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的回顾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为提高护理质量,保aa证患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奠定基础。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2年到2015年发生的74件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结果: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患儿及家属的因素。结论:要完善医院儿科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工作,完善工作流程等,以减少儿科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措施
引言
在护理的过程中,因遭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一些护理不良事件不可避免的就会发生,有的甚至会引起护理危机,因此,我们只有努力做好护理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对护理风险防范的重视,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使患者身体健康和经济财产遭到的损失降到最低。而对于儿科护理工作者,因其患者本身的特殊性,更要提高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强化对儿科护理风险的管理要求,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我院从2012年到2015年出现的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2年到2015年中上报的74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院从2012年到2015年4年中发生的儿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归纳,并分析总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
1.3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 SPSS18. 0 加以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描述。
2结果
74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有:
2.1管理制度不健全
护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护士在进行护理给药的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查对制度进行给药,往往凭借经验主义及 个人的主观印象,只对药名不对剂量,或是只对床号而未对姓名,亦或者是同时拿两人或多人的药物而出现给药错误情况。同时在交接班过程中,未严格遵循交接班制度,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从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2护患沟通不畅
在本次研究中由于护患之间的沟通问题而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占13%。儿科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准确的表达自身的感受,护理人员在与其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很多是进行的无效沟通,从而护士不能准把握患者的要求,不利于患儿的身体和生理的健康发展。
2.3安全意识淡薄、执行力差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风险人群是低年资护士,3年以下的护理人员则是发生差错事件最多的人群,约占50.2%。低年资护士的安全意识淡薄,对制度的执行力度差,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技术的熟练程度都不够,缺少临床及与患者沟通交流的经验与能力,
不会运用评判性思维,没有形成职业思维定势,心理紧张度高,急躁易出错。
2.4护理记录不当
由于不正确、及时进行护理记录而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占11%。造成护理记录不当问题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各项规章制度不了解,还有就是儿科护理工作人员较少,工作繁忙,顾不上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和病历的书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专业知识不足,操作不规范
在工作的部分护士没有重视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没有 熟练掌握关于儿科护理的知识,无法将知识落实到护理实践中,加之个别低资历护士在操作上也不是很规范,时常出现出穿刺失败的情况。同时,在县级医院中,护士编制严重不足,部分护士并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而且儿科护理工作量较大,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的工作,也是护士时常出现护理差错的原因[1]。
2.6违医行为
由于患儿和家属未完全遵照医嘱进行治疗,从而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约占整个护理不良事件的23%。患者由于年龄较小,自制力和自理能力都较差,接受治疗期间其不能完全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不能按时吃药,积极配合治疗,而有些家长对于孩子过分的溺爱而对这种行为听之任之,从而使护理的难度增加,与家长之间的纠纷增多。
3防范措施
3.1建立健全的护理制度
只有完善护理制度,促进现有制度的落实,早日形成儿科护理制度体系,才能更好地监督管理护士的工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保障制度能够完整的落实就要采取集中学习、考试考核、监督检查等多种方式。通过开展上岗前培训、周学习月考核,让每位儿科护士全面理解掌握护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
3.2进行健康宣传
健康宣传工作要在儿科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如在给患儿输液时给家长交代相关知识,制作静脉输液治疗手册,分发给家长阅读:主要内容输液治疗、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输液外渗及静脉炎的临床表现等,同时告诉家长不要用力拉扯输液钩和输液管。使患者家长对孩子所患疾病、所用药物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心理准备,有效减少了因健康宣教不到位而引发护理不良事件[2]。
3.3做好培训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进行培训工作要针对儿科护理的特点和不同工龄层次的护士来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技术培训与考核工作,通过引导护士树立安全风险意识,进而主动学习,把握各种护理技巧,并积极展开高年资护士带教工作,进而提升所有护士护理能力[3]。同时,基于儿科护理工作任务比较繁多的特点,护士长需做好护士排班工作,例如在护理不良事件高发时间段,适当增加人员,以确保该时段护理人员的充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制定紧急情况下的人员调动方案,进而在面对突发情况的时候,能够确保护理人员的到位;对于儿科医疗设备,也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3.4重视护理记录,加强对护理文书的管理
护理记录是最直观反应身体健康情况的指标,对指导医生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来完成护理记录的书写,做到及时、准确、详细、完整,严格实行责任护士负责,责任组长监督把关,护士长定期检查的三级管理。同时,要特别注重低年资护士的护理记录书写培训和检查。
3.5合理利用标识进行警示、提醒
标识、标牌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作用,医院里具有统一规范的特殊药品标识、环境安全提示牌、隔离标识等,在儿科可以设立一些具有儿童特色的温馨提示标语、标牌,提高患儿和家长的依从性,使其在患儿安全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如在治疗台前贴上提醒护士认真查对的标语,在患儿的床头贴上防止患儿坠床、跌倒、防止走失、小心烫伤等标牌。
3.6培养安全意识
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之后,应当鼓励护士主动分析原因,对当事人、同行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包容,与当事人共同承担、学习、分析,找出恰当的处理及防范办法,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作为护士应该主动加强对于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护理专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应强化护士对临床护理安全的认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教育护士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安全危机意识。
小结
通过分析归纳74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出关于加强儿科安全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从而促进医院制度的完善,系统的改进,为护理工作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莫琳莹. 90例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防范[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2:210-211.
[2]霍光研. 91起儿科不良事件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2015,03:159-163.
[3]闫霞.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2:123-124.
论文作者:张慧智,董敬美,闫翠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儿科论文; 事件论文; 不良论文; 护士论文; 发生论文; 患儿论文; 原因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