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这一节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本课是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制定方案、实验——收集整理信息——思考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发展探究精神和能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分析推理,探究在我国不同城市的人们谁先看到日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想生活经验和自身体验活动,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模拟实验、分析推理等,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学习难点】探究我国不同地方的人们谁先看到日出。
【课前准备】地球仪 手电筒 记录表 课件 橡皮泥
【学习过程】
一、问题乐园
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交替,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一周要多长时间?围绕什么自转?关于地球的自转,你还有疑问吗?(学生提问,教师和学生一起把问题归纳综合起来。)有谁知道,生活在我国不同地方的人们每天迎来太阳的时间相同吗?谁最先看到日出呢?板书课题:谁先看到日出。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可以从我们熟悉的自然现象开始,感受科学其实离自己很近,激起他们探究的兴趣;回顾学生已经学过的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便于引导他们从已知走向未知;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动脑想问题,提出问题,初步锻炼他们有一个科学的头脑。
二、探究乐园
1.在地球仪上找到杭州、武汉、成都、拉萨四个城市,每个城市用一小点红色橡皮泥做个记号。
设计意图:用橡皮泥粘在每个地点,便于后面做实验观察,同时学生能感知这四个城市是东西分布的。
2.模拟实验——地球的自转
(1)地球在不停地自转,猜一猜生活在这四个城市的人们,谁先看到日出?学生猜想,班上交流汇报。
(2)到底谁先看到日出呢?怎么证明自己的猜想呢?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猜想,提出假设,再讨论制定方案,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组内学生合理分工:一名同学握手电筒,一名同学转动地球仪,一名同学记录,每位同学仔细观察。
设计意图:组内同学明确分工,人人有事做,能有秩序地做实验,提高探究效率。
思考讨论:①手电筒动不动?为什么?②动手拨动地球仪,怎样转动是自西向东?然后班级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避免学生做实验时走弯路,通过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代表太阳的手电筒不动;借助方向标让学生明确地球朝那个方向转是自西向东,怎样转是自东向西,为顺利实验做铺垫。
(3)分小组做模拟实验填写记录表。
转动方向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自东向西转动地球仪
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后,让做得好的两个小组上台演示,并讲解,其他小组评价。
问:同学们,现在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到底哪一种符合实际呢?猜猜看。学生猜后教师不做出结论。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动手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教师巡视便于及时指导;让学生演示、讲解、评价,锻炼他们手脑口并用的习惯和能力,发展智力;学生猜想,教师不急于下结论,避免禁锢学生的思维,同时给他们留下悬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分组讨论: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下列资料讨论,地球自转方向是怎样的?为什么?
9月23日全国几个城市日出时间(北京时间)
杭州:5时45分 北京:6时01分
武汉:6时07分 呼和浩特:6时18分
成都:6时49分 银川:6时40分
拉萨:7时41分 喀什:8时41分
讨论后各组在班上交流汇报,教师播放视频“地球自转方向”,师生共同总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资料,经过对比、思考推理,归纳总结出结论,播放视频更清楚地说明学生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正确,增添他们科学探究的信心。
三、运用乐园
运用地球自转知识,根据北京的时间,推断纽约的时间。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美国纽约,做实验完成下表
当北京是清晨时,纽约是______;当北京是正午时,纽约是______;当北京是午夜时,纽约是______。
设计意图:根据已获得的经验做进一步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体现了学以致用。
四、收获乐园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2.检测。
(1)地球围绕( )不停地自转。
A. 太阳 B. 地轴 C. 北极星
(2)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地球的公转 B. 地球的自转 C. 太阳围绕地球转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 自西向东 C. 自南向北
(4)上海在我国的东方,拉萨在我国的西方,( )先迎来黎明的曙光。
A.上海 B. 拉萨 C. 杭州
(5)上午9时我们中国的小朋友正在做游戏,美国的小朋友正在( )。
A.做游戏 B. 睡觉 C. 吃早饭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哪些收获和大家分享,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讨论;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真实对待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评价与反思】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整节课以学生做模拟实验为主线,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用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体验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经历了“提出问题——讨论形成猜想与假设——制定方案、做实验——收集整理信息——思考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有信心,是课堂的快乐小主人。
课堂活动有序,学生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动手做实验前,组内同学明确分工,人人有事做,为有秩序地实验做好准备,提高探究效率;学生动手做实验时,观察仔细,记录认真,体现了学生有一个学科学的态度和品质;实验结束让学生演示、讲解、评价,锻炼他们多种感官并用的习惯,发展智力;根据实验现象和其它资料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并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发展科学素养,也提升了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教师指导恰当,设疑质疑为先。教师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调动他们的探究热情;实验后学生在无法确定结果的情况下也没有告诉他们结论,让他们以好奇的心去动脑筋想办法。学生做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掌握信息与进展,恰当进行质疑点拨,在学生终于得出正确结论时,再质疑,让他们进一步探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究的乐园。
以生为本的课堂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平台,以探究为本的科学课堂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乐园,我们要开放视野为学生营造探究环境,让他们真正畅游在科学探究的乐园。
论文作者:刘立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学生论文; 地球论文; 地球仪论文; 自己的论文; 科学论文; 意图论文; 方向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