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强[1]2004年在《适应分期开发建设的局部地段城市设计形体环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高峰期,城市高速发展与城市建设资金相对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很多城市都采用了分期开发建设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有效的缓解了城市大规模开发建设中这一突出矛盾。分期开发建设实施阶段同时也是空间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性阶段,动态变化的特点比较突出。最初确定城市设计方案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背景面临着很多不可预测的变化,常常使原有方案不能很好的协调建设实施阶段出现的多种多样的需求,尤其突出的体现在形体环境研究这一环节,无法正常发挥其对于空间环境建设应有的指导作用。长此以往,一方面对于城市的空间环境建设非常不利,另一方面影响了规划工作的权威性。鉴于此,探讨与分期开发建设实施过程相适应的局部地段城市设计形体环境研究方法有着十分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论文研究从问题入手,通过全面的认识与辩证的分析目前的形体环境研究无法适应的分期开发建设实施阶段出现的多种多样的需求,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形体环境研究的目标、原则与方法对策,并通过实例进行反思与总结。
刘雷[2]2004年在《控制与引导——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中一个既要承上启下、又要衔接规划、管理与实施、以及具体体现城市设计构想的关键性编制层次。然而,现实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至今依然存在不少的理论方法及实践问题,严重影响了它的实践效果。国内外经验证明,现代城市设计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可用以弥补和解决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诸多不足。但是,目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却恰恰又是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理论与方法中的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如何通过城市设计研究,来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健全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和城市设计体系,满足城市急速发展过程中高质量的城市建设对城市规划的高水准要求,已经成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今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论文即是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角度,融会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适宜的研究方法,来深入地探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问题。而建构以“控制与引导”为基本特征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 本论文共分七章。文章首先从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认识入手,系统的探讨了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内容,以及它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本文所因循的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观点。在此基础上,论文深入研究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与城市设计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编制层次相对应的城市设计体系。然后,论文在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我国现阶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的实践问题,深度挖掘造成这些问题的理论与方法根源。并依据以上分析结论,重新审视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建构以“控制与引导”为基本特征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 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是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设计建构层面的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而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的其它方面如管理实施、公众参与等内容未作过多涉及。
王桢栋[3]2008年在《“合”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究》文中提出城市建筑综合体是年轻的建筑类型,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很短。与城市建筑综合体大量建设和重要地位相比较,对其建设理论、经验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从我国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城市建筑综合体必将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建筑类型;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建设有不少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当下对城市建筑综合体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发展前景是有必要的。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发展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还是国家和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社会结构调整、文化结构改善等一系列问题的主观需要。本论文以“合”字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对建筑综合体和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历史发展及其与城市发展的暗合关系、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及外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开发的一般方法和过程、适于我国国情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研究。“合”的城市建筑综合体核心思想:从城市空间层面来看,即是高密度和多选择的城市生活空间的体现;从城市资源层面来看,即是通过城市资源整合,来激发城市潜力;从城市环境层面来看,即是对城市空间,乃至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融合;从城市发展观层面来看,即是同城市发展相“和喈”并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简单说来,“合”的思想体现在城市建筑综合体之上,即是:城市空间的“迭合”,城市资源的“整合”,城市环境的“融合”,以及城市发展观的“和合”。