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觉县人民医院;四川昭觉616150)
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其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所以有时会引起发烧等症状。季节交替时,婴幼儿时常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天气变化导致细菌增多,婴幼儿的抵抗力弱,因此诱发感冒病症。那么父母们在遇到小儿发热的情况时该如何妥善处理呢?直接喂药的话,可能会给孩子身体健康带来副作用,不吃药则害怕导致病情严重。因此,为帮助家长们杜绝孩子生病发热时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让我们带着以上问题,一起来了解下小儿发热时的处理措施。
一、小儿发热的原因
因小儿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脏器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导致小儿生病发热的概率远远高于成年人,且发热因素多种多样。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则表示病人处在发热阶段,在婴幼儿时期实属常见。小儿腋表体温正常值在36℃~37℃范围内,如果超过37.4℃则为发热。大多数情况下,身体会自发的形成保护膜以对抗入侵病原,发热则为人体免疫系统正在抵抗感染的必经过程。体温异常升高并不一定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但如果发热严重,则很有可能影响人体调节功能,从而损害身体健康,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影响身体调节功能,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所以,找出发热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对恢复健康至关重要。小儿的体温受自身性别、年龄、环境季节、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在正常范围内的体温升高,不一定是因为生病。所以在小儿体温升高时,观察患儿神情变化,及时送医治疗。
小儿发热的原因可分为短期发热、长期发热、慢性低热三方面,下面就一一来说明。
1.短期发热
短期发热多数是由感染引起,这种情况下,应及时注意了解患儿的病史等情况,以及是否有消化、神经、呼吸、泌尿等系统疾病的的症状,是否存在皮疹、贫血、淋巴结等局部感染灶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长期发热
长期发热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论,其发热时间一般多于2周,其中感染性发热原因包括病毒、细菌等呼吸系统感染,肠道、泌尿、神经等内科系统感染,败血症、结核、伤寒等全身性感染,以及骨髓炎、阑尾脓肿等脓肿类局限性感染;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包括以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主的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白血病等组织破坏或坏死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引起的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大脑发育不全、颅内损伤等引起的下丘脑体调节中枢疾病,功能性低热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药物中毒等。
3.慢性低热
慢性低热是指起病较缓,体温保持37.5~38.0℃,并持续4周以上的症状。其中3%的患儿发热原因不明,57%的患儿诊断为非感性发热。除此之外,如果找不到明确原因,则要时刻观察患儿情况,如无明显病态,则发热症状可在几周后自行退去。
二、小儿发热如何处理?
小儿发热的处理方式众多,针对不同的情况要做不同的处理。
1.治疗原发病。上面我们提到了发热的原因,所以患儿在发热时,家长或医生首先要查明其发热原因,再进行相应的退热措施。
2.进行退热治疗
高烧不断的患儿容易引发细胞损伤,所以要及时为其降温。小儿发热出现下面这些情况要及时处理:三个月大的婴儿发热;发热时间多于5天;患儿出现热性惊厥的状况;发热高于40℃并且无法在2小时内降温;出现脱水等情况以及身体或情绪大不如前。
3.降温措施
常用的降温措施有物理措施和药物降温措施,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擦身、用密封性强的塑料袋盛冰块并裹上干毛巾敷头、颈等部位。药物降温则需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大于3个月的幼儿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大于6个月的幼儿可用布洛芬口服或直肠给药,每4~6小时用药一次。医生建议新生儿尽量少采用药物降温,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中医推拿等方式降温,在降温过程中要注意补充营养,多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患儿所处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时通风,及时补水并保持大小便的通畅,切忌采用民间捂被子发汗的方法降温,因其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体温骤升,影响散热,所以一定要慎重。
总而言之,生活中许多不确定因素都极有可能导致婴幼儿发热,如遇突然发热的情况,建议家长们不要惊慌,最好及时送医,查明其发热原因,针对不同的症状做出相应的处理。小儿发热的处理方式随着小儿发热原因及小儿自身身体情况而变化,主要的处理方式包括以下几种:治疗原发病并进行退热治疗,通过物理方法或药物治疗进行有效降温,另外,还可选择中医推拿的方式降温。在降温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小儿病情变化,补充营养,以期能尽早康复。
论文作者:曾云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6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小儿论文; 原因论文; 患儿论文; 体温论文; 情况论文; 婴幼儿论文; 措施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6月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