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美元标准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_货币国际化论文

国际美元标准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_货币国际化论文

国际美元本位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位论文,世界经济论文,其对论文,美元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02)12-0038-0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元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中心货币地位不断加强,国际美元本位(International Dollar Standard)的说法也越来越多地见诸于经济学文献中。本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也同时就是国际美元本位的崩溃,[1](P471)然而,国际美元本位却仍在今天的世界经济中发挥重大影响,成为国际货币金融领域中必须重新审视的重要因素。恰当清醒地估计国际美元本位对国际经济金融活动的巨大作用和影响,是我们分析近些年来美国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预测今后美国经济走向,估计美元、欧元和日元货币走势的基础。

一、国际美元本位:美国在货币金融领域中的超级霸权

国际美元本位本来是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中对美元当时所处霸权地位的一种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中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鉴于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中取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也被称为“国际美元本位”制度。所谓国际美元本位就是指在国际交换和流通关系中主要由美元充当价值尺度、交易手段、贮藏手段的国际货币制度。在二次大战结束之后,对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主要货币和国际金融体系的信心都基本上丧失。在所有货币中,美元凭借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积累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国际交换借以自由进行的惟一货币。从此,美元成为一种国际中心货币。所有其他国家的货币都必须以美元作为基准货币,订立一个对美元的官方汇率平价。实际上,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并没有创造美元的国际美元本位地位,它只是承认了美元的垄断地位。国际美元本位制度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实力基础之上的。在当时的世界经济形势下,美元等同黄金的地位只是世界各国一种无奈的选择。

从根本上说,国际美元本位,或者说一个国家以自己的货币向世界经济体系提供中心货币的地位,是一种自然垄断。美元中心货币地位会由于国际美元本位的自然垄断性质,随着世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过程不断深化而不断加强。

首先,在世界外汇市场上,中心货币的存在会为所有国家提供一种规模经济,节约大量交易费用。假如世界经济中有n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那么为了在世界范围内组织银行间的外汇市场,就必须有n(n-1)/2个市场。但是,如果选择第n种货币作为媒介货币(vehiclemoney),所有外汇报价都可以以第n种货币报价。这样一来,外汇市场的数目就可以从原来的n(n-1)/2个减少到n-1个。因此,在今天这样一个存在150种国家货币的世界上,一旦某种货币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取得了中心货币地位,它的继续使用就会为构成外汇市场的大型银行提供巨大的规模经济。由于现在大约90%的国际间银行交易都是通过美元进行的,因而国际美元本位也会实际上起到促进国际金融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

其次,美元在国际交易中用作报价、支付、清算工具可以降低国际经济交易的交易成本。在商品和劳务贸易市场上也存在类似的以某种国家货币作为主要报价货币(main currency of invoice)的情况。例如,世界主要同质初级产品石油、小麦、铜等商品,大都在一个集中的交易场所形成以美元报价的世界价格。而国际支付和清算相应地也主要以美元作为手段,这当然会加强美元在国际交易中的地位。

对异质的劳务商品和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来说,除了一些大的欧洲国家的出口以外,也往往倾向于以美元报价、支付和清算。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区域间贸易,无论是初级产品还是制造业产品的贸易都完全用美元进行。当然,这些国家对美国的进出口也都完全以美元报价和结算。

由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利用美元进行报价、支付和清算,所以,经济交易的规模越大,交易越频繁,用美元进行交易的交易成本就越低。

总而言之,由于美元在二战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中心货币的地位,而且这种中心货币地位会由于中心货币地位的自然垄断性质而不断加强,所以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经济交往不断增加,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会不断巩固和加强,实际形成了一种国际美元本位制度。