本论文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部分,深入浅出、螺旋上升地讨论了有关城市建筑综合体的一系列问题:第一部分“迭合”——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初步认识,通过认识论的方法对城市建筑综合体进行初步认识。笔者首先从“混合使用”和“建筑综合体”的概念介绍和历史发展出发,引出综合两者概念交集的“城市建筑综合体”概念,并与相关概念进行辨析。随后,笔者将日光放开,从横向的角度来认识影响城市建筑综合体发展的六个元素:社会、经济、文化、理论、政策、技术,分析城市建筑综合体是如何在纵向历史坐标的影响和横向六个元素的推动之下发展,以及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高速发展所需的关键因素。第二部分“整合”——城市建筑综合体的深入认识,通过认识论和方法论来深入认识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内核和外延。一方面,笔者研究了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内核,通过对各个功能子系统和城市化空间逐一论述,总结归纳了其内核的协同作用和组织方法;另一方面,笔者还研究了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外延,从城市的空间、社会、经济、文化、理论、法规和政策等角度,探讨如何创造“多样性”环境来促进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发展,以及它如何反过来为城市提供“多样性”环境。同时也对其初期评估的一般方法进行了介绍。第叁部分“融合”——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开发过程,通过方法论和实践论对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开发全过程进行论述。笔者以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前期筹备、中期实施和后期运转叁个时间向度为基准,对其开发的策划论证、规划与设计、市场营销以及运营、管理和维护四部分内容进行逐一讨论。第四部分“和合”——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再认识,通过实践论和认识论,结合先前研究成果,在对我国城市建筑综合体发展全面回顾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再认识。首先,笔者通过介绍我国近年建设的4个城市建筑综合体实例,将研究的重心从西方社会转移到我国,讨论我国建设中所遇到的代表性问题。其次,通过回顾建筑综合体在我国发展历史,笔者提出其在我国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随后,笔者通过对叁个特殊内部因素(零售功能,文化艺术功能,交互性娱乐休闲功能)的深入分析和讨论,提出这些因素对我国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场所营造和城市精神塑造能够起到关键作用。最后,笔者介绍和比较了我国香港地区和日本对于城市建筑综合体的成熟开发策略,并总结适合我国城市建筑综合体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最后在结论部分,笔者在展望城市建筑综合体发展新趋势的同时,也试探性地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和谐”发展观为核心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发展前景。
陆玉兰[4]2012年在《基于宏观层面的城市沿江滨水区规划方法探索》文中研究说明自古以来,水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几乎所有的人类文明都起源于滨水地区,如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流域的古希腊文明和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特殊的环境地段和城市最富于活力的公共开放空间,为拥挤的城市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亲水环境和公共空间,承载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和城市文化。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滨水区高质量开发建设的重要性,及其潜在的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城市滨水资源空间开发前景相当广阔,融和城市更新、城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滨水区综合开发,正日益受到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转型的加速,为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与再开发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从国内一些滨水区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分析可见,目前我国滨水开发实践,注重在水体整治、滨水绿地和景观设计、土地功能的转变与升值等方面,突出景观绿地层面的规划设计,往往忽视甚至破坏了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和城市形态的延续性,缺乏从宏观层面上对城市沿江滨水区全面综合性的战略性的规划,而我们解决滨水区的复兴问题,其目的绝不仅仅是环境景观层面的,而是着眼于产业功能的调整、经济的带动、文化精神的复兴、社会活力的再生等更高的追求,因此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需要引起重视,该类研究也将丰富我国的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建设经验。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开发及再开发的回顾、结合当前滨水区规划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城市滨水区规划与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结合规划实践的案例研究,提出基于宏观层面的城市沿江滨水区的规划方法体系,对城市沿江滨水区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规划研究,为同类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的方法和思路。
徐桢敏[5]2005年在《城市设计视角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研究》文中指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是一个承上启下,衔接规划、管理与实施以及具体体现城市设计构想的关键性编制层次。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的规划控制指标更是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可谓重中之重。随着土地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中出现了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使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虚化,城市空间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然而,长久以来在实践中的惯性思维认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控制指标主要是为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及各种公益设施,而忽视其对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控制指导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研究成为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如何通过城市设计研究,来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编制; 在控制土地开发的同时,如何促进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提升,已成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入手,理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辨证关系。从城市设计的角度,通过剖析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指标编制与实施所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经验,对与城市空间环境相关的控制指标进行重构与完善,提出了把城市设计的思想贯穿于控制指标的编制,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品质,促进我国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两方面共同发展的观点。
