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汇化、语法化看话语标记的形成——兼谈话语标记的来源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标记论文,语法论文,词汇论文,话语论文,来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话语标记已经成为国外话语分析、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同时也不断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重视,吴福祥(2005)就曾强调指出“话语标记的语法化研究应该成为当前语法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最近几年国内学者围绕话语标记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大部分都是个案研究,如“完了”(高增霞,2004)、“你知道”(刘丽艳,2006)、“这/那个”(刘丽艳,2009)、“你看你”(郑娟曼、张先亮,2009)、“我告诉你”(董秀芳,2010)、“这不”(胡建峰,2010)和“不是”(殷树林,2011a),等等。
以上这些主要是从共时平面对话语标记进行具体的个案研究,从历时宏观角度探讨话语标记的来源及其形成动因的文章则很少①,到目前为止只有董秀芳(2007)和李宗江(2010)。这两篇论文无疑对汉语话语标记的深入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认为这两篇文章中有关话语标记的来源等问题,都还有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地方。本文将结合“别说”“完了”“就是”三个话语标记的语法化演变过程,进一步探讨话语标记的来源及其形成动因,话语标记与句法位置,话语标记与词汇化、语法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话语标记与副词、连词之间的纠结等理论问题。
一、话语标记“别说”的形成
现代汉语中的“别说”有多种形式,它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副词、连词,还可以是话语标记。下面例(1)中的“别说”是“副+动”的短语,意思是“不要说”。例(2)中的“别说”是副词,表示强调语气,强调其后的命题显而易见。例(3)中的“别说”是连词,是前一小句指出事情在某一情况下,即已经具有某种性质,产生了某种结果,后一小句以“别说”表示更进一层,指出在另一更容易产生此类结果的情况下事情会在更高的程度上具有此种性质,产生此种结果,这是不言而喻、显而易见的。
(1)您千万您不知道,他瞒谁也不会瞒您,是他不让您告我的对么?(王朔《无人喝彩》)
(2)我从没干过农活,学着村里人的样子干活,有多慢了。(余华《活着》)
(3)而这个坏眼一旦瞪起来,那小孩子了,即使是那些大人们看见了,顿时便能让你魂飞魄散。(张平《十面埋伏》)
(4),和珅他还真就见着皇上了,而且皇上一看他,一眼就相中他了。(纪连海《百家讲坛》)
以上例(4)是“别说”的话语标记用法,句中的“别说”几乎没有任何概念意义,对句子的命题意义也没有什么贡献,也不改变话语的真值条件意义,在形式上省略以后也不影响句子的完整性,只起组织话语信息、构筑话语结构、体现发话者态度的功能性的作用。②董秀芳(2007)认为作为话语标记的“别说”与其作为强调副词和连词的用法不处在同一演变链条上,没有直接的演变关系,如下图所示。
董秀芳认为“别说”的话语标记用法可能来自于“别说”在话语中对听者的提醒用法,是提醒用法的进一步扩展,如下例句所示(在引用时我们检索标注了例句的具体出处),句中“别说”的表面意思是请听话人不要说出某话,实际用意是提醒听话人不要产生某种想法。
(5)违反了村规厂法,侵害了集体的利益,是本家的严加一等处理,到时候俺六亲不认。(1996年《人民日报》)
(6)乐小姐,你我多事,真是心急想知道,你大婚之日定下来了没有?(梁凤仪《激情三百日》)
(7)“约翰,我不言之在先,我大嫂近日脾气欠佳……”(梁凤仪《豪门惊梦》)
(8)这可是你自己找病,我有心气你!(老舍《骆驼祥子》)
我们认为话语标记“别说”不是来自于“别说”在话语中对听者的提醒的用法,而是来自于连词“别说”的进一步语法化,即话语标记“别说”跟副词和连词“别说”处在同一演变链条上(如下图所示)。其实这也很好理解,连词具有连接句子或语篇的功能,而话语标记具有篇章衔接的功能,那么具有连接功能应该是连词向话语标记虚化的根本动因。
动词短语→强调副词→连词→话语标记
