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183;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第二章论文,自然灾害论文,第四节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①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②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③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实施策略:①运用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气象灾害(旱灾、台风、寒潮灾害)的空间分布;②比较同一气象灾害(旱灾、台风、寒潮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③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气象灾害(旱灾、台风、寒潮灾害)的空间分布;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案例分析,提高读图析图和分析归纳能力;学会阅读数据统计表了解我国旱灾、台风发生的时间和地区差异;通过布置课外探究活动,训练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以及表述知识和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接触和关注生活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及灾情程度,增强灾害意识及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第四节,通过之前三节课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生物灾害的学习,学生对于某一自然灾害的学习方法已经有所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本节内容在高一年级的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已经有所铺垫,可以前后联系,比如:季风与旱灾、气旋与台风、高压与寒潮等等。
本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有三部分内容,一是旱灾,含“旱灾的灾情特点”、“旱涝关系”和“旱灾中心”;二是台风灾害,含“台风灾害发生频次”和“台风灾情”;三是寒潮灾害,含“寒潮频次”和“寒潮特点”。本节课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及灾情程度,增强灾害意识及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学情分析
学生为福建省厦门市某重点中学高二年段文科班,通过高一系统地理的学习,对地理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作为文科班的学生,对地理学科还有较强的求知欲。
同时,学生对于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掌握的不牢靠,读图和析图能力都较欠缺;同时本课教学为“激活课堂——厦门市高中新课程实验选修课教学观摩课”,属于借校借班上课,实际情况使得授课者无法事先对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本课设计中的“层层提问”“指导读图”等,教师都将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和实际情况加以点拨引思。
五、教学方法
读图表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图像、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表达能力;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教学难点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视频“热带风暴”和动画图“农业旱灾”“台风路径”,实景图“水乡遭遇严重旱情”“台风肆虐后的景象”,示意图“华北区干旱机制”“台风移动路线”以及有关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各种统计图表、专题地图等。
八、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教学重视读图指导,将读图指导贯穿始终,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层层设问和点拨引思,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补充相关图表,引导学生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帮助学生提高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能力。通过视频、动画和幻灯图片,创设情景,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通过乡土图表的呈现,对我国气象灾害灾情的分析,激发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另外,本课设计了“课外探究”活动,能结合课程标准,训练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以及表述知识和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接触和关注生活的意识。
九、教学过程
【引课】我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哪四大类?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水文灾害的灾情特点和分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影响面最广的气象灾害。
板书: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
【设问】我国地域辽阔,季风气候不稳定,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哪些呢?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
板书:一、旱灾
【指导读图】“厦门同安旱灾”“水乡遭遇严重旱情”“中国不同灾种受灾人口比例”“农作物成灾面积比例”和“农业旱灾灾情统计”
设计意图:通过乡土图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引导分析】旱灾的受灾人口比例最高、农作物成灾面积比例最大。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旱灾严重的国家,1949年、1959~1961年、1965年、1972年、1978年等都发生区域性大旱灾。
【案例分析】1972年大旱年(教材P46~47)
材料展示:“不同自然灾害持续时间对比”“中国1972年干旱程度”
图1 不同自然灾害持续时间对比
【问题引领】根据教材图2.31分析我国旱灾发生范围,根据图1及教材资料分析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时间。
板书:1.灾情特点:范围最广、持续最长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指导读图】“中国干旱和旱灾频率”
【观图思考】“干旱”与“旱灾”的区别?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层层设问,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图前设疑】旱灾区往往分布在什么地区呢?
【指导读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中国人口分布”“九大商品粮基地”“四大工业基地”以及动画图“农业旱灾”“城市旱灾”
【引导分析】旱灾区往往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气候区。
设计意图:补充相关图表,引导学生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帮助学生提高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能力。通过动画,创设情景,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读图回答】根据“中国旱灾频次分布”和“锋面雨带图”(下页图2),思考旱灾中心有哪几个?旱灾特点?
图2 锋面雨带示意图
板书:2.旱灾中心:华北、华南、江淮和西南地区
旱灾频率30%,平均每年发生旱灾8次。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江淮地区的“伏旱”和西南四季旱。其中,华北是我国的第一旱灾多发中心。
【指导阅读】“光绪年间华北大旱”(教材P53“阅读”)
【点拨思考】为什么华北是我国的第一旱灾多发中心?(而且春旱最为严重?)