卢一沙[6]2008年在《总体规划阶段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探究》文中提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是城市空间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必须经系统化的规划引导才能充分发挥其各种功能作用。我国规划法规中没有单独提出公共开放空间总体布局的要求,城市公共空间的控制内容分散在各相关规划内容中,形成难以从城市整体角度分析和选择公共开放空间布局的不利局面,在规划设计与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内在联系。基于此,本文从系统化整合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角度出发,从总体规划层面上对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规划编制技术与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核心内容在于将各个专项规划中相关的公共开放空间控制内容整合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的内容。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化规划研究内容包括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内部结构,包括城市内部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及其外部形态和相互关系。在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规划控制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其等级结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结构这叁种公共开放空间形态系统结构的把握以实现规划控制及其实施管理的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现状评价和目标建立的基础。由于现有的评价指标无法直观反映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在改进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规划目标,并最终落实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布局。建立基于总体规划层面上的公共开放空间整体框架,对重要的功能要素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控制要求,才能实现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联,发挥其整体服务功能。南宁市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实践中,充分利用了上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其实践可操作性以及地域适应性提供了保障。
王敏[7]2009年在《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管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城市设计不再只停留在单一的工程设计活动层面,而是要形成有效的管理语言,来实施对城市形态和环境品质的激发和控制,即作为一种管理策略的城市设计。在我国,城市设计与法定城市规划体系虽然联系紧密,但彼此相互独立,城市设计的运作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体系。城市设计需要与规划体系进行整合,设计管理控制也需要纳入到法定规划管理体系中,成为其运行的重要环节。如何在现有的管理体系中有效进行城市设计的管理控制,就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全面分柝相关理论和实践当中的问题,在借鉴美国区划管制和深圳“双轨制”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管控方法。论文构建了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管控运行框架和管控保障体系,并重点论述了管控运行机制、管控要素和管控策略等内容。根据写作框架,论文共分四部分:论文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回顾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历程并分析实践当中出现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城市设计面向管理的发展趋势;论文第二部分分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并在借鉴美国区划管制和深圳“双轨制”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设计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控制的途径并对其可行性作出理论上的分析;论文第叁部分为核心部分。主要内容是建立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管控实施框架。该实施框架包括叁个重要的方面:运行机制,管控要素和管控策略。论文第四部分分别从组织体系建设、成果评价标准及评审过程管理,社会参与和法律保障四个方面论述了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管控运行的保障体系建设。
张晗斯[8]2014年在《基于织补理论的大连造船厂地段城市更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由于产业重构而引发的城市更新,使每一个城市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城市港口区占地面积较大,周边情况复杂,此类大规模的更新很容易造成城市文脉的断裂,给城市造成的损失是永久性的。因此,如何运用织补理论,将新与旧完美地缝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本论文《基于织补理论的大连造船厂地段城市更新研究》属于旧工业港区更新规划方法类的研究范畴,研究侧重于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分析和理论总结,探讨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港口区更新方法。论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明确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为理论性研究,阐述织补理论的概念以及国内外港口更新的理论与实践,并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的相关案例,总结出港口区更新的成功要素;第叁部分通过总结大连城市与港口的发展演变过程,发掘两者之间的历史脉络,为接下来具体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第四部分实证研究,对大连造船厂地段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其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接下来的方案设计;第五部分是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提出基于织补理论的规划设计方案,并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两个层面对方案进行控制与引导;第六部分是反思与建议,总结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并阐述作者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而产生的一些思考和对我国港口更新的一些建议。本课题在分析、比较与归纳国内外相关理论及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在港区更新的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织补理论的概念,结合大连的地方特色,通过对大连造船厂的更新提出织补策略,以实证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织补理论在城市港口区更新改造中的应用。
