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写、改”三途径谈初级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写作论文,途径论文,教学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使我有一个长期而深切的困惑: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总是只有极少数会做比较规范的英文写作题?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认真反思,发现问题出在教与学的结构比例失衡,即教师讲得过多而学生练得太少;班级太大、教师工作太繁重以致批改作文不到位。为此,我作了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初级英语写作教学的应对策略:“读中教”、“写中教”、“改中教”。
一、读中教
“读中教”指的是写作与阅读联系挂钩,因为仅靠指导学生掌握写作要领去进行写作,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是完全不够的。而当我们教学一篇篇阅读理解文章时,才正是学生们学习写作的好时机,也是我们教学写作的最有效武器。好文章是写作最好的老师和范例,更是我们教写作的法宝。因此,每次学习和欣赏一篇阅读理解文章的时候,我都给学生设定四个目标:第一,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即作者在文章中阐明了什么观点。第二,弄清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比如是说明、记叙还是论证,包括文章运用的时态、语态以及其他种种语法手段。第三,学习作者的用词以扩大词汇量,积累词汇,同时还要学习短语的搭配并收集词汇和短语。第四,收集作者在文章中写出的佳句、妙句、绝句。
几年的实践证明了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下面以案例A作进一步的说明。我在2002年曾经写过一篇小小的课堂日记,直到三年后的今天,这篇课堂日记仍然能在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中给自己很深的启发。当时我这样写道:
A Journal
Date:April 7th,2002 Tuesday
Title:一堂阅读理解课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上周五,我结束了第20单元后布置了一个预习阅读理解课文的任务,内容是第21单元的第2课,今天我上了这课课文。课文是一个故事,讲述了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贝多芬,在一个月夜偶遇一名盲女,并被她极好的音乐天赋(仅凭听觉学会弹奏贝多芬其中一首高难度钢琴曲)所震憾,激情中创作下他的代表作之一《月光奏鸣曲》。课前我用两个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music? Who composed it?
2.Did you hear Beethoven? Say something about him?
以上两个问题,学生积极进行了回答。随后我开始分析课文。由于题材很感人,语言简洁明快,十分容易理解,因此课堂气氛很热烈,节奏快,时间也很节省。随着课文内容的展开与深入,我发现其实学生在理解方面已经没有疑难。那么,一节课还剩下那么多时间干什么呢?一个设想突然在我脑海中闪现,是否可以带动学生来模仿与训练一下英语写作活动呢?眼前就是一篇极好的范文,何不利用起来?这么一想,我临时改变原定的教学方案,将其调整为讲解与分析课文写作手法。虽说初二的学生在词汇与语法知识方面还很有限,但写作的欲望却十分强烈。如果我能在课堂上因势利导,对《月光奏鸣曲》这样取材简练,表达方法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和实际的文章作一些写作特点、方法的分析与引导,学生学习起来将十分易于掌握。因此,我首先从用词上着手,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几句用了hear一词的语句:
1.How wish I would hear Beethoven playing the music!
2.I heard the woman next door play the music.
3.……but I heard you play the sonata.
我让学生比较并分析归纳出hear一词在各句中的特点,这个词虽简单,用起来却有讲究,它只有两种简单的结构(限于初中现阶段)。
1) hear sb doing sth.
2) hear sb do sth.
同时我又让学生归纳只有一种结构的那几个词,如let、make、have等。即:let sb do sth,make sb do sth,have sb do sth。并告诉学生,学会这种结构不仅帮助理解,而且大大有益于自己写英语作文。第二方面,我让学生注意文章的整体结构,观察作者是怎样开头、如何展开、又怎么首尾呼应并点出文章的题目的。我布置学生分成三大组,让他们分别改写原文的开头句,找出关键句、过渡句以及改写结尾等任务,结果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给出的开头句有如下几句(与原文对比)。原文:“One evening Beethoven was walking in a street when he suddenly stopped outside a little house.”
学生的创作句:
1) Do you know the music-the Moonlight Sonata?
