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合理用药的重要性论文_庞清媚 戴贝萱 何建英

儿科合理用药的重要性论文_庞清媚 戴贝萱 何建英

湛江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儿童用药的合理性已成为全世界医务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重要医学课题。方法: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儿童处方集、规范儿科用药品种、为患儿家长提供有效的用药咨询、充分的临床试验等等。结论:要想做到合理用药,必须了解小儿各个方面的特点和药物在小儿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

【关键词】儿童;药物;合理性,重要性

据WHO统计,在世界人口中,15岁以下的人口所占比例平均平均为36%。与成人相比,小儿机体有其不同的生理、生化特点,特别是早产儿、新生儿与成年人的差异尤为悬殊。全球每年约有9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1]。如能及时给予安全有效的药物,将有很多儿童免于死亡。相反,广泛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却导致大量药品不良反应、细菌耐药和死亡的出现。因此加强儿童合理用药,意义深远。

由于儿童药物繁多,药物的用量、用法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均能造成不良反应,而且小儿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各脏器功能尚未发育发育健全,因此小儿用药必须从结合小儿的病理、生理等特点出发,选择正确的给药方法,严格控制用量,杜绝抗生素的滥用,严格掌握适应症,正确掌握药物的保持方法,确保药物的疗效,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一.理想的儿童用药

who指出,理想的儿童用药应适合于不同年龄、生理条件和体重的服药儿童,同时,有灵活的固体口服剂型,可全部服用,也可用各种液体溶解,或撒在食物上,便于儿童服用[1]。

二.如何合理用药

1.正确诊断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前提。根据诊断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尤其是抗感染药物。为减少细菌耐药的出现,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掌控。重视病毒性感染与细菌性感染的区别,对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儿方可使用抗菌药物。同时避免局部用药。对于某些感染,为了增强抗菌药物疗效,可以采用联合用药。注重个体化用药不同日月龄及年龄组儿童之间,体内药物分布会因为机体含水量及血浆蛋白组成的不同而产生巨大差异[2],因此剂量推算需要综合考虑患儿体内药物代谢酶成熟情况、耐受性、用药时间、患儿体质以及患儿对药物的反应等采用不同的剂量推算公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对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或患有先天性和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的患儿,常需要联合用药,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代动力学的变化,临床上结合病情及疾病适当调整。不宜擅自增加与减量,儿童按年龄、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小儿剂量。

2.避免药物滥用、错用及重复使用。注意不同名称相同药物,药物名称不同,化学成分相同,易发生重复给药,引起药物过量。避免用药差错由于需要根据患儿体重、体表面积、年龄及体质情况进行药物剂量计算,影响因素多,很容易出现用药差错。文献显示[3],1993年至2000年8年间,英国发生81起涉及1144名儿童的医疗用药差错事件,导致包括9名新生儿在内的29名儿童死亡,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差错类型即为剂量计算错误。因此,采取措施避免用药差错特别是计算差错,对于保证儿童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药师要对患儿父母作出正确的用药指导,让父母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仔细观察小儿用药后反应,避免药物间、药物与食物间相互作用。控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机体脂肪和水含量、药物代谢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同时,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对某些不适症状描述不清,所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很容易被忽视,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加强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处理、报告和信息化,坚持预防为主,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对儿童用药安全造成的隐患。

3.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的原则:①口服给药相对安全;年长儿尽量口服,不能口服的可采用其他途径;②急重症患儿应考虑采用静脉给药;③有些药物(如地高辛),口服较肌肉注射吸收快,应引起注意;④地西泮溶液直肠给药比肌肉注射吸收快,因而更适于迅速控制患儿惊厥;⑤患儿皮肤黏膜用药易被吸收,甚至可引起中毒,体外用药时应注意。

4. 制定儿童基本药物目录和儿童药物使用指南,确保儿科用药充足供给.

加强对父母和监护人的宣传教育.

5.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对于包括儿科医生在内的所有医疗服务人员而言,拥有足够的医学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

已经有充分的临床和研究数据表明,儿童与成人药代动力学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由于药物品种和儿童临床试验的严重不足,儿科医生又不得不参考成人用药方案实施儿科药物治疗,导致每年都有惊人数量的儿童因不合理用药而延长住院时间、出现药品不良反应、致残甚至致死。证明了儿童用药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儿童药物指南[m].日内瓦,瑞典,2010.04.29.

[2] 徐立新.儿科学[M].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8-40

[3] 胡晋红, 蔡 溱. 药学服务的量化管理[J].中国药师, 2002, 5(7): 427.

[4] 郝建华.基层医院儿科用药亟待加强监护管理[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1):62.

论文作者:庞清媚 戴贝萱 何建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  ;  ;  ;  ;  ;  ;  ;  

儿科合理用药的重要性论文_庞清媚 戴贝萱 何建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