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美、从而形成美的心灵、美的灵魂。
关键词:和谐;奇异;简洁;统一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美国数学家克莱因也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将数学教学提升到美的高度,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
一、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爱因斯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既朴实清秀,又底蕴深厚,才称得上至美。数学基本概念、理论或公式所呈现的简单性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简洁美。数学的简洁美,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简单,而是指数学的表达形式、数学的证明方法和数学的理论体系的结构简洁。如数“1”,小至一个原子、粒子;大至一个太阳、一个宇宙……宇宙万物,均可以用“1”来表示。再如一个循环小数,可以采用循环节的记数法,简洁准确的表示出来。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洁美”的典范。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数学历史中每一次进步都使已有的定理更简洁。
人们所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数学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去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较好地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二、感受数学的创造美
美国当代数学家克来因认为“数学的学习过程实质是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教师在学生接受新知识或解决问题之前,告诉学生“你也可以像数学家那样得出结论”,然后让他们自觉地或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经验,通过假设、猜想、演绎推理、反复尝试,不断克服困难,甚至得出正确结论。学生在千辛万苦的波折经历之后,会沉浸在欣喜和愉悦之中。数学方法是数学中最本质的东西,困难和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有时会出现出人意料新想法、新成果,使学生心灵感到由于惊奇而产生愉快。每到此时,教师对学生的成功及时给予承认和鼓励,学生的荣誉感便会油然而生,并将这种愉悦上升为数学的创造美,在以后的学习中将这种创造美转化为学习数学的强大推动力,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感受数学的自然美
古希腊的泰力士,在圆里面画出了直角三角形,为了这个发现,宰了一头牛作为献祭;毕达哥拉斯因为发现了勾股定理,举行了一次百牛大祭。人们不禁为他们认识自然,如痴如醉地献身数学研究的探索精神而感动不已。
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这种信条对数学的发展起了极重要的作用,在他们看来,自然是按照数学规律设计的,美就是和谐。因此,让学生体验大自然与数学和谐美,从数学角度来认识大自然的美,启发学生留意观察大自然中一些有趣事实,如植物叶子的形状,动物皮毛的花纹,地球的外形,国徽上几何图案,建筑物造型等,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不再感到数学枯燥无味。
四、感受数学的环境美
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生活,保持一份美的心境,无疑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激发。如果学习过程中有了这种氛围,教学效果就可以得到充分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风趣感人的语言,整洁规范的板书,科学严谨的推理,生动活泼的教法,亲切和蔼的教态,以表演艺术家的风度创造一个美的学习氛围,应用美的力量激起学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形成一个和谐而热烈的信息交流环境,让学生感受美的课堂环境,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产生积极学习态度。
五、感受数学的和谐美
和谐性也是数学美的特征之一。一切空间图形都可以简化抽象为点、线、面、体,这充分显示出数学和谐的美的规范。这种美感既是精细的,又是深邃的。和谐的实例中最负盛名的是黄金分割。它成为人们普遍喜爱的美的比例,并为广泛应用。艺术家利用它塑造了令人赞叹的艺术珍品,科学家利用它创造了丰硕的科技成果。人体最优美的身段遵循着这个黄金分割比;令人心旷神怡的花凭借的也是这个美的密码,就连芭蕾舞艺术的魅力也离不开它。真是:哪里有黄金数,哪里就有美的闪光。
数学的和谐美还体现在公式、图形的对称性之中。毕达哥拉斯有句名言:“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小最美的是圆形”。而圆和球形正是几何中对称美的杰出体现,圆是关于圆心对称的,也是关于圆心的任一条直线对称的。球形既是点对称,又是线对称,还是面对称的。正是由于几何图形中有这些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精美的建筑,巧夺天工的生活世界,也才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自然美,多彩的生活美。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要面向四化,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其中就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知道数学总是美的,数学是美的科学,追求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是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最大源泉。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
【参考文献】
[1]李有.重视数学美育功能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现代教育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
[2]李祎.生成性教学资源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吴文俊.科学家传记的词典 [M].科学出版社,1997.
[5]吴军. 数学之美 [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论文作者:赵佳佳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对称论文; 毕达哥拉斯论文; 简洁论文; 谐美论文; 的是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