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制糖业生产集中化与生态化互动发展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论文,新疆论文,化与论文,生态论文,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疆是我国确定的国家四大制糖基地之一,发展新疆糖业就是发挥新疆资源优势,就是发展特色产业。目前新疆制糖业已成为中国甜菜糖业的根基:2004年新疆产糖37.5万吨,占到全国甜菜糖总量的63.9%,发展新疆制糖业就是发展中国甜菜糖业。制糖业又是新疆食品、酿造及制药等轻工业稳定、快速发展的根基。发展制糖业还对稳定新疆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制糖企业直接使新疆2万余城镇居民就业,种植甜菜是众多糖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按照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新疆制糖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基础之上。新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局部改善,总体恶化”[1]。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我区工农业生产大量挤占及破坏生态用水与生态用地[2]。制糖业一方面是农产品高度依赖型产业,另一方面又是当前新疆结构性污染最为严重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用地、用水和排水大户。不提高生态效率,单方面强调产量与产值的增加,新疆糖业的不断发展,势必对新疆生态环境不断施加压力与造成破坏。
面对总量增长而形成的越来越强的买方市场,面对加入WTO 后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3],新疆糖业必须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而面对新疆生态环境的严峻的形势,当前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制糖生产又必须尽快转换为资源与环境友好型生态化生产[4]。如何将这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使新疆的制糖业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又有利于新疆的生态环境建设,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必然和紧迫要求。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结果,对于实现番茄、棉纺、乳制品等新疆其他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疆制糖必须集中化
(一)生产集中的必要性
世界甜菜糖厂规模生产的最低标准为年产糖10万吨。新疆制糖厂2004年平均产量仅2.68万吨,规模最大的新疆四方糖业公司也仅为5万吨。近50年来,新疆糖业发展的基本和显著特征是小规模经济,它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极易引起各糖厂之间的恶性竞争,曾给新疆糖业带来过灾难性的影响。
在指令性计划下,我国制糖业自1995年起连续约5年生产过剩。 面对市场需求不足,企业如果不能开展多元化经营以分散风险,就只能考虑如何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在新疆,糖厂综合利用的收入平均只占到其总产值的约1/10, 起不到化解风险的作用,各糖厂只能竞相低价以至亏本售糖,制糖行业负债总额迅速增加。现金流的严重不足又导致各糖厂普遍拖欠农民甜菜款,大批甜菜农放弃甜菜种植,新疆全区的甜菜供应量急剧减少。为了维持生产,糖厂反过来又被迫提高甜菜收购价以稳定和吸引农民种甜菜,这就形成了糖业经营的剪刀差。至2000年,新疆制糖企业平均负债率达到99.66%,一度面临着是否从市场退出的抉择[5]。
目前,造成危机即制糖经营剪刀差的外因和内因依然存在。首先,当前我国南方糖业的发展十分迅猛且产量逐年增大,同时我国加入WTO后的食糖配额正在逐步落实。第二,新疆制糖企业的制糖规模没有扩大,糖厂数量基本不变,竞争不易有序。第三,甜菜种植成本高,其比较收益有下降的趋势。提高甜菜收购价,是各糖厂调动和提高农民种甜菜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为此主要产糖区仍存在严重的“甜菜收购大战”[6]。
