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江县东榆镇小学 南江 635600)
【内容摘要】:教学中核心语文知识是我们的主线,是我们的立足点,抓住这条主线不放,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是主导,学是内在因素,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好语文知识,这就是我们要真正达到的目的。
【关键词】: 过程 关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思想素质,树立“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化建设人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释疑解惑,传授知识外,还得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启迪学生的智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灵活多变,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能力是语文基础运用的再现,在教学中牢牢把握住这个核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至始至终的立足点。
教与学是一种互动关系,相辅相成。教是学的手段与方法,学是教的目的和检验语文基础知识的再现。最终达到不教才是我们真正所要的目的。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动态性与易变性
学生心之所想,则有其行,动态心里,瞬息则变,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发现,抓住时机,做好工作,使之端正思想,明确目的,表明态度,专心学习。这样既能使之安心于课堂学习,又能在情绪上有安定性。把握学生的动态,不仅要观察,了解,最重要的是与学生交朋友,与他们说知心话,如拉拉家常,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讲故事,做游戏,并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并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此学生的思想动态就在教师的掌控中,教师针对病因,对症下药,将易变予以改变。
随意性、盲目性也在小学各年级中存在,特别是山区的孩子表现最突出,记得一次上二年级语文课时,一位学生突然冲出教室,当时把全班的学生和老师都吓懵了,原来是这位学生,在家里吃多了,拉肚子,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未雨绸缪,上课前几分钟,首先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不让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随时讲纪律,讲规则,讲生活习惯,讲饮食卫生,表扬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互帮做的学生,形成人人守纪律,个个树新风,风清气正,教学次序井然,安静祥和的氛围,孩子们在舒适的环境里勤勤恳恳,生动活拨的学习,彻底改变他们的易变性,展现出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个不断追求上进的纯真的童心。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细致性与稳定性
教师的细致性源于自身的修养。理论的学习,认识的提高,教育工作的热爱,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无不体现在教师修养之中。教师的修养素质越高,责任心越强,这样对学生就爱之有加,关心备至,教育者就不会把自己高高置于学生之上,而认为自己只是他们中的一个长者,不应该有任何骄傲的资本。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是三言两语,也不是动辄就训人,更不是随便就骂人,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耐心的说服,细心的帮助,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更要关心他们,不能歧视,哪怕就是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面部的表情,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否则他们就会破罐子破摔,那时你就是磨破嘴皮子,跑断脚杆子,要扭转其思想之转变,是难上加难。多一份爱心,就多一份温暖,多一丝留意,就多一份上进,多一分笑意,就多一份鼓励,所以教育工作者随时都的留意,随时都得关心孩子,让自己的工作做的细上加细,半点都马虎不得。同时工作要实,要有耐心,要下苦功夫,常与家长沟通。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工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启发、诱导、关爱、帮做都要细致化,常态化,稳定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致力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自然教师心情愉悦,学生轻松,攻关闯难就不在话下了。学生的思想,学习的稳定性凸显无疑了。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趣味性与知识性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怀信心去学习和掌握知识,而不是形式化,表演化,装饰化,把课堂搞得五彩缤纷,演员粉墨登场(学生),哗众取宠的课堂情景剧,掩盖学生掌握核心语文知识的空间,学生根本不能从文本中掌握核心语文内容,就像散光的灯暗淡模糊,甚至给人留下的是阴影。我们要的是聚光灯,直指靶心——语文基础知识,否则你就是一个教育失败者。——因为你违背了小学语文内在的整体核心联系,忽视了基础知识教学,为了克服和纠正这一偏向,做到表面平静,而实际学生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勇于思考,努力掌握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小学二年级语文《秋天的图画》一文,让学生在一节课内掌握九个生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于是采取了分内的方法,首先找出其中的五个形声字,再将“利”、“龙”、“夹”、“良”、“然”板书于黑板之上,让他们温习并读出字音,在此基础上再现:梨、笼、颊、燃、浪,让学生指出那是字形,那是字音,学生很快接受这几个字;再如:“图”“梁”的读音,用几句顺口溜:四四方方一间圏,“冬”字就往圏里钻,图上秋天高’粱黄,“米”字头上“水刃点”,又如,“勤”通过说谜语的方式:廿中压在大王顶,大王无奈斜着身,力在一旁着了急,慌慌忙忙去挨紧,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很快的掌握这几个字。再如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体会秋天的景像和人们对秋天的喜爱及赞美之情。这是本文的难点,教师要突破之一难点,第一,让学生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挂起----,(2)------露出------(3)-----翻起------(4)-----举起-------它赋予了人的动作。第二回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了生气,秋天更加美丽)第三仿写句子:(1)春天也是美丽的图画。