2) One evening in a street of a town in Germany,the moon shone brightly in the sky,Beethoven was walking……
3)How did the Moonlight Sonata come?……
他们在替换结尾句方面也有许多惊人的尝试,他们思维的灵动开阔性与语句的活泼多样化以及语言模仿运用的能力使我惊叹。从这堂课我总结出:即使在初中阶段刚开始接触英语阅读理解课的时候,也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写作训练,无论多么简单的词汇其实都可以写出生动而优美的语句和短文。
因此,我认为写作教学完全应该而且必须与阅读理解相结合才能真正让学生领悟和掌握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的要领,没有阅读哪里来的模仿和借鉴?所以“读中教”是我的第一步。之后,在感性的基础上,我再给学生讲解具体的写作方法,这一点是我接下来要做的第二步“写中教”。
二、写中教
所谓“写中教”,就是在学生写作时给予写作方法的指导。通常我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概括初级写作的文体特点。书面表达在文体上以记叙文、应用文(书信、日记、通知、说明书等)的形式为多见。然后,概括其形式特点。近年来,初级写作题型在形式上以看图说话和根据中英文提示写作两种类型出现频率最高,要求能根据图画所提供的情景和英汉提示的词语,建立联想,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过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来进行表达,比如根据一幅或多幅图画及提示语,写出语法正确的六至八句话,或者一篇字数在60~100字的短文,充分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整、准确地表达所要求的意思,考查的重点是在领会图意和提示语的前提下能简单创造语言的能力。最后是概括题材特点。在题材上,初级英文写作的表达题所给的大部分内容是比较贴近孩子们生活的人物和事件,诸如饮食、运动、爱好、环境、交友、旅行、娱乐等等,考查的是生活知识和语言知识学与用综合能力。
根据以上文体、形式、题材特点,我要求学生在看图写话时,掌握好以下几个要领:
1.看图说话书面表达题要领
弄清画意,把握中心。一般来说,写作题所提供的几幅图画虽然是整个故事情节中的一个或数个重要的情景片断,但每幅图的主体内容一定是清清楚楚、脉络分明的,这一点务必要准确把握,只有具体、透彻地理解画意,方能抓住抓准表达的重点。
紧扣暗示内容,分析表达重点。重图题若也有语言提示,那么首先要细审提示材料。若是英文提示语,那就更加重要了。因为提示词语不但能有助于理解画意,而且告知如何围绕这些重点词语组织材料,然后表达出图画内容。但应注意,无论哪种形式的看图写话均不可能给出所有的词语,因此,必须紧扣画面暗示的内容,再结合提示语的补充,酌情填补一些关键词语。
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的写作方法。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准确地写出图画所表现的内容,形成一句或一段切合画意又无语法错误的句子是关键。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基本时态。动词是做谓语还是做非谓语?是否需要用第三人称单数?这些必须考虑清楚再动笔。要抓住提示语中提供的或自己设置的时间状语,或抓住第一幅图反映出来的故事背景。(2)注意词形的变化。如该用形容词还是副词?名词是否可数?前面是否需用冠词?词尾是否丢失s或者其他变化形式?特指的定冠词the是否要用或不用?这些在平时演练时,都需要“斤斤计较”,养成习惯。(3)句型的选择。尽量用自己所学过的句型表达,能用简单句尽量用简单句。(4)书写规范、准确。(5)反复检查。要逐字逐句检查词语的搭配和句子的结构,是主系表还是主谓宾,注意时态是否完整等等。
2.写中英文提示作文的要领
在做没有图画只有中英文提示语的书面表达题时,对学生要求更高,写作的难度也更大了。这种题型对八年级(下)和九年级学生较多用。我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六条要领:
反复仔细阅读、推敲提示,分析出文章的重点,弄清文章格式,确定写什么内容,以免离题;概括简要的中文提示中的部分要点,不可逐句翻译,题前所提供的英文提示词语必须全部用上;将提示中的有关信息融入自己的语句中,应尽力做到语言规范、准确,文通字顺。在抓住重点,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合理想象,拓展思路;四要用好介词和连词,使文章简练、文理通顺,尽量使用自己有把握的句式来表达,避免使用不熟练的词、短语或句型;最后,正确把握文中的时态和语态,仔细揣摩、合理灵活变化时态和语态。
三、改中教
我的最后一步是走“错误”路线,即在批改学生习作中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写作教学。初学写作的人哪里有不写病句的!学生的作文中到处都有错词、别字以及大量令人啼笑皆非的病句。这些东西虽说使我苦恼,但在给学生批改作文的同时,经验逐渐告诉我,其实学生作文中的错误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所谓错误,也是一种资源,颇有利用价值,而且用好了还是一剂治“病句”的良方呢!
为此,我在批改作文的同时也收集并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典型的病句,然后发动学生互相订正。许多时候学生们在“欣赏”他们自己的劣作时都忍不住哄堂大笑,笑过之后,“错误”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渐渐销声匿迹了。除此之外,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纠错本”,将他们平时在练习、造句和作文中的病句摘录在册并认真纠正,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再三重复曾犯的错误,使病句逐渐减少,我在这种双重意义的“改中教”的过程中可谓获益匪浅!案例B是我在学生习作中遇见的典型案例,它被写成这样:
Grandma Liu went to buy something in the shop yesterday.On her way to home,she fell down on the ground and hurted her leg.Xiao Ming saw this thing.He is worried.He stoped a taxi and take Grandma Liu to hospital.He telephoned Grandma Liu's children.They hurry to hospital and thanked to Xiao Ming.Xiao Ming left hospital happly.
从整体看,本文错误较多,汉式思维倾向较严重,前后时态也有误用。过去式的构成也有错误,如stoped。hospital这一名词前应该分别用a和the,但初学者没有考虑到这点。我和学生一起对各句分析并订正如下:
第一句:去购物so shopping是固定词组,不可拆成:go to buy something in the shop.应改为:Grandma Liu went shopping yesterday.
第二句:(1)home前不可加to;(2)fell down on the ground太细节化,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通常用had a fall较地道;(3)huaed是错误的过去式。应改为:On her way home,she had a fall and hurt her leg.
第三句:this thing是指这件事情或这件物品,刘大娘摔跤是一个事故或事件,所以英文表达习惯通常用it来代替这个事件。应改为:Xiao Ming saw it.或:Xiao Ming saw it happen.
第四句:时态错误,应改为:He was worried.
第五句:时态错误,动词过去式错误,漏掉冠词a,应改为:He stopped a taxi and took Grandma Liu to a hospital.
第六句:无错。
第七句:hurry时态错了。第二次提及同一所hospital,用定冠词;thank是及物动词不必加to就可直接跟宾语。应改为:They hurried to the hospital and thanked Xiao Ming.
第八句:单词拼写错误,happly应是happily。hospital前仍需用the,特指上文所提的那所医院。应改为:Xiao Ming left the hospital happily.
除了上述“九字法”教学英文写作模式,我还特别注意做足“平时功夫”以促进学生写作。所谓“平时功夫”是指背诵名篇、佳作;收集各种话题,布置学生在假期或周末勤练笔;传阅、张贴、展览学生优秀习作以资鼓励等。我从教学工作中得出体会,只要持之以恒我们完全可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学会运用第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可以像用母语一样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