(二)集中生产的可行性
第一,伊犁地区具备集中制糖所需的甜菜种植优势。首先,伊犁地区的甜菜栽培优势明显,一是高产,平均单产是全国的2倍以上;二是优质, 甜菜含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病虫害较少。其次,甜菜种植优势还体现在种甜菜的比较效益较高,如伊犁地区,2004年主要农作物的收益率油葵约为72%,玉米约为62%,冬小麦约为43%,甜菜以约67%的收益率位居第二,农民有种植甜菜的积极性。
第二,伊犁地区制糖具备集中生产所需的产品和技术优势。首先,同甘蔗糖相比,由于甜菜糖品质好,一些重要和高档药品、食品等的加工就只选用甜菜精制糖为原料,因此,甜菜糖具有产品质量优势。其次,伊犁地区糖厂多建于“七五”、“八五”期间,经“九五”、“十五”期的技术改造,企业在许多关键工序上引进了世界先进设备,其总体技术装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第三,伊犁地区已形成大型糖业集团,为集中制糖创造了组织条件。如四方糖业(集团)公司目前有4个子公司,日处理甜菜能力已达15000吨,管理较先进,市场竞争能力较强,具备了在新疆甚至全国甜菜糖业发展中充当龙头企业的能力。
二、糖业发展必须生态化
(一)生态化发展的必要性
第一,制糖过程产生的“三废”种类多,数量大,污染严重。甜菜加工过程产生的“三废”齐全而且量大。如伊犁地区新源糖厂(日处理甜菜能力4000 吨)在2002—2003年生产期产生滤泥、炉渣等固体废弃物约8.5万吨,烟气等废气约4.8万吨,废水总量则为120万立方米[7]。
糖厂“三废”污染严重。制糖对环境的污染是结构性的,突出表现在制糖废水和酒精废醪液对水土资源的破坏上。制糖废水虽然含有机质高,但多数糖厂却是将其直接外排,其中排入河流的污水使河水溶氧量下降,导致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的种群和数量减少;排入氧化塘的污水则产生臭味。酒精废醪液含大量极难自然降解的硫酸根,它随着废醪液外排而进入河流和土壤,后者的酸碱平衡随之严重失调,导致水质土质严重恶化。目前新疆糖厂均为自治区、当地政府的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单位。
第二,制糖业强力消耗水土资源。甜菜加工大量耗水,每加工1 吨甜菜平均耗水约10吨。一些城市,其生态用水与制糖用水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如日处理甜菜2000吨的奎屯糖厂,平均每天耗去地下水15000立方米,而奎屯市的地下水位则正以每年7米的速度在下降。
甜菜生产占用和消耗大量耕地。2003—2004年生产期,新疆糖业占用耕地6.7万公顷(约为新疆耕地总量的2%)。如果按照黑龙江每公顷耕地产1吨糖来计算,新疆甜菜则要耗用约50万公顷耕地(约占新疆耕地总量9%)。显然, 甜菜如果低糖低产,糖业发展对新疆维持和增加生态用地就十分不利。甜菜生长较拔地,如果不适度轮作,尤其是不维持和增加有机质,土壤肥力下降十分迅速。造成黑龙江糖业一个世纪以来的衰退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壤肥力被掠夺。对此,新疆必须引以为戒。
(二)生态化发展的可行性
第一,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同畜牧相结合的生态化发展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典型案例是石河子生态工业(造纸)示范园的建设。该示范园属于新建项目,园区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已通过国家论证并付诸实施。通过建立种植、造纸、养殖、畜产品加工、污水治理等六大系统,石河子生态工业园的龙头企业新疆天宏纸业公司以生态化方式从事生产,其特征是构筑两条纵向闭合的特色产业链。集种草、造纸、养殖于一体的石河子农工一体化生态工业园,在稳定造纸规模的同时,使造纸工业由“黑色产业”向生态产业、绿色产业的方向转变,有效解决了我国传统造纸工业的“草浆造纸污染环境”问题。
第二,在制糖实践中,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的建设获得了极大成功。以上市的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贵港制糖生态工业园,其生态化建设重在改造,显著特征是蔗、糖、纸、酒精、水泥、轻质碳酸钙等一体化生产,其中的关键是一条以“酒精废醪液制甘蔗专用复合肥”为闭合点的纵向生态产业链。随着能源酒精技改工程的实施,贵港生态工业园每年将吸纳广西境内绝大多数糖厂产出的约100万吨废蜜。这种基于废蜜集中处理的共生产业, 有望彻底解决广西境内酒精废醪液污染问题。
三、生产集中化与生态化互动发展的目标、步骤与关键具体措施
(一)当前目标