然而,好景不长,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官方汇率平价制度在1971年瓦解的时候,美元在世界经济中失去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变成以美元为主、多种货币共同成为国际储备资产的浮动汇率体系。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为标志,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衰落。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货币的份额从原来的80%降低到52%。盯住美元的货币也减少了一半,降低到24种货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美元逐渐衰落的这个时期,美国占主要工业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虽然只有三分之一,然而大约50%世界各国私人部门的外汇财富仍然是美元。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霄顿森林体系的垮台一方面与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有直接关系,但是另一方面,虽然美国的相对经济实力下降,但是美元中心货币的地位并没有改变,美元仍然是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中心货币也叫关键货币(key currency),是指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得到最广泛接受,具有重大影响的货币。当初,英镑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都曾经成为关键货币。不过在金本位制度下,关键货币的地位往往须和黄金挂钩才能得到肯定和彰显。而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关键货币的出现却直接与这种货币背后国家的经济地位和影响有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由于美国是世界经济中势力最强大的国家的事实并没有发生变化,因而美元仍然是最重要的关键货币。

最近十几年来,由于美国经济的扩张,也由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解体,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更加突出,美元在国际交易中用作报价、支付、清算工具的作用,美元在外汇交易中作为干预货币、调节国际失衡的手段的作用,以及美元作为确定货币平价的标准的作用都有所增强,美元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有所上升。在过去二十年,对美元的需求、特别是由外国人持有的美元的比重显著增长。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流通中的美元量来测定的对美元的需求情况,从1980年到1998年,对美元的需求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流通中的美元数量从1 248亿美元上升到4922亿美元。在1999年12月,由于世纪转换所引起的对货币谨慎需求的增加,美元的需求一下子增长了22.1%,达到了6012亿美元。但是随着世纪的转换,流通中的美元量又回落到5354亿美元这个与原来的增长趋势相一致的水平。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经济倒退,社会动荡。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在通货膨胀、债务危机等经济灾难的打击下,也出现经济和政治上的动荡不安。在此情况下,许多国家的所谓的“货币替代”现象(即用某种外国货币替代本国货币充当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许多拉丁美洲国家,货币替代的程度越来越高,已经形成事实上的美元化。到90年代末,是否正式实行美元化已经成为从墨西哥到阿根廷的许多拉丁美洲国家的热门话题。2000年9月9日,厄瓜多尔正式宣布实行美元化,在拉丁美洲国家中成为近期正式实行美元化的国家。拉丁美洲其他一些国家也跃跃欲试。这些无疑也加强了美元的国际货币本位地位。可以说,在以上的过程中,美元增强了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占据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无可争议的霸权地位。有越来越多的人又用国际美元本位这个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术语,来概括后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这种支配地位。[2]

二、国际美元本位与美元的霸权地位

国际中心货币确立的基础是中心货币国家自身的政治经济实力,所以没有在世界经济中数一数二的经济和政治实力,很难取得中心货币的地位。但是一个国家的货币一旦取得中心货币地位,特别是像美元这样,取得了被称之为国际美元本位这样的地位,又会给国际本位货币国家带来其他国家很难企及的一系列经济上的利益和优势,进一步强化本位货币的原有地位和优势。这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马太效应”和美元霸权的最集中体现。

第一,美国的国际美元本位使美国取得了独一无二的决定货币政策的自由权利。价格水平的稳定是每一个国家都希望取得的主要宏观经济目标之一。一般说来,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一国价格水平的稳定必然会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然而,在具有n种货币的世界经济中,只有持有第n种货币的国际本位货币国家才能在不受汇率影响的情况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由于第n种货币是基准货币,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交易,以及资本市场的交易都是以第n种货币单位作为价值标准的,因此持有第n种货币的国家在制订本国的货币政策时就可以完全不考虑汇率的波动,集中关心本国国内价格水平的稳定和自身货币对实际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但是其他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只关注本国货币表示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和实际购买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世界市场上,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是用第n种货币表示的,本国货币与第n种货币的任何价格波动都会转化为国内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波动。因此这些国家要想取得价格水平的稳定,必须极力维持与国际本位货币的汇率稳定。不过这就意味着它们在和着美国的货币政策的节奏跳舞,而不是根据本国的经济情况调节自己的货币政策。所以,在美元成为国际本位货币的时候,实际上只是使美国取得了这种实际的决定货币政策的自由。换言之,在国际美元本位条件下,只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主席可以集中注意美元对实际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和实际购买力,而不必考虑其他货币的汇率。