汉语中由连词虚化为话语标记的观点已不是我们的首创,方梅(2000)已经注意到,汉语连词由于语义弱化(不表达逻辑语义和时间顺序等真值语义关系,只用作辅助话语单位的衔接),进而虚化为话语标记这一新兴语言现象。此外董秀芳在“别说”的语义演变链上有“动词短语”词汇化为“动词”这一环,她的分析是:当“别说”义为“不要说”时是短语,如“茫茫人海,终生寻找,一息尚存,就找不到(1995年《人民日报》)”;当“别说”义为“不用说”时,其整体意义不再是其组成部分意义的直接加合,因此这样的“别说”已经词汇化了,可看作一个动词,如“小事尚且如此,大事就更了(1995年《人民日报》)”。我们认为“别说”要么是短语,要么是副词,没有动词的存在。因为“不要说”跟“不用说”在语义上没有什么差别,也就是说,当“别说”义为“不用说”时,还是短语,并没有发生词汇化。因而我们在上面话语标记“别说”的语法化链条上去掉“动词”这一环,短语“别说”词汇化的结果不是动词,而是副词。还有个问题董秀芳没有注意到,那就是话语标记“别说”的句法位置分布差异,她文中的话语标记“别说”都是位于后续句的句首如例(9),或句中如例(10)和例(11),而不是位于始发句句首,因为这两类不同的句首性质是很不相同的。
(9)你道这位“副校长”是个什么东西?,他还真当过校长,不过只是某小学的副校长,因为风流事被开除了公职。
(10)姥爷镇定地拿来云南白药,,还真管事儿,我立刻就活过来了。
(11)逛荡只好穿上衣服,前边又给塞了一件破衬衣,,还真有点像你呢。
董秀芳认为“别说”在话语中对听者的提醒的用法,是导致其话语标记产生的基础,从其所举的例句可以看出,位于后续句句首或句中的“别说”确实可以从话语中对听者的提醒的用法而产生,但是这不能解释位于始发句句首的这一更加典型的话语标记“别说”,比如下面例句中处于始发句句首的“别说”就很难说还有提醒的用法了。
(12)显然你是听说过的了,你从刘东北那个小流氓身上还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那小流氓别的方面我不敢恭维,但是这话,你说的有理!(王海鸰《中国式离婚》)
(13)接下来咱们看,他得罪皇子。,和珅这个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就糊涂这一时就把他糟了,他就完了,毁就毁在这……(纪连海《百家讲坛》)
二、话语标记“完了”的形成
现代汉语中的“完了”也有多种形式,它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副词、连词,还可以是话语标记。下面例(14)是短语“完了”作谓语。例(15)是“完了”作补语,例(16)还是“完了”作补语;不过跟例(15)不同的是,例(16)的“完了”在后一分句句首作补语。例(17)中的“完了”前省略了重复的动词“打”,李宗江(2004)认为类似例(17)中的“完了”可以看成是由动词向副词演变的中间环节。例(19)和例(20)中“完了”位于小句句首,是话语标记,都具有结束前一话轮并开启新的话轮的作用。
(14)如果国家再发生大乱,你们郭家的功名也就。(《中华上下五千年》)
(15)我的力量已经全部用。(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16)客厅的电话铃声响了,丽娜从厨房去客厅接电话,接电话,她来不及把话筒放回到话机上去,拿着话筒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张抗抗《悦悦和他的意大利妈妈》)
(17)逢到节日,有球赛,连打两场,还不休息。(汪曾祺《养舍一夕》)
(18)忠心耿耿地让人玩弄你,欺骗你,还搭上一个我。(方方《埋伏》)
(19)凉水也好,打一盆来,三天没有洗脸了。,你也去看他们抓人去。(周立波《暴风骤雨》)
(20)她总是那么认真地听着,享受着这并不完美的歌声。,她就在我的前额上飞快地落下一个吻,以示她诚挚的感谢。(《读者》200期合订本)
跟例(17)可以根据前一分句找到一个动词补上去不同,例(18)中的“完了”很难再补出动词。那么为什么例(17)中“完了”前面的动词可以省略呢?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完了”所在的句子都是连动句,即前一分句表示一件事,后一分句则在前一分句结束、完成的基础上而展开的。也就是说当“完了”主要是凸显前一动作的结束时,动作自身也就不传递什么信息,反而也就可有可无了。
此外,至于上面例(18)这种前面很难补出动词“完了”的词性,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孔昭琪(2001)认为“完了”由动词变为具有连接作用的副词或连词。李宗江(2004)、方环海、刘继磊(2005)都认为是副词,李宗江认为“完了”是具有篇章连接功能的时间副词,方环海、刘继磊认为“完了”是关联副词。余光武、满在江(2008)则认为不能确切补出动词的“完了”是连接两个事件的连词,并且详细论述了是连词不是副词的原因。
我们认为以上有些观点还值得商榷,比如余光武、满在江(2008)认为副词只能修饰某个谓词,连词则可以连接分句。这一观点是有问题的,因为副词也可以连接分句。汉语副词中的评注性副词其主要功能是对整个命题进行主观评价或表示一种主观情态和语气,因而其句法位置分布较为自由③,既可以在谓语动词之前的句中位置,也可以在主语之前的句首位置,甚至可以位于句末(张谊生,2000:49)。下面我们以副词“反正”为例来进行说明。
(21)a.按自己的想法写吧,同时表达了对总理重视自己的建议、关心青年科学家的感激之情。(1995年《人民日报》)