第一,甜菜生产与加工实现“种养加”循环型生态运转。按照国际经验,规模制糖要求的甜菜含糖最低不能低于16%。新疆甜菜平均含糖率在20世纪70年代为17.51%,80年代为16.54%,90年代为15.54%,近年来已降为14.19%,新疆糖业发展的根基和优势正在丧失。除了优选优育甜菜品种、科学管理甜菜生产之外,必须利用牲畜粪便和来源于“三废”的有机肥肥田,大力减少甜菜种植的化肥施用量,消灭“无节制地使用化肥”这一造成新疆甜菜含糖量持续下降的第一杀手[8]。
第二,龙头骨干企业生产能力突破日处理甜菜8000吨。国际规模制糖的起点是日处理甜菜6000吨,日产糖约900吨。根据新疆目前的提糖率和含糖量,每日产糖900吨需日处理甜菜8300吨。应当确立伊犁地区的四方糖业公司和新源糖厂(日处理甜菜能力分别为6000吨和4000吨)为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抓大时果断放小[9]。新疆制糖企业日处理甜菜能力平均为2500吨。对于生产能力不足平均线的企业,有关部门应考虑采取以其自身发展为主,减弱甚至取消政策扶持,为龙头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一个较为开阔的市场空间。
第三,实现节水生产,吨菜耗水率降至1立方米以下。规模制糖下, 国际先进水平的吨糖耗水率,如瑞典的PURAC公司为0.8立方米。在新疆,针对环保限期治理,奎屯糖厂正在启动“新疆伊力特糖业公司年治理废水250万立方米、 水循环使用率90%水资源节约利用项目”,其吨菜耗水将降为0.78。①
(二)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构筑纵向闭合的生态产业链,稳定生产,保证现有制糖生产能力的实现。该链集“甜菜制糖、废丝育牛、粪肥回田”即“种养加”为一体,以节地、护地和养地高效生态农业的形式,来保证现有制糖生产能力的实现。
第二阶段,实施产品的规模化升级换代,扩大生产规模。近年来,市场对优级糖的需求逐渐变得强劲。在国内市场,优级糖的售价比普通糖每吨高出约150~200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产品的规模化升级换代,可以有力地增大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利润,为企业扩大生产提供资金保证。实践当中,经过对精制糖生产进行规模化升级改造,广西贵糖的生产能力已达到年产精制糖13.2万吨,其产品“桂花”牌白砂糖也因此占据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健力宝、娃哈哈等这些高级饮料的市场。
新疆不仅要规模化生产优级糖、精制糖,还应当高瞻远瞩,紧盯市场潮流,利用“种养加”生态链的优势,努力提高制糖的有机化水平。
第三阶段,推进区域制糖企业基于废物集中处理的生态化联合,实现产业共生。生态产业能够以产业共生的形式实现清洁生产,达到生产者之间、生产与消费、生产活动与资源环境共赢[10—11]。
规模制糖将使甜菜种植与废丝、滤泥、灰渣、废醪液等“三废”再利用,尤其是“三废”制有机肥具备规模效益。这种规模效益一方面完善壮大已有的“种养加”纵向产业链,另一方面它又造成规模制糖企业同周边小企业在废物综合利用上的规模差。规模差产生效益差,效益差驱使小厂的副产物尤其是废蜜流向规模化糖厂,新疆糖厂基于废物综合利用的横向共生耦合产业链由此形成。
第四阶段,实现产业集中化与生态化互动。当纵向和横向生态产业链建成之后,以工哺农,以农护工,在产业集中化与生态化良性互动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市场。
(三)关键具体措施
当前,新疆制糖的集中化建设已被强势公司启动。中国粮油食品集团公司已控股新疆四方糖业(集团)公司,计划在甜菜种植、品种优化、生产设备改造、销售整合等一系列方面对四方糖业公司进行重组,力争在5年内使其年产糖量翻一番[12]。
但是,生产集中必须以生态化建设为基础。为此,首先要积极推进伊犁河谷的甜菜种植基地建设,发展“种养加”循环型生态产业链。通过“甜菜种子繁育”、“甜菜种植”、“甜菜加工”、“饲料”、“养殖”、“肉食加工”、“乳制品加工”、“运输”等多个产业群的发展,使农民综合收益大幅度提高。第二,在此基础上,适时完善和强化订单农业体制,巩固甜菜种植基地,推进甜菜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和有机化。第三,在不断加强与农户和其他加工单位协作的基础上,以追求生态效率为原则,建立副产物横向耦合再利用生态链,规划生态工业园。
新疆农业生产主管部门尤其是当地政府,应当积极行动。第一,组织科研人员对甜菜良种进行培育和攻关,培训农民使其掌握甜菜高产高糖技术,建立甜菜糖业信息网使农民能方便地获取甜菜种植信息,加强甜菜种植区的水利、道路建设等。第二,制定有利政策,保证各县、乡等甜菜种植的规划、面积、种子、机耕、农资和服务措施全面落实。第三,安排甜菜生产农业事业费、扶持费、技术改进费、扶贫发展基金等,稳定和发展甜菜种植。