正因为如此,在人们对美国货币政策具有信心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以及90年代,相对于美元的汇率波动,以美元表示的实际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却不大。但是对其他国家来说,情况则大不相同: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如果本国货币与美元汇率波动,其结果就会把对美元汇率的波动传导为国内价格的波动。如果这个国家把本国货币对美元贬值,从长期看就可能使本国出现通货膨胀;然而如果这个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升值,情况就更糟,因为这样一来就可能使本国商品丧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出现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的结果就是,许多国家都不愿意让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出现波动,也就是出现所谓的对美元的“浮动惧怕症”(fear of floating)。[3]因此,为了防止本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过分波动,避免由于本国货币对美元波动造成对本国经济的冲击,其他国家不得不建立起巨额的官方美元储备(包括美元现钞和美国财政部的债券等)。

第二,国际美元本位还使美国获得了国际借贷的软约束。由于其他国家经济的不断增长,世界经济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世界各国的国际流动性需求也相应增长,这就对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美元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由于美元的国际本位货币地位,美国可以以美元通货、美国财政部证券、对美国银行的各种所有权要求或对私人企业的所有权要求和股票的形式向外国的企业和政府提供这些美元资产。所有这些资产实际上都可以认为是对美国企业和家庭的所有权要求,但是由于美元的国际本位货币地位,实际上这些资产从美国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说,并没有偿还这些资产的期限。譬如,美元通货从账面来讲是美国中央银行的负债,持有这些美元货币是持有人的金融资产。但是一般情况下,由于国际美元本位的存在,即使外国人也并不要求偿还其美元资产,因为美元本身就是国际上广泛接受的交易手段、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这就如同一国中央银行在本国货币流通的法定范围内发行的不兑现的纸币,虽然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但是在实际上人们从来不会要求偿还一样,因为不断会有私人部门提出对国内货币的需求。换句话说,国际美元本位的地位使美国获得了不断向外国借贷的能力。每当美国入不敷出的时候,美国都可以通过印制美元钞票(或类似的其他美元资产),“创造”出新的购买力,而同时却不用担心这些美元资产的偿还问题。所以虽然外国人作为债主所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是美国的外债,但他们持有的债务大多却是美元资产。因而,美国是世界第一个持有本国货币外债的国家。

第三,国际美元本位地位还为美国创造了大量的铸币税收益。铸币税收益,按照韦伯斯特新大学辞典的定义,“是货币流通价值与铸造货币所用的贵金属锭价值和铸造货币的费用的差”。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来计算,美国一美元硬币的铸造成本将近5美分,政府每发行一美元硬币从中赚取了95美分。一张一美元的纸币成本仅为1到2美分,因而利润是99-98美分。而100美元钞票的成本与一美元钞票相当,所以其利润是99.99-99.98美元。现代铸币税收益情况与原来的铸币税收益不同。实际上,现代国家发行的货币都是不兑现的纸币,是一种以国家或政府的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政府不能无限制增发货币,因为如果发行货币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通货膨胀,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所以政府通过以上形式得到的铸币税收益是有限的。然而,只要不支付利息的钞票作为货币进行流通,政府就会继续赚取利息,而如果政府借钱的话就必须偿付这些利息。政府在一个没有通货膨胀的环境中不断稳定地获取这部分利息。因而,现代的铸币税收益的取得主要是通过利息的形式。

简单来说,当经济中需要增加货币供给量时,美联储从公众手中购买证券,公众把收到的支票存到银行,银行反过来又把支票存入联邦储备系统以达到所要求的储备率。在这种情况下,联邦储备委员会就从证券中获得利息收入,并把大部分利息返还给财政部,这些利息也就是铸币税收益。

联邦储备系统发行的流通中的通货是它的负债,与这种负债相对的资产是以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和由美国政府认定的企业债券的形式存在的。到2000年底,97.6%流通货币的担保品是由美国财政部和其他联邦机构的证券所构成的。所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发行无息负债证券(货币),然后利用取得的收益购买可以取得利息的金融资产。每年,联邦储备系统把从这些有息资产中取得的收入中超过联邦储备系统的开支和提供资本开支的绝大部分都交给了美国的财政部。