(2)我喜欢果实累累的秋天。(3)太阳从东方露出红红的脸颊。(4)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文本中的比喻,拟人句子都是为了把事或物写得更生动,更美丽,使之更富有生气;“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这一设问把上下文连贯起来,文章显得自然流畅,上文秋天的美景是勤劳的的人们用汗水绘出的丰收画卷,借大雁对劳动人民进行了赞美,文章主题宣明,语句生动,学生很快就搞清楚这一主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紧抓住核心语文知识这条主线不放,让学生牢固的掌握好语文基础知识,从理性到感性,反复积累,实践巩固,最终以成大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把握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分解难点,为此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做到有的放矢,起到良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激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就得认真引导,一步一步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上进,在教学手段上,不仅要新,更要注重趣,也就是说趣味性与知识性紧密地结合,当然趣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趣必须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让学生这种心里愉悦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那种课内呼,课外应,当记者,搞采访,问张三,访李四,你来我往,四十分钟的课堂被宣闹声全部吞噬,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忙得满头大汗,一部分学生无所事实,有的老师认为这就是趣,不礼貌的说这是胡闹,给学生带来的只能是灾难,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以适应学生,迎合学生的胃口,让学生在语文基础上下功夫,不断获得新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回放性与自觉性
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总是向老师叫屈,有的是课上记得,下课就忘,有的是老师讲时记得,讲后就忘,究其原因是双重性的。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不新,没有吸引力,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所讲的知识没有热在学生的脑海里,印象模糊,烙印不深,教师应改进方法,更新手段,把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兴趣提起来,这是最主要的,然后交给学生学习方法:首先是温故、回放、过电影。教学生除了温习课文及老师所教的知识以外,再通过回忆,像看电影一样把应掌握的知识再现于眼前,再次装进自己的头脑,得以巩固;其次教育学生勤动脑,勤动手,养成一种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查资料,解疑难,同探讨,明真伪,常总结,的结论,诚恳拜“师”求上进,相互学习涌激情,记心德,谈经验,多践行,互交往,写真话,吐真情,细观察,多领悟,再现知识于笔端;第三,多看多记。教育小学生从小就要养成时常读一些适合自己的进步书籍,吸取有营养的成分,如精彩的词、句、段,填补知识营养的不足,俗话说“博采广记”,知识积累愈多,视野就越开阔,理解能力就越强,看问题、分析问题就越透彻,可以说文本上的东西,老师一点就通,如此学生自然就学的轻松愉快,教师在教学中也感到十分愉悦。学生自觉的学习,自觉地温故,这样做不仅牢牢掌握了文本知识,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感悟性与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感知到运用,也就是由理性到实践,这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程任务。要把这项工程做好,教师就得理性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对文本有一个通感,绝对不能把文本中的知识搞得支离破碎,让学生拾破砖烂瓦去建高楼大厦。实效性是建立在感悟性的基础之上的 没有感悟便没有实效。让学生领悟一篇课文,首先就得从字词句段着手:中国的汉字不仅数量大,而且每个字的含义也十分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解词语奠定了基础,同样一个十分优美的句子,关键词语起着十分的重要作用-----
例如二年级语文《假如》一文的第一个生字“寻”不是教师去说读什么音,有几种解释,而是在学生掌握査字典方法上,去理解其读音和含义,(1)读音:xin,含义,找(2)读音xun含义(1)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2)姓。这样教师把掌握知识的平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去感知,领悟。再如“遥远”一词老师不说非常远的意思,而是用粉笔勾出两座大山,标出两山的距离500公里,然后让同学们思考两山的距离怎么样,同学们都能回答出距离很远,然后再让同学们把“距离很远”用一个词语概括,同学们自然会想道“遥远”一词。形象的理解,远比抽象解释理解容易得多,也接受得快,同学们内心的活力就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荡起绿波,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再去思考:“我”画太阳、谷粒、双腿的意图是什么?经过反复阅读理解,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回答关爱小树,关爱小鸟,关爱残疾人,显示了胸怀博大,童心纯真。有了感悟,就会产生灵感,良好的效应使教师感到无比的欣慰。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究教法、手段。引导、启发,学生在知识的领域里产生悟性,激发活性,使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又要交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去探索、去研究、去分析、去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主次,轻重,重点与难点;才能明确知识的积累是内在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所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样学生就会持之以恒,经久不息地轻松愉快的学习,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一句话,教与学在教学中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相互配合,一步一个台阶,走向辉煌。
论文作者:杨莹珍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目的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1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