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灸结合针刺治疗胃脘痛个案报道论文_耿乐乐通讯作者 胡秀武 唐丽梅 吕明芳 朱小燕 余希婧 高洁

混元灸结合针刺治疗胃脘痛个案报道论文_耿乐乐通讯作者 胡秀武 唐丽梅 吕明芳 朱小燕 余希婧 高洁

耿乐乐通讯作者 胡秀武 唐丽梅 吕明芳 朱小燕 余希婧 高洁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 针灸科江西南昌330006)

【摘要】目的:运用混元灸结合针刺治疗胃脘痛1例,观察针与灸结合的方法对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首先采用混元灸艾灸中脘穴、气海穴温补脾阳,再结合针刺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治疗。结论:应用混元灸及针刺治疗脾阳虚夹肝郁型1例胃脘痛疗程短、效果好,体现在中医辩证理论的指导下,合理运用刺灸方法,在针灸临床中尤为重要。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146-01

病例资料:余某某,女,65岁,因“胃脘部疼痛伴失眠、焦虑10年余”于2017年5月3号前来就诊,曾在上海医院行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诊断为:“慢性胃炎”“小肠克罗恩病可能”,经护胃等对症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经口服中药治疗后症状仍未见明显好转。现患者:胃脘部疼痛,以胀痛为主,矢气方舒,腹胀,眠差,整晚难以入睡,饮食无味,情绪低落,四肢冰冷,无心慌、胸闷,无嗳气、反酸,大便时干时稀,小便频急。入院时查:神清,面色淡白,焦虑貌,形态消瘦,声音低微,气息平稳,心率94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胃区可闻及气体声,胃区无压痛,腹壁稍紧张。舌质暗红,少苔,脉弦细。中医诊断:胃脘痛(脾阳虚夹肝郁),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治疗过程:第一周诊疗计划:温补脾阳,疏肝行气。第一次治疗混元灸中脘、气海穴。

具体操作:1、将20cm×20cm医用纱布2层做成1.5cm高,直径约10cm的圆形布袋,固定好两端,备用.2、将新鲜生姜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后用榨汁机粉碎,去掉多余的生姜汁,将其放入备好的圆形布袋内,压紧,制成饼状。2、将艾绒铺在圆形的生姜饼上方,厚度约1-2cm。4、将制好的混元灸灸饼的中心对准中脘穴和气海穴,点燃艾绒,在艾绒燃烧过程中热量逐渐透入体内,反复加艾绒4次,共计施灸1小时。灸后10分钟解大量水样便,便后胃脘疼痛大减,自觉身体舒适。

第二天复诊,患者诉胃脘部疼痛好转,睡眠稍好,今晨解大便,大便稀溏。心率75次/分,探胃经小腿前侧经络呈青色,上巨虚处压痛明显,脾经小腿内侧多处压痛。继续予以混元灸中脘、气海穴,加针上巨虚,太溪穴。

第三天复诊:患者诉胃脘部疼痛明显好转,就医意识增强,渴望治疗,今晨解大便量少,排便无力。小便频,急,量少。

继续上述治疗2次后患者诉胃痛明显好转,睡眠好转,可入睡3小时左右。面色稍红,精神好转,可以自己做家务事,洗衣服等。心率72次/分,舌质暗红,苔薄,脉细弦。大便软便,排便较前有力,小便频数。

第一疗程结束,共治疗5次。休息2天。

第二周治疗计划: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混元灸中脘、气海穴。结合针刺治疗,取穴:膻中、太冲,用泻法,针30分钟取针,再刺公孙、内关、三阴交、上巨虚、足三里。用补法,留针30分钟。1周后患者诉无胃脘痛,精神状态较前明显好转,腹胀较前减轻,每晚可入睡5小时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四肢冰冷,饮食正常。大便解黄软便。小便稍有频、急,舌质暗,苔薄,脉象由细弦脉变为缓和从容之脉象。

结果:在中医辩证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经络探查,合理运用刺灸方法,临床疗效好,操作简单,取穴少,补泻分明,疗程短,无副作用。

讨论:金元医家李东垣的《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中云:“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此患者为典型的脾阳虚,兼有肝郁之象,患者因饮食不节致脾胃虚弱,脾虚日久加之服苦寒之药,损伤脾阳,脾阳温运无力,则寒从中生,积于脏腑,而成脘痛;寒从中生,积于脏腑,可使气机阻滞不通,故表现为胀痛,矢气方舒;脾阳不足,失其温煦的功能,故出现四肢冰冷;气机阻滞不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故可见饮食无味,情绪低落,大便时干时稀,小便频急;长期因胃脘痛与情志抑郁,气血生化无源而出现血虚,故面色淡白,形体消瘦,声音低微,失眠、焦虑等。故诊疗计划以温补脾阳、疏肝行气为法。

温补之法莫过于灸法,《肘后备急方》是我国记载隔物灸法的较早文献,书中记载了隔盐灸、隔面团灸,隔物灸既能提高灸治的疗效,同时又减轻直接灸造成的痛苦。传统隔物灸法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垫某种药物而施灸的方法。而混元灸是根据病变部位确定施灸范围的大小,将生姜粉碎做成饼状,其上铺满艾绒,在燃烧艾绒的过程中,热力可透过生姜传至施灸部位,可以达到温经、散寒、解表、除湿的作用。混,形声,本义:水势盛大,混,丰流也。——《说文》。元,本义指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能够推动人体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灸,形声。本义:用艾火烧灼。灸,灼也。——《说文》。混元灸是指在特定部位上应用烧灼之法调动人体的元气,使元气充沛,脏腑得养,经络得通,最大程度的发挥机体自身的调整功能,从而治愈疾病。

现在临床上针灸治疗疾病取穴杂目无章,缺乏辨病辩证取穴原则,随意性较大,且取穴多,少则10-20,多则30--50个穴位,单穴应用较少,疗效令人堪忧。明代李梴在《医学入门》中云:“因各经之病,而取各经之穴者,最为要诀。百病一针为率,多则四针,满身针者可恶”。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医家重视辩证归经取穴,并且提倡取穴少。本例病人在混元灸中脘、气海穴后出现水样便且立即感胃脘疼痛大减,全身舒适,是因为生姜借助艾火之力发挥温中散寒,振奋阳气之功,把体内寒凉之物运化至体外的现象,艾灸是纯阳之法,温通之力较强,能够温通气血,扶正驱邪,故患者感疼痛大减。

本例应用混元灸合针刺结合治疗胃脘痛病例,以中医辩证论治为指导原则,以混元灸和针刺为方法,明确补泻,温通兼顾,疗效确切,6月后回访未复发。

[参 考文献 ]

[1] 吴 彼 ,傅海燕. 中医文献关于胃脘痛病名及病因考释 [J]. 实 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4):19-20.

[2] 王永炎,鲁兆麟. 中医内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375.

*通讯作者:耿乐乐,TEL:13607092951.

论文作者:耿乐乐通讯作者 胡秀武 唐丽梅 吕明芳 朱小燕 余希婧 高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混元灸结合针刺治疗胃脘痛个案报道论文_耿乐乐通讯作者 胡秀武 唐丽梅 吕明芳 朱小燕 余希婧 高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