b.寒梅冷笑道:“无论是成也好,是败也好,我都不再受你们的气了。”(古龙《陆小凤传奇》)
c.那会儿也是,够累的慌。(王文山《北京话调查资料》)
汉语评注副词不仅可以修饰谓语核心动词,还可以修饰分句,也就是说副词和连词在关联对象大小方面具有一致性:小到词语、短语,大到分句。从功能的角度看,关联副词和关联连词都具有连接小句和句子的功能。从位置的角度看,大部分连词可以出现在主语的前后,部分副词也同样可以出现在主语前后。由于以上这些原因才会导致对“完了”到底是副词还是连词的纠结。其实副词和连词都是“联系项”大家庭中的内部成员,都有联接功能,所以才比较难区分。此外从历时语法化角度看,汉语的很多连词都是从副词虚化而来(席嘉,2010:350),这应该是造成副连兼类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完了”的研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作为副词或连词的“完了”是如何产生的。到底是“V完了”省略了“V”造成“完了”词汇化,还是作为跨层结构的短语“完了”先词汇化然后再脱离V独居句首呢?余光武、满在江(2008)认为应当是“V完+了”先被重新分析为“V+完了”,之后省略了V,因为“V完+了”中的V很难被直接省略。由此可见,余光武、满在江认为“完了”是先词汇化然后再脱离V独居句首的。李宗江(2004)、殷树林(2011b)持类似的观点,也都认为“完了”的形成是省略动词V形成的。
以上的观点我们并不赞同,我们认为“V+完了”由于句法位置分布的变化,即从句中分布变为分布在后续小句的句首,在句首的“V+完了”中的动词V一开始都是有的,如例(16)的“接”,或者至少根据始发句是可以补出来的,如上面的例(17)可以补上“打”。后来由于类推作用,“完了”可以直接在句首起连接作用,从而很难再补出动词,如上面的例(18)。此后由于“完了”在语义上具有了独立性,从而可以自由入句,作为副词或连词进入了词库,作为一个词库项被人们所认同。
下面我们来看话语标记“完了”的语法化过程。高增霞(2004)将“完了”的语法化过程概括如下:“完了”一开始时是作谓语动词或结果补语,表示动作的终结或完成;然后在篇章中承继语义上表达先后发生的两个事件的句子或小句,即表示事件的结束;最后连接篇章上的两个句子或小句的“完了”的结束意义进一步消失,就成为连接先后发生的两个言语行为的话语标记。
当然按照语法化的从实到虚,我们认为以上话语标记“完了”的虚化链还不够完善,至少是少了副词这一环节④,因为已有研究都提到了“完了”副词的用法,所以我们认为话语标记“完了”完整的虚化链条应该是:
动词→副词→连词→话语标记
三、话语标记“就是”的形成
现代汉语中的“就是”也有多种形式,它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副词、连词,还可以是语气词和话语标记。以下例(22)是“副+动”的短语“就是”,例(23)是副词“就是”,表示强调,例(24)是连词“就是”,有转折的语义,例(25)是语气词的“就是”,把事情往小里说、往轻里说的意味。
(22)世界语创始人柴门霍夫犹太人的骄傲。(《一位普通中国人和以色列总理》)
(23)他经常呼唤她,并恳求她,可她不愿意。(《王尔德童话》)
(24)这方面可写要写的不少,要花时间去多找些材料。(《读书》)
(25)车间里,以前掉在地上的零碎棉花被扫到垃圾桶里,谁也不会多问一声,反正原料向总厂伸手要。(1994年《报刊精选》)
此外现代汉语中还有虚化程度更高的话语标记的“就是”,主要在自然口语的对话语体中,如:
(26)要说有吧,也只那么一点点。,你的问题可大可小,主要的是今后要注意一个问题,支持谁,反对谁。(1994年《作家文摘》)
(27)我们费了很多工夫研究一个问题。,中共空军用的究竟是什么战术?研究了很久,终于明白,原来中共空军没有战术。(《读者》200期合订本)
当然“就是”单独作话语标记的情况较少,较常出现的是“就是说”“也就是说”等形式的话语标记。
(28)林小枫本科毕业,宋建平硕士毕业。说,都具有着成为资本家的基本要素。(王海鸰《中国式离婚》)
(29)目前拉到的赞助已经超过了预算,用不了,说,我们热热闹闹完了事儿,咱们大家还能分点儿。(王朔《编辑部的故事》)
(30)无论如何你还是为了“求全”呀,为了“顾全大局”而牺牲自己,也说还有个“目的”,还有“精神支柱”。(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以上讨论了现代汉语中话语标记“就是”的演化过程,可以说是共时的语法化;下面则从历时的角度,结合具体的历史语料来分析“就是”如何从短语词汇化为副词,再语法化为连词、语气词以及最后的话语标记的。根据我们所检索到的语料“就”和“是”最早相邻出现在南宋。从例(31)和例(32)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就”和“是”仅仅是相邻使用,还没有成为一个词,它们是一个表示判断的偏正短语。
(31)可煞事有斗巧,方才开得铺三两日,一个汉子从外面过来,那郭排军。(南宋话本《碾玉观音》)
(32)小娘子吃了一惊,举眼看时,却是两家邻舍,一个小娘子昨夜借宿的主人。(南宋话本《错斩崔宁》)
