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主导下的城市复兴策略研究论文_刘子琦,陈芳圆,常馨靓

刘子琦 陈芳圆 常馨靓

北方工业大学

摘要: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颁布,“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被提到新的高度,以地域文化为主导的城市复兴无疑是北京旧城地区恢复城市活力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北京琉璃厂地区报业文化价值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并深入研究地域特色文化在旧城复兴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以期促进城市文脉的传承与延续。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复兴,琉璃厂,报业文化,策略

1.基于地域文化价值的城市复兴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中后期,城镇长期以来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问题。传统的外延扩张式城市发展模式急需向存量盘活的提质发展模式转变。“盘活存量”的提出对其旧城区的提质改造作出了更高要求,北京旧城区的城市复兴需在传统地域文化的导向下进行更深层次的发展。

文化语境下的城市复兴涉及多个维度,以文化效益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提升,以此实现城市结构的优化,增强旧城吸引力。在城市复兴过程中,具有地方独特性的旧城“文化”就被地方政府赋予了“工具性”的角色,成为一种空间改造策略与实践方式,同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精神价值、美学价值也使得文化策略以一种极具正当性的发展主义面貌呈现。[1]

2.琉璃厂地区报业文化价值研究

2.1地区概况

2.1.1 街巷胡同现状

主要的研究范围北至琉璃厂西街,南至骡马市大街,东临南新华街,西侧到以东椿树胡同边界。地段中琉璃厂西街为商业文化街,其余胡同以居住为主。重点研究了:魏染胡同、铁鸟胡同、南柳巷胡同、前孙公园胡同、后孙公园胡同等。

2.1.2 文保单位现状

①京报馆,位于西城区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30号,邵飘萍创办《京报》之地,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京报馆为居住功能,楼道中摆放着杂物,墙壁脱落开裂,二层已成为危楼。四合院的东厢房拆除,正在施工中。

②京华印书局,位于西城区虎坊路北口西北角,后更名为京华印书局。现为美术馆、咖啡厅等商业用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③安徽会馆,位于北京宣武区后孙公园胡同路北,门牌3号、25号、27号,有“京师第一会馆”之称,是京剧发祥地的唯一文物见证,也是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的地方。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④晋江会馆,位于南柳巷40、42号,建于清代康熙年,林海音于20世纪30年代随其母在院内北房居住。

2.1.3 对报业文化态度的访谈调研

在访谈中,了解到当地居民对于琉璃厂地区文化复兴的态度赞成为80%。其中,赞成的居民认为复兴文化所带来的空间更新及公共设施优化,能为日常生活提供活动空间且丰富文化气息;而不赞成的居民认为现在的生活节奏不适合报业发展。梁家园居委会的领导对于报业文化复兴呈支持态度,若采取了复兴的相关措施,将会凸显当地的文化特色,对周边商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2历史和特色发展

2.2.1 琉璃厂地区的特色报业文化

2.3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可通过历史遗址体现出来。京报馆、晋江会馆等历史的遗迹时刻提醒着人们,琉璃厂地区盛极一时的报业文化氛围。在信息无纸化的今天,人们对于京城报业的感知并不深刻,大量外来人口的输入导致文化被“稀释”。由于会馆、报馆等遗址在北京并不多,因此该地区的遗址更能凸显宣南独特的文化价值,且在注重文化旅行的时代背景下,报馆遗址所体现出的地域性文化更加有潜力使地区成为游客聚集点。

文化价值更体现在时间和空间的沉淀上。在历史的带动下,宣南地区的文化已逐渐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文化体系,时间和空间上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该地区独特的历史文脉。虽然报业文化已在传承中逐渐弱化,但通过挖掘文化节点,激活文化特质,连接部分节点依旧能形成体系,从而体现出地域文化价值。

3.琉璃厂地区城市复兴策略研究

3.1植入相关产业,复兴报业文化

3.2美化街道环境,活化文化氛围

3.2.1基础性改造

①对于街道上严重影响街道面貌的违章建筑进行梳理和拆除,同时在环境上,于街道在道路的中央,设置一条玻璃铺在铺地的(下转第10页)

下方可以布置一些绿植或鹅卵石等具有景观效果的物品,美化街道。

②对于裸露在外,严重影响街道环境的管线,应尽量整理或者下埋入地,并“按不同宽度的胡同横断面制定一系列布置的横断面”[8],使街道立面更整洁,改造注重外露的线路整理,多余的线路简化并严格禁止线路当晾衣架的安全隐患问题;

③对于缺少公共活动空间的问题,应针对某一位置的建筑进行改造,在老城加入生态元素、绿色空间,通过建立生态绿化公园,弥补旧城绿化及公共空间的缺失,功能置换,可以由此为契机吸引当地居民体验报业文化。

3.2.2文化性改造

街道上的井盖也是胡同元素之一,结合区域的报业文化,在改造中可以将它做成有文p化内容介绍或者文化图案的井盖。

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京报馆曾内部设置有彩绘,为了扩大这一特色文化,可以由京报馆开始向外扩展结合街道立面的设计,延伸至整个街道,提升整体文化氛围,用浮雕展现报业文化和彩绘结合,感染整个街区。

3.3建设生态城市,提升环境基质

注重雨水的吸收和再利用也是建设生态城市的一大出发点,以此来引导雨污水的排放,同时以此来引导雨水还可以与街道改造中的绿化结合,相互促进。中老年人喜欢在家门口种植一些花草、蔬菜,这种类似街边绿化的形式可以利用渗透的水来灌溉,形成一种自发的机制。

4.结论

首先,旧城文化发展的必要性:老城区能够在旧城中站稳,主要靠的就是文化以及整体旧城的特色环境;旧城的发展需要有文化相关的元素作为发展的动力;

其次,琉璃厂能够发展起来的基础:北京近代报业历史文化遗址在该地区尚有较为集中的保存,对该地区形成报业文化带起支撑作用;该地区报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本地居民中有较好的认知度;

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发掘历史、营造环境形成区域特色产业,这不仅是旧城今后能够更好的留存的一大优势,也是不少有文化特色的旧城今后发展的一大方向。

参考文献:

1.何淼.城市更新中的文化策略与空间政治—基于J市N街区的个案分析[A]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2)34-47

2.黄艳.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恢复成立大会[N] ,中国城市规划网,2017-01-19 ,http://www.planning.org.cn/report/view?id=

222

3. 段柄仁. 《北京胡同志》[M]. 北京出版社,2007,615-630

4. 岳升阳、林玉军. 宣南文化与北京清末民初的报刊[J]. 北京社会科学,2004, (1): 146-151

5.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卷•期刊志》[M]. 北京出版社,2006

6.李焱胜.《中国报刊图史》[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31-128

7.宣南报业寻住[DB/OL] . 新浪博客manhengxian,20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f0ee10100kq1z.html,2017.7.17检索

8.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部城乡规划司. 城市规划资料集(第八分册城市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J].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0-42

论文作者:刘子琦,陈芳圆,常馨靓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地域文化主导下的城市复兴策略研究论文_刘子琦,陈芳圆,常馨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