有人估计,美国发行的3400亿美元钞票中(1995年数字)有一半是由居住在美国以外的人所持有的。假定利息率是5%的话,那就意味着外国人每年向美国提供价值大约为85亿美元的隐性税收。由于最近国外对美元的需求不断上升,美国的利息收入也不断增加。在2000年,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发行的纸币相应的有息证券所取得的利息收入达到327亿美元之多。[4]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估计数字,2000年流通的美元中将近一半是由居住在美国以外的外国人持有的,所以,美国在2000年实际上从其国际美元本位地位中获取了约150亿美元额外的铸币税收益。

美国正是凭借国际美元本位的自然垄断地位,不断扩大美国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中的霸权地位的。它不仅使美国获得几乎所有其他国家都不能得到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自由权利,也使美国获得相当巨大的额外铸币税收益,同时,还使美国从世界其他国家得到了具有无限弹性的信用,人们称为美国整体借贷上的软约束。

三、美元霸权地位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虽然从理论上说,国际美元本位像任何关键货币一样,对于提高国际交换效率和降低国际交易成本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后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中,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美元毕竟只是由美国政府法令强制使用的一种纯粹的、完全不兑现纸币,它的“生产”完全受到美国国家机器的控制,它所服从的完全是美国政府的政策制订者所愿意奉行的任何国内规则。所以美国不会,也没有义务把别的国家的利益置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之上。许多经济学家进一步指出,在国际美元本位制度中,美国实际上往往是把美国的国家利益置于国际共同利益之上。实际上只有美国取得了制定货币政策的自由,而其他国家、特别是那些金融小国则可能饱受美国货币金融政策之苦。后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的国际美元本位已经造成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种种不平衡。

第一,国际美元本位存在的结果使得包括欧元在内的许多其他国家的货币相对于美元都被低估,而美元则被长期高估。特别是长期以来美国当局采取的强势美元政策,使得美元被高估的情况更严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执行一种强势美元政策。从1990年以来,美国更加紧了强势美元政策。美国财政金融界的许多头面人物和历届政府官员都直言不讳地指出,强势美元政策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注:比如美国前财政部长萨莫斯就曾指出,强势美元“符合美国的利益,因为它有助于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和降低资本成本”。(参见Sexton,Patricia cayo:Dilemmas of the dollar,Dissent,New York,Spring 2001.))。许多人更认为,强势美元是美国新经济成功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第一,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可以使外国的廉价商品进入美国,满足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却不致引起美国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第二,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可以吸引大量外国资本流入美国,在美国个人储蓄率接近零的时候,保持美国大约相当于17%国内生产总值的投资率,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第三,强势美元政策还使大量的外国投资流入美国,来弥补美国不断增长的经常项目逆差,让外国为美国的高消费和投资付费。由于美国政府的强势美元政策,美元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坚挺和稳定,进一步促进了美元的国际化。在这种情况下,美元的投资价值和保值贮藏手段的价值都突出出来,因而美元在国际上的流通不断扩大。

一种货币取得中心货币地位之后会使世界经济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并且这种货币使用得越广泛,其规模经济效果越明显。一旦一种货币的中心地位确定,就会形成一种惯性,除非发生非常重大的变化,中心货币的地位一般就不会轻易改变。所以,一般来说,除非美国国内出现重大变故,比如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等,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很可能继续下去。这就会进一步强化美元的国际本位货币地位,从而使美元被高估。譬如,欧元2002年开始正式进入流通之际,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各国政府,抑或是市场反映等都曾存在一种认识,认为欧洲共同货币的发行会导致欧元大规模走强。然而,与许多人的预料相反,从1999年欧元的引入到2001年8月,欧元对美元、日元和英镑这些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分别贬值了23%、18%和11%。如果把这几种货币总和起来看,欧元对其他货币贬值了大约15%,而同时美元则一直保持强势地位,升值近20%,达到了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第二,国际美元本位使世界经济发展形成对美国需求的长期依赖,并可能使世界经济陷入动荡。过去的20多年来,美国的经常项目收支一直是赤字,其特点是:

1.数额巨大。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还有微量的贸易盈余,但是到1986年,美国的贸易赤字就增长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8%的创纪录水平,从而直接导致美国在1987年从原来战后最大的债权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但是到1991年的时候,美国的贸易赤字降低到只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2%的水平。然而从那时起,美国的贸易赤字却一路攀升,到2000年美国的贸易赤字已经达到创纪录的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4.4%的高水平。