到了元代“就”和“是”真正融合到一起,同时出现了副词和连词用法。例(33)(34)都是副词用法,“就是”相当于一个范围副词,限定了某个人或者是某种确定的范围。
(33)船上竖的是山东王尚书府的水牌,下水时,许能包揽去了。(元话本《苏知县罗衫再合》)
(34)我也心里这么想著。你说的恰合我意,那里好。(元《老乞大新释》)
下面看元代的连词用法,以下三例都是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用法,有“即使”的意思。之所以出现这种表示让步的用法,我们认为是来自特定的语用的需要。“就是”在表示判断的时候可以用它来举例,当举出的例证是一个极端,尤其是一个否定性的极端例子时,就开始蕴含了让步的意味。
(35)杀夫之仇未报,孩儿又不知生死,那时有人收留,也不知落在谁手,住居何乡。(元话本《苏知县罗衫再合》)
(36)莫说是假的,真的,也使不得,枉做了一世牵扳的话柄。(元话本《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37)休说是一两年做的,四五年前做的,坐簿还在家中,却着人同去取来对看,便有分晓。(元话本《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在明代“就是”已经可以用在句末作语气助词了,如下面例句所示。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在历时语料中没有发现“就是”的话语标记用法,可见话语标记的“就是”应该是在现代汉语的口语中产生的。
(38)后堂又有几个闲荡的公人听得了,走来帮兴,骂道:“那里来这光棍,打他出去。”(明《警世通言》)
(39)既有贼兵劫寨,不过吩咐各各将官预先做一个准备。(明《三宝太监西洋记》)
(40)这都是几个丫头合家人媳妇,见在家里,行时一同起身。(明《醒世姻缘传》)
总结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话语标记“就是”的语法化路径归纳如下。先是短语“就是”词汇化为副词,然后副词“就是”有两个方向演变或两条虚化链⑤:一是从副词虚化为连词,再从连词虚化为话语标记;二是从副词虚化为语气词。副词“就是”的两条虚化链正好符合语法化中的“歧变原则”(沈家煊,1994):一个实词朝一个方向变为一种语法成分后,仍然可以朝另一方向变为另一种语法成分,结果是不同的语法成分可以从同一实词歧变而来。
那么为什么话语标记不能是从语气词语法化而来呢?我们认为这跟话语标记的句法位置分布有很大关系。从下文4.1节的分析论证可以看出,汉语话语标记的优先位置是句首,连词的“就是”都是在句首(包括始发句句首和后续句句首两种情况),而语气词“就是”都是在句尾,因而话语标记“就是”从连词“就是”语法化而来则更为合理一些。
四、话语标记形成的跨语言共性与差异
4.1 话语标记与句法位置
Traugott & Dasher(2002:156)认为话语标记在句中的位置因语言而异,一般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和句尾三个句法位置。我们认为这三个位置在英语话语标记中体现得可能较多,比如例(41)话语标记youknow、例(42)话语标记I think和例(43)话语标记after all,都有句首、句中和句尾三个句法位置分布。
汉语话语标记处于句首和句中的较多,处于句尾的不是很多,比如话语标记“这/那个”(刘丽艳,2009)和“不是”(殷树林,2011a)都只能出现在句首和句中两个位置,不能在句尾位置。上文讨论的三个话语标记,“别说”和“完了”都只有句首、句中两个位置分布,“别说”在句首的如前文例(12)和例(13),在句中的如前文例(10)和例(11);“完了”在句首的如例(19)和例(20),句中的如(44);而“就是”则有句首(例26、例27)、句中和句尾三个位置分布,如例(45)。
(44)兄弟们便捡来石块堆成一个石堆,,就在那石堆边吃喝。(《圣经故事》)
(45)a.冼局长:当然喽!来往更方便一些!
向杨:还有事没有?没事可以先走一步,我还得和芳蜜谈一点要紧的事。
杨先生:没什么别的事儿了。,刚才已跟老太太商议过,叫新夫人到十二那一天,也到我那儿去,顺手儿和大家见见面,省事而且自然。(老舍《残雾》)
b.外那就归远郊区了,是不是,咱们这儿归城里。那边儿过,您出了就是右安门外头儿就归郊区了。咱们这儿还归外城。(王文山《北京话调查资料》)
c.谁愿藉着光明的反映,发扬他特具的天才,贡献人类以伟大的效果?请铭刻这个方程在你的脑中,时时要推求这方程的答案,。(冰心《我+基督=?》)
通过对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的检索,我们发现由第二人称“你”加言说动词或心理动词等构成的话语标记“你说”和“你想”都可以有句首、句中⑥和句尾三个句法位,如:
(46)a.你的机遇真不赖。毕业不久就赶上了宝中铁路上马。,人生难得几回搏,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磨练人。(1995年《人民日报》)
b.“舅,这里还有个作难的事呢!他们二位打死的那俩日本人,就是俺这炮楼的。死的刚抬回,没被打死的那个也回来了,,她要进到炮楼里,万一闯上那个……”(冯志《敌后武工队》)