【指导读图】“山东禹城平均气候统计资料”“华北春旱示意图”
表1 山东禹城10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
【分析归纳】自然原因:降水季节变化大,春季降水少;春季多大风天气,气温回升,蒸发强烈。
人文原因:灌溉不当,土壤盐碱化(生理干旱);华北又是我国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的地区,生活生产需水量大。所以华北是我国的第一旱灾多发中心,而且春旱最为严重。
设计意图:补充相关图表,引导学生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帮助学生提高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能力。
【图前设疑】我国的旱涝关系怎样呢?
【指导读图】“洪涝程度分区图”“锋面雨带图”
【点拨思考】5~6月南北方的旱涝情况?7~8月南北方的旱涝情况?华北春易旱而夏季呢?江淮地区夏季易旱而春季呢?
【分析归纳】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同一时间常常“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同一地区常常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我国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替、在空间上交错出现。一年内旱涝交替较多的地方有黄河、海河、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板书:3.旱涝交替:黄、海、长、珠江流域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设问点拨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板书:二、台风灾害
视频播放:热带风暴“纳尔吉斯”2008年5月3日以每小时192公里的时速袭击了缅甸,已造成2.25万人死亡,另有4.1万人失踪。
幻灯展示:“台风肆虐后的景象”系列图片、“1986~1994年台风灾损情况”(教材P50表2.6)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幻灯图片,创设情景,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分析归纳】我国为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造成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
板书:1.灾情严重: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设计意图:通过乡土图表“台风灾损情况”,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指导读图】动画图“台风路径箭号示意图”(下页图3)
【提问】台风与热带气旋的关系?我国台风发源地?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有哪几种?最多的是哪一种?
【指导读图】“严重登陆台风次数”并引导分析严重登陆台风的空间分布特点?
【分析归纳】读图可知台风灾情的影响范围广:南起两广,北至辽宁的漫长海岸带时常受台风袭击,大多数内陆省份(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吉林、黑龙江)也能直接、间接地受到影响。
图3 台风路径箭号示意图
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广东和海南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板书:2.灾情分布:沿海重、南方重
【指导读图】“台风经济损失”
【提问】地均GDP的分布特点?年际经济损失变化特点?海南与浙江比,海南登陆台风次数更多,但是经济损失却更小,为什么?
【分析归纳】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GDP高(经济发达)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
设计意图:加强概念教学,提高课堂实效;通过读图指导和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帮助学生提高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能力。
【案例分析】表2.7“9216号台风灾害主要灾损情况”(教材P50)
【提问】受灾省区县数量?本次台风在哪里登陆?直接经济损失最多的是哪两个省?为什么?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也受灾却没有经济损失,为什么?
【前后联系】这与上海的台风防御能力强有密切关系;有关防灾与减灾的相关内容,我们将在后面第三章中专题学习。
设计意图:层层设问,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前后联系,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总结】本节课了解了影响面较广的两种气象灾害(旱灾和台风)。此外,影响面较广的气象灾害还有寒潮,将在下节课继续学习。
课外探究
台风有“过”也有“功”
结合本节知识以及本书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内容,同时可以查阅各种资料,分析台风的“功”与“过”。字数不限,16K纸,班级、姓名写在文章标题之下。
设计意图:结合课程标准,训练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以及表述知识和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接触和关注生活的意识。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通过读图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层层设问和点拨引思,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指导阅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视频、动画和幻灯图片,创设情景,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通过乡土图表,激发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遗憾之处:本课教学属于借校借班上课,实际情况使得授课者无法事先对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所以本课设计中的“层层提问”“指导读图”虽然是预设的,但是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的点拨引思却是自然生成的。以至于在课堂的前十分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稍显拘谨,气氛稍微被动。
(注:本文获“2010年全国地理新课程教研成果评比”活动特等奖。)
标签:气象灾害论文; 台风论文; 地理论文; 海南台风论文; 台风路径论文; 地理科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广东台风论文; 新课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