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措施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城市住房紧张的问题一度出现,为了缓解城市住房紧张的问题,民用建筑应该大力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建筑的安全可靠程度。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发展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有利于我国引进先进的技术,培养人才,不仅可以解决城市住房紧张问题,也能给居民一个安全稳定的居住场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也让民用建筑走向了高层化,当然民用建筑的技术也面临着一次重要挑战。
1 施工技术分类
1.1 静音压桩技术
在政策条件下,民用建筑都是在一些居住区域,而且采取常规的打桩装置
进行操作往往会导致出现扰民的声音,对于周边住户的日常生活也将造成不良的影响作用。未来解决这一问题,很多施工方着手研究底噪音的全新技术,即静音压桩施工技术,其本身是基于静压力条件下,在较软的地基上方实现压桩的操作流程[1]。而且这一操作的优势不仅仅表现为噪声较小,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施工流程钢筋等原材料的投入量,从而保证成本投资控制在最低,对于施工过程也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1.2 振动压桩技术
振动压桩技术也属于常见的技术手段之一,一般施工人员会桩的位置设置一
个固定的振动设备,然后以设备振动为核心,引发周围的土层出现共振,最后实现周围土层的出现相应的缩小与移动,也能减少桩位的彼此产生的摩擦。但是应当重视的技术管理细节在于采取振动压桩技术进行压桩过程中,应当优先运用小幅度击打,保持桩体进入土层以下1米作用,同时加大锤击幅度,直到木桩进入到预期的位置,同时可以通过调整锤击力道进行调整。这项技术的优点在于操作不繁琐,简洁易懂,同时能够最大程度缩短整体工程的工期,并且降低相应的成本投入,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施工条件要求较为苛刻,仅是针对土质环境方能进行施工。
2 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建筑中的基础是建筑物的一种下部结构,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给地基,地基则是用来支承上部结构荷载。通常情况下,地基主要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其中天然地基的埋深度不大,一般只需要采用普通的施工技术就能够满足其要求;而人工地基则是在地质特殊的情况下通过特殊的施工技术手段来打造的一种基础形式,其与天然地基相比埋深较大,能够将大部分的荷载传递到深部坚实土层中。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不同地域的地质条件各有不同,因此其建筑的地基基础的施工方式亦多有不同。例如,在民用建筑的施
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像软土地基这样的地质条件比较差的地基,这种地基的抗压能力和抗剪强度都比较小,并且透水性也不好,承载力更是不足2t/m2;而面对着这样的地质条件,施工人员在进行地基基础建设之时,就必须要对地基进行进一步加固,从而避免建筑物因地基沉降而发生倾斜甚至是倒塌。
2.1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一种通过排水的方式令松散的土质自动产生固结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排水固结之时首先应当在地基周围设置好袋装砂井及塑料排芯板,然后用水冲法或者沉管法形成孔,之后在孔内进行灌砂预压,从而利用真空加压迅速排除地基土质中的水,这样就能够迫使地基土快速固结,继而使土质的抗剪强度提高、沉降量降低、液化性能得到改善[2]。排水固结法具有取材方便和施工简单的优点,比较适用于一些沼泽土、饱和粘性土、水力充填土以及淤泥地质的地基基础施工当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换土垫层法
所谓换土垫层,指的就是清除掉原来地基中的浅层软土而采用砂石等强度较高的材料进行替换,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地基土层的承载力,并减小土质的胀缩性及湿陷性,进而令地基不容易沉陷。在民用建筑的地基基础施工当中,通常都是采用素土垫层、砂垫层、碎石垫层等垫层方式,尤其是对于一些浅层软弱的土地基、季节性冻土地基以及湿陷性黄土地基等,这些垫层方法最为常用。
2.3 化学加固法
化学加固法又分为灌浆法、喷浆法及深层搅拌法等,其主要是利用化学物质来将土粘结到一起,然后再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或者机械搅和来改善土质条件,从而提高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目前化学加固法在民用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当中已经越来越常见。
2.4 碾压夯实法
碾压夯实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它主要是利用各种机械工具的强大夯击力而将地基土碾压夯实,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其液化性能,进而降低地基土的沉降量。碾压夯实法又包括有机械碾压法和振动夯实法两种方式,其中机械碾压法是利用压路机或者推土机等重型机器对松散的地基土进行压实,而振动夯实法则是利用电动机带动振动机械工作来对松散的地基土进行夯实。
3 浅析地基基础与桩基础的施工管理措施
3.1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施工技术、施工流程都需要严格遵循规章制度,让每一个施工环节和细节都有据可依,一旦施工中出现问题,也能够责任到人。在完善管理体制的前提下,施工企业还应引入良性竞争机制,营造安全、和谐的施工环境,培养施工人员的职业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保证施工进度[3]。
3.2 创新管理方式
最科学、有效的管理应该是“防患于未然”,在地基基础、桩基础还没有开始施工时,管理人员便应该全面考察施工环境、土质、温湿度、地形等因素,立足于现状制订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事无巨细地安排施工所需要的机械、工具、材料、工人,详细罗列出施工的每一个步骤,用醒目的颜色突出重点内容。正式施工时,采用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监管施工现场,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指出,立足于具体的施工情况,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3.3 加强培训意识
施工企业有责任组织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参加相关培训,统一学习地基基础、桩基础施工的理论知识,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启发全体工作人员的创新思维,不断丰富、充实培训内容,介绍现代化设施设备的操作方法与工作原理,培养施工人员智能化、自动化理念;鼓励施工人员积极讨论,总结施工经验、分析施工问题,在热烈的交流中创新施工技术,为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4 结论
总之,民用建筑按施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加强管理工作,做好地基基础和桩几处土建施工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施工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以保证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质量。但是,提高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质量需要不断的努力,随着新技术、先材料、新工艺的产生,地基和桩基础往往会面临新的问题,因而在施工中要重视相关工作经验的总结,加强管理工作,不读提高质量和技术控制,以进一步提高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濮厚靖.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 广东科技,2014,23(20):132-133.
[2]韩同帅,闫现仁,袁茂文,等.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加固技术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24):231.
[3]李梦奇.基础工程的注意事项与施工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7):24+26.
论文作者:吴君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地基论文; 民用建筑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土质论文; 夯实论文; 桩基础论文; 《红地产》2017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