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玉[1]2011年在《朱熹德育思想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德育思想体系的完成者。儒家学派从孔子开始就非常注重德育,朱熹以孔子的德育思想为核心,吸取了从先秦到南宋的教育学家德育的积极成果,总结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德育理论,在德育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朱熹作为封建社会中有远见的思想家,他能深刻地理解宋代的时代精神,系统地整理和总结从先秦到南宋的德育思想,并形成一套完备的德育理论体系。该体系命题范畴精深,思想内容深刻,因而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由于封建统治者的不断倡导,朱熹的德育思想在元明清三个朝代都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并不断地发展、演变,影响了中国社会数百年。朱熹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于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在他从事教育生涯中,十分重视德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圣贤”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通称,在朱熹的德育活动中,他将“圣贤”作为自己德育活动的目标,对当时的学校教育和个人学习提出了一个方向性的指南。同时,朱熹不断地进行德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并根据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总结出实现德育的途径包括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自我教育是朱熹最为重视的内容,包括了立志、克己、省察、涵养、主敬、穷理、笃行等七个方面。朱熹在长期德育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循序渐进法、启发诱导法、因材施教法、养成教育法、自我教育法,这些德育方法都是他不断总结、提炼出来,并得到实践检验为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我们今天推行道德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朱熹的德育思想是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难免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其中不少内容是合理的,如把学校德育放在首位、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自我修养、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等等,这些内容对当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要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分辨其精华糟粕,并进行不断创新,就能使朱熹的德育思想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源泉。
常建勇[2]2000年在《朱熹自我教育思想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朱熹作为一代儒学教育大师,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本文主要探讨了朱熹的自我教育思想。 朱熹通过对心的规定,论述了心不仅能主动认识自己和体认万物之理,而且能主宰性情和事物万变,为自我教育提供了内在基础。个体应用自律、自省、存养、居敬等自我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形成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进行道德实践,以治国平天下为修身目的,为自我教育确立了最终目标。另外,自我教育不是封闭进行的,在师长教导、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自我教育与社会教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朱熹正确揭示了自我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心理过程。 朱熹关于自我教育的诸多深刻见解,如自我教育中突出主体性、注重个人修养等,均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完善有借鉴意义。
贺韧[3]2006年在《儒家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产生了以宗法血缘秩序为基础、以礼为基本内容的基本道德观念。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派思想家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其中,又以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尤为突出,它们构成了我国道德文化的精华。 自孔子以来的儒家先贤们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问题,从人性和政治两个方面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过大量的论述。先秦时期是儒家传统教育的奠基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人物,他们确立了儒家以仁为中心、以促进个体德性人格的养成和现实伦理秩序的完善为旨归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两汉隋唐时期,董仲舒、班固、王符等儒学家们从道德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到宋明时期,朱熹、王守仁、王夫之等对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作了新的概括与提升,创造性的建立了理学道德教育思想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孔子以来仁学道德教育思想的合理性,从而使儒家道德教育思想趋于完善。 以孔子为核心的传统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一开始就把目光牢牢锚定在现实人伦秩序之中,克己复礼,寻求现实伦理秩序的完善。正因为如此,从日常伦理生活需要出发,以促进现实人伦秩序的稳定建构与社会的和谐,就成为儒家道德教育实践的内在精神。正因为儒家把现实人伦秩序的完善视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所以儒学家们把道德教育不仅看作是立身之基,而且看成是为政之本,由此而奠定政教合一的教育模式。在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时,提出了“行忠信”、“明人伦”、“化性起伪”等直接指向现实人伦秩序的道德教育基本内容,并在长期的道德教育实践中提炼出“身教示范”、“因材施教”、“环境陶冶”、“知行统一”等一系列立足现实伦理实践的行之有效且极具特色的基本方法。 儒学家们不仅重视对他人的道德教育,对道德自我教育的实现形式——道德修养也是十分关注的。他们把修身问题定位为“修身为本”,认为“白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甚至
