花、夏荫、秋叶、冬老枝的景观效果。根据不同空间的使用性质,利用不同植物生态特性的相应组合,创造空间的动态变化,丰富人们在不同的空间感受。
3.1水面植物的配置
根据河道周围的环境状况,在满足排洪的基础上考虑水面的景观效果,在河道水域面积较宽或者临近景观构筑物的区域,配W树形优美、色彩艳丽的观赏树种;种植密度疏散有致,LJ便形成水面倒影的观赏效果。
3.2河岸的坡脚处植物的配置
靠近岸边可淹没区在植物的选择上多种植如芦韦、美人蕉、鸾尾、再力花、营蒲等挺水植物,配合料石、树枯等驳岸护坡。
3.3河岸的斜坡处植物的配置
在河岸相对较窄的区域W高大乔木水杉、垂柳、香棒等搭配一些小灌木,尽量保持视觉及空间上的通透。相对较宽的区域在植物的设计上采用一定程度的植物色彩变化、季象变化和层次变化。适当区域则采用草坡入水的方式处理驳岸。 3.4河岸的坡顶处植物的配置
河岸坡顶区域的植物配置是整个滨河区域植物群落的主要骨架和主体轮廓线。整条河岸坡顶的植物设计采用多层次、多物种、多色彩的植物来组合。疏密有致,个别景点则采用点缀式种植。由于坡顶处地下水位较高,所^在植物物种的选择上!^>1一些耐湿的植物树种为主。
结束语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开展,城市河道的修复改造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设计是对海绵城市理念下河道修复设计的一次新尝试。在案例的调查中发现,不管是对污水的处理,还是对被污染河道的修整,生态恢复的技术都是将人工痕迹减少到最小,以恢复河道景观自身修复能力为目的进行的改造修复。不仅是河道修复,对于环境的修复也应如此,设计应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转向以恢复为主,设计为辅,逐渐突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本文初步从水文地貌修复技术、河岸护坡修复技术、景观修复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归纳与总结。
参考文献:
[1]何造胜.论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1):39-42.
[2]王芳,刘小梅.海绵城市建设与河道综合治理模式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6):1-4
[3]徐霞,曾敏,樊卢丽.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区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研究——以昆山市阳澄湖东部地区为例[J].智能城市,2016(3):51-52.
[4]郑兴,周孝德,计冰昕.德国的雨水管理及其技术措施[J].中国给水排水,2005(2):104-106.
论文作者:李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河道论文; 植物论文; 雨水论文; 景观论文; 河岸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