c.他脸色气得发白,愤愤地说:“代纺只有二百四十个单位的工缴,哪能维持?不这样做,有啥办法?就是这样做了,我们的厂都不能维持,我有啥办法,。”(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47)a.但是想到自己是在为钱而写,便会觉得没意思透了,也吃亏透了。,付出去的是感情,收回的金钱再多也难以达到平衡。(王华琴《萧逸如何潇洒飘逸》)
b.等咱们把钱弄到差不多了,咱们手拉手儿,上瑞士,起码也要上香港,去快活几天。那时候,我要换上洋服;看我的胳臂,脊背,腿,要穿上洋服,,也许更好看一点吧!(老舍《残雾》)
c.“还是复查一下吧,领导交代了,置之不理不好,。”(邹志安《小公马》)
跟上文英语的话语标记you know一样,汉语的话语标记“你知道”也有句首、句中和句尾三个句法位置,如:
(48)a.今天在八宝山他太难过了。我还从来没见他这样动感情。,当总理的遗体要推进去火化时,大家哭得厉害极了。(章含之《乔冠华送周总理最后一程》)
b.在过去那会儿有那个在家礼就是青红帮。(王文山《北京话调查资料》)
c.你不觉和他有点儿枯燥吗?肯定不是,除非一个人对杂谈不感兴趣,。(曾胡《荆棘鸟》)
当然有些话语标记即使是有句首、句中和句尾三个句法位置分布,但是在这三个位置上的出现频率是不同的。以英语话语标记you know为例,Erman(2001)根据LLC(London-Lund Corpus)和COLT(Bergen Corpus of London Teenager Language)两个大型语料库,统计了you know在话语中的位置分布,如下表所示。从表中的三个位置的例句数量N和所占百分比可以看出,在英语里句中位置是话语标记的优先位置,其次是句末位置,最后是句首位置。
跟英语的话语标记you know这一主谓结构相似,汉语的话语标记有“我/你V”(如“我说、我想、你说、你看”等),据曹秀玲(2010)对《我爱我家》和《编辑部的故事》两部电视剧对话中全部“我/你V”作为话语标记的用例调查表明,句首、句中和句尾的用例分别为1018∶15∶4。可见句首位置为优先位置,其次是句中位置,最后是句尾位置。总之,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和英语话语标记的优先位置分布是不同的:
汉语:句首>句中>句尾
英语:句中>句尾>句首
从上文汉语“别说”“完了”“就是”三个话语标记的形成也可以看出,句法位置尤其是句首位置对话语标记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三个话语标记都是从位于句首起连接作用的连词语法化而来。董秀芳(2007)在已有的汉语话语标记研究基础之上,指出话语标记的产生有两个位置:一类是由最初处于小句句首的成分演变而来;另一类是由最初处于小句句尾的成分演变而来的。从上面的分析论证可以看出,本文研究的“别说”“完了”“就是”三个话语标记的形成都是从小句句首演化而来,即使像“完了”也并不像董秀芳(2007)所认为的那样是从句尾成分演化而来的,而是在小句句首由于动词省略而产生的。
4.2 副词、连词与话语标记
上文探讨的“别说”“完了”“就是”这三个话语标记,在产生初期都经历了先从短语词汇化为副词,再由副词语法化为连词,最后再由连词语法化为话语标记。我们的这一观点得到了世界其他语言语法化共性的支持,也就是说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是人类语言的共性语法化现象。比如Traugott&Dasher(2002)指出的世界语言的语法化共性之一就是:句内谓语副词(Verbal Adverbial)>句子副词(Sentential Adverb)>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
Traugott & Dasher(2002:153)以英语的in fact为例,说明副词向话语标记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小句内的“谓语副词”发展到句子性副词⑦,最后到话语标记。下面例(49)a中的in fact跟后面的in feeling一样,是小句内的一个副词性短语;b句中的in fact是句子性副词,可以出现在句子的不同位置,主要表示认识情态义,对句子的命题的真值条件意义没有什么贡献;c句中的in fact是话语标记,表示说话人认为即将出现的命题比前面出现的命题是更恰当的表述,在语义上具有补充作用。再比如葡萄牙语中的寒暄标记(Phatic Marker)pois的语法化来源是:时间副词>因果连词>话语标记>肯定标记>寒暄标记(Lima,2002),也经历了从副词语法化为连词,再从连词语法化为话语标记的历程。
(49)a.Humanity,comfortably engaged elsewhere in the business of living,is absent but everywhere present in feeling.
b.Humanity is absent.
c.Humanity is not often present.,it is usually absent.