姚宇轩[4]2017年在《朱熹道德教化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切实在大学生中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使高校学生真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并切身践行之,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人们总是习惯怀揣现实难题,回眸历史,希望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寻求解惑之道。传统文化中对道德教化极为重视,朱熹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建立的系统、完善的道德教化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虽距离朱熹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八百多年,但传统不能丢,思想政治教育应植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中。本文旨在通过对朱熹道德教化思想进行分析、梳理,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联系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传统的力量,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文章从朱熹道德教化的基本内容、被重视的原因、目标、大学间架、方法论五个部分分别分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示。第一章,探析了朱熹道德教化思想基本内容。本文认为“理一分殊”和“人性论”是朱熹道德教化的思想方法和逻辑起点,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第二章,阐述了朱熹重视道德教化的原因,分别从道德教化是治国之根本以及道德教化在人格涵养中居于核心地位两方面进行阐释,并探究朱熹重视道德教化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作用。第三章,详细梳理总结出朱熹进行道德教化所要达到的目标为“明人伦”的基本目标和培养“圣贤”人格的根本目标,“仁”的理想人格和“学以变化气质”都是“圣贤”人格养成的重要原因。第四章,通过对《大学章句》间架中“三纲领”、“八条目”的研究,探索其现代价值。《大学章句》强调修身,内因是变化的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作用,一个重要因素是引导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同时,《大学章句》的道德教化规范论和方法论都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古为今用的地方。第五章,立足朱熹的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道德修养、知行统一等道德教化方法,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引导学生先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再读传统文化,循序渐进;负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应以“无人弃”为目标,针对每个学生“开发其聪明,成就其德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肯定学生主体精神,重视自我修养;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践行道德义务,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储成君[5]2018年在《《四书》榜样教育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榜样教育是指教育者选树合适的榜样,启发、引导受教育者模仿、学习榜样的品德、行为和其他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当前,榜样教育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学界的研究视角鲜有触及中国传统榜样教育思想。其实,儒家一直有重视榜样教育的历史传统,在《四书》中,原始儒家就已初步奠定了榜样教育的理论范式,这能为当前榜样教育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提供借鉴。首先,《四书》从天道论、人性论、治世论三个维度建构了榜样教育思想的理论根基。天道论阐说了“天”是榜样道德价值和道德使命的终极来源和最后保证;人性论确证了榜样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治世论解答了榜样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其次,关于《四书》榜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以榜样教育基本要素为分析框架展开析理。一是《四书》榜样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目标,具体实现路径是通过“个体-家庭-国家-天下”的层层扩充。二是《四书》中榜样人物的类分。依扰据身份、地位标准,榜样主要包括圣王、贤臣、士人三类,内在逻辑是榜样治国。三是《四书》榜样教育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教育主体主要包括“圣人”、“君子”、“贤士”三层次,民众是榜样教育的主要客体,榜样教育的主客体之间呈现为君臣关系、臣民关系、师生关系等复杂面向。四是《四书》中榜样承载的道德内涵,这是榜样教育传递的具体教育内容,包括个人道德、政治道德、交往道德三个层面。五是《四书》榜样教育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自我教育法和身教示范法,前者指向“修己”,主张个体积极地自我教育、反省自求、学习榜样;后者指向“治人”,主要是执政者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开展教化。最后,《四书》榜样教育思想的特点、局限与意义。《四书》榜样教育思想有其独特性:教育内容方面注重情感教育,教育形式方面强调道德践行,教育功能方面彰显政治教化,教育方法方面突出责任担当。不容否认,《四书》榜样教育思想不可避免的存有理论局限:榜样教育目标理想化消解了达成的现实性,榜样标准单一化拒斥了榜样的多样性,榜样结构精英化否定了榜样的普遍性,功能认知绝对化忽视了教育的复杂性,修养方法的自律性忽略了教育的他律性。《四书》榜样教育思想对于现今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榜样教育功能定位、榜样教育方法实践皆富有启迪,需要“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转化”相结合,扬长避短,继承发展。