四、实现“贸工农”联动推进新疆制糖业生态化、集中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开拓国际食糖市场,是新疆糖业基于发挥地缘优势、后发优势,着眼于生存与发展所要作出的合理、现实的选择。通过开展“绿色糖”与“白糖”外贸,实现“贸工农”联动,并着力推行绿色生产管理和灵活运用贸易政策,新疆制糖业的生态化、集中化发展就有了制度体系保障。
(一)新疆糖走向国际市场的必要性
第一,新疆糖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存在着严重的区位劣势,竞争力不足。
新疆地处我国西端,其中心城市乌鲁木齐至郑州的铁路运距为3079千米,比其它主产糖省区中心城市到郑州的运距平均多出近1000千米,这使得新疆糖的吨糖内销运费,要比主要对手高出至少约100元。实际上,在内地市场, “新疆的白砂糖在运至郑州以远就无竞争力可言”[13]。鉴于平均每年多付出约4000万元、总额至少在1.2亿元以上的运输费用极大地削弱了新疆糖在内地市场的竞争力,自治区糖业主管部门曾出文,“恳请国家采取特殊的扶持政策,将新疆销往内地糖的铁路运价适当调低,以增强新疆糖在内地市场的竞争力,充分体现国家扶持西部地区发展的总体政策规划”[14]。在经济活动越来越强调市场化运作的今天,这一恳请很难变成现实。
第二,新疆制糖业目前的发展存在着成长劣势,市场占有能力弱于南方糖业。
当前新疆制糖业急需启动的生产集中化与生态化建设,既要抓甜菜的高产优质,又要使“三废”得到无污染的资源化再利用,还要实现规模生产。这些都是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操作难度大、周期长。但是,在南方糖区,糖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已有了相当程度的进展。突出体现在:第一,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广西、广东都做了甘蔗高产高糖及至吨糖田计划,在管理机制、科技协作、资金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第二,南方糖厂平均生产能力已超过4万吨,国际规模的制糖龙头企业已经形成, 如除了前文提及的广西贵糖之外,另有广东江门甘蔗化工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年产糖30万吨以上。第三,经过近10年“三废”污染治理,酒精废醪液制有机肥回田的技术与管理机制已趋成熟,大型龙头制糖企业的生态化构造已具雏形。第四,企业改制幅度大,措施灵活、到位,表现为在我国上市的制糖企业都属南方糖厂;没有上市的甘蔗糖厂,也大都着眼于“第一车间”的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蔗农入股,搞股份合作制,有效地把农民、工人和企业组成了利益共同体,优化了管理,提高了效益。
进入21世纪以来,糖产量新疆年均增长3万吨,而南方糖厂年均增长131万吨。可以认为,当前的形势是新疆制糖准备起跑,而南方糖业已经提速。尽管预计5 年后,我国食糖消费量将增长约400万吨,但依照眼前的糖业发展局势, 南方糖极有可能使新疆糖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
(二)以绿色糖生产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和拉动制糖生态化发展
第一,绿色糖生产的战略意义。
其一,生产绿色糖能够启动和促进新疆制糖的生态化建设。这是因为,生产绿色糖的必要和前提条件是甜菜的种植与加工要实现生态化。
其二,生产绿色糖,新疆就能够利用生态化建设的优势,变成长洼地为成长高地,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开辟空间。
在世界范围内,绿色糖的销售量年增加率为30%,其售价是普通糖的3~5倍。需求量在美国、德国及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不断增长,将使绿色糖成为未来食糖市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新疆具有生产绿色糖的后发优势:(一)新疆甜菜种植区多为传统农业经济区,生态环境受工业污染轻。(二)甜菜生产是农户择地分散种植,这一方面提供了生产绿色甜菜所需的关键要素——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又为在甜菜生长过程中少用或不用人力物资如化肥、农药、生长剂等,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在目前基础上加强生态化建设,新疆制糖建设的相对滞后,将高效率地转变为生产绿色糖的后发优势。
第二,着眼于开拓国际市场,实施绿色制糖行动计划,推进和拉动制糖生态化发展。
