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危险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及论文,危险论文,对策研究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青少年危险行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开始对青少年危险行为进行研究,至今已有了长足的发展。青少年危险行为是指直接或潜在地威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包括几个危害健康、安宁和个体积极发展的行为的不同子集。一个子集包括诸如滥用酒精、使用违禁药物等违背社会和法律规范以及经常引起他人和社会制裁的行为。这些行为传统上是指问题行为。另外一个子集是那些危害健康但不违反社会和法律规范或导致社会制裁的行为,诸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不当的体育锻炼等健康危害行为。
本研究运用美国的危险行为测查系统(YRBSS),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山东省属四所高等院校大一至大三的大学生中选取132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大学生中的暴力行为、减肥行为、吸烟、饮酒等其他药物运用、性行为和自杀等六类危险行为。调查结果如下:
一、大学生危险行为的现状
本研究的调查发现,大学生曾经打过架的比例较小(12.1%),经常打架的占1.1%,明显少于余小鸣等人对中学生(26.5%)的调查。这是因为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与中学生相比也较少冲动;另外,由于大学规章制度比较严格,对于打架的处理也较重,大学生不愿轻易失去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所以较少打架;再者,由于大学生都是从中学生选拔出的各方面比较优秀的人才,这当中经常打架的人会大大减少。
关于自杀,本研究表明,有6.3%的大学生回答近一年来考虑过自杀,6.6%的同学曾制定过自杀计划,实际尝试过自杀者有4.1%。虽然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11.6%)要低于中学生(16.5%),也远远低于美国的水平(20.5%)。但实际尝试过自杀的有55人,占4.1%,高于中学生的水平(3.1%)。大学生有自杀念头的人少于中学生,既有受教育程度的原因,也反映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但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或障碍时,父母不在身边,能够提供帮助的人少了,想不开的时候就容易尝试自杀。
大学生吸烟的比例没有我们想象或预期的严重。从调查统计的结果看,只有49.7%的大学生曾经吸过烟,并且在学校里吸烟的只有19.2%,18.8%的学生现在仍经常吸烟。这一结果大大低于美国1998年对高中学生的危险行为调查结果(90.8%的学生吸过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有近一半的学生吸过烟,在校园吸烟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些学生都是潜在或显在的烟民,值得教育工作者关注。
大学生服用药物的现象不突出,这是由我国文化、经济、社会的大环境决定的。但现在我国的毒品消耗量呈上升趋势,大学生是潜在的人群。
在饮酒方面,调查显示,曾经饮过酒的大学生占69.9%,在近一个月内饮酒者占38.0%,过量饮酒者占11.1%。这是因为大学生离开了父母的监督,其社交机会相对增多,他们在交往时往往以饮酒作为一种载体。另外,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允许大学生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
大学生的减肥行为较大比例体现在锻炼减肥上(占32%),特别是男同学。但仍有很大的比例是不当减肥(占25.5%)。这种减肥时尚正是人们崇尚美丽、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的体现。但如果减肥不当,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在性行为方面,调查发现,被调查学生中有96人回答曾经有过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经历,占问卷应答人群的7.4%,在调查前三个月与他人发生过性关系者65人,占4.9%,自己怀孕或使别人怀孕者44人,占3.3%。这些数字远远大于中学生的水平,而且大学生的不安全性行为较多,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民的性观念和性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中有性经历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大学生,由于生理的成熟或接近成熟,他们对性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而不安全性行为的增多,也提高了感染艾滋病和其他性病的机会。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端正性态度,提高防范水平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大学生危险行为的特点
(一)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吸烟行为不同
1.大学生吸烟随着年级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现在我国大学生吸烟的比例居高不下,而美国相应的比例是29.0%,英国报告的基线水平是23%。大学生吸烟比例较高的原因,一是我国对青少年吸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而美国在这方面采取了较好的措施,利用大众传媒广泛宣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杰弗雷·阿内特等,1994)。二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有了买烟的经济实力。
2.文科生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理科生和工科生,男生尤其显著。男生吸烟的比例在中学和大学中已经很高,而文科的学生一贯是最赶时髦的,他们头脑灵活,非常注意观察和学习周围的事物,对吸烟的注意和学习也就顺理成章。
3.男生吸烟明显高于女生。这是由我国传统文化所决定的。女孩子吸烟被看成是一种“怪”现象,所以也就很少有女生敢冒这个风险了。
(二)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饮酒和其他药物运用行为不同
本次调查显示,曾经饮过酒的大学生占69.9%,而在近一个月内饮过酒的大学生占38.0%,大学生饮酒随着年级的增长有上升的趋势,而且女同学饮酒所占比例也不低,但远远低于男同学。利兹大学的Brian McMillan和Conner(2002)认为,进入大学意味着从家中走了出来,突然间得到了以前通过各种途径争取的自由,因此,有了与药物和酒精相联系的大学体验也许是不奇怪的。因为大学生有了更多的与别人交往的欲望和机会,也具备了交往的能力。在与别人交往时,饮酒就成了重要的载体。
(三)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性行为和暴力行为存在差异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性行为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多。本研究的性行为报告率为7.4%,高于余小鸣等(1998)对中学生的调查比例(6.2%),也高于广东的调查比例(5.85%),但却大大低于美国的调查数据(81.7%)。性行为是一个敏感问题,受传统观念对性行为负面态度的影响,估计报告数字可能低于实际情况。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大学生性行为的无计划性和偶然性,造成不安全性行为增多,这是一个潜在危险,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至于暴力行为,其发生率是男生多于女生,而且三年级的学生明显地多于其他年级。这可能与他们的性别和年级优势有关。
(四)大学生各种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
对大学生的六种危险行为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各种危险行为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这涉及到了一个危险行为“丛生性”的问题,即一种危险行为可能使青少年更多或更理所应当地参与另外一种危险行为。Susan C.Duncan等(1999)研究表明,药物服用通常与危险性行为有关,酒精、大麻和香烟这三种物质与危险性行为有重要相关,他们认为,青少年各种危险行为高相关的一个假设就是它们有共同的原因或影响。在对两个青少年样本的研究中,Biglan等人(1990)发现,青少年在参与了诸如饮酒、吸烟和服用违禁药物的危险行为时,也倾向于参与危险的性行为。这与我们的调查结果一致。
三、大学生危险行为的预防对策
1.举办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既然是危险行为,对人的身心健康及正常成长就会产生危害。大学生正是没有或很少意识到这些危害,才有了诸如吸烟、酗酒等行为。所以,学校需要增加大学生的健康知识、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聘请校内外的有关专家开展心理及行为健康知识讲座。
2.有计划、有针对性、有专题地开展各种心理与能力训练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可以使他们有能力处理和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力和困难,拒绝不良行为,有助于他们预防吸烟、酗酒、危险的性行为、暴力行为以及自杀等危险行为。
3.抓好危险行为易发阶段——新生入学和毕业生毕业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教育和监督大学生远离危险行为。并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对危险行为较严重者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