梅永愿[6]2017年在《儒家修身思想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大学生自我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更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为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更好实现,需要为大学生自我教育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倡导全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儒家修身思想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将其有效运用到大学生自我教育中,是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儒家修身思想的要义把握及其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在要义把握方面,主要对儒家修身思想的内涵、特点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在运用的必要性方面,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实效性两个角度展开详细的论述。第二部分,阐述儒家修身思想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运用的目标和原则。关于儒家修身思想在大学自我教育中的运用,在运用目标方面,提出了三个重要目标:一是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自觉形成;二是促进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自主提升;三是促进大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实现自我完善。在运用原则方面,主要提出了批判继承性、时代创新性和全面渗透性原则。第三部分,探究儒家修身思想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运用的过程和途径。在运用过程方面,主要构建了环境诱导与自我驱动、自我建构与自我监控、自我肯定与自我完善等三大环节。在运用途径方面,主要提出了营造蕴含儒家修身思想元素的校园文化环境、强化高校儒家修身思想文化资源库建设、运用承载儒家修身思想元素的载体等三大途径。
丁宁宁[7]2017年在《朱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由朱熹创立,成形于南宋时期,而后在我国不同的历史阶段中被丰富和发展,是我国影响力较大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朱熹道德教育思想是中国宋代以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的“明五伦”、“道德教育为先”、“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知行结合”等观念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之中,在中国道德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并仍为当今中国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朱熹道德教育思想注重个人修身,从自我修养开始扩大到立志慎独再到追求真知励志笃行,其中许多道德教育思想在宋代以及以后的朝代里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思想体系中道德教育途径也丰富了现代道德教育的途径,为现代道德教育工作创造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朱熹道德教育思想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当代各种思潮冲击下,原有的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已经呈现明显弱化的趋势甚至在某些层面有异化倾向,对朱熹道德教育思想进行挖掘、再认识可以更好地深化其优秀思想内涵,挖掘出对当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有益的成分,使朱熹道德教育思想重现活力。但是由于所处社会背景和人们认知度的原因,朱熹道德教育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挖掘其优秀思想成分、剔除其糟粕部分使之能充分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就成为亟需研究的问题。因此,对此论题的研究,对于丰富道德教育内容,为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本文通过研究朱熹道德教育思想,提炼出其中的优秀成分分别为:“明五伦”、“道德教育为先”的道德教育内容;“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知行结合”的道德教育原则;注重个人修身、立志慎独、追求真知、励志笃行的道德教育方法;以及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的途径主要包括道德教育的自我层面、道德教育学校层面和道德教育社会层面。最后,分别总结分析了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包括充实了当代道德教育体系的基础为当代道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有利于构建中国当代道德教育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保障;有利于实现当代道德教育为先道德教育理念改进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体制;丰富了当代道德教育的内容,循序渐进符合道德教育的合理性,立志慎独提高道德教育的自觉性,知行结合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性;拓宽了当代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注重自我道德教育,提高国民思想政治水平,注重学校道德教育,宣扬先进的思想政治观念,注重社会道德教育,构建良好精神文化环境。
刘培军[8]2008年在《朱熹的德育方法及其现代价值》文中提出德育方法是实施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德育方法实施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德育效果的好与差。在当前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有效借鉴传统德育方法的集大成者——朱熹的德育方法,分析其德育方法形成的背景与基本体系,并探讨它的现代价值,不仅可以给我国当前德育面临的困境带来一丝启发,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论文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以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的概念加以了界定,概括性地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朱熹德育方法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和德育方法形成的思想基础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概括性地指出了朱熹德育方法的产生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教育目的、德育内容等具有紧密相联性。第三部分对朱熹德育方法的基本体系进行了阐述,分别从德育方法的基本理念、德育方法的实施要求、德育的基本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展现朱熹德育方法基本体系的内容、特征和德育方法实施的要求。第四部分探讨了朱熹德育方法的现代价值,论文从当前主体自我修德和学校德育过程中存在的方法问题着手,结合朱熹提出的一些德育方法,探讨了朱熹德育方法对主体修德、社会治德、学校德育的启示。论文结语部分强调了研究德育方法的重要性,提出对朱熹德育方法要批判地继承,并要在德育工作中综合地考虑各种德育变量,灵活适度地运用各种方法。
