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影响研究论文_顾正生

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影响研究论文_顾正生

顾正生

红河州弥勒市虹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以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为目标的除害兴利的综合性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在兴建过程中难免对区域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应严格遵守自然经济规律,采取行政、法律、科技、经济等手段,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切实加强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应把生态环境保护融人到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的全过程,保证工程在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护河流健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环境影响

一、水利水电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的储量相当丰富,也是世界最早开发水利的最早国家,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治理,目前都江堰水利工程仍然在使用。由此可见,我国的水利水电资源开发历史悠久,且经过不断努力和发展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水利水电工程除了灌溉、发电功能之外,还具有防洪、水利调配等多种功能,现代水利工程中在城市供水、旅游、渔业、航运、生态保护以及环境综合治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社会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资源属于丰富的绿色资源,在当前世界能源危机背景之下加大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作为世界水资源储量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的南水北调工程充分说明了我国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视程度。水利水电工程不仅肩负着国家能源供应职责,同时还具有流域防洪、水量调配等功能。[1]所以,水利水电工程对于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至关重要,如何实现水利水电高效开发利用将成 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水利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水利水电工程对陆路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于库区土地可能产生淹没影响,一旦水库建设较大,那么对于附近陆路生态环境产生局部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对于附近地区产生气候、降水量以及气候因子等产生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库区周围的蒸发量增加,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略有减少。2]水利水电工程以及周围水库会淹没地表植被,从而造成了水土流失和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更有甚者会对陆地的野生动物和栖息地造成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水文和物种分布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水流影响着物种的栖息地,水生生物的生命和水资源变化具有密切关系。干流、支流、河流以及湖泊影响着生物的种群和数量,水流的特性对于水生物种的繁殖和活动具有明显的作用,水流则是维持河流纵向和横向连续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然会对河流的水流水量、水位等造成明显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于一些敏感生物的生存产生较大威胁。

2.3水利水电工程对气候的影响

水利水电建设中建立起很多蓄水池和水库,在阳光辐射下造成了蒸发量增加,因此一般的水库周围空气较湿、气候温润。库区和附近降水量相对减少,但是附近周围区域的降水量增加。降雨时节分布发生改变,库区地势较高迎风面的降水量增加,背风面的降水量降低。冬季水面温和,大气流作用增强从而使得降雨量增加;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则气层稳定,大气流作用减弱,使得降水量减少。

2.4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电站对于鱼类最为主要的影响是库区流水生物环境遭到破坏,鱼类的诱饵料变化。另外水生物的诱饵料变化导致了水文、水温以及水质等发生了重要变化。一些受到保护或者产生漂流性卵的鱼类逐渐在库区段消失;大部分流动性产卵鱼类在库区数量减少,甚至极可能因为群种数量太小而引起遗传多样性。静水生活的鱼类在库区数量增加,并且会逐渐发育成为优势鱼种[3]。高坝溢流泄洪时,由于高速水流引起水中氮氧化合物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

三、减少影响,促进和谐

3.1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水利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手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合理选址提供依据,防止布局不合理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水文、水质、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进行调查。其次就是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的环境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预测造成影响的程度。[4]最后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从整体上评价拟建工程的各要素和过程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改变程度,为比较选择方案提供依据。

3.2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我们应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同时为鱼类产卵提供条件以及为鸟类和水禽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在工程的建设阶段,应优先考虑采用环保的技术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时,要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成长的环保材料。在水利工程完成阶段,应建立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进行环境跟踪评价,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的,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四、保护水利水电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在带给人类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容置疑地破坏了长期形成的稳定的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一方面实现了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在施工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导致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大气和噪声污染;大量机械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水库工程库区水流速度减缓,降低河流自净化能力;污染物沉降、水温水质的变化影响水生生物种群的生存繁衍;库区水位抬升致使景观文物淹没,珍稀动、植物灭绝;水库下游河道水文水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种群生存;灌溉引水水温降低加害农作物生长。在环境影响方面,水利水电工程具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消除或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不仅是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职责,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五、结束语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师们亟须进一步树立和提高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充分认识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与生态可能产生的重大而潜在的影响,在流域的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调度及水库运行中,均应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的要求,使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

参考文献:

[1]王茂华,王泽.浅谈水利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2014(02)

[2]罗智全.试分析环境对小型水利工程的影响及完善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5(09)

[3]贾洪涛,张鹏飞,李光辉.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17)

[4]龙振华,赵培景,程千.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与防治对策研究[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论文作者:顾正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9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影响研究论文_顾正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