2.时期长。从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就出现贸易赤字。随着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不断增长,美国的对外债务不断增长,到2000年美国的对外债务已经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20000亿美元。

3.增长速度加快。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不但数额巨大,而且增长速度特别快。其中1998年到2000年这几年,美国贸易赤字增长得特别快:1997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4%,1998年就达到2.4%,而1999年的赤字又比1998年上升了53.6%,到2000年,美国的贸易赤字已经窜升到4.4%。

虽然美国存在如此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但是由于国际美元本位的存在,美国获得了国际收支的软预算约束,所以就出现了与一般的经济学常识相悖的怪现象:虽然美国存在长期高额经常项目赤字,并且美国的私人储蓄接近零,但是美国的消费开支和投资支出却一直不减。更加奇怪的是,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发展严重依赖于美国市场,因此,所有国家都希望美国人增加开支,即使美国出现长期高额经常项目赤字。因为如果美国经济需求旺盛,各国经济也因为对美出口增加取得经济增长;如果美国经济疲软,各国经济也会陷入困境。更严重的是,美国经济的需求是建立在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早晚会陷入难以为继的状况,美元的坚挺也不可能长期持续,这样一来世界经济就会被迫进行比较大的调整,从而就可能使世界经济陷入动荡。

第三,国际美元本位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背上了长期的沉重的包袱。为了保持与美元的稳定汇率,许多国家被迫储存了大量的美元资产。这些美元资产主要是美国财政部的债券,其利息率很低。发展中国家被迫储存的美元资产的机会成本很高,然而在国际美元本位的情形下,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如此。可以说,国际美元本位下大量积累的美元资产实际上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长期的沉重的包袱。

四、国际美元本位的前景

从长期看,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够成为中心货币归根结底要依靠这个国家本身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美国在过去经济实力总的来说是处于相对下降的过程中,但是美元在过去50多年中之所以一直占据支配地位,或者说各国容忍美元的支配地位的原因很简单,这就是美元一直没有竞争对手。在这期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达到或接近美国,所以也很难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中取得规模经济、外在性和公共产品利益以向美元的统治地位挑战。但是,最近由于欧元的引入和进入流通,使美元在二战后第一次面对一个举足轻重的对手。

在欧盟实现货币一体化之后,欧元现在在欧盟12个国家流通,其流通区域的人口有三亿多人,与美国相当,其国内生产总值比美国小20%左右,但是其对外贸易额却超过美国25%。所以从国际货币的观点看,欧元与美元起码是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特别是现在英国、瑞典和丹麦还不是欧元区的成员国,但是随着欧元实际进入流通,许多人估计,这三国加入欧元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届时,欧元地区的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都将超过美国。如果把欧盟周边,比如东欧等一些申请加入欧盟国家计算在内,欧元区的经济实力将远超过美国。所以从长期讲,欧元和美元之间一定会出现国际货币主导地位的争夺。

在欧元刚刚被引入的时候,美元还挟国际美元本位的余威处处对欧元打压,所以出现欧元虽然经济面良好却一路下跌,而美元虽然有巨大的经常项目逆差却仍然坚挺的局面。然而随着2002年欧元顺利进入流通,也由于美国经济表现欠佳,出现了美元和欧元之间相互消涨的局面。这种情况被称为美元与欧元之间的翘翘板局面。从2002年5月中旬以来,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一路走软。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已经从最高的87美分兑换一欧元一路跌到6月28日的99美分兑换一欧元,到7月初,欧元与美元的兑换比率已经冲破了一比一的心理关口,只是由于暂时的利好消息,美元的跌势才止住。有人认为,由于美元长期以来一直被高估,因此,美元的贬值最终将达到1.3美元兑换1欧元的时候才能止住。

美元的这次贬值决不是美元价值的暂时调整,它实际上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适应美元第一次遇到势均力敌竞争对手形势所进行的调整,预示着国际美元本位事实上被打破和欧元的崛起,它必将对今后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2-09-20

标签:;  ;  ;  ;  ;  ;  ;  ;  ;  ;  ;  

国际美元标准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_货币国际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