由于我国当前的绿色产品生产水平很低,眼前的首要任务还是制定和完善绿色产品生产、消费方面的相关法律,尤其是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产品监测法律体系[15—16],因此,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准备和启动绿色糖生产,实施绿色制糖行动计划。
各级政府环境管理部门要着手对制糖企业实施绿色生产管理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企业是否实施了清洁生产,是否进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由于考核是从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准备绿色糖外贸的角度出发,督促和指导企业从预防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入手去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企业“自我决策、自我实施、自我控制”从而“自我管理”,以此将环境管理融入到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当中。所以,实施绿色制糖行动计划,能够促进新疆制糖业实现“贸工农”联动发展,取得制糖生产国际化、生态化的双赢。
绿色制糖行动计划也是一种激励手段,用以调动企业生态化生产的积极性。这需要环境管理部门同糖业协会协调行动,推荐和协助已实施了清洁生产、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的企业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以及相关出口国家和地区需要的体系认证,以期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尽快与国际接轨,力促其产品进入世界食糖市场,如期货交易市场,提高其产品的国际国内竞争力。通过这种方式,其它企业追求生态效率的积极性将被调动和提高,从而有力地推进新疆制糖业的生态化发展。
(三)开展“白糖”外贸,灵活运用“黄箱”、“绿箱”政策,推进新疆制糖业集中化发展
第一,新疆具有开展食糖外贸的地理优势和外部市场条件,应当加以利用。
首先,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新疆糖从腹地到腹地的“西出”,可以变区位销售劣势为优势。长期以来,新疆制糖业一直走着长途内销的发展模式,内贸依存度达80%以上。而同样是出疆,如果食糖向西输出,则新疆接壤8 国的地缘优势立即得以凸显:国内主要产糖对手的食糖,至少要比新疆糖多出3000千米运距!
其次,与新疆接壤国的食糖市场空间大。以俄罗斯为例,其食糖年消费量约为700万吨,但该国当前的食糖自给率仅为20%~25%。实际上, 俄罗斯制糖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原糖进口,近几年,其年进口量均在100万吨以上。俄罗斯政府计划到2010年使其食糖自给率达到50%,届时其自产食糖空缺将仍高达300万吨以上。
第二,新疆制糖业发展食糖外贸,存在着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中普遍存在的生产不集中即企业多、规模小,极易形成过度竞争的劣势,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避免。对此,应当灵活运用“绿箱”和“黄箱”政策,将对外贸易同企业整合、集中化建设相结合,实现由生产集中化而导致的有序竞争。
应积极将出口贸易政策向国内支持方向转变。尽管贸易对象可能并不是WTO 成员国(如俄罗斯),但是应当从长计议,积极落实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特色产业自我发展能力”的对外贸易方针。其重点,是在金融(如信贷、信贷担保、出口保险、出口市场拓展基金等)、税收、财政、食糖出口基地建设、科技投入等方面制定以激励为主的政策,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对甜菜种植,加工工艺及设备、产品等进行研发与改造,协助其提高甜菜种植水平、食糖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扩展和增强其产品出口的渠道与能力,以此推进和造就制糖龙头企业“贸工农”联动成长、新疆制糖业集中化发展。
注释:
① “新疆伊力特糖业公司年治理废水250万、水循环使用率90%水资源节约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察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