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情感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论文_戚伯芳

以积极情感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论文_戚伯芳

诸暨市马剑镇小 浙江 诸暨 311803

诸暨市虽然地处长三角发达地区,但几个山区乡镇经济落后,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了留守孩子和祖辈生活。经调查显示,留守孩子的父母一年来仅在春节回家的占82.3%,还有17.7%两到三年回来一次,长期的分离,使亲子关系出现障碍。而95%的留守儿童和祖父母、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友在一起,所以普遍存在学业失教、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教师志愿者,已经参加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四年,在用积极情感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用一个代表性案例以点带面分享给大家,旨在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爱,改变了他

小郑是个11岁的男孩,父母离异,常年与爷爷相依为命。性格孤僻,不爱与人沟通,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为班级倒数,总是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情绪偏激,时常会顶撞老师,也时常不回家吃饭、缺课。

通过询问同学、家访以及对其本人的简单交流,了解到小郑是一个很“可怜”的留守孩子。从出生开始便没有妈妈的呵护,父亲学年在外务工并且从不关心他的成长,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也不曾有经济帮助家庭,家中仅靠爷爷的“五保户”收入与社会救助来维持生活。爷爷的文化素质较低,对孙子的学业与行为等各方面从来不过问,也无从管教,甚至于孙子没有没回家吃饭与就寝都不得知道。一年四季不管天寒地暖都只有一双鞋子,三年级时的班主任师时常看不过去会把他的衣服、鞋子等洗一洗,这就算是“母爱”了。他是同学们眼中的“惯偷”,同学们时常反映他有“偷”的不良习惯,以至于只要班上有某个同学的东西找不到了,便会一同指向他。

经过多方了解,细心观察,查阅资料与咨询相关权威心理专家等。可以确定这是一个典型的由于缺少关爱,没有家庭温暖而引起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个案。在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中,“偷”东西是平时同学们反映最多的问题。在多次家访中得知,回到家中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情,而爷爷总是说“我已经尽力了”,如此贫困的家庭背景促使他养成诸如“偷”等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习惯,更让自卑心理充满他的内心。而在班级里他又很爱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一旦得到肯定时,很有成就感。这是积极的一面,说明内心是积级向上的。因此,要做好小郑的的心理辅导工作,主要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接受现实的家庭背景并积极面对生活。

第二,改善在班级这个小集体中的关系,给予他更多的关爱,让他感受到有人关心如家般的温暖。

几次的接触,我已经取得了他的信任,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有时还会主动来找我沟通一些自己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慢慢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的行为。面对他的坦言,我便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告诉他,人不能选择出生,不理想的家庭背景是暂时的。也正因为如此,你才要更加独立和努力,男儿当自强,通过刻苦的学习掌握知识改变命运。积极联系在外务工的父亲及家中的爷爷,争取他们多花点时间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学习问题。同时,帮助小郑与父亲建立定期“电话关爱”,从而改善亲子关系和获取父爱的温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于他自卑的心理问题,我用尊重、平等、激励的方式与其沟通。我帮他制订了学习计划,特意安排两个品学兼优的男生专门帮助小郑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其中一个与他同桌,并叮嘱两人平时多与他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同时适当开导他。刚开始的时候小郑并不合作,经过大约四周时间的努力开始接受同学的帮助,并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有了明显变化,开始举手回答问题,课后作业也主动询问同学。

为了巩固取得的成果,我接着采用激励机制。在闲聊时得知,小郑曾经拿过别人的东西(包括钱),原因是没吃饭肚子实在是饿得不行,回家也是没饭吃。在强调他这样的行为不正确时,又告诉他,我可以帮助他可以暂时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但是有条件:第一,今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要首先要告诉我,可以向我借钱;第二,向我借去的钱等你有能力了后要还;第三,努力学习,争取提高成绩。他表示同意。事后我帮他制订了复习计划,并监督他是否努力完成。此后,小郑同学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辅导,小郑在与同学的相处上有了信心。独立意识、评价能力、学习能力和集体观念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班级里再没有同学说他会“偷”东西的不良习惯,还全票通过推选他当卫生委员。他变得愿意与老师、同学谈心,还主动打电话给他父亲,讲述他在学校里的事情。他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我欣喜,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变并非朝夕之事。短期的良好表现能否持久并伴随一生,仍需观察、追踪、指导。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着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若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支撑,开展“爱心关怀”活动对于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4).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南京出版社,1993(3).

[3]朱小蔓,《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

[4]佚名,《湖南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中国新闻社,2006(6).

[5]张绍梅,金萱,《留守儿童面临两大困境》,陕西少儿网,2006(1).

[6]周文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泸州教育网,2005(4).

【作者简介】戚伯芳,女,汉族、浙江诸暨人,1997年7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从教25年,一直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研究等。在当地小有名气,为学科带头人、名师,绍兴市十佳师德标兵,参加编书5次,发表论著20多篇。

论文作者:戚伯芳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以积极情感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论文_戚伯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