林建华[9]2010年在《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朱熹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代宗师,长期以来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围绕着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朱熹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在文献的疏理过程中,笔者发现尽管有关朱熹教育思想研究的著作很多,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拓展的研究空间。一是关于朱熹教育思想的研究大多是附着于教育史、教育思想史的通史性或者断代史的研究中或者是附着于朱熹哲学思想的研究中进行的,而专门研究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专著却并不多见,这对于朱熹这样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需要用专著的形式以足够的篇幅,从容地研究朱熹教育思想体系;二是在朱熹教育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生成的客观基础和朱熹创建庞大的教育思想体系的主观条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样就影响到人们亲切、具体、生动地来把握它的教育思想体系。三是对何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在许多的研究中并为深入探讨,往往作为不证自明的前提,在阐述朱熹教育思想时一笔带过。正如熟知并非真知。人们经常谈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但究竟朱熹教育思想体系是什么并未见到多少全面深入的研究。基于上述的体会,笔者在本文中重点阐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生成的客观基础。一方面从宏观的视角考察两宋之际由于政治文化的丕变而形成的右文重教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从南宋时期闽北的文化地理来考察其当时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文环境,力图从南宋时期闽北所具有的多重优势的叠加聚焦中来说明为何在这偏远的山区中会产生朱熹这样一位继孔子之后的伟大的教育家的深层原因。二是深入探讨朱熹创立其教育思想体系的主观条件,特别是他的全面而生动的教育生活史,包括求学、自学、游学、访学、办学、教学、劝学等方面以及朱熹独特的精神气质,力图亲切、具体、历史地说明朱熹的教育思想体系与他的丰富的教育实践的内在联系。三是对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建构进行深入的研究,从朱熹教育思想体系何以可能?朱熹教育思想体系集大成的特点、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全面性、层次性、规律性、逻辑性等方面对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建构进行方法论的探索,力图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建构提供方法论的基础。
黄秋蓉[10]2012年在《《大学》自我教育思想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我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畴,尤其是在这个科技和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空前的提高,自我教育将会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大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自我教育思想,在我国古代就被誉为圣贤之学,更是被视为帝王将相的教科书,对现代大学教育仍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运用辩证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首先要从自我教育目标、自我教育的途径、自我教育的方法等三个方面对《大学》中的自我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概括。其次,对当前大学生自我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大学生自我教育虽然越来越得到大度所高校的重视,但是由于院校层次的不同、教育层次的不同、专业类别的不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存在着差异性;由于大学生自身自我教育水平偏低,自我教育能力的欠缺以及家庭和学校的合力不够,大学生自我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大学生自我教育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及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最后,借鉴《大学》的自我教育思想,对加强当今大学生自我教育提出了意见建议。大学生自我教育要坚持自觉性、实践性、持久性、层次性原则,重视思想道德的自我教育、强化文化知识的自我教育、加强人文信念的自我教育,从激发自我教育需求、创新自我教育方法、拓展自我教育空间、优化自我教育环境等四条途径进行。
参考文献:
[1]. 朱熹德育思想探析[D]. 傅文玉. 海南师范大学. 2011
[2]. 朱熹自我教育思想探析[D]. 常建勇. 首都师范大学. 2000
[3]. 儒家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 贺韧. 湖南师范大学. 2006
[4]. 朱熹道德教化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 姚宇轩. 南京师范大学. 2017
[5]. 《四书》榜样教育思想研究[D]. 储成君. 南京大学. 2018
[6]. 儒家修身思想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 梅永愿. 西南大学. 2017
[7]. 朱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 丁宁宁. 辽宁工业大学. 2017
[8]. 朱熹的德育方法及其现代价值[D]. 刘培军. 西南大学. 2008
[9]. 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 林建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10]. 《大学》自我教育思想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D]. 黄秋蓉. 湖南科技大学. 2012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朱熹论文; 儒家论文; 道德教育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大学章句论文; 读书论文; 大学生论文; 大学论文; 四书论文; 国学论文; 宋明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