我们认为上面虚化链中的“谓语副词”就是我们上面讨论的汉语中句中动词前的副词,如前文例(23)中的“就是”。汉语的副词按照在句中的位置分布,可以分为“动饰副词”和“句饰副词”两类(赵彦春,2001)⑧,其实前者就是“谓语副词”,后者就是“小句副词”。
汉语“谓语副词”主要是表示程度、范围、情状、频率等副词;“小句副词”主要是表示时间、语气⑨、然否三大类副词中的部分副词,还必须是双音节副词,单音节副词则不可以,如下面的a句,当然它们也可以是“谓语副词”,如下面的b句。由于句法位置分布的不同,副词的辖域也有所不同,谓语副词是以命题内成分(谓语动词)为辖域,小句副词是以句子命题为辖域,当副词语法化为话语标记之后则以话语(或篇章)为辖域。由此可见,随着辖域的不断扩大,副词的主观化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
当然“小句副词”在汉语中除了上面所说的少数副词之外,更为典型则是连接小句的连词,如前文例(24)中的“就是”。此外据Heine & Kuteva(2002)在世界范围内的跨语言考察,“限定副词(Restrictive Adverb)>转折连词(Adversative Conjunction)”是人类语言语法化的共性,而Mathunmoto(1988)则论证了日语的“副词性从属连接词(adverbial subordinator)-ga>独立联词(linker)ga”的语法化演变路径。这些都支持我们认为在话语标记的产生过程中,从副词向连词的虚化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限定副词>转折连词”的语法化演变路径在汉语中也有所体现:现代汉语中的“只是、不过、但”等都是副连兼类词,它们既是限定副词,也是转折连词。以下a句中的“只是”“不过”是限定副词,b句中的“只是”“不过”则是转折连词。
(53)a.说实在的,目前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男模还女模特的陪衬品。说形象一些,女模是红花,男模就是绿叶。(《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b.小婶很好,爱犯羊角疯,没法儿出去做事。(老舍《牛天赐传》)
(54)a.后来在电视上我看到了这场戏,是个短短一分钟的镜头。(《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b.我这就进去,我还有一点小事也得跟您商量商量。(老舍《龙须沟》)
在证实了副词向连词虚化之后,再来看连词向话语标记的虚化。英语的连词though可以进一步语法化为话语标记,如例(55)(Barth-Weingarten & Couper-Kuhlen,2002:351)。说话人S解释了为什么她建议她的儿子拒绝服兵役的说话后,第二个说话人C提出另外一个话题,即与他的年龄相仿的反对者的内疚感(大写字母表示强调)。例句中的though是一个用来处理话语语段的话语标记,而不是表示两个语段之间让步关系的状语性的小品词(义为“不过、但是”)。Barth-Weingarten & Couper-Kuhlen指出,作为话语标记的though数目还不小,占统计总数的11%,而纯粹作为让步连词用法的though只占14%,63%是让步用法和话语标记功能之间不明确的部分,可见英语的though作为连词的用法已经开始衰弱,正逐步向话语标记虚化。另外方梅(2000)的研究也显示,现代汉语自然口语中的连词(“所以、但是、可是、不过、然后、而且、那么、甚至、因为”等9个)由于语义弱化可以进一步虚化为话语标记。
(55)S:but if thIs kid makes a mistAke on THIS one,he may not have a CHANCE to corrEct it.
C:hh uh LISten an Other factor YOU brought up.
当然“别说”和“就是”在从副词向连词和话语标记的转化过程中,句首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副词“别说”“就是”连接的是短语,当连接的成分是句子时,就为其语法化为连词和话语标记创造了条件。我们以“就是”为例,从组合关系上看“就是”作副词修饰句子成分,一般出现在被修饰的成分之前,如下面的a句;作连词主要显示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出现在两个分句之间,也就是让步转折分句句首,如下面的b句。因为作副词时它可以自由出现在名词主语之前,于是从组合关系上对出现在句首的“就是”就有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将之纳入分句之中,分析为修饰、限制某个句子成分(即“谓语副词”);另一种是将之放到分句之外,只与整个句子发生联系(即“句子副词”)。这种重新分析为“就是”向连词过渡创造了条件。
(56)a.农民不亲眼所见,说出天花来也白扯。(1994年《报刊精选》)
→b.农民不亲眼所见,说出天花来也白扯。
(57)a.倘若不是蒲圻这地方不错,跪下来喊我们大爷,我也不会来!(1994年《报刊精选》)
→b.倘若不是蒲圻这地方不错,跪下来喊我们大爷,我也不会来!
