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论文_徐启明 朱海燕 黄丽荣 黄林贤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心内科 528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n=40)和乙组(n=40),甲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乙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结果:术后30d,甲组患者NO水平高于乙组,VWF、ET-1水平低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脉再狭窄率为2.50%、2.50%,均低于乙组的30.00%、12.50%(P<0.05)。结论:针对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

【关键词】冠心病;PCI术;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血管内皮功能;预后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相关研究表示PCI数部分患者会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等情况,需要通过他汀类药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影响预后效果。本文收集了80例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资料,比较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临床价值,情况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男性61例,女性19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8.72±4.51)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90±2.74)年。入组标准[1]:典型心绞痛,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均接受PCI治疗;排除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炎、依从性低者;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各40例,基线资料比较,均衡性较高(P>0.05)。

1.2方法

甲组给予10mg瑞舒伐他汀(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41)口服,每晚1次。乙组给予20mg辛伐他汀(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221)口服,每晚1次。全部患者服药3d后接受PCI治疗,术后持续给药1年。

1.3评价指标

在术前、术后30d,对两组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等水平;统计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与分析

运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和分析研究所得数据,采用(?x±s)和(n%)分别描述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并接受t和x2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明显改善,甲组患者ET-1、VMF水平低于乙组,NO高于乙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预后比较

甲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1例心绞痛,发生率为2.50%。乙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12例,其中心绞痛5例,心力衰竭4例,心律失常2例,心源性猝死1例,发生率为30.00%。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x2=27.7842,P=0.0000)。甲组冠脉再狭窄1例,比例为2.50%,乙组冠脉再狭窄5例,比例为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072,P=0.0072)。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据WHO预测[2],2020年将会是我国冠心病发病的高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处理冠心病的常见手段,可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但PCI术后易发生冠脉再狭窄和心血管事件,直接影响临床疗效。有学者提出,影响PCI术预后的主要原因为冠状动脉炎性改变,避免冠张动脉炎的出现,可有效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发病最重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所致。他汀类药物是调血脂、稳定斑块的主要药物。瑞舒伐他汀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选择型还原酶抑制剂[3],口服后直接作用于肝脏,降低胆固醇,同时增加肝脏低密度蛋白细胞表面受体数目,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瑞舒伐他汀不仅可调节脂类代谢,降低炎性因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辛伐他汀是常见的降血脂药物[4],口服后对肝脏具有高度选择性,大部分经肝组织吸收,可有效控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NO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从表1 来看,术后30d甲组患者NO高于乙组,提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舒张血管,比辛伐他汀更具有优势。同时,甲组ET-1、VMF较乙组更低,表明瑞舒伐他汀可调节心血管功能,维持血管张力和心血管系统稳态,保障手术治疗效果。

此研究结果显示,甲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50%,低于乙组的30.00%,甲组冠脉再狭窄率2.50%,低于乙组的12.50%(P<0.05),表明瑞舒伐他汀可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再狭窄率,瑞舒伐他汀可抑制多个凝血环节,减少血小板聚集,提升VEF作用,达到减少血栓的目的,从而改善预后。综上所述,针对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瑞舒伐他汀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路雯,王海波,宗雪峰等.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10):21-24,25.

[2]王爱琴.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存活心肌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6):23-24.

[3]宁小方,姬富才.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24):3688-3691.

[4]王志兴.辛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PCI后血浆NT-proBNP、MMP-2表达及左室重构作用比较[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4):394-396.

论文作者:徐启明 朱海燕 黄丽荣 黄林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9

标签:;  ;  ;  ;  ;  ;  ;  ;  

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论文_徐启明 朱海燕 黄丽荣 黄林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