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 200003)
【摘要】目的:观察认知疗法结合运动疗法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在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门诊及心理门诊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中,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到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认知-运动”干预组,“认知-运动”干预包括规定强度和频率的健身跑运动锻炼及个体化的认知治疗;分别在基线和第1、3、6和12个月进行盲法评估HAMD-17、CGI、SF及SERS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HAMD-17、CGI及SF改善优于对照组,SERS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认知疗法结合运动疗法能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的情绪及社会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认知治疗;运动治疗;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209-02
抑郁症为重性致残性精神疾病,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至2020年被认为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大经济负担的疾病[1]。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此外还有电休克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心理治疗(认知治疗等)、运动疗法等。关于抑郁症的治疗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中轻度患者可以使用认知治疗或运动治疗[2,3]。在抑郁症的认知治疗中,人体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是互相影响的。运动疗法的核心理念就是身体的感受会影响人的情绪,通过运动能增加大脑的供血,和人体内啡肽的释放,使人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从而使心理状况得到改善[4]。本研究评估用认知疗法结合运动疗法对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自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心理门诊就诊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55周岁;根据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筛选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名自愿参与研究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 18~54(40.6±7.7)岁,病程3~25(9.2±4.3)个月;干预组男18例, 女22例,年龄20~55(39.3±8.1)岁,病程 2~26(8.4±3.8)个月。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婚姻、职业、经济状况、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经t检验、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2名患者失访,男性和女性各1人。干预组有1 名女性患者由于家庭原因未能接受全程干预,其余患者都按时接受了干预治疗。剔除脱落患者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5],HAMD-17量表总分≥17分,且<24分;(2)入组前1个月内未服用任何精神科药物;(3)智力正常(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24分),能完成心理测量和认知治疗;(4)身体健康,没有运动训练经历,并且每周体育锻炼不超过1次;(5)经告知研究目的愿接受研究者。
1.3 排除标准
(1)经告知研究目的愿接受研究者,告知研究目的不愿合作者;(2)严重自杀倾向者,或HAMD-17量表总分≥25分者;(3)酒、毒品、药物等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者;(5)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或痴呆者;(5)患有慢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等,不适宜较高强度锻炼者。
2.方法
2.1 治疗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的口服抗抑郁药物治疗,所用药物有米氮平片15~45mg/日(国药准字: H20080101,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15mg/片)、盐酸舍曲林片50~100mg/日(国药准字:H20051076,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0mg/片)、盐酸帕罗西汀片20~40mg/日(国药准字:H20031106,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mg/片),研究期间不准同时服用其他抗精神病或抗抑郁药物;干预组患者进行规定强度和频率的健身跑运动锻炼,运动强度控制在个人最高心率(220-年龄)的60%~75%,运动时间为每次50分钟,运动频率为≥5周/次;同时由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认知治疗(第1~6月,每月2次;第7~12月,每月1次)观察治疗效果。每例入组者观察期为1年。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被调查者抑郁症状轻重及治疗后的症状变化;通过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以评定临床疗效;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被调查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抗抑郁药物副反应量表(SERS)评价抑郁症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后的不良反应。
2.3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录入,使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主要统计方法包括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及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HAMD-17总分比较
如1所示,干预组HAMD-17总分在治疗第1月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第3、6、12月,干预组HAMD-17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干预组抗抑郁的作用起效较药物慢,但长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4.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抑郁症仍首选药物治疗,但其可能存在部分的不足,如副作用、长期疗效差、患者不耐受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临床上的应用。另一方面,国内外临床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既有神经生化改变的病理基础,亦有认知歪曲的心理背景。据文献报道,国外认为单独认知疗法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6,7],而国内亦有类似报道[8,9]。目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临床上采用了多种尝试,而且采用认知运动治疗是一种更为安全的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国内较多研究采取药物治疗基础上合并认知治疗的方法来探索认知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增效作用[10],认为合并认知治疗可以改变患者的认知偏差,使症状失去依从的心理基础,而且可以降低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剂量,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11]。而运动疗法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可以达到稳定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目的,从而可以减轻抑郁的症状,减少抑郁的复发率。有学者认为运动疗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与SSRI类抗抑郁药疗效相当[12,13]。
本研究通过观察药物治疗与认知疗法结合运动疗法,改善HAMD-17、CGI、SF-36、SERS的评分,其中在1、3、6、12个月多个时间点的长期观察中,“认知-运动”干预组在第1月的疗效表现不如药物治疗组,但在长期干预中,疗效表现更好,提示合并认知治疗可能是一种更适宜长期使用,且副作用小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HAMD-17的指标考察中,在第1月,认知运动治疗的效果不如对照组,容易使得患者缺乏信心,需要医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引导患者加强依从性;本次研究只针对轻中度的患者进行了研究,而对于更严重的患者是否有作用,起效的时间窗等,仍需进一步研究。另外,本研究的对照组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且根据患者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剂量调整,引入了不同的变量,而这这些变量对研究是否有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认知疗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长期疗效更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石其昌,张健民.浙江省15岁以上人群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4):229-236.
[2]黄莉,蒋健.运用认知疗法治疗高职生抑郁症的适宜性研究[J].中国医药前沿,2013,(6):65.
[3]付鹏娟,赵小会.运动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临床研究),2013,3(6):187-188.
[4] BergerB.G.Comparison of joking the Relaxation Response and Group Iteration for Stress Reducation.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J]. 2001, (10):431-447
[5]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8.
[6]季建林.抑郁症的心理治疗[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3):177.
[7]季建林.认知疗法的现状与趋势[J].中华心理卫生杂志,1989,3(3):131.
[11]杨伟,刘小琴.丙咪嗪配合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3):175-177
[8]董汉宁,高文勇,邵光琳.针药与心理康复治疗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医疗设备,2017(s1).
[9]杨霞.92例抑郁症的个体心理治疗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4).
[10]赵静,郭慧荣,连楠.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7,41(2):111-112
[11]杨伟,刘小琴.丙咪嗪配合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3):175-177
[12]李建章,侯丽萍.应用康复运动处方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6,28(6):30-31.
[13]刘海军,赵安全.体育疗法对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6):819-821
项目支撑:上海市黄浦区卫生计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论文作者:周颖,陈健(通讯作者),沈涛,刘文昱,鲍晓倩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1
标签:抑郁症论文; 认知论文; 患者论文; 疗法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黄浦区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