(58)a.如果不是老同志带头,选人也不会积极,勉强下命令选了,也不一定选得那么准,其中有一些同志还是考虑,看哪一些人是拥护自己的。(《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b.如果不是老同志带头,选人也不会积极,勉强下命令选了,也不一定选得那么准,其中有一些同志还是考虑,看哪一些人是拥护自己的。
董秀芳(2007)认为话语标记是就语言形式的功能而言的,与词类并不具有对应关系⑩,副词、连词、感叹词和一些插入语性质的短语等都可以具有话语标记的功能。我们赞同话语标记是就功能来说的,严格说主要是语用功能,而不是句法和语义的。因为话语标记本身几乎没有任何概念意义,对所在句子的命题意义也没有什么贡献,其主要功能是表达说话人对话语流中话语单位之间的关系或者言谈事件中对受话人角色的态度、视角和情感。
通过上文“别说”“完了”“就是”三个话语标记的形成过程,我们认为语用层面的话语标记跟句法层面的词类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尤其是具有句法功能的副词和连词(“感叹词”和“一些插入语性质的短语”主要还是语用表达的需要,可以排除),它们虽然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但是具有语法意义,并且在连接短语或句子方面的功能很强,可以说是句法功能强于语用功能。而话语标记几乎没有任何概念意义,只能通过语境暗示或者映射到它们之上的约定性意义才能理解,并不增加话语标记的命题内容,也不改变话语的真值条件意义,在形式上省略与否也不影响句子的完整性,只起组织话语信息、构筑话语结构、体现发话者态度的功能性的作用。(Archakis,2001)
因而我们认为不能说副词或者连词由于表达功能的需要而成为话语标记。董秀芳认为副词、连词等词都可以作话语标记,这是从静态的共时平面来说的;如果按照语法化的虚化过程,从历时的动态角度来看,只能说话语标记是从副词、连词语法化而来。话语标记比副词、连词的虚化程度更高,因为话语标记只有语用功能,而副词、连词除了语用功能之外,还有很强的句法功能。
4.3 词汇化、语法化与话语标记
Brinton & Traugott(2005:136-40)指出,话语标记是语法化的结果而不是词汇化的结果,他们认为话语标记是语法性成分,只要变成语法性成分的变化都是语法化。话语标记的产生经历了与词汇语法化相同的语义演变(泛化、主观化)、去范畴化(decategorization)、重新分析、语音弱化等过程,并且呈现单向性和渐变性特征,因此话语标记的产生也是一种典型的语法化现象。董秀芳(2007)对此观点进行了反驳,她认为话语标记的形成不能一概归为语法化的结果,将汉语中一些话语标记的形成看作词汇化的结果应该更合适。董秀芳(2010)仍坚持话语标记不是完全语法化而来的,她以话语标记“我告诉你”的形成为例,说明可以把话语标记的形成看作是自由短语或小句习语化(idiomization)的过程,而习语化是词汇化的初级阶段。
李宗江(2010)对话语标记的演变是语法化和词汇化的说法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他认为由短语或小句变为话语标记既不是典型的语法化过程,也不是典型的词汇化过程。他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确定话语标记的源结构,即话语标记是从表示什么意义的源结构演变而来的。李宗江以话语标记“我说”“谁知道”的产生为例,说明话语标记的语法化和词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跟一般语法化和词汇化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语法化都是从实到虚,一步一步地虚化;而话语标记的语法化则不是,比如“我说”类话语标记中的动词“说”,不是像刘嵚(2008)所认为的,由“言说义”动词演变为“认知义”动词后才变成话语标记(如(59)),可以从“言说义”动词直接语法化为话语标记(如(60))。
(59)行为义(言说)→认知义(行为)→篇章义(话语标记)
一般的词汇化的终点一定是结构的定型化和语义的专门化,而话语标记的词汇化除了来源于单词的以外,基本上是不定型的,可以有变体。比如董秀芳(2007)讨论话语标记“谁知道”的形成,将“谁知道”的语义变化途径概括为(61),李宗江(2010)则认为“谁知道”是从表反问的主谓短语直接演变而来的,即(62)。
李宗江认为话语标记具有句法结构的性质,不是真正的词汇形式,因而话语标记的来源即使是词汇化问题,也跟一般的其他词项的词汇化不同,其结构形式不确定的情况不一定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存在着变体,这是话语标记语形的特点。我们部分赞同李宗江的观点,由于话语标记不是句法层面的问题,主要是语用层面的问题,因而话语标记具有临时性。以“就是”来说:前文例(23)“就是”句法位置分布在小句主语之后,谓语动词之前,是副词;例(24)“就是”分布在后续句句首,其连接前后两个小句的作用,是连词;例(26)和例(27)“就是”分布在始发句句首,具有连接前后两个话语单位的作用,是话语标记。
李宗江以“我说”“谁知道”这两个内部关系为主谓结构的话语标记为例,说明话语标记可以从短语直接演变而来(即(60)和(62)),这当然可以。但是我们认为即使都是话语标记,其内部成员之间应该也会有差异,即不同类型的话语标记其演变的路径也应该不相同。我们上文研究的话语标记“别说”“完了”“就是”的语法化路径,跟话语标记“我说”“谁知道”就很不相同,这三个词的话语标记来源都是严格按照从短语到副词,从意义较实的副词到意义较虚的连词,最后虚化为话语标记。
通过对汉语中三个话语标记“别说”“完了”“就是”的形成过程,我们认为话语标记的形成过程应该是先词汇化然后再语法化,一个词语最终变为话语标记主要还是语法化在起作用,词汇化只是在前期起作用。据此,我们认为汉语中话语标记的来源应该有两条路径:一是从短语先词汇化为词,然后再进一步地语法化为话语标记;二是短语由于存在于特殊的语境之中,语用原因的驱动临时作话语标记,如“我/你V”“谁知道”“你知道”等主谓结构的话语标记。
五、结语及展望
本文讨论了“别说”“完了”“就是”三个话语标记的形成共性,指出已有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这三个话语标记的形成链条都是一样的,即都先从短语词汇化为副词,再经历了从副词到连词、从连词到话语标记的不断语法化的历程,并从世界其他语言语法化共性的角度对我们的观点进行了旁证。其次,话语标记可以有句首、句中、句尾三个句法位置分布,其中句首位置对汉语话语标记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讨论的“别说”“完了”“就是”这三个话语标记,都是从位于句首起连接作用的连词语法化而来的。最后,不同类型的话语标记其演变的路径也不相同,这从论文的诸多话语标记形成链条可以看出。