商佳玉[9]2008年在《都市综合体开发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的发展,都市综合体满足了城市功能多样化、形象特色化、环境生态化、资源集约化、空间多中心化、生活社区化的发展要求,成为当代城市区域综合开发的良好模式。在国内都市综合体的开发实践日渐活跃的同时,对于都市综合体的学术讨论也呈上升趋势,但系统的理论研究仍显匮乏。由于都市综合体开发的复杂性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如何成功的开发都市综合体项目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都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为研究对象,首先论述了都市综合体的特征、发育过程、开发动因等内容。从都市综合体开发建设的现状问题入手,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开发建设过程中开发主体的协调,功能与规模组织,空间组织、交通组织以及价值链系统、价值创造的要素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最后结合研究内容对上海太平桥综合体的开发建设进行了分析,提出其成功的关键要点以及尚有待完善的方面,为都市综合体的开发实践提供了借鉴。
肖阳[10]2014年在《西南山地旅游型乡镇城市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乡镇在我国城镇体系中是农村与城市的过渡层级,扮演着连接城乡之桥梁的作用,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点。近年来,旅游型乡镇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西南地区许多山地乡镇也正以旅游型乡镇为目标,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开发。然而西南山地乡镇地处长江流域中上游,生态敏感性高,地域特色明显,其规划设计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却无法从现有的理论研究中得到针对性的指导;且乡镇规划、旅游规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各行其道,也无法保证旅游型乡镇空间建设的整体性。面对西南山地旅游型乡镇发展中自然、人文、经济、社会综合性的矛盾,能否通过城市设计的方法为其提供一个综合性和科学性的引导,如何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城市设计,成了城市设计工作必须面对和思考的新问题,也成为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本文以西南山地旅游型乡镇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通过城市设计的方法,在尊重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条件下,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文章从西南山地乡镇在旅游发展中的困境以及旅游型乡镇规划编制中的问题入手,结合当地乡镇的特征、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及旅游发展对城镇的影响一系列的分析,借鉴相关案例,并对相关工程实践进行详细分析和经验总结,提出适合于西南山地旅游型乡镇的城市设计方法策略。本文遵循“提出问题—理论分析—实践分析—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二章:绪论、西南山地旅游型乡镇发展及问题分析。主要阐述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研究对象的范围,确立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实施框架;然后分析旅游型乡镇发展的兴起和发展现状,总结其发展中及规划编制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城市设计对旅游型乡镇规划设计具有适用性”的立论。第二部分为第叁、四章:相关研究辨析与经验借鉴、西南山地旅游型乡镇特色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先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对相关研究进行相关性辨析及经验借鉴总结。然后探讨当地城镇空间形态特征,归纳当地城镇的旅游资源及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分析旅游发展对当地城镇的影响,为解决问题奠定理论基础。第叁部分为第五章:西南山地旅游型乡镇城市设计实践分析。对两个相关城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借鉴,并以笔者参与的此类城市设计为对象,从实践层面探讨西南山地旅游型乡镇的城市设计方法。第四部分为第六、七章:西南山地旅游型乡镇城市设计方法研究、结语。在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基础上,提出适合西南山地旅游型乡镇的城市设计方法策略。最后对该课题进行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1]. 适应分期开发建设的局部地段城市设计形体环境研究[D]. 孟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2]. 控制与引导——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研究[D]. 刘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3]. “合”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究[D]. 王桢栋. 同济大学. 2008
[4]. 基于宏观层面的城市沿江滨水区规划方法探索[D]. 陆玉兰. 重庆大学. 2012
[5].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研究[D]. 徐桢敏.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6]. 总体规划阶段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探究[D]. 卢一沙. 苏州科技学院. 2008
[7]. 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管控研究[D]. 王敏. 中南大学. 2009
[8]. 基于织补理论的大连造船厂地段城市更新研究[D]. 张晗斯. 大连理工大学. 2014
[9]. 都市综合体开发建设研究[D]. 商佳玉. 同济大学. 2008
[10]. 西南山地旅游型乡镇城市设计研究[D]. 肖阳. 重庆大学. 2014
标签:建筑科学与工程论文; 城市设计论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论文; 城市公共空间论文; 空间设计论文; 控制环境论文; 山地建筑论文; 性旅游论文; 城市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