我们认为汉语中话语标记的来源应该有两条路径:一是从短语先词汇化为词,然后再进一步地语法化为话语标记。话语标记“别说”“完了”“就是”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就严格遵循此条语法化路径。二是短语由于存在于特殊的语境之中,语用原因的驱动临时作话语标记,如“我/你V”“谁知道”“你知道”等主谓结构的话语标记。因而认为副词或连词由于表达功能的需要,临时作话语标记的观点就值得商榷。因为话语标记是语用层面的,而副词和连词这些词类问题则是句法层面的,这两个不同层面的成分要严格区分。
从词汇化、语法化角度探讨话语标记的形成,是当前国内外语法化研究的前沿课题:在国内,最近几年汉语话语标记的语法化研究取得了极为可喜的丰硕成果;在国外,从语法化、语用化和交互主观化的角度对话语标记的产生及使用进行研究,是语法化和话语标记研究的最新动向,比如国际语言学杂志Linguistics 2011第49卷第2期则是从语法化和交互主观化角度研究话语标记的专刊。需要强调的是,汉语话语标记在体现语言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上富有倾向性规律:汉语以第一人称开头的话语标记如“我想、我看”等,都是只表达说话人的看法、观点、立场、态度和情感,有力地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而以第二人称开头的话语标记如“你看、你想、你知道”等,都表示引起对方的注意,关注对方对命题内容的立场或态度,具有交互主观性的作用。最后,在语法化理论的指导下,探讨汉语虚词和话语标记兼类的类型、动因和机制,应该是未来几年汉语语法化研究和汉语虚词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和最新研究动向。
论文初稿曾在“第六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2011.8.6,陕西师范大学)上宣读,承蒙国内外与会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世界汉语教学》审稿专家及编辑部提出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致谢,文中若有不当之处概由本人负责。
①国外有关话语标记的历时研究起步得则非常早,Brinton(1996)的研究就是一种历时的研究,追溯了一部分话语标记的历时演变过程,比如话语标记you know、I guess等。
②Schiffrin(1987)把话语标记定义为:功能上具有连接性;语义上具有非真值条件性,即话语的有无不影响语句命题的真值条件;句法上具有非强制性,即话语的有无不影响语句的句法合法性;语法分布上具有独立性,经常出现在句首,并且不与相邻成分构成任何语法单位;语音上具有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停顿和调值高低来识别。
③英语副词的句法位置分布也比较灵活,也有句首、句中和句末三个句法位置,如Evidently和Stupidly:(Evidently)you(evidently)are right(,evidently)./(Stupidly,)they have been(stupidly)buying hog futures(,stupidly).
④具有关联作用的副词跟连词已经很难区分了,因而虚化链中的副词向连词虚化,是为了跟上文“别说”和下文“就是”的虚化链保持一致,才分为界限明晰的两个阶段的。
⑤其实这就是Craig(1991)提出的“多元语法化(polygrammaticalization)”,即某个单一形式在不同的结构中发展出不同的语法功能,这是一种存在多重路径(multiple paths)演变的语法化现象,比如Rama语的bang(walk)在动词性结构中演变为时间标记;在名词性结构中演变为目的连词;在复句中演变为连词。此外Heine(1992)也指出这种同一源头经由不同语法化路径,产生不同的结果的多元语法化现象,如Ewe语的助动词le(beat)既可以演变为多功能介词,也可以演变为动词的体标记。
⑥更精确地说,句中位置话语标记的分布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划分,比如刘丽艳(2011:163)就指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话语标记“我跟你说”,在句子“那件事(a)现在(b)我头脑里(c)已经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中可以有a、b、c三个句法分布位置。话语标记“我跟你说”在小句内部不同的位置分布,这不是表达随意性的体现,而是谈话过程中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注意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时提醒所决定的。我们认为这是话语标记主观性(Subjectivity)尤其是交互主观性(Inter-subjectivity)的有力体现。
⑦即Cinque(1999)所说的“以主语为中心(subject-oriented)”的副词,包括领域副词(domain adverb)如politically,语用副词(pragmatic adverb)如frankly,评价副词(evaluative adverb)如luckily,情态副词(modal adverb)如probably和perhaps等。
⑧谓语副词和句子副词的区分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英语语法一般也区分修饰句子的副词(S-adverb)和修饰动词的副词(VP-adverb),Jackendoff(1972)用说话人为主的副词(speaker-oriented adverb)和主语为主的副词(subject-oriented adverb)来区分句子副词和谓语副词。
⑨据李泉(2002)对666个常用副词的考察,有130个副词可以移位(既可以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前的句中位置,也可以出现在主语之前的句首位置),占副词总数的19.52%。其中语气副词的移位能力最强,666个常用副词中有语气副词151个,可以移位的有75个,占语气副词总数的49.67%。
⑩Fraser(1990:338)根据话语标记在句法分布和语用连接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认为绝对不能把话语标记归入某一传统